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法國對外貿易現狀與中法關系(香港和澳門都是我國的領土,為什么曾被英國和葡萄牙占領呢)

时间:2024-05-19 03:19:19 编辑: 来源:

法方承諾不再批準法國企業參與武裝臺灣,雙邊關系恢復正常。兩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教育等各個領域的合作富有成果。

2008年,中法關系因涉藏問題出現重大波折。

2009年4月1日,中法發表新聞公報,中法關系逐步恢復良好發展勢頭,各領域合作進展順利。

2012年5月,奧朗德總統上任后,兩國關系繼續穩定發展。

中法歷史事件:

 1、第二次鴉片戰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是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兩國在美、俄支持下聯合發動的侵華戰爭。其目的是英、法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在華侵略利益。

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清帝逃往承德,英法聯軍闖入圓明園并掠奪珠寶、將其焚毀。戰爭以清政府被迫簽訂《北京條約》結束。

第二次鴉片戰爭迫使清政府先后簽訂《天津條約》、《北京條約》、中俄《璦琿條約》等和約,列強侵略更加深入。

中國因此而喪失了東北及西北共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戰爭結束后清政府得以集中力量鎮壓了太平天國,維持統治。

外國侵略勢力擴大到沿海各省和長江中下游地區。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了。

2、中法戰爭

中法戰爭又作清法戰爭,是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光緒九年十一月至十一年二月),由于法國侵略中國和越南而引起的一次戰爭。第一階段戰場在越南北部;第二階段擴大到中國東南沿海。

戰爭過程中,法海陸兩軍雖于多數戰役占上風,但均無法取得底定全局的戰略性大勝:法國遠東艦隊雖于海戰贏得全勝,并一度攻占基隆,卻因滬尾(今臺北縣淡水鎮)一役受挫及疫病流行,無法達成拿下臺灣島的戰略目的;

而清軍雖于初期陸海皆遭慘敗,導致由恭親王奕䜣領班的軍機處被全面撤換(甲申易樞),但后期臺灣及杭州灣防衛成功,且有馮子材統率各部于鎮南關之役給法國陸軍帶來較重傷亡,法軍統帥尼格里也身受重傷,戰爭的失敗直接導致法國總理茹費里等內閣集體垮臺。

中法越南戰爭巔峰期間,日本在朝鮮扶持的親日派(開化黨)趁機勾結日軍挾持朝鮮國王暗殺諸位朝鮮親華大臣發動甲申政變,被清軍擊敗。 

以此為契機,兩國重啟和談,結果訂定《中法新約》,清方承認法國對法屬印度支那諸殖民地的宗主權,兩國重開貿易。受此戰的影響,清廷于臺灣設省,以劉銘傳為巡撫大力推展現代化防務及新政,并積極籌建北洋水師。

中法的關系目前比中英和中美來得好嗎?法國愿意對華技術轉讓嗎?比如核電技術,軍艦,戰機之類的嗎?

中法關系一直是比較不錯的

很簡單,中國和法國之間不存在中國和美國之間那種潛在的利益沖突,而且法國比較強調自主性,不會像英國那樣緊跟美國

這種的話,中法關系一向比較融洽

早在70年代,中國和法國就進行了大范圍的技術交流,中國輸出大蘑菇技術,法國輸出潛艇聲吶、運輸車輛、通訊器材技術

大亞灣核電站、海軍的指揮控制系統、西飛和成飛的設計軟件,都是法國貨色,J10也有法國人的參與

昔日成飛的定義就是要成為中國的達索

法國貨的最大問題,就是價錢太貴了

六十年代中法建交后,哪個法國總統和中國關系最好?

希拉克。

希拉克30多歲出任部長,42歲擔任總理,并曾兩任總理,并蟬聯兩任總統,在法國和世界上被公認為具有戰略思維和世界眼光的重量級政治家。他看好中國的發展前景,長期堅持對華友好政策,致力于推動兩國戰略合作關系發展。希拉克本人喜愛東方文化,熟悉中國歷史和傳統,尤其他對中國考古、文學、歷史等方面的深刻了解堪稱專家。他對當今中國發生的一切都非常感興趣,也頗有感情和獨到看法。正因為這樣,他對此次訪華非常重視,并熱切期待著成功。

希拉克是法國近40年來最具全球目光和歷史感的國家元首,是真正的戴高樂將軍的傳人。希拉克反對美國前總統小布什發動的伊拉克戰爭,使得法國在全球、特別是在阿拉伯世界的聲望達到頂點,希拉克本人也因此名垂青史。法國在他的領導下,聯合施羅德領導的德國、普京領導的俄羅斯,組成著名三國反戰聯盟……在希拉克時代,盡管法國國力已今非昔比,但在外交領域卻始終發揮著一流國家的作用,對此,希拉克功不可沒!

香港和澳門都是我國的領土,為什么曾被英國和葡萄牙占領呢?

明初以來,倭寇在沿海各地的侵擾,達兩個世紀。明清之際,沙俄開始強占中國疆土,以致后來在雅克薩挑起了兩國間的戰爭。這在中外關系史上,都是沒有先例的。一四九八年,達·迦馬發現東方新航路之后,葡萄牙殖民主義者首先到中國來,其后有西班牙人和荷蘭人,再后有英國人、法國人和美國人。他們以商業、炮艦和傳教為手段,對中國進行野蠻的掠奪,使中國在對外問題上經受了嚴峻的考驗。

葡萄牙人于一五一一年征服滿剌加,于一五一三年就開始有商船到中國來。一五一六年,一五一七年,先后派商船到廣東出售胡椒等貨物,并非法占據廣東東莞縣屬的屯門島。此后,又派馬斯客倫哈斯率領艦隊到福建漳州非法踏勘海岸地形。一五二一年,明因葡萄牙人拒絕退出屯門,以武力驅逐他們出境。一五二三年,一五四七年,一五四九年,葡萄牙人先后侵擾廣東新會的西草灣、福建的漳州和詔安,都被明軍擊退。但自一五三五年起,澳門一直有葡萄牙人居住。一五五三年,他們通過對地方官的行賄,以租借的名義占據澳門的部分土地。一五五七年,他們在澳門私自擴展土地,建筑炮臺,設立官署,儼然把澳門看作他們的殖民地。這是四方殖民主義者在中國境內長期非法占據的第一塊土地。不過中國在澳門仍設有官署,擁有主權。

關于中葡《和好通商條約》

英法列強接連侵奪中國權益,進一步刺激了葡萄牙這樣的西方小國對中國的侵略野心。葡萄牙早在明朝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就占據了澳門,到鴉片戰爭以后,眼見清政府的國防力量衰弱,便想正式吞并這塊中國領土。1880至1883年中俄、中法關系緊張時,葡萄牙當局幾次想乘機逼使清政府正式承認澳門歸葡所有,但都未能得逞。中法戰爭后,葡萄牙這一侵略意圖愈趨明顯。

1885年7月18日,在倫敦簽訂的中英《煙臺條約續增專條》第九款中曾規定:中英雙方就盡速“派員查禁香港至中國偷漏之事”。1886年,清政府派江海關道員邵友濂和總稅務司赫德同香港英國當局會商港粵間貿易征收稅金、防止走私的辦法。但是,香港英國當局表示,這類辦法必須以澳門同樣接受為前提,“澳門若不肯照辦,則香港亦不肯應允”。這一先決條件,無異于逼使清政府與葡萄牙去進行交涉,這就給后者直接進行訛詐提供了可乘之機。

原來,英國強占香港后,清政府對于由香港出入大陸的船只和貨物,都照中國海關稅則,按洋貨收取進出口稅;而澳門是葡萄牙人租賃中國的地方,故而來往澳門的貨物,按照國內貿易的規定計征稅款。這樣,香港的稅率大大高于澳門,在競爭中處于劣勢地位。英國對此極不甘心,總想改變這種不利局面。這次得知赫德赴香港交涉鴉片貿易協定,就把實現這一圖謀寄托于赫德。赫德乘往香港之便,親赴澳門極力誘勸葡萄牙向清政府提出永遠駐扎、管理澳門并割讓拱北及馬溜洲等島嶼的要求。

1886年6月,赫德和澳門葡萄牙總督羅紗密擬一個約稿,送交清政府參考。清政府授權赫德派中國海關倫敦辦事處稅務司金登干去里斯本進行談判,但卻明確表示,中國決不割讓澳門及拱北,只允許葡萄牙人在租賃并按年繳稅租銀的條件下治理澳門。1887年3月26日(光緒十三年4月19日),赫德的代表金登干與葡萄牙政府簽訂了中葡《會議草約》,也稱《里斯本議定書》。據此,葡萄牙同意按照香港的辦法在澳門協同中國緝查走私,而金登干則代表清政府承認“葡國永駐、管理澳門以及屬澳之地”。

金登干與葡萄牙政府簽訂中葡《會議草約》時,曾應允其來華締約。同年12月1日,由總理衙門大臣奕劻與葡萄牙全權代表羅紗在北京正式簽訂《和好通商條約》,并于當日交換批準。條約共五十四款,主要內容為:一、中國仍允葡萄牙永駐和管理澳門以及屬澳之地;二、葡萄牙得派公使駐北京,并在通商口岸設領事;三、葡萄牙取得領事裁判權;四、葡人可以享受中國已給或將給其他國家的通商特權,在通商口岸有居住,租買土地,建造房屋,設立棧房、教堂、醫院等權。葡萄牙通過這個商約,肯定了它在澳門的地位,同時在中國取得了與其他西方國家同樣的特權地位。這樣,清統治者為了征收鴉片稅的問題,竟在條約中出賣了澳門。而實際上,澳門對大陸上的鴉片及其他走私并未因此得以消弭,葡萄牙的殖民統治反而更加黑暗了。然而由于中國人民的堅決反對,1928年當時的中國政府已正式宣布:1887年12月1日簽訂的中葡《和好通商條約》作廢。所以,葡萄牙盤踞澳門早已失去條約的根據。因而,中國在適當的時候收回澳門的全部主權,是順理成章的事。

1972年3月8日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在致聯合國非殖民地化特委員會主席的信中指出:“香港和澳門是被英國和葡萄牙當局占領的中國領土,解決香港、澳門問題完全是屬于中國主權范圍內的問題,根本不屬于通常的所謂”殖民地“范疇。因此,不應列入反殖宣言中適用的殖民地區的名單之內。中國將在條件成熟時用適當方式和平解決香港和澳門問題,在未解決前維持現狀。”聯合國非殖民地化特委會于同年6月15日通過決議,向聯大建議從上述的殖民地名單中刪去香港和澳門。同年11月8日,第27屆聯大通過該決議。

1974年4月葡萄牙內革命成功,新政府實行非殖民地化政,承認澳門不是殖民地,而是中國的領土。同年澳氹大橋建成通車,全長2.57公里。

1975年最后一批葡萄牙駐軍撤離澳門。

1976年葡萄牙法規定澳門是在葡萄牙管轄下的特殊地區。

1979年2月8日中葡正式建立外交關系。雙方達成的協議指出:澳門是中國的領土,目前由葡萄牙政府管理,歸還的時間和細節,將在適當的時候由兩國政府談判解決。

1985年中葡兩國領導人認為談判解決澳門問題的時候已經成熟,同意于次年舉行正式外交談判。

1987年3月中葡雙方在北京進行澳門問題的第四輪也最后一輪談判,26日,雙方草簽聯合聲明。

1987年4月13日中葡兩國政府總理代表兩國在北京正式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葡萄牙共和國政府關于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及兩個附件。聯合聲明說,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將于1999年12月20日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

1987年6月23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中葡聯合聲明》。

1988年1月15日中葡兩國關于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在北京互換批準書,正式生效,澳門進入過渡期。中葡聯合聲明小組、土地小組成立。

1993年3月31日八屆人大一次會議通過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1999年12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

法國外貿關系?具體

目前,在世界經濟格局中,法國是世界第六大經濟體、第五大貿易國、第四大對外援助國、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國,2006年法國有38家企業入圍財富世界500強,是中國在歐洲第四大貿易伙伴、第三大投資來源國和第二大技術引進國。在世界政治格局中,法國是聯合國安理會的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對推動世界和平與穩定起著重大作用,在歐盟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話語權。因此,加強中國與法國的經貿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法國對外經濟形勢

(一)法國對外貿易形勢

1.對外貿易總體情況

從表1來看,在1996-2005年期間,法國對外貿易整體表現為日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