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施倍德貿易(上海)有限公司(上海有哪些大的德國企業,要全面的,謝謝!)

时间:2024-05-18 07:33:14 编辑: 来源:

、談家渡,大量的野雞聚集,治安復雜;難道這些地方不是上海最最差的下只角么?即便是在徐家匯那里,因為幾個it大賣場的緣故,漕溪北路沿線有大量的商住兩用樓,人員流動復雜,電梯擠得沒法忍受

而天鑰橋路沿線因為有小吃攤和餐飲,也是摩肩接踵,骯臟的很,晚上霓虹燈讓天空都變了顏色; 它缺乏上只角所應該擁有的一些典型特征:安靜,干凈,晚上燈光暗,有幾條優美的小街

再來看中遠兩灣城,這個樓盤遠在政策調控前就均價15000左右了,應該算是比較貴的

但是很明顯,它的檔次是不如聯洋的

這個因素比較復雜,首先因為它的地理位置靠近火車站的輻射圈,其次房子密度太高,被人笑話成巴士底,最后因為這個盤子最初的價格只有3000-4000,很多是動遷戶進來的

兩灣城給炒起來,一個是因為蘇州河,還有一個是因為輕軌

相反,內壞外是曹陽新村和蘭溪路

大家晚上可以去逛逛蘭溪路,真的是非常好的地方,周邊的花溪路、棗陽路、桐柏路都是標準的鬧中取靜,綠化好,比起白玉路那塊強太多了

特別是中外環間2004年之后新建的許多新生代中高檔的大型社區,如聯洋的確是白領、中產看重的地方,哪里是純粹的新建住宅區,且基本上都是較高素質人群聚居

而且住宅區周邊很多小路街道整潔,環境優美

不要小看這個,小路的水準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社區的品位

一般購買者多為高素質白領,包括許多大學甚至研究生畢業后來滬求職的人才,還有外國和港澳臺同胞,他們講究生活質量和品位,遵守社會公德,不會有人從窗口亂扔垃圾,不會有人隨地吐痰,社區論壇會熱熱鬧鬧,你也會在周邊的一些體育娛樂場所,在社區的網上論壇,很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年輕人

找到一起健身、美容、旅游、攝影的好朋友;這難道不就是我們時下年輕人心目中的上只角嗎?房子好當然很重要;但是好鄰居絕對也重要的

漂亮的小區要靠業主維護,小區的文化也和 在老上海語言里,“上只角”、“下只角”代表了區域分化

“上只角”就是指城市西區的高級住宅區,“下只角”自然指的是那些低級住宅區,兩只“角”的房租可以相差三四倍甚至十倍以上

上海“地傾西南”的狀況,是由歷史原因形成的

解放前,上海原來的公共租界是在南京路一帶

法租界是在淮海路一帶,而東北的楊浦、閘北、寶山都是工廠區

上海城市以蘇州河為界的“上只角”和“下只角”之分的陰影,“成了社會學的遺傳因子,至今還在有些人的頭腦里生根發芽”

在浦東開發開放以前,“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間房”的觀念使得很多的浦西“上只角”人一家三代住在十幾個平方米的閣樓里

按照芝加哥大學教授E.伯吉斯著名的同心圓理論,城市的發展更像一組同心圓,這組同心圓的核心就是中央商務區(CBD)

伯吉斯認為中心區域的周圍是一些低收入家庭的住所,或難以提供足夠利潤的商業活動場所

1995年以后,上海中心城區(黃浦、盧灣、靜安區)改造速度明顯加快,近郊區和中心區的邊緣區域(楊浦、虹口、閘北、普陀、長寧、徐匯區)住宅小區建設發展飛快,大批居民由中心區內核心區域的原居住地遷往近郊區和中心區邊緣區域的大規模新建居住小區

上海社科院人口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沈安安認為,影響上海人口分布的因素很多,政府的政策和規劃,進行工業布局的調整是影響上海人口再分布的一個重要原因

為實現將上海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中心的戰略目標,上海開始了產業結構和工業布局的大調整,中心城區的工業產值比重從1990年53%下降到1997年的28%左右,而郊區則從47%上升到72%

企業的大批外遷帶動了部分企業職工居住地的改變

“而房地產價格的總體水平和土地的級差價格決定了商貿、居住、工業等功能用地的聚散程度”

上海不可避免地出現了“郊區化”,隨著內環線、南北高架等道路設施的建設以及中心城區功能的大置換和城市邊緣新城區住宅的大規模建設,中心城區過密的人口迅速向邊緣城區擴散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