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中國服務貿易大會下的國際健康養老大會(關于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報告)

时间:2024-06-03 12:38:09 编辑: 来源:

30條;現代服務業項目有:中央路224號總部經濟大樓、青石街文化設施及商業大樓、南京六角廣場新莊商辦大樓、梅園片區高端商貿商務樓等27條;房地產項目有:黑墨營101號住宅地塊項目;前期類項目有:完成大壯觀路以北A地塊、科研設計A、B地塊土地掛牌。

重點任務42條:

圍繞國家和全省戰略發展布局、市委市政府重點關注、區委區政府年度籌劃等方面工作,綜合考慮市對區考核指標變化、上級最新要求、亮點特色挖掘等因素,主要由創新名城建設、系列重大活動、城市規劃整治、相關平臺構建、公共服務完善、各類示范區創建等任務構成。如:圍繞國家戰略發展和高質量發展要求,編排了“按照長三角區域一體化要求,開展高質量發展相關監測、調研和研究”等任務;圍繞市對區考核指標編排了“做好招商引資、總部經濟工作”等任務;圍繞玄武特色品牌打造,編排了“堅持文旅融合,開展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工作”等任務。

民生實事10條: 

圍繞教育、就業創業、社會保障、醫療衛生、住房保障、養老服務、公共安全、公共交通、文化體育、生態環境等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民生方面,通過開展項目審議、聽證會議等方式,認真聽取群眾和社會的意見,積極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群眾代表和有關專家,參與對2020年民生實事項目的制定。經過前期征集、篩選、可行性研究分析、征求人大代表及群眾意見等一系列工作,經人大票決,優選出10條民生實事項目:涉及教育的1條,涉及社會保障的3條,涉及醫療衛生的2條,涉及養老服務的1條,涉及城市功能和生態環境的3條。

四、工作舉措

(一)聚焦規劃編制,實現統籌謀劃新高度。今年,我區將全面啟動“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把編制“十四五”規劃放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大背景之中,結合建設“強富美高”新玄武的要求,集思廣益,精心謀劃,引進有實力的優秀研究團隊,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圍繞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以問題和瓶頸作為研究的著力點,深入研究區域發展格局優化、新舊動能轉換、深化改革開放等一系列事關玄武長遠發展的重大問題,切實提高“十四五”規劃編制的科學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二)聚焦創新發展,打造動能轉換新引擎。推動創新名城建設向縱深邁進,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圍繞“一區五園”創新經濟帶和“硅巷”建設,推動區域創新載體轉型升級,加快低效樓宇轉型進度,完成10萬平方米載體的新增工作;做好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和新型研發機構申報工作,實施創業玄武人才計劃,加大科技頂尖專家、創新型企業家、高層次創業人才的選拔和招引力度;利用玄武科技金融園,建設綜合金融服務空間,打造金融研究與發展中心;組織南理工科技創新園區載體對外招商,推進進出口銀行江蘇省分行總部入駐交付工作;開展“南京創新周”玄武專場、“珠江路創客節”等“雙創”系列活動;圍繞產業經濟、城市形象、城市功能等三個方面,推進城市國際化工作。

(三)聚焦項目建設,拓展經濟發展新空間。強化重大項目的帶動支撐作用,圍繞軟件信息、金融科技、文旅健康、高端商務商貿等現代服務業主導產業,加快推進鐵北數碼港、百家匯玄武創新藥物孵化平臺(二期)等一批創新載體;打造中商聯合綜合能源服務平臺、匯通達智能交易服務平臺等一批技術創新平臺;同時,加快南師大紫金校區轉型改造等金融和科技服務產業項目、熊貓中央廣場(二期)等高端商務商貿產業項目、玄武湖東岸旅游市集等文旅健康產業項目的建設;推進長三角現代農業服務業科技創新園、徐莊高新區聚智園等載體的前期手續辦理,形成特色項目多點開花的局面。

(四)聚焦招商引資,激發區域發展新活力。深入轉化“招商引資突破年”活動成效,實施高新項目帶動戰略,以“一區五園”創新經濟帶為核心,通過舉辦并參加“軟博會”玄武專場、“金洽會”、“世界智能制造大會”等系列招商活動,著力引進世界性強企、上市企業等具有高集聚能力、高帶動作用、高經濟貢獻的項目,切實提升招商效益;對照南京市《2019-2020年新增100家總部企業行動計劃》、《2019-2020年玄武區加快發展總部企業行動計劃》文件要求,完成新增2家市級總部、7家區級總部企業工作;根據“互聯網+政務服務”總體部署,落實“放管服”要求,推進玄武區企業綜合服務平臺和社會信用體系云平臺功能建設,加強企業信用監管,持續優化全區營商環境。

(五)聚焦城市建管,推動功能品質新提升。以建設宜居玄武、打造最美城區為目標,落實“三大攻堅戰”要求,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打贏處置非法集資攻堅戰,有序推動幫扶淮安淮陰、重慶萬州、新疆伊寧等地的對口幫扶工作;規劃建設可回收物及大件垃圾貯存分揀中心,規劃選址新建餐廚廢棄物處理設施,全面提升全區垃圾分類處理率;建設應急指揮中心,加強城市應急管理工作形成統一高效的應急管理體系;圍繞社會治安狀況、掃黑除惡行動、執法工作滿意度等工作,提升群眾安全感。

(六)聚焦惠民富民,展現民生保障新特色。堅持民意需求導向,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的現實問題。通過推動全區教育布局優化落實、全面實施新名校發展計劃、全面深化教育集團化建設等一系列措施,推動全區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新建孝陵衛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同仁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估衣廊中醫館,推動玄武區中醫院一期建設,加強全科醫生人才隊伍建設,進一步提升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加強惠民便民體育文化設施建設,新建4片足球場地,實施玄武區文化和體育活動中心改造升級,推進文化館、少兒圖書館總分館建設,舉辦玄武之春、長江路文化旅游藝術節等各類活動,全面打造玄武文旅體活動品牌;開展雙擁創建工作,落實好擁軍優屬政策,完善退役軍人服務保障工作體系。

(七)聚焦服務政府,促進治理體系新發展。開展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充分利用區塊鏈、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推動智慧玄武建設,進一步提升全區政務數據應用和城市治理創新等方面能力;不斷強化同級財政審計、經濟責任審計、政府投資建設項目審計監督力度,努力實現“四有”審計監督全覆蓋;完成省級網絡市場監管與服務示范區評審工作,實施省級食品安全示范區長效管理,推進質量強區和知識產權強區建設;建立健全科學規范、透明高效的價格調控機制,營造穩定的價格環境;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扎實推進“寧滿意”工程,優化全區政務服務環境;加強社會組織規范化建設,推動社區治理向縱深發展。

目標催人奮進,奮斗成就夢想。新的一年,我們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認真踐行新發展理念和高質量發展要求,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區委的堅強領導下,團結拼搏,開拓創新,為建設“強富美高”新玄武努力奮斗!

浙江十三五規劃綱要全文,2019年浙江十三五規劃綱要解讀(二)

絲綢、黃酒、茶葉等歷史經典產業,著力把文化創意產業培育成為萬億產業。組織實施萬億產業發展規劃,創新產業引導扶持政策,充分發揮產業基金的引導帶動作用,促進產業集群化、高端化、特色化、智能化發展。高標準建設好聚焦萬億產業、兼顧歷史經典產業的特色小鎮,突出產業高端要素集聚特色,加強創新鏈與產業鏈銜接,切實推動產業創新落地。加大省級產業集聚區創新提升力度,突出核心區塊建設,加快打造大產業集聚發展高地。

積極推動農業現代化。深入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加快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大力推動農業全產業鏈發展,健全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提升高效生態農業發展水平。創新農業經營方式,著力培育現代農業經營主體,不斷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全面建成“三位一體”合作經濟組織體系。深入實施千萬農民素質提升工程,培養新型職業農民。堅守耕地紅線,實施千萬畝耕地質量提升工程,全面完成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任務,打造現代農業園區升級版,增強主要農產品安全保障能力。加強農業標準化、信息化建設和農業技術創新,發展現代種業,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

全面提升先進制造業競爭力。制定實施《中國制造2025浙江行動綱要》,深入實施“四換三名”工程,統籌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裝備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和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龍頭企業,建設一批信息科技、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先進制造業基地和創新中心,搶占制造業新一輪競爭制高點。以國內和國際市場引領制造業提升,提高浙江制造產品品質,打響浙江制造品牌。推進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發展,謀劃實施智能化改造工程,推動生產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細轉變,加快“浙江制造”向“浙江智造”轉型。推進互聯網和制造業統籌發展,發揮互聯網拓市場促發展的平臺和渠道作用,推動制造方式和營銷方式變革。加大企業技術改造力度,擴大固定資產加速折舊實施范圍,推動設備更新和新技術應用。推進傳統塊狀經濟整治提升,堅決淘汰落后產能,切實消除環境污染、安全生產和治安隱患,加快發展成為具有穩定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集群。

著力打造現代服務業新引擎。提升發展金融、信息、物流、會展等生產性服務業,支持發展養老、家政、教育文化等生活性服務業,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化和高品質轉變,推動制造業由生產型向生產服務型轉變。大力推進流通現代化,以流通業變革帶動生產方式變革。深化各類服務業改革試點,加強現代服務業集聚示范區建設,促進服務業規模化、品牌化、國際化發展。

積極發展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實施浙江“互聯網+”行動計劃,建設特色明顯、全國領先的電子商務、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互聯網金融創新、智慧物流、數字內容產業中心,發展分享經濟,促進互聯網和經濟社會深度融合。推進產業組織、商業模式、供應鏈、物流鏈創新,支持基于互聯網的各類創新。推廣新型孵化模式,大力發展眾創、眾包、眾扶、眾籌空間。辦好世界互聯網大會,注重發揮其綜合效應。

3.大力推進經濟體制創新。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建立健全“四張清單”動態調整機制,提升政務服務網功能,積極推進政事分開改革。全面推進縣域經濟體制綜合改革,健全資源要素差別化配置、產業結構調整創新、鼓勵和吸引民間資本進入社會事業領域、企業投資項目高效審批等體制機制。落實中央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各項舉措,完善公開透明規范的預算 管理制度 ,健全政府債務風險管控機制,深化政府購買服務改革。健全社會征信體系,建立全社會信用等基礎數據統一平臺。更加注重運用市場機制和經濟手段化解產能過剩,加大依法推進企業破產重整重組力度。

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分類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加大省市縣國有資本、資源整合力度,推進國有資本向基礎設施與民生保障、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關鍵領域和優勢產業集聚。以資產證券化為重點,積極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打造一批引領轉型升級、在國內外具有較強影響力的國有企業集團。圍繞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打造一批國有資本投融資和運營平臺。完善國有資產監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