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中國對日本外貿的經濟環境(改革開放前后,中國對外貿易的狀況是什么)

时间:2024-06-02 14:56:33 编辑: 来源:

2002 6207.7 1091.1 16.4 1

2003 8512.1 1335.7 15.7 1

表四 中國在日本對外貿易中的地位 單位:億日元,%

年度 日本進出口總額A 對華貿易額B 比重B/A 位次

2001 913947 107903 11.8 3

2002 943364 127074 13.5 3

2003 989241 153689 15.5 2

轉引自薛敬孝:《1980年以來中日經濟關系的演變》,載《現代日本經濟》,2005年第一期

90年代以來中日雙邊貿易強勁發展的原因其一是中國經濟的持續高速增長。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增強了中國的綜合國力,擴大了自身的出口能力,同時也增加了對日本產品和資金的需求量;其二是日元升值和日本經濟戰略的轉變。由于日元升值,使日本國內資金相對過剩,也使日本國內企業生產成本增加,從而促使日本企業向海外轉移。為了減少與美國、歐洲的經濟摩擦,日本企業轉移和對外直接投資的重點又逐步從歐美轉向東亞地區。中國及時地抓住機遇,提供優惠政策,吸引日商來華投資設廠。由于日本企業對華投資的增加,帶動了日本的機械設備、生產原料及零部件的對華出口。同時日資企業的產品大量反銷日本,也促進了中國紡織品、服裝家電等制成品的對日出口;其三是雙邊政府間資金合作的加強。日本政府對華ODA的擴大,對開拓中國市場起到了開路先鋒的作用,促進了民間企業對華直接投資和雙邊經濟交流。

2、貿易結構。90年代以來,中國對日出口產品中初級產品的絕對數量還保持在原來的水平,但是在整體出口中的地位已經大大下降。中國對日出口增長的主力是紡織品和服裝的出口,中國服裝占據著壓倒多數的日本服裝市場份額。其他勞動密集型產品如玩具及游戲用具的出口也迅速增長。檔次較高的機械、機器類產品如復印機、照相機、精密儀器類產品的零部件的出口也持續旺盛。中國對日出口產品中工業制品比重的上升,行業間分工向部門內部分工的轉化,甚至部門內生產程序分工的出現,都標志著雙邊貿易正在向水平方向發展,這種趨勢及促進了中國工業化水平的提高,也促進了日本產業結構的調整。但是,盡管中國對日出口中工業制品的比重在增加,但是紡織、服裝及輕工等初級產品和鋼性產品居多,而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機電儀器產品、彈性產品較少,中日雙邊貿易結構優化的潛力仍然很大。

此外,日本對華技術貿易在中國的技術引進中占重要地位。70年代以來中國從日本引進了大量的技術設備,極大地推動了我國現代化的進程。90年代以來,又有了新的發展。1990—1999年,中國從日本引進技術設備共5280項,總金額達163.22億美元。日本在中國技術引進國別中,始終居前4位,其中1993年居第一位,1994—1996年連續3年居第二位。90年代從日本技術設備的大量引進更進一步促進了我國產業裝備的現代化和技術進步,特別是在家電、石油化工及鋼鐵等行業體現得尤為突出。

表五 1990年以來的中日貿易歷年統計 (單位:億美元)

年份 中方統計 日方統計

中方出口 中方進口 合計 日方出口 日方進口 合計

1989 81.47 65.16 146.63

1990 88.71 40.55 129.27 120.54 61.30 181.83

1991 102.52 100.31 202.83 142.16 85.93 228.09

1992 116.99 136.80 235.80 169.53 119.47 289.02

1993 157.80 232.5 390.3 205.65 172.73 378.38

1994 215.70 263.20 478.90 275.66 186.82 462.48

1995 284.60 290.05 574.60 359.22 219.31 578.53

1996 308.70 291.80 600.58 405.50 218.90 624.40

1997 318.20 289.93 608.58 420.66 217.85 638.51

1998 296.62 282.07 578.99 368.96 200.22 569.17

1999 323.99 337.68 661.67 428.80 233.35 662.16

2000 416.50 415.10 831.70 552.95 304.38 857.33

中國對外貿易年鑒各年版

(二)、投資關系。1991年以后,在中國吸引的外資大幅度增加的同時,日本再次形成了對華投資的高潮。1992—1995年,日本對華投資達到了第三次高潮。“1992年中國批準的日本對華投資項目數相當于前13年的總和,當年批準項目數為1 805個,協議日資金額為21.73億美元,實際投入金額7.1億美元;1993年批準項目數為3488個,協議日資金額為29.6億美元,實際投入金額13.2億美元,分別比1992年增長93.2%、36.2%和185.9%。1994年,日本對中國的投資項目為3 018個,協議金額為44.4億美元,實際投入20.75億美元,協議金額和實際投入分別比上年增長50.5%和57.2%,居中國引進直接投資的所有國家和地區的第四位。” 到1995年,日本對華投資出現第一個高峰,達到了44.67億美元。1996年,日本的對華直接投資項目數量和協議額雖然比上年分別下降了40.9%和32.4%,但是實際投資額也達到了36.8億美元,占中國當年實際利用外資額的8.7%。主要由于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此后對華投資放緩甚至有所下降。然而,隨著金融危機影響的逐漸消除以及中國經濟的良好發展勢頭,到新世紀之初投資再次出現高峰。2001年日本對華直接投資達到了4301億美元;據中國外貿部統計,2002年日本對華投資項目2745個,合同金額53億美元,實際利用金額41.9億美元。2003年實際使用金額則達到了50.5億美元,2004年前10個月的直接投資使用金額就接近了這個水平,達到了47.2億美元。

根據日本的對華直接投資統計也可以看出同樣的增長趨勢。據日本大藏省的對外直接投資申報額統計(大藏省只統計一億日元以上的申報項目),1995年度,日本對華直接投資項目達到了770件,投資額達4320億日元(44.73億美元),均創下歷史最高紀錄,分別比上年度增加了21.1%和74.4%,約占日本當年對外直接投資總額的8.8%和對亞洲地區直接投資總額的36.5%。首次超過對東盟地區的投資總額,中國成為僅次于美國的日本第二大投資國。截至1997年3月底,日本對華直接投資4066件,金額達到157.1億美元。此后呈現下降趨勢,1999年度為761件、838億日元,占日本對外直接投資的比例下降到1.1%。日本對華直接投資經過亞洲金融危機后的下降,2000年和2001年合同額分別比上年增長40%多。 盡管日本對華投資有起有落,但在對華投資國別和地區中始終處于重要要地位。截至2005年2月底,日本累計對華直接投資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