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Confucius Cemetery(誰能告訴我下孔子所處的時代背景阿```謝謝了~)

时间:2024-05-20 07:59:24 编辑: 来源:

稱:“惟天地萬物父母,惟人萬物之靈。亶聰明作元后, 元后作民父母。”“亶”,誠實不欺。“元后”,天子。“亶聰明作元后”,言君臨天下的人,必須是對天下誠實不欺,且先知先覺的人中最靈、最秀者。“元后作民父母”,言任元后之職者,對天下百姓應盡作父母之義。《泰誓中》宣言:“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意思是天之視聽皆出自于民, 任元后之職者,應以民心而察天意。這三次大動蕩中,奉“天命”而君臨天下者都圍繞著“民惟邦本”這一中心議題,提出了有關道德論說。“威侮五行,怠棄三正”、“滅德作威”是從反面提出的道德論說;“爾有善,朕弗敢蔽;罪當朕躬, 弗敢自赦”、“亶聰明作元后”、“元后作民父母”、“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是從正面提出的道德論說。

春秋時期,新興地主階級登上歷史舞臺,一些先進的思想家、政治家,他們在總結和借鑒堯舜時代以及夏、商、周所提出的“民惟邦本”的道德論說的基礎上,又提出了有關社會化人文主義思想的新的道德論說。

春秋前期,周天子王室衰微,諸侯國公室強盛起來;春秋中葉以后, 公室的統治力量削弱,卿大父的私家勢力發展起來,并且逐步掌握了諸侯國的實際統治權力。諸侯國強盛, 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動搖了,如何處理周天子與諸侯國的關系成為輔佐王室的思想家、政治家考慮的首要問題;諸侯國爭使霸諸侯國與諸侯國之間的日趨緊張, 如何處理諸侯國與諸侯國之間的關系, 成為輔佐諸侯國公室的思想家、政治家考慮的首要問題。在如何處理周天子與諸侯國以及諸侯國與諸侯國之間關系的考慮中, 有關社會化人文主義思想的新的道德論說得到了發展。

《國語·周語上》載:公元前635年,周襄王派太宰文公及內史[叔]興出使晉國, 晉文公完全按照規定的禮節接待了周襄王的使者。內史[叔]興告襄王曰:“晉,不可不善也。其君必霸,逆王命敬,奉禮義成。敬王命,順之道也;成禮義,德之則也。則德以導諸侯, 諸侯必歸之。且禮所以觀忠、信、仁、義也,忠所以分也, 仁所以行也, 信所以守也, 義所以節也。忠分則均, 仁行則報, 信守則固, 義節則度。分均無怨, 行報無匱, 信固不偷, 節度不攜。……中能應外,忠也;施三服義,仁也;守節不淫,信也;行禮不疚,義也。”

周內史[叔]興所闡述的“忠、仁、信、義”是處理周天子與諸侯國之間關系的道德準則;晉范文子所闡述的“仁、信、忠、敏”是處理諸侯國與諸侯國之間關系的道德準則。這些考慮周天子與諸侯國以及諸侯國與諸侯國之間的關系時所闡述的“忠、仁、信、義、敏”等有關社會化人文主義思想的道德論說,在新興地主階級向國君、奴隸主貴族奪取統治權的斗爭中形成一股思潮,為孔子仁學的產生奠定了基礎。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