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中國對外貿易結構優化是指什么(什么是產業結構如何調整.優化產業結構)

时间:2024-05-02 06:14:41 编辑: 来源:

s Quesnay,1694-1774)的經濟學說中就有了萌芽.后來馬克思的部類理論,里昂惕夫的投入產出法都對產業結構合理化的內容做了深刻的闡述.這些理論的核心都是強調各產業部門必須按比例協調發展.產業結構合理化的思想在各國經濟發展戰略中都得到重視和運用.在經濟學中,產業結構合理化是一個重要的理論基礎.

(一)產業結構合理化的涵義

產業結構合理化主要是指產業與產業之間協調能力的加強和關聯水平的提高.產業結構的合理化就是要促進產業結構的動態均衡和產業素質的提高.產業結構合理化要解決的問題包括:供給和需求的相互適應問題;三次產業以及各產業內部各部門之間發展的協調問題;產業結構效應如何充分發揮的問題.

產業結構合理化要求在一定的經濟發展階段上,根據消費需求和資源條件,對初始不理想的產業結構進行有關變量的調整,使資源在產業間合理配置,有效利用.衡量產業結構是否合理的關鍵在于判斷產業之間是否有相互作用并產生一種不同于各產業能力之和的整體能力.如果產業之間相互作用的關系越協調,結構的整體能力就越高,則與之相應的產業結構越合理.相反,如果結構關系不協調,結構的整體能力就會降低,那么與之相應的產業結構就不合理.

協調是產業結構合理化的中心內容.產業結構的協調不是指產業之間的絕對均衡,而是指產業之間有較強的互補和諧關系和相互轉換能力.只有強化產業之間的協調,才能提高其結構的聚合質量,從而提高產業結構的整體效果.

產業間是否處于協調狀態,一般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1)看產業素質之間是否協調.即相關產業間是否存在技術水平的斷層和勞動生產率的強烈反差.如果存在著斷層和強烈反差,產業之間就會產生較大的摩擦,表現為不協調.

(2)看各產業之間的相對地位是否協調.在一定的經濟發展階段上,各產業的經濟作用以及相應的增長速度是不同的,因而各產業在產業結構中所處的地位是不同的,從而形成了各產業之間有序的排列組合.如果各個產業主次不分,輕重無序,甚至出現產業結構的逆轉,則說明各產業之間的相對地位是不協調的.

(3)看產業之間的聯系方式是否協調.產業之間存在著投入與產出的關系,表明了產業之間相互依賴和相互影響的關系.如果各產業之間能夠做到相互服務和相互促進,那么它們之間的這種聯系方式就是協調的;反之,則是不協調的.

(4)可以從供給是否與需求相適應來判斷產業之間是否處于協調狀態.在需求正常變動的情況下,產業結構的協調將使其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和應變能力,即通過自身的結構調整適應新的需求變動,使供給和需求之間的矛盾弱化.相反,如果對于需求的正常變動,供給遲遲不能做出反應,造成長時間的供需不平衡,則說明產業間的結構是不協調的.

(二)產業結構合理化的標準

目前我國學術界,由于對產業結構合理化概念的理解不同,不同學者對產業結構合理化的標準也有著不同的看法.概括起來,大致上有產業結構合理化的單一標準說,三標準說,四標準說,六標準說和七標準說等幾類觀點.

1.產業結構合理化的單一標準說.此說較為典型的是周振華的"結構聚合質量"標準.上海社科院周振華在《產業結構優化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中提出了"結構聚合質量"標準,同時認為"較高的聚合質量來自于產業間的協調",從而把"聚合質量"標準的實質歸于產業間協調標準.

2.產業結構合理化的三標準說.具有代表性的是蘇東水等人的觀點.復旦大學蘇東水主編的《產業經濟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認為,產業結構合理化有三個標準:適應需求結構標準,產業協調標準和結構效應標準,即產業結構合理化要解決三個問題:供給結構與需求結構相適應問題,三次產業間和各產業內部各部門之間發展的協調性問題以及產業結構效應如何充分發揮的問題.其中,協調性問題是產業結構合理化的中心內容.

3.產業結構合理化的四標準說.具有代表性的是史忠良等人的觀點.史忠良主編的《產業經濟學》(經濟管理出版社,1998)認為,合理的產業結構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1)充分有效地利用本國的人力,物力,財力,自然資源以及國際分工的好處;(2)使國民經濟各部門協調發展,社會的生產,分配,交換,消費順暢進行,社會擴大再生產順利發展;(3)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地增長,社會需求得以實現;(4)實現人口,資源,環境的良性循環.就是說,產業結構合理化有四個標準:資源合理利用,充分利用國際分工,產業間協調發展以及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4.產業結構合理化的六標準說.中國社會科學院李京文,鄭友敬在《技術進步與產業結構——概論》(經濟科學出版社,1988)一書中提出了產業結構合理化的六條標準:資源合理利用標準;產業協調發展標準;需求應變能力標準;經濟效益最佳標準;充分吸收科技成果標準;充分利用國際分工標準.

5.產業結構合理化的七標準說.中國人民大學李悅主編的《產業經濟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提出了產業結構合理化的七個標準:發揮優勢標準,比例協調標準,結構完整性標準,先進性標準,創匯能力標準,自我調節和應變能力標準以及經濟效益標準.強調產業結構合理化的"三個相適應","三個有利于",即:與我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新技術革命相適應;與改革和開放相適應;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生產力;有利于提高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有利于人民的富裕幸福.

上述論述可以看出,不同學者對產業結構合理化的標準有著不同的看法.不僅標準多寡不一,而且考察問題的角度,側重點也不盡相同.不過,仔細觀察不難發現,眾多的提法中仍有一些共同之處,也即存在一些公認程度比較高的產業結構合理化標準,它們是:資源合理利用標準,適應需求結構標準,產業協調標準和結構效應標準.然而,即使是這四個標準,也還存在一些問題.

(三)產業結構合理化的判斷方法

對產業結構的合理化程度的判斷,一般可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考察.

1."標準結構"進行比較

所謂的"標準結構",是在大量歷史數據的基礎上通過關證分析而得到的,它反映了產業結構演變的一般規律.因此,可以其作為參照系,與某一被判斷的結構進行比較,從而檢驗被判斷的產業結構是否"合理".

庫茲涅茨在研究產業結構的演進規律時,不僅通過時間序列的數據對產業結構的演進規律進行分析,而且還通過橫截面的數據對經濟發展階段與產業結構的對應關系進行研究.這種從截面研究產業結構的方法,為我們了解一國產業結構發展到何種高度提供了比較的依據,利用這種方法,庫茲涅茨提出了經濟發展不同階段的產業標準結構.根據"標準結構"就能了解一國經濟發展到哪一階段以及產業結構合理化程度.

但由于各國具體國情的不同,導致了對產業結構的要求也不盡相同.如"大國"和"小國",工業先行國和工業后發國對產業結構的要求都有所不同.因此,有的學者認為以"標準結構"為參照系,"至多只能給我們提供一種判斷產業結構是否合理的粗略線索,而不能成為其判斷的根據".

2.是否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

在市場經濟下,經濟活動的目的是為了滿足市場的需求.因此,產業結構作為一個資源轉換系統,其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它的產出能滿足市場的需求.從而,對市場需求的適應程度,就成為判斷一個產業結構是否合理的標準之一.

市場的需求總是在不斷變化的.而在產業結構中,決定其產出結構的主要關鍵——

產存量結構則有著相當的剛性,所以,產出結構并不能完全地和及時地滿足市場的需求,兩者間總有一定的差距.這里的差距,包括了總量偏差和結構偏差兩個方面.一般地,當總量存在偏差時,結構的偏差也一定存在;反之,當總量平衡時,結構則不一定也平衡.因此,結構的平衡是比總量平衡更為深層和重要的問題.

3.產業間的比例關系是否比較協調

結構平衡的問題,在產業結構上的反映,就是各產業間是否具有一種比較直轄市的比例關系.因而,產業間的比例關系是否協調,也成為判斷一個產業結構是否合理的重要標志.

比例協調的產業結構,應當不存在明顯的長線產業和短線產業.因為無論是存在長張產業還是短線產業,都表明其對市場需求的不適應,也都是對資源的一種浪費.比例協調的產業結構,更不能存在瓶頸產業,瓶頸產業的存在,不但表明其對市場需求的嚴懲不符,而且還極大地影響了整個產業結構系統的資源轉換效率和產出能力.

4.能否合理和有效地利用資源

產業結構作為資源轉換器,其功能就是對輸入的各種生產要素按市場的需求轉換為不同的產出.在此轉換的過程中,顯然轉換的效率就是一個相當重要的指標.因此,對資源進行合理而有效的利用,也成為判斷一個產業結構是否合理的重要標志了.對資源的合理而有效利用,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在此方面,技術進步是其關鍵.二是利用多種渠道,充分利用系統內外的各種資源.這里,系統內部的組織創新和對外部環境的利用就變得尤為重要了.

3.1 產業結構優化的涵義與主要內容

一,產業結構優化的涵義

產業結構優化是指推動產業結構合理化和高度化發展的過程.產業結構合理化主要依據產業關聯技術經濟的客觀比例關系,來調整不協調的產業結構,促進國民經濟各產業間的協調發展;產業結構高度化主要是遵循產業結構演化規律,通過創新,加速產業結構向高級化演進.產業結構優化過程就是通過政府的有關產業政策調整,影響產業結構變化的供給結構和需求結構,實現資源優化配置與再配置,來推進產業結構的合理化和高度化發展.

二,產業結構優化的內容

產業結構優化的內容包括產業結構優化的目標,產業結構優化的對象,產業結構優化的措施或手段,產業結構優化的政策等等.產業結構優化的目標主要是要實現產業結構的高度化和合理化,最終實現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從產業結構優化的對象角度來說,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1.供給結構的優化.供給結構是指在一定價格條件下作為生產要素的資本,勞動力,技術,自然資源等在國民經濟各產業間可以供應的比例,以及這種供給關系為聯結紐帶的產業關聯關系.供給結構包括資本(資金)結構,作為供應因素的投資結構,勞動力供給結構,技術供給結構,以及資源稟賦,自然條件和資源供應結構等.產業結構優化就是要對這些因素進行結構性調整,進行投資結構的調整,教育結構的調整,科技結構的調整等.

2.需求結構的優化.需求結構是指在一定的收入水平條件下政府,企業,家庭或個人所能承擔的對各產業產品或服務的需求比例,以及以這種需求為聯結紐帶的產業關聯關系.它包括政府(公共)需求結構,企業需求結構,家庭需求結構或個人需求結構,以及以上各種需求的比例;它也包括中間(產品)需求結構,最終產品需求結構,以及中間產品需求與最終產品需求的比例;還包括作為需求因素的投資結構,消費結構,以及投資與消費的比例等.產業結構優化也要對這些因素進行結構性調整.

3.國際貿易結構的優化.國際貿易結構是指國民經濟各產業產品或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