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日本貿易振興機構武漢代表處(你最向往的是哪個城市?)

时间:2024-06-15 13:02:01 编辑: 来源:

作“萬國建筑博覽”、具有濃郁歐洲風格的古老建筑,名聞遐邇!她們訴說著上海的過去,也為都市增添了一份浪漫神秘秘的韻致。1921年,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作為黨的誕生地,更為這座城市增添了一份獨特的光彩。

上海也是我國民族工業的發祥地。19世紀中葉以后,上海出現了機器制造業、蠶絲業、面粉加工業、航運業、印刷業等民族企業,為上海城市的工業化奠定了基礎。經過一百多年的風風雨雨,尤其是建國后五十多年來上海人民的共同努力與建設,如今的上海已經成為全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城市,企業所涉及的行業包括機械加工、冶金、電子、儀表、化工、船舶制造、輕工、紡織、航天航空、醫藥及醫療器械、印刷、食品加工、服裝、石油化工等,重、輕工業各行門類之全堪稱中國之最。產品不僅滿足上海,支援全國,而且還遠銷世界各國。另外,上海還擁有像寶鋼、金山石化、石洞口發電廠等國家大型企業,更增強了上海作為全國工業中心的地位。改革開放以后,虹橋、漕河涇、閔行、浦東等開發區的興起,一大批獨資、合資企業的迅猛發展給上海這個古老的工業城市又注入了新的活力。

作為遠東最大都市,上海素有“中國的商業櫥窗”之稱。經過近幾年的改造與建設,商業網點遍布全市各個角落,出門購物十分方便。這里擁有許多全國著名的“四街四城”:南京路步行街、淮海路、四川路、西藏路、豫園、徐家匯、不夜城和浦東新上海商業城等,每天都吸引數百萬的中外游客。鬧市區人流如織,成為上海一大景觀,不僅給上海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同時也體現了很好的社會效益。上海已同世界上17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貿易關系,對外開放迅速擴大,上海直接利用外資協議金額連續三年超過100億美元。世界上排名前100位的工業跨國公司已有半數以上投資上海。在滬開設的營業性外資金融機構和代表處已達200多家。上海的進出口貿易近年來平均每年增長20%以上。新興的金融證券、期貨交易、外匯和技術等全國性市場的建立,確立了上海作為全國資源配置中心的地位,同時也加快了上海經濟與國際接軌的步伐。1999年9月,“財富世界論壇”在上海舉行,2001年9月,APEC會議在上海舉行,上海作為新世紀國際經濟、金融、貿易中心之一的地位已初步確立!

上海地處我國南北海岸線的中點,是世界第三大港和我國水陸交通運輸的樞紐,鐵路有滬寧、滬杭線通往全國各地,5條國道和3條高速公路網連接內陸各省,浦東、虹橋兩大國際機場則將上海與全國各大、中城市以及世界各國連成一片。水上航運溯長江而上可達武漢、重慶,沿近海而行,則又至青島、大連、溫州、福州、香港。另外,上海還與韓國、日本、美國、加拿大及東南亞、歐洲各國開辟了航運線,從上海港出發的客貨輪,出海可抵世界上400多個港口。每天從陸上、空中、水上進出上海的中外旅客達數百萬人,充分顯示了上海作為交通樞紐的地位與作用。近十年來,上海用于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超過1100億元,市內交通狀況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黃浦江上的“五橋三隧”把浦東與浦西緊密相連,市區“三橫三縱”主干道路、“申”字型高架道路網絡、外環線和三條地鐵線構筑了地面、地下、空中并舉的城市快速立體交通的骨架,從而徹底改變了過去落后、擁擠的交通狀況。全新的市容市貌,方便了人民生活,也改善了上海的投資環境和形象。

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加快推進改革開放,特別是在實施開發開放浦東這一國家重點戰略的推動下,上海跨入了振興發展的新時期。國民經濟持續高速增長,90年代,上海的GDP增長速度連續十年超過10%以上,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已超過50%。2000年全市GDP(國內生產總值)4551億元人民幣,人均GDP達4080美元,已達到世界中等收入國家(地區)水平。浦東開發十多年來,城市化面積已超過100平方公里,特別是陸家嘴金融貿易區、金橋出口加工區、外高橋保稅區和張江高科技園區等重點開發小區的功能效益已初步顯現。

購物天堂

上海是“購物天堂”,長期以來形成的“四街四城”:中華商業第一街南京路、高雅淮海路、平民商業街四川北路、南國建筑風格的金陵東路、民族特色濃郁的豫園商城,新崛起的 徐家匯商城、浦東新上海商業城以及嘉里不夜城;共同構建了上海的商業形象;這里的商店鱗次櫛比,商品琳瑯滿目,百年老街、特色商店、名品專賣各領風騷。

另外如人民廣場地下的香港名店街和迪美購物中心,以及為老上海人津津樂道的七浦路;早已名聲在外的華亭路等適合大眾化消費層次的購物場所都是為當地人和外來人所熱衷的購物集散地。

夜上海

今日的上海依舊是一個不夜之城。夜幕來臨之時,上海就進入了一片燈海之中。此時,上海是流動的風景,是跳躍的節奏,建筑的外墻彩燈,勾勒出了整個城市的輪廓,跳躍的霓虹燈,點綴了都市的靈魂,典雅的路燈是竊竊私語的情人,馬路上的車燈,是流動的風情。

外灘的夜上海,是浪漫。人民廣場的夜上海,是親切。衡山路的夜上海,是神秘。淮海路的夜上海,是高雅。南京路的夜上海,是繁華。

萬國建筑博覽

豫園

位于南市區城隍廟側,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至萬歷五年(公元1577年)竣工。園林布局具有吳越建筑特點,保存完整,占地40余畝,素有“城市山林”之譽。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豫園的圍墻上飾游龍蜿蜒起伏,把園林分隔成不同景區,以虛隔作幛景,似隔非隔,透出園林豐富的景層,成為豫園內一大特色。園內有48處景點,構成大假山、萬花樓、點春堂、會景樓、玉玲瓏、得月樓、內園等景區。其中“點春堂”為小刀會起義軍的城北指揮部,堂內陳列著當年小刀會的武器、文告、自鑄錢幣等文物。

老城隍廟

又稱城隍廟,是上海道教正一派主要道觀之一。位于方浜中路,東至安仁街,北通福佑路,西至舊校場路。明朝永樂年間(1403- 1424年),由知縣張守約將金山神廟改建而成。歷史上的城隍廟屢毀屢建,現在的城隍廟是1926年修建的。抗戰時期,中國商人在租界內另建一座新城隍廟( 位于連云路金陵西路口,今已改建為多層住宅),于是城隍廟便被稱為城隍廟。

老城隍廟與其后面的豫園不僅是游覽的名勝,而且是購物的好去處,這兒不僅有小商品、土特產和特色商品市場,而且有大型綜合商場和名點小吃。

外灘建筑群

位于外白渡橋至南浦大橋的黃浦江西岸,全長4公里,是九十年代上海十大新景觀和十佳旅游景點之一。外灘西側矗立著各種風格迥異的中西建筑物,僅北起外白渡橋,南抵金陵東路,1.5公里長的這一段,便鱗次櫛比矗立著52幢各種風格的大廈,有哥德式、巴洛克式、羅馬式、古典主義式、文藝復興式、中西合壁式等。晚上,巍峨的大廈在彩燈照輝下,更顯得璀璨奪目。

從建筑上看,外灘這些具有西方復古主義建筑風格的大樓,建筑格調基本是統一的,整個建筑輪廓線的處理也是協調的,因此成為上海具有“萬國建筑博覽”標志性的建筑群之一,是人類歷史的文化遺產。

南浦大橋

架于浦江新區南碼頭與浦西陸家浜之間,為大跨徑雙塔雙索面斜拉橋,橋總長8346米,主橋長846米,兩岸引橋全長7500米,中孔跨徑423米。大橋主塔呈“H”形,高154米。

游人站在橋上,浦江兩岸的景色盡收眼底。

東方明珠塔

矗立于浦東新區陸家嘴的浦東公園內,高468米,為亞洲最高,世界第三。僅次于加拿大多倫多電視塔和俄羅斯的莫斯科電視塔。它左右兩側的楊浦大橋和南浦大橋交匯在一起,形成雙龍戲珠之勢。

東方明珠電視塔選用了東方民族喜愛的圓曲線體作為基本建筑線條。其設計寓有“大珠小珠落玉盤”的優美含義。主體有三個斜筒體,三個直筒體和11個球體組成,形成巨大空間框架結構。筒體內有6部電梯,其中一部是可載50人的雙層電梯,還有一部在上球體和太空艙間運行。

塔體可供游覽之處有:下球體、中間球體及環廊、上球體及太空倉等。下球頂高118米,設有觀光環廊和夢幻太空城等;上球頂高295米,有旋轉茶室、餐廳和可容納1600人觀光平臺。上下球之間有5個小球,是5套高空豪華賓館;太空倉供外賓觀光。

電視塔的燈光效果也令人嘆為觀止。燈光在電腦操縱下可以根據天氣變化自動調節,產生1000多種變化,東方明珠成為上海天幕上的真正夜明珠。

東方明珠電視塔,已成為上海的標志性建筑。

人民廣場

位于上海市中心的人民廣場經過改造,現在總面積達14萬平方米,是融文化、綠化、美化為一體跨世紀的上海政治文化中心。

人民廣場北面中軸線位置上的是市政大廈,西北角是上海大劇院。人民廣場東北側,是地鐵人民廣場車站。人民大道南側,依次是三個大型地下建筑,東南是帶式香港名店街和迪美購物中心,往南是亞洲最大城市型地下變電站,西南是上海最大的地下停車庫。處于人民廣場中軸線南面的是上海博物館。

武漢的政治

駐漢機構

1861年4月,英國委任金執爾為駐漢領事,在武漢設立第一個總領事館,此后,美、俄、法、葡、荷、日、德、比、意、丹、瑞典、挪、墨、芬等14國先后在漢設領事館、總領事館,奧、西、瑞士、剛果、菲律賓等國也在漢開辦領事業務。1998年,法國駐武漢總領事館正式開館,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第一家設立在中國中部地區的外國領事機構。2016年德國旅游局表示將在武漢開設簽證中心。 序號 領事機構 成立時間 領館轄區 1 法蘭西共和國駐武漢總領事館 1998年10月10日鄂、湘、豫、贛 2 美利堅合眾國駐武漢總領事館 2008年11月20日鄂、湘、豫、贛 3 大韓民國駐武漢總領事館 2010年10月25日鄂、湘、豫、贛 4英國駐武漢總領事館2015年3月27日鄂、湘、豫、贛5俄羅斯聯邦駐武漢總領事館(籌) --其他機構機構名稱 成立時間 備注 荷蘭貿易促進會武漢代表處 1997.04.02荷蘭貿促會在華設立的首個代表處 聯合國難民署武漢采購信息中心2005.09.23聯合國難民署在華設立的第2個、內陸地區首個采購信息中心法國阿基坦大區湖北代表處 2009.05.05法國地方大區在華設立的首個代表處 新加坡國際企業發展局武漢辦事處 2010.11.29新加坡企發局在華設立的第10個辦事處 日本貿易振興機構武漢辦事處 2011.03.26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在華設立的第7家、內陸地區首家代表處 臺灣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駐武漢聯絡處 2011.10.07臺灣電電工公在大陸成立的第7個、內陸地區首個聯絡處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駐武漢經濟貿易辦事處2014.04.01香港在大陸設立的第5個辦事處 國際友好城市

從1979年與日本大分市建立第一對國際友好城市開始,武漢已和全球22個海外城市締結為友好城市(又名”姊妹城市“),另有18對“準友城”即友好交流城市。 武漢市國際友好城市締結名單序號 國家 城市 締結時間 序號 國家 城市 締結時間 1 日本 大分市 1979.09.0712 美國 圣路易斯市 2004.09.272 美國 匹茲堡 1982.09.0813 奧地利 圣珀爾滕 2005.12.203 德國 杜伊斯堡 1982.10.0814新西蘭克賴斯特徹奇2006.04.044 英國 曼徹斯特 1986.09.1615加拿大萬錦市2006.09.125 羅馬尼亞 加拉茨 1987.08.1216瑞典博倫厄市2007.09.286 烏克蘭 基輔 1990.10.1917冰島科帕沃于爾2008.04.257 蘇丹 喀土穆 1995.09.2718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