06 建材出口貿易流程圖(食品出口需要些什么資質認證?)

时间:2024-05-24 02:29:39 编辑: 来源:

源保護,加快推進林業“六大工程”建設,不斷提高森林覆蓋率和林木碳匯蓄積量。嚴禁非法侵占林地和移植天然大樹進城。搞好國營林場改制。創新產權模式,引導各方面資金投入植樹造林。

六、推進開放發展,著力培育合作共贏新優勢

以構建開放型經濟為引領,搶抓國家推進“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環渤海經濟圈等重大歷史機遇,在融入國家戰略中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在強化區域合作中拓展新的發展空間,努力形成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高水平全面開放新格局。

(一)創新對外開放體制環境。完善對外開放政策,最大限度放寬投資準入限制,加大招商引資和產業升級對接力度。大力推行上海自貿區在投資、貿易、金融、服務業開放和事中事后監管方面可復制的改革試點經驗。推行普遍備案、有限核準的外資管理制度,切實推進投資便利化。全面推進通關無紙化改革,積極融入全國通關一體化改革,進一步加強與沿海沿邊省份、中部五省口岸通關大合作,構建快速高效的立體通關體系。依托山西科技創新城,構建“引進來”和“走出去”良性互動的科技信息綜合平臺。推進政務平臺建設,全面推行政務公開,打造透明高效政務環境。加快營造開放透明的法律環境、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和穩定有序的經營環境,在全社會形成親商、安商、容商、富商良好環境氛圍。

(二)加快開發區建設。加快形成布局合理、結構優化、特色突出、功能互補、綠色生態、區域平衡的開發區和各類產業集聚區發展格局。按照產業高效、低碳、生態、循環發展要求,把國家級開發區建設成為品牌示范園區。支持太原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太原經濟技術開發區擴區拓展。加快產業結構調整轉型,爭取將省級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開發區。鼓勵符合條件的產業集聚園區規范整合,爭取升級為省級開發區。逐步建立開發區與所在區縣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提升開放型經濟承載能力。深化開發區管理體制改革,探索建立開發區市場化發展體制。鼓勵開發區積極參與區域合作,“走出去”與省外園區建立合作聯盟。加快發展“飛地經濟”,建立跨地區跨部門的對接協調機制和服務促進體系,承接產業轉移。

(三)加快各類開放平臺建設。加快建設產業園區承載平臺,推進產業集聚,打造集約利用土地、保護生態環境的示范區和發展開放型經濟、體制創新的先行區。加強口岸、保稅區、電子商務等功能性開放平臺建設,推進全方位、立體式對外開放。打造國際化會展平臺,構建多元會展合作交流體系,形成我省外向型經濟新業態。推進外事資源集合平臺建設,創新國際友城交流合作模式,建立國際交流合作聯動機制,發揮外事資源對服務開放型經濟發展的集合作用。

(四)提高招商引資質量和水平。全面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實施精準化招商、積極推動股權招商、大力開展主題招商。切實發揮商會和各類組織積極作用,吸引企業家來晉投資創業。加強與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國際和區域性金融機構合作,努力爭取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支持,有效利用各類國外優惠貸款和智力資源。

(五)加強以煤會友。充分發揮我省煤炭資源和煤、煤化工、煤機裝備等優勢和市場潛力,推進建設全球低碳創新基地,千方百計提高我省作為國家新型綜合能源基地的美譽度和影響力,加強同世界煤炭大國的主要產煤省州、國際友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開展多領域互利共贏務實合作。打造具有全球影響的低碳發展高峰論壇,建立專門機構,籌建永久會址,調動社會化力量,實行市場化運營,把論壇辦成低碳新理念的傳播平臺、新成果的展示平臺、新技術的交易平臺和交朋會友的聯系平臺。

(六)加快提升外貿核心競爭力。完善對外貿易布局,創新外貿發展模式,加強營銷和售后服務網絡建設,提高傳統優勢產品競爭力,鞏固出口市場份額,推動外貿向優質優價、優進優出轉變。大力發展外貿綜合服務企業(平臺),提升報關、報檢、外匯、物流、退稅和融資等綜合服務能力。鞏固旅游、建筑等傳統服務貿易,加快培育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外貿競爭新優勢。積極推動“互聯網+外貿”模式,加快發展跨境電子商務、市場采購貿易等新型貿易方式。推進服務外包示范基地建設。探索加工貿易垂直整合方法,打造“多頭在內、一頭在外”“整機+配套”的內陸加工貿易發展新模式。

(七)積極參與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緊緊抓住“一帶一路”戰略機遇期,拓展開放發展新空間。深化我省與沿線國家產業、產能合作,以“萬里茶道”聯合申遺為依托,加強與俄羅斯、蒙古等沿線國家的合作交流,提升晉商與“萬里茶道”國際影響力。積極打造“山西品牌絲路行”開放新名片,推動品牌產品和優勢產業“走出去”。完善“走出去”服務支持體系,支持上下游關聯產業企業聯合“走出去”,在境外建立原料開采加工基地和裝備制造基地。鼓勵企業積極參與沿線國家道路、橋梁、港口、建筑等基礎設施建設,發揮對外工程承包龍頭帶動作用,推動“組團式”走出去發展,帶動技術、服務、勞務和成套設備出口。積極推動境外園區建設,依托晉非經貿合作區大力拓展非洲市場,深化與東盟國家產能合作,加強與港澳臺地區及海外友好省州經濟合作和文化交流。

(八)深化與京津冀、環渤海經濟圈協同發展。自覺主動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加強清潔能源開發利用合作,完善能源輸送網絡,打造京津冀一體化的清潔能源生產供應基地。積極推動民航業融入京津冀民航協同發展戰略,實現省內機場與京津冀三地機場的統一運營、統一管理。全方位推動航空口岸對外開放,發展通用航空,完善口岸功能,發揮口岸效應。積極承接京津冀地區新材料、節能環保、高新技術等疏解產業,加強“研發創新—創新成果產業化合作”。發揮我省優勢,推進晉北地區鮮活農產品、特色小雜糧進入京津市場,實現與京津冀地區旅游資源共享。深度融入環渤海經濟圈,推動省內企業參與環渤海地區港口建設,打造產品快速出海通道。積極對接長江經濟帶戰略,擴大與相關地區交流合作,加大面向長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地區招商及產業承接力度。

(九)全面深化與周邊區域合作。落實國家促進中部崛起戰略,強化與中部省份協同發展。深化中原經濟區合作,加快跨省戰略大通道建設,打造我省運城、晉城、長治等南部地區面向中原經濟區,連接華東、華南物流通道,把晉東南地區打造成為“煤、電、氣、化”綜合能源產業基地和新型現代制造業基地。加快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協調發展,建立“三省四市”省級協調機制,合力打造全國省際交界地區協作發展試驗區。建立更加緊密的沿黃經濟協作區戰略合作關系,推動“黃河幾字灣”區域集群化發展。有效發揮黃河九省旅游聯盟作用,打造國際知名旅游品牌。加快推進蒙晉冀(烏大張)長城金三角建設,力爭進入國家區域合作戰略體系。

七、推進共享發展,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堅持富民與強省統一,按照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堅守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預期,切實做好就業、醫療、教育、社會保障、養老、扶貧等民生工作,使全省人民共同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一)增加公共服務供給。從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增加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提高公共服務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加強義務教育、就業服務、食品安全、社會保障、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公共文化、體育健身、環境保護、氣象防災減災等基本公共服務,努力實現全覆蓋。加大對革命老區、貧困地區轉移支付。加強對特定人群特殊困難的幫扶。創新公共服務提供方式,積極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引導和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項目投資、運營和管理,提高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供給能力與效率。

(二)實施城鄉人居環境改善工程。改善城市人居環境,實施設施提升工程、城市安居工程、城中村改造工程和環境提質工程,不斷加大城市管網、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提高保障性住房、普通商品住房和租賃住房供給能力,加快城中村改造,提高城市污水垃圾處理和園林綠化水平。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實施完善提質工程、農民安居工程、環境整治工程和宜居示范工程,不斷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加大采煤沉陷區治理、危房改造、易地搬遷力度,強化垃圾污水治理,加快宜居示范工程建設,全面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

(三)加大脫貧攻堅力度。把脫貧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創新脫貧開發工作機制,增強貧困地區內生動力和發展活力,實現全省貧困人口如期脫貧。堅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貧困原因和貧困類型施策,努力實現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第一書記)精準、脫貧成效精準。以呂梁、太行兩大集中連片貧困區為重點,繼續推進專項扶貧、行業扶貧和社會扶貧,促進形成貧困地區加快發展強大合力。全面落實國家各項強農惠農富農政策,進一步落實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比照實施西部大開發各項產業政策。加大財政綜合扶貧投入力度,以縣為單位加強資金統籌,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創新金融扶貧機制,加大貧困地區信貸支持力度,實現金融機構空白鄉(鎮)的金融服務全覆蓋。探索對貧困人口實行資產收益扶持制度,努力解決空心村問題,建立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和婦女、老人、殘疾人關愛服務體系。各級黨委和政府特別是貧困地區的黨委和政府,要逐級立下軍令狀,層層落實脫貧攻堅責任。實行最嚴格的考核督查問責,確保中央和省委制定的脫貧攻堅政策落地見效。

(四)提升教育水平。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實施教育優先發展戰略,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加快實現教育現代化。完善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切實提高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水平,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鼓勵普惠性幼兒園發展,重視發展農村學前教育,提升基礎教育質量。加快城鄉義務教育公辦學校標準化建設,實行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制度,完善城鎮教師支援農村教育工作制度。加快推進特殊教育發展。率先對建檔立卡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施普通高中免除學雜費,實現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全覆蓋。加快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加強校企合作,促進產教深度融合。開展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工作,落實和擴大高校辦學自主權,圍繞山西產業鏈建設若干國內一流學科群,推動具備條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和水平。加快發展多種形式繼續教育,暢通終身教育通道。推進教育信息化,發展遠程教育,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健全支持民辦教育發展機制,鼓勵引導社會力量興辦教育。

(五)促進就業創業。制定和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實現經濟增長和擴大就業聯動發展。著力實施高校畢業生創業引領和就業促進計劃,統籌開展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人口和傳統產業轉型中分流的富余人員、城鎮困難人員、退役軍人、殘疾人等群體的就業工作。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計劃和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提升農民素質,支持就地就近就業創業。建立完善促進就業創業資金投入長效機制,建立政府投資、招商引資和重大建設項目新增就業崗位預估和考核制度,加強就業創業扶持政策落實和資金投入績效考核。鼓勵以創業帶動就業,在全省開展創業型城市創建活動。

(六)形成合理收入分配格局。深化收入分配體制改革,努力實現城鄉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科學的工資水平決定機制、正常增長機制、支付保障機制,完善最低工資增長機制,完善市場評價要素貢獻并按貢獻分配的機制。拓寬城鎮居民增收渠道,突出做好企業職工、中低收入者和困難家庭增收工作。以非公有制企業、中小微企業為重點,積極穩妥推進工資集體協商。建立健全治理欠薪工作機制,完善工資指導線制度,適時適度調整最低工資標準。完善省屬國有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深化機關事業單位社會保障制度和工資制度改革。建立保障和促進農民收入多元化增長的長效機制,努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