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江蘇省海外合作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東南大學校友總會的理事成員)

时间:2024-06-01 07:26:32 编辑: 来源:

這些都是東海縣發展水晶產業的堅實基礎。只要充分利用好這些有利條件,就一定能有效地推動東海水晶工業再上新臺階。

水晶作品——千手觀音

(二)科學規劃,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實現可持續發展是東海縣始終追求的目標,雖然東海縣水晶石英資源豐富,但任何自然資源都是有限的。近年來,東海縣大力倡導資源有限意識、資源保護意識、資源合理利用意識,反對急功近利,反對資源浪費。不論是制定發展規劃,還是制定行業規則,都充分體現這一點。通過制定水晶產業的發展規劃及行業規則,以明確發展的目標與方向,調整人們的投資及經營行為,制定優惠政策,加強保護與扶持,同時取締不正當競爭,切實保護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

(三)擴大招商引資,加快推進產業規模擴張

通過興辦水晶加工科技園區,把零散的加工優勢集中起來,同時多渠道引進資金,加大投入,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生產經營集約化,大力培植龍頭企業和優勢企業,強化新材料、新產品、新工藝、新技術的研發力度,引導和推動水晶加工業不斷上規模、上檔次、上水平,充分展示東海水晶的加工能力,以應對東海水晶走上國際市場的需要。東海縣縣政府對水晶加工科技園區加大扶持力度,從場地、稅收、信貸、規費等各方面給予相應的優惠政策。堅持招商引資與激發民營資本雙軌并重,在抓好對外招商引資的同時,注重發揮本地民營資本的作用,鼓勵民營資本進園投資興業。凡是進園辦廠的企業,不論“外資”,還是“內資”,做到一視同仁,內外無別,外地客商能夠享受的優惠政策,本地投資者一樣能夠享受。

(四)主攻科技創新,拓展水晶產業的發展新空間

天然水晶是東海的特色,東海縣將在挖掘內涵上下功夫。同時要加快與國際水晶產業界的合作與交流,注重信息與技術的引導作用,積極借鑒和吸收國內外水晶加工企業的先進技術與經驗,引進先進設備,大力調整產品結構,不斷提高東海水晶制品的科技含量和在國內外市場上的競爭力。豐富水晶文化,把水晶與現代科技、藝術以及中國的傳統文化緊密結合起來,賦予水晶新的靈魂,提高產品的品位和科技內涵。在合理利用天然水晶資源的同時加大合成水晶、水晶玻璃的開發力度,克服天然水晶工藝品在走向產業化方面存在的局限性,為東海水晶產業的長足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這方面,東海縣的“海龍”、“華豐”、“彩虹”等企業都是成功的例子。這些企業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很快,其產品品種多樣,主要銷往各大禮品公司和東南亞、日本、韓國、歐美等國外市場,是我縣水晶產業新的經濟增長點。

(五)以水晶城為核心,打造現代服務業集聚區

建立現代服務業集聚區,是快速發展東海水晶產業和發展現代服務業的客觀要求。經過多年的發展,水晶城的經營規模和經營人數迅速擴張,有力地帶動了餐飲、住宿、交通、物流、休閑娛樂等行業的快速發展,一個以市場為中心的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已初具雛形。在發展水晶產業的同時,要進一步加快以水晶城為核心、以信息化為基礎的服務企業集群聚區的建設,把它建成集產品研發、購物、旅游、對外貿易、信息服務、電子商務、人才培訓、物流倉儲、休閑娛樂、金融服務、會務會展為一體的多功能、綜合性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目前,東海水晶城已建成水晶工藝品交易區、玻璃制品交易區及電子商務中心、水晶雕刻學校、質量檢測中心、物業管理中心等管理和服務結構,占地面積達30000平方米,建筑面50000平方米。下一步的投資重點是燈具交易區、拉管交易區、其他硅產品交易區和倉儲物流中心、會展中心等。

全國人大原副委員長費孝通視察東海水晶市場

中央軍委原副主席、國防部原部長遲浩田視察東海水晶城

(六)加強領導,搞好服務,為水晶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的軟環境

水晶產業事關全局,東海縣政府及各相關部門將全力以赴為水晶產業的發展創造優良的環境。今后,東海縣政府將更好地履行職責,努力做好下列管理和服務工作:研究制定水晶產業發展規劃并組織實施;協調各部門為水晶產業發展提供扶持和服務;制定行業規則,檢查、監督規則的執行情況,并責成有關部門對各類違規行為進行查處;經常舉辦各種活動,研究探討具體的對策與建議,供政府決策參考;定期公布業主業績,對于稅利大戶進行表彰獎勵等;搞好水晶產業的招商引資和加工科技園區建設,促進水晶產業的快速發展。同時要注重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盡快成立東海水晶產業協會,建章立制,規范運行,促進行業內部搞好自我調節、自我服務、自我管理,使各企業相互促進,密切配合,共同發展。

中國水晶工藝禮品城全景

江蘇四大優勢吸引海歸創業 優勢平臺前景充滿信心

 位于長三角中心地帶的江蘇省常州市的南端,坐落著一座正在崛起的科教城。落戶園區的海歸創業團隊多達110個,他們當中既有上世紀末留學海外的老一輩留學生,也有剛剛學成歸來的學子。雖然他們年齡差距較大,但都有著共同的目標,就是把在國外學到的先進知識和技術帶回國,開始新的創業征程。日前,筆者來到科教城,結識了落戶這里的部分海歸,聽他們講述創業的經歷和心得。

吸引海歸的四大優勢

常州地處江蘇省南部,北枕長江,南銜太湖,與上海、南京等距相望,京滬高鐵和滬寧高鐵穿城而過。城市環境整潔、馬路寬闊、綠化繁茂、生活恬適,走在常州街頭,給人一種非常舒服和寧靜的感覺。讓加拿大留學歸來的常州格瑞展泰再生能源有限公司的崔總最滿意的是:“這是一個不堵車的城市。”

常州作為江蘇的一個地級市,其經濟實力比不上蘇州、南京、無錫,排名只能算中上水平。但它為什么能吸引眾多海歸團隊來此創業?

40歲剛出頭的趙翔長著一張娃娃臉,他畢業于加拿大多倫多約克大學計算機系,兩個月前才來到科教城,是常州第6批引進的海歸人才。作為剛剛成立的常州熱火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長,趙翔說:“常州是一座充滿活力的城市,變化非常快。記得我7月份來面試的時候,機場附近還是土路,等我過兩個月再來的時候,高架橋已經修起來了。活力越大、發展越快的城市,才更有利于自己創業。”

常州市副市長、科教城黨工委書記王成斌在接受筆者專訪時介紹說,2006年,常州市委、市政府作出建設創新型城市的重大決策,并啟動了國家創新型園區建設。今年年初,常州被科技部命名為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常州市根據自身特色確定了“一核八園”創新戰略載體,為實現這個目標,年初,常州市實施了第二輪“千名海外人才集聚工程”,計劃在兩年內,引進1000名海外人才,重點引進并扶持200名領軍型創新創業人才,充實到常州的產業發展中去。“創業天地寬,產業政策好,合作機會多,服務有保障。這是常州吸引海歸人才創新創業的四大優勢。”王成斌說。

除了城市本身的活力和招才引才的優惠政策之外,常州市招才引才工作人員的熱情和盡職,也是打動海歸來常州創業的原因之一。趙翔說:“來常州之前我轉過好幾個城市,常州這邊我只聯系過一次,他們就一直與我保持聯系,并及時提供信息,給予我很多幫助。”

其他一些海歸也表示,常州良好的地域優勢和環境優勢是促成他們來這里創業的一個重要因素。

為海歸搭建優質平臺

成立于2002年的常州科教城由江蘇省科技廳、教育廳和常州市政府共同建設,包括大學園區、科技園區、配套社區三部分,是一座現代化的大學城、科技城和生態城。雖是深秋時節,漫步在環境優美的科教城里,依然草木蔥綠,整潔安靜,路上見不到多少人和車。據常州市科教城管理委員會黨群工作處處長呂心力介紹,科教城秉承“經科教聯動、產學研結合、校所企共贏”的發展理念,以“學”為基礎,以“研”為核心,以“產”為目標,全力搭建創業的優質平臺,積極推進招科引智、成果轉化、企業孵化、創業投資等工作,吸引了一大批國內科技人才和海歸留學生來這里創新創業。目前,來自美國、英國、德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國家的110多個海歸團隊在此創辦企業,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京大學等17所著名高校在此設立了研發和孵化基地,在孵企業達330多家。

呂心力說,為了吸引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業,科教城2007年實施了“金鳳凰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給予落戶常州的海歸8萬—10萬元的安家費、前3年免費提供100—300平方米的辦公場地以及相應的住房補貼等優惠政策。“海歸只要來到科教城,很快就可以進入角色,開始新的生活和工作。”

常州四海納睿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顧栽延雖不是海歸,但他介紹,其公司團隊由海外學子、企業技術人員和高校研究人員共同組成,其中海歸人數占一半以上。他認為,科教城打造的平臺把國內外優秀的人才聚集在這里,“有利于我們就地尋求合作伙伴,有利于我們推進科研項目,盡快完成研發。”顧總說,其公司核心技術“一種現鈔號碼處理方法及其專用裝置”,經PCT(專利合作條約)申請已獲得美國授權,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它將解決貨幣流通安全和衛生安全的重大社會問題,有利于社會公益事業的發展,也有利于規范人們的行為。

常州宇環光學電子元器件有限公司總經理、55歲的余博士言談間顯露出專家特有的嚴謹氣質,他上世紀80年代留學日本,2008年歸國創業。他說,常州的環境很好,很容易讓人靜下心來潛心研究。“科教城資源豐富、空間很大,有了它的支持,我有信心能在常州把企業做大做強。”

對創業前景充滿信心

在采訪中,筆者深深感受到,雖然很多海歸創辦的企業才剛剛起步,有些項目還沒有成型或者盈利,但是他們對在科教城創業的前景、對企業的未來都非常有信心。

余博士在日本經過十幾年的研究,模擬微重力環境開發的無容器裝置,成功地研制成折射率為2.4的玻璃透鏡,這與利用鉆石研磨透鏡相比,具有低成本、高利潤的優勢。他介紹:“用這種新材料制作藍牙DVD光盤,可使光盤的單層播放容量從現在的25GB提升到200GB甚至1000GB。”

常州真知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裁、新加坡海歸博士后葉施仁,向我們演示了他開發的智能事務處理會話引擎中看病預約與品質跟蹤服務的操作流程。葉施仁說:“我們的會話引擎是醫院實現提前預約、客服回訪和療效跟蹤的最有效方式,將有效地解決排長隊、看病難問題。”

畢業于美國紐約大學生物醫藥系的濮健是常州健慈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的創始人之一,該公司是國內最早專業從事人造軟骨材料研究、開發與生產的企業,擁有在人造軟骨方面的前沿生物技術。“雖然我們公司研發的項目還沒有開始盈利,但是人工關節置換作為醫學界最大的產業之一,它擁有非常好的市場前景。”濮健自信地說。(趙川東 汪思婕)

東南大學校友總會的理事成員

東南大學校友總會第五屆理事會成員名單

(2015年1月24日)

名譽會長(按姓氏筆劃排序)

于廣洲 海關總署署長、黨組書記

王賡武 中大校友、香港大學原校長

韋鈺 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南大學原校長、教育部原副部長

馮友松 中大校友、遼寧省原人大副主任

孫頷 江蘇省政協原主席、黨組書記

許云昭 湖南省委常委、紀委書記

宋瑞祥 原全國政協常委,青海省原省長,國家地礦部原部長,國家地震局原局長

李延保 東南大學原副校長,中山大學原黨委書記

陳篤信 東南大學原校長

林玉英 江蘇省政協原副主席

黃衛 新疆自治區政府常務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

黃小晶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副主任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