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中國發展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的必然性(中國旅游服務業國際化的態勢及對策探析 急!)

时间:2024-05-19 18:14:09 编辑: 来源:

A國的生產、消費和出口的情況,右半部分為B國的生產、消費和出口的情況。

設C國的生產成本固定不變,在組成關稅同盟之前該產品的世界價格為Pw,等于C國的生產成本。B國對來自所有國家的進口商品一律征收關稅,征稅后的價格為Pt,此時A國的出口為fg,B國的進口量為ab,其中有一部分來自A國,ac=fg。而剩下的進口量是從C國進口的,進口量為cb。

A、B兩國組成關稅同盟后,由于B國對A國的進口商品免征進口稅,而對C國的進口商品則仍要征收關稅,故在B國國內市場上,A國商品的價格要低于C國同類商品的價格。因此B國轉而只從A國進口。

由于A、B兩國在關稅剛撤消時,B國對該商品的進口需求量大于A國在該價格上的出口供給量,B國國內該商品的銷售價格會因商品的供不應求而上升。當價格上升時,B國國內的生產量和A國愿意出口的量都會增加,當價格上升到Pu時,A、B兩國的貿易達到平衡,A國的出口量等于B國的進口量,即:hi=de,這時兩國貿易達到均衡。

結論:加入關稅同盟對A國來說,可以擴大出口,增加出口收入,從而有利于A國經濟的發展。

三、關稅同盟的動態效應

1、市場擴大效應:關稅同盟建立以后,在排斥第三國產品的同時,為成員國之間產品的相互出口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所有成員國的國內市場組成了一個統一的區域性市場,這種市場范圍的擴大促進了企業生產的發展,使生產者可以不斷擴大生產規模,降低生產成本,享受到規模經濟的利益。并且可進一步增強同盟內的企業對非成員國同類企業的競爭能力。

結論:關稅同盟所創造的市場擴大效應導致了企業規模經濟的實現,從而有效地降低了產品的生產成本。

2、促進成員國之間企業的競爭

在各成員國組成關稅同盟之前,許多部門已形成了國內壟斷,幾家企業長期占據國內市場,獲取超額壟斷利潤。因而不利于各國的資源配置和技術進步。組成關稅同盟以后,由于各國市場相互開放,各國企業面臨著來自其他成員國同類企業的競爭,誰在競爭中取勝,誰就可以享受大市場需求擴大所帶來的規模經濟利益。否則就會被淘汰。

各企業為在競爭中取得有利地位,必然會紛紛改善生產經營效率,增加研究與開發投入,增強采用新技術得意識,不斷降低生產成本,從而在同盟內營造出一種濃烈得競爭氣氛,提高經濟效率,促進技術進步。

3、有利于吸收外部投資

關稅同盟的建立意味著對來自非成員國產品的排斥。同盟外的國家為了抵消這種不利影響,可能會將生產點轉移到關稅同盟內的一些國家,在當地直接生產并銷售產品,以便繞過統一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這樣,客觀上便產生了一種伴隨生產轉移而產生的資本流入,吸引了大量的外國直接投資。

案例9-2:中國-東盟將啟動降稅進程 正在形成自由貿易區

在10月底于北京舉行的中國-東盟貿易談判委員會會議上,雙方就自由貿易區談判中最重要的貨物貿易協議達成了一致。

根據該協議,自2005年起將全面啟動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降稅進程,雙方大部分產品的關稅將于2010年降到零。在達成共識的基礎上,雙方預計于本月舉行的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期間簽署貨物貿易協議。

據商務部統計,今年1-8月,中國與東盟的貿易額達656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38%,今年雙邊貿易額有望突破1000億美元。

傳統的自由貿易區(FTA)大多集中在貨物貿易的自由化上,而東亞地區的自由貿易協議除貨物貿易自由化外,也重視包括服務貿易在內的其他方面的自由化。《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本身就是以“全面經濟合作”命名的。按照這份框架協議,雙方將依次完成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投資便利化以及勞務等方面的談判,并最終達成全面的自由貿易協定。

貨物貿易是其中最為核心的內容。貨物貿易協議的直接目的是降低雙邊貿易中貨物進出口的關稅壁壘。通過歐盟經濟一體化的過程可知,這種區域經濟一體化是逐步深入的進程,降低成員國的貿易關稅和壁壘,是最低層次的一體化,也是整體一體化進程的起點。

事實上在此之前,泰國水果已經以零關稅的優惠進入中國了。按中泰果蔬產品零關稅協議,從2003年10月1日起,兩國間188種蔬菜、水果等農產品的進出口關稅由平均30%降到零。這就是“早期收獲計劃”的一部分。

從2004年1月1日開始落實的這項被稱為“早期收獲”的計劃,主要指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各項協定最終完成前,中國對來自東盟的一系列農產品及制成品提早減稅。作為回報,東盟提出稅務協和制,即中國的農產品如肉類、魚、水果、牛乳將得到東盟的關稅優惠。這將作為通向自由貿易區廢除關稅的第一波計劃。

今年1-8月中國與東盟貿易額的高速增長便是“早期收獲計劃”的積極成果。

東盟成員國里農業仍占到了經濟基礎的相當比重。中國的確十分需要這類產品。同時,為了增加出口量,不少東盟國家也很樂意向中國出口農產品。因此“早期收獲計劃”使多數東盟國家獲益不淺。

隨著中國和東盟之間一系列農產品的降稅和中泰果蔬零關稅的實施,中國龐大的國內市場將為東盟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

“早期收獲計劃”的降稅包括600項農產品,占總數1/10,其余90%的項目都包含在貨物貿易協議中。其內容的重心也從農產品轉到了工業上來,這將是廢除關稅計劃的第二波。

聯合國最近頒布的一期貿易及發展報告指出,“受到中國產品出口最嚴重挑戰的,主要是以勞動密集型為特征的工業生產部門,其中包括電子產品的組裝業,也就是說,東盟國家和墨西哥的中等收入生產者所面臨的競爭最為明顯。”而貨物貿易協議簽署以后,中國這些最富競爭力的工業生產部門將在東南亞市場成為最大的獲利者。

以新加坡為例,雖然在“早期收獲計劃”里作為非農業國的新加坡收益不大,但另一方面,過去10年來,新中貿易額增長了4倍。在2004年前4個月,新加坡對中國的出口增長了50.6%,增幅遠遠大于與日本的貿易。現在隨著貨物貿易協定的簽署和減稅進程的啟動,新加坡的獲益只會越來越大。

這些數據都在支持中國政府一直表達著的觀點,即中國的經濟增長和對外開放并不像美國、歐盟那樣只對發達國家有利,開放的中國經濟對周邊的發展中國家而言是互惠的。

“中國正創造一種新的地區經濟聯系格局和經濟增長動力機制。”張蘊嶺說,東盟地區由于受到亞洲金融危機的襲擊,正處于結構性調整,而在世界經濟增長放緩的背景下,中國與東盟的經濟合作卻呈現持續增長態勢,“新的價值鏈正在生成”。

如何更好地推進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

1、形成以服務貿易為重點的高水平開放新格局。使服務貿易競爭力逐步提升。

2、形成數字貿易國際競爭的新優勢。

3、提升全球服務貿易規則制定的話語權。

4、制定全國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

5、形成與國際接軌的服務貿易標準。

6、推進服務業項下的自由貿易進程。

我國貿易保護理論發展的現狀

論我國貿易保護網的構建

摘 要:貿易保護是各國貿易政策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加入WTO后,中國以高關稅和嚴格的數量限制等構成的傳統貿易保護體系逐漸崩潰。本文基于國際貿易理論和國際貿易實踐闡釋了中國構建貿易保護網的必然性,并指出符合我國國情和WTO規則、完善且強大的貿易保護網框架應由貿易政策、產業政策和延伸保護組成。

關鍵詞:國際貿易;貿易保護;自由貿易;貿易壁壘

一、中國構建貿易保護網的必然性

(一)基于國際貿易理論角度的必然性

國際貿易理論發展基本上分為兩大主線,即貿易保護理論和自由貿易理論。事實上,“盡管經濟學理論中長期存在自由貿易和保護貿易之爭,但自由貿易理論哪怕在觀念上也沒走向絕對自由,并不排斥必要的保護”[1]。

1.貿易保護理論與自由貿易理論存在一致性。縱觀整個貿易保護理論體系,無一不提倡積極主動地參與對外貿易,在這一點上,貿易保護理論與自由貿易理論是一致的。例如,重商主義是貿易保護理論的早期學說,其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托馬斯·孟在《英國得自對外貿易的財富》一書中寫道:“對外貿易是增加我們的財富和現金的通常手段。” [2] 他主張積極主動地追求外貿順差。德國的弗里德里希·李斯特在其著名的“保護幼稚產業論”中提出,本國的弱小產業應當得到保護,一旦這種弱小產業在政策保護下成長到具有國際競爭能力時,國家應立即放棄保護政策,擴大對外貿易開放程度,以利于國內資源的有效配制和產業競爭力的增強。

總之,形形色色的貿易保護理論都提倡積極主動的參與對外貿易,這也為通過進行適當的貿易保護政策促進本國對外貿易發展的可能性提供了理論上和邏輯上的支持。

2.貿易保護理論的現實性及指導性。通過比較分析,我們認為貿易保護理論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自由貿易理論的不現實假定,更切合現今的國際貿易實踐,尤其為我國實行必要的貿易保護提供了理論依據。

(1)李斯特的保護幼稚產業論認為各個國家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應該采取不同的對外貿易政策。在工業化的初中期階段,實施貿易保護可以迅速發展本國的民族工業,但在民族工業具有一定的國際競爭力時,必須果斷地放棄保護。這實際上是對自由貿易理論實施條件的補充。我國有許多工業正處于新興或起步階段,對這些工業實施適當的保護是必須也是必要的。

(2)阿根廷經濟學家拉烏爾·普雷維什曾從發展中國家立場出發,提出“中心外圍論”。該理論把世界經濟體系分為:由發達國家組成的工業國中心地帶以及由不發達國家組成的初級產品外圍地帶,外圍地帶始終圍繞中心地帶的意志發展。由于技術進步的利益不能在所有國家平均分配,以及制成品市場被中心地帶國家所壟斷,外圍地帶國家的貿易條件惡化。外圍國保護工業的后果不過是矯正其初級產品與工業品收入需求的彈性差異,不會阻礙國際貿易進步;外圍國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因進口結構的變化,保護措施也應發生變化,但仍不宜對中心國家工業品的輸入全部放開。這既是對傳統自由貿易理論假定貿易各國都可從貿易中對等獲益的修正,也對發展中國家實行貿易保護有重要指導意義。

隨著我國加入WT0,使用關稅、配額等手段來改善我國貿易條件的空間將越來越小,我國貿易條件特別是制成品貿易條件確實處于不斷惡化的趨勢。貿易條件的變化對經濟成果的蠶食將有可能進一步擴大。因此,應盡快采取相應的貿易保護措施以改善我國的貿易條件,維持對外貿易的高速增長。

(3)凱恩斯主義認為,凈出口屬于總需求的一部分,可以刺激國民經濟的發展,而進口則會收縮國民經濟。一國外貿順差或逆差對于該國的經濟盛衰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凱恩斯主義提倡國家干預國際貿易,大力推動出口,抑制進口,保持外貿順差,并將貿易順差與就業理論聯系在一起,主張采用包括財政政策、貨幣金融政策、收入分配政策以及對外經濟政策在內的一系列宏觀經濟管理和調節措施為主要干預手段,以增加有效需求,擴大就業。這一理論為我國實施必要的貿易保護措施以促進和保持外貿順差,對貿易部門實施宏觀調控以增加內需,擴大就業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支持[3]。

另外,當國家發生經濟危機時,失業和經濟衰退就必然會導致政府的保護主義傾向,凱恩斯主義貿易理論是對傳統自由貿易理論假定各國總處于貿易平衡狀態的修正,也對發展中國家應對可能發生的經濟危機,為保證國際貿易穩定發展進行必要的貿易保護提供了理論指導。

(4)由戈登、約翰遜等人提出的最優干預政策理論認為,發展中國家的特點是存在大量的市場缺陷,其中主要是扭曲的部門間工資差別、買方壟斷等,同時還存在非經濟偏好(即發展新興工業),而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