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法國進出口貿易結構分析圖(法國為什么工業速度慢?)

时间:2024-06-01 10:03:57 编辑: 来源:

價格水平。

凱恩斯的解釋是,利率取決于個人和企業持有貨幣的愿望和數量,也就是說,貨幣供應數量影響利率。在不同的利率水平上,人們對持有貨幣的不同需求,凱恩斯稱之為“靈活偏好函數”,它由三個動機組成:(1)出于交易的目的(個人購物,企業購買投入);(2)出于預防的目的(準備一筆錢以應付意外開支);(3)出于投機的目的(哪里收益高,錢往哪里投)。

出于前兩種目的而持有的貨幣對利率變化的反映是不敏感的,叫做完全缺乏利成彈性,出于第三種目的而持有的貨幣對利率變化的反映是非常敏感的,具有利率彈性。利率下降得越低,到了一定的程度,出于第三種目的而持有的貨幣變得對利率的變化完全富于彈性。這種情況是在蕭條時出現的,即貨幣數量的大量增加,不必再使利率下降。換言之,利率在低水平上維持不變,貨幣數量依然大量增加。人們手中持有貨幣增多,是出于第三種目的,因為利率如此之低;把錢存入銀行或放在手中得失相差無幾,不如握在手中為好。這種情況凱恩斯稱之為“流動性陷餅”。他以此批評傳統經濟學只看到交易性的貨幣需求(—前兩種目的),而忽視投機性的貨幣需求(第三種目的)。

以往的理論認為貨幣有價值貯藏的作用,但不是很強調。凱恩斯特別強調此點;他認為利率的高低受貨幣供應數量的支配。他最重要的、與古典學派關于利率問題的區別,就是關于貨幣投機需求的理論,即增加貨幣供應會導致利率下降,增加投資會增加國民收入,在非常低的利率水平上,貨幣供應全部會被投機需求所吸收。

概而言之,凱恩斯的理論基本上涉及到了四個概念:(1)消費函數;(2)資本邊際效率;(3)靈活偏好函數;(4)貨幣供應數量。只有弄清楚它們之間的關系以及與充分就業總目標之間的關系,才算基本上掌握了凱恩斯學說。

還有一個必須提及的:凱恩斯的理論特色就是對經濟波動的分析。他強調投資的作用,即投資的某種變化會導致收入的變化,而且是以當初投資的某種乘數(倍數)來變化的。這里暫不介紹乘數理論是怎么回事,先說說由來。這種乘數效應起初是由俄國經濟學家杜根一巴拉諾斯基等提出來的,但從未從理論上正式闡明過。1931年,卡恩,這位凱恩斯在劍橋大學的同事具體地發展了這種分析。凱恩斯后來在《通論》中充分采用了這種乘數理論,爾后廣為人所知曉。

基于這些理論,凱恩斯提出了國家干預經濟的主張。他主張政府通過調節需求來達到充分就業。在聚集有效需求不足的情況下,他主張擴大政府開支,增加貨幣供應,實行赤字預算來刺激國民經濟活動,以增加國民收入,實現充分就業。

應該說,這種主張基本上是符合當時資本主義世界的實際情況的,因此凱恩斯在許多方面取得了成功。他認為,平衡預算的概念對決定政策不起作用,呼吁財政政策要從舊式的預算平衡的概念中解放出來。于是,古典經濟學的預算平衡的原則從此被打破,許多國家的政府從不得已的預算赤字,逐步走向主動的、無所顧慮的赤字預算。赤字預算的確刺激了有效需求,但卻又產生了通貨膨脹等新問題,引起后來的經濟學家為此而爭論不休。

凱恩斯反對一味節儉。傳統的經濟理論和社會道德規范認為儲蓄、節儉是美德,極少宣傳消費是善舉,是刺激經濟的良策。他引用過孟德維爾的寓言:蜜蜂社會由于追求奢侈豪華的生活而繁榮;又由于節儉而衰落。以此說明節儉往往對社會不利。

為刺激經濟發展,凱恩斯主張物價上漲。因為通過物價上漲使實際工資下降的辦法,要比傳統的主張降低名義工資的辦法更為聰明、可取。降低名義工資也許會刺激企業的經濟活動,增加投資,擴大就業,就個別企業來說也許行得通,但從整個社會來說,這種做法并非良策。因為降低名義工資容易引起工人的反抗,而且降低工資水平會相應地減少社會對產品和服務的總需求,導致市場和生產的進一步緊縮。

凱恩斯也主張“濟貧”。他認為,向富人征稅再救濟給窮人,有利于提高整個社會的邊際消費傾向。因為富人的錢越多,儲蓄的錢會越多。而征稅后儲蓄會減少,再救濟結窮人,使之用于消費,把大部分的國民收入轉用于消費,有利于擴大消費需求,刺激生產,實現充分就業。

凱恩斯的政策主張還不止這些。從上述可以看出他的政策主張與他的理論觀點是一致的。他的許多主張被西方國家當政者所采納,盡管有的沒有兌現,但他的影響是巨大的。在經濟學說史上,無論是贊成他的人也好,反對他的人也好,都不能不提到他和他的理論。歷史不會使他湮沒無聞。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宏觀經濟學的奠基人是凱恩斯。凱恩斯的思想一方面來自對現實問題的思考,另一方面也受先輩經濟學家的啟發。關于有效需求刺激國民收入的問題并不是由凱恩斯首先提出來的。馬爾薩斯的思想對凱恩斯的影向至深,而凱恩斯對馬爾薩斯的欽佩之情則常常溢于言表。但西方經濟學界并不認為在經濟學上曾發生過“馬爾薩斯革命”,而只承認凱恩斯革命。因為是凱恩斯而不是馬爾薩斯對有效需求問題作了全面的論述,并提出了一個較為完整的理論體系。相比之下,馬爾薩斯在許多方面是含糊不清的。除個人原因外,還應當從社會根源上找原因。凱恩斯和馬爾薩斯都遇到戰爭之后隨之而來的嚴重失業和蕭條,但凱恩斯碰到的問題比馬爾薩斯所遭遇的要嚴重得多。有人說,凱恩斯的經濟學是蕭條經濟學,也有人反對此說。不管如何,凱恩斯是通過對嚴重的蕭條進行思考而產生出這些理論的。

《國富論》研究

[size=3]國富論研究

"這一著作是完全應該受到推崇的,所有承認政治經濟學重要性的人都一樣推崇他(斯密)"

——李嘉圖

"斯密博士是政治經濟學現代體系的真正創始人。......斯密博士的著作必須放在那些有助于人類自由、開化和富裕等著作的最前列。"

——麥克庫洛赫

"在亞當·斯密那里,政治經濟學已發展為某種整體,他所包括的范圍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形成。"

——馬克思

"《國富論》與《圣經》,《資本論》同為人類不朽的智慧寶庫"

——加爾布雷思

碩士階段寫的東西,轉載請注明博客中國始發

國富論研究

"這一著作是完全應該受到推崇的,所有承認政治經濟學重要性的人都一樣推崇他(斯密)"

——李嘉圖

"斯密博士是政治經濟學現代體系的真正創始人。......斯密博士的著作必須放在那些有助于人類自由、開化和富裕等著作的最前列。"

——麥克庫洛赫

"在亞當·斯密那里,政治經濟學已發展為某種整體,他所包括的范圍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形成。"

法國為什么工業速度慢?

面對紡織品配額的取消和亞洲廉價產品的競爭,法國紡織業在政府的幫助下,正在逐步調整戰略,向生產高附加值和高技術含量的產品轉型。這個轉型既

避免了與我國產品在同一水平上的競爭,又為我國與法國紡織業的合作創造了新的機遇。

一、法國紡織工業基本情況:

法國紡織工業共有企業1010家,其中97%為20人以上的中小企業,直接雇傭人員91040人,占法國工業部門就業人數的8%(包括法國服裝企業5000家,雇員55000人),占歐盟工業部門就業人數的11%。產品主要有服裝面料、家具面料、家用紡織品和技術性紡織品,產品檔次較高。法國的紡織品生產在歐盟排名第三,排在意大利和德國之后;在法國全國工業生產中排名第三,排在汽車制造業和食品工業之后;法國人均消費紡織品在歐盟排名第四,排在意大利、德國、英國之后,每人每年消費紡織品17.6公斤。

近年來,法國紡織工業企業紛紛關閉,生產外移,非工業化現象加速,紡織行業企業數量逐年減少。2000年法國紡織行業共有企業1485家;2001年1300家;2002年1220家;2003年1150家;2004年1100家;2005年僅剩1010家。

隨著法國紡織企業數量的減少,該行業的就業人數也逐年減少。目前該行業就業員工只有近10萬人,是30年前的1/7,每年減員約達8%到10%。2002年法國紡織行業減員6.5%,就業人數為119648人;2003年減員7.4%,就業人數112468人;2004年3月統計為105000人,減員8.9%;到2005年只剩下91040人。

法國傳統的紡織生產基地主要分布在法國北部地區(紡織工業)、羅納阿爾卑斯地區(化學纖維)、阿爾薩斯洛林地區和比利牛斯中部地區(針織),以及孚日地區(棉布)。法國生產的紡織品48%用于服裝,30%用于室內裝飾(主要是家具布),22%是技術性紡織品。根據2003年的統計,服裝面料中13.6%用于女裝,8.3%用于男裝,3.1%用于童裝,0.8%用于嬰兒。

二、法國紡織工業生產逐年衰退:

從1990年以來,法國的紡織品生產就一直呈下降趨勢,到1999年產量比

14年前下降了70%。2003年法國紡織品產量下降7%;2004年下降10%;2005年下降8%。

根據法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提供的信息,法國紡織工業營業額也逐年下降:

2000年法國紡織工業營業額為159.84億歐元;2002年162億歐元;2003年137.88

億歐元;2004年144.9億歐元;2005年138億歐元。

2002年法國毛紡紗線生產產量17700噸,同比減少22%,并從1996年起就呈逐年下降趨勢,在全球排名第7位,位于中國(473700噸)、意大利(383500噸)、土耳其(141300噸)、英國(62200噸)、西班牙(43000噸)和美國(40900噸)之后;生產各種羊毛服裝面料13100噸,同比減少10%,在全球排名第6位,位于中國(354660米)、意大利(119846噸)、日本(145977平方米)、土耳其(18800噸)和西班牙(14300噸)之后;生產各種纖維織物3090噸,同比減少25%,全球排名第7位,位于中國(7000萬匹)、西班牙(8180噸)、意大利(6085噸)和土耳其(30萬匹)之后。

值得注意的是,長達2個多世紀的法國精紡羊毛生產,雖然曾經因為產品(只有洗去雜質后的長纖維)質量高而聞名全世界,但是終于由于生產成本太高,競爭力下降,經過近30多年的逐漸衰退,于2006年5月,隨著北加萊地區最后一家羊毛梳理工廠的關閉,從此結束了。

法國的棉紡織業主要集中在Vosges地區,占全國生產總量的52%,產量也呈逐年下降趨勢:2000年13.20萬噸;2002年10.04萬噸;2003年8.32萬噸。原因主要是棉紡織企業的陸續倒閉,如2003年底Mossley-Badin棉紡集團和Hgp3家工廠的關門,以及2005年法國最大的生產精梳棉紗的棉紡企業 Chenimenil集團將其棉紗生產完全放棄。

三、法國紡織品進出口情況:

20多年來,法國紡織品進口額呈逐年增長趨勢,從1980年的35.43億歐元發展到2005年的122.1億歐元;而法國紡織品的出口額也在逐年增長,但是與進口相比增長速度慢多了,從29.90億歐元發展到81.6億歐元。

近年來,法國每年進口紡織品約100多億歐元:2000年法國進口紡織品124.91億歐元;2001年125億歐元;2002年122億歐元;2003年117.65億歐元;2004年118.86億歐元,2005年122.14億歐元。

法國每年出口紡織品約80多億歐元:2000年法國出口紡織品94.6億歐元;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