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華為首個海外工廠確定(如果華為生產不了芯片,可以用聯發科的天璣系列芯片嗎?)

时间:2024-06-02 03:19:02 编辑: 来源:

人類的目光引向宇宙深處。

眼界能影響一個人的格局和決策。從農村、縣城、省城、首都、天空、宇宙,每個人的一生能走多遠的呢?而有華為這么大體量的跨國企業又有多少呢?華為這個平臺不僅僅能帶來接近ICT行業世界頂尖公司水平的薪酬,還能帶給許多人更大的眼界,樹立更大的目標。

在華為工資并非收入大頭,分紅才是

任正非只占有華為股份的1.01%,而另外的98.99%股份是由“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工會委員會”控制。由員工持股的華為,在世界上都是一個特例。雖然華為工會持有的是虛擬受限股,員工沒有股權憑證,只有分紅權,也不能進行買賣,一旦離職就自動喪失相關權益。但這樣比很多只知道畫餅的公司好太多,想馬兒跑又不讓馬兒吃草,還要員工把企業當自己家的企業。

華為的股權結構在某種意義上讓員工分享整個公司的成長,讓每一個有股票的人都會把華為的生意當成自己的生意,主觀能動性上就愿意把生意打理好。這樣內部也更容易達成共識,減少了溝通成本。

華為重視技術、重視科學家

據此前任正非接受媒體采訪時介紹,華為有一萬五千多名基礎科學家,包括800名數學家、700名物理學家和120名化學家。華為的人才招募計劃也“觸動”了整個 科技 界,越來越多的企業重視研發工作。

擁有這樣口碑的華為,如果你是一位科學家,華為邀請你,你去還是不去?肯定會去。作為一位有學識的高傲的科學家,一方面希望有足夠的資金投入到自己的研發中來,讓自己的孩子能夠盡快降生而不夭折; 另一方面也希望企業能夠足夠重視并盡快的投入到生產應用中來,而華為恰巧都滿足這些要求,并且還能給每位科學家不錯的回報。

說的簡單點就是待遇;說到庸俗點就是錢!給的錢多,我自然愿意去你那研究。我一直認為人生四件事:吃穿住行!當華為將物質問題解決了,才能讓科學家們研究,因為他們是需要吃飯的人,其次才是科學家。

任正非在《面對面》中提到了怎么吸引國外的技術人才:

如今的華為已經有了將近18萬員工,其中研究人員占45%;而在華為,至少是有700多個數學家,800多個物理學家,120多個化學家,還有6000多位專門在基礎研究的專家,

我們看看華為的工資待遇:2018年年報中,雇員工資,薪金等1123.03億元;離職后,還有設定受益計劃37.71億元; 定額供款計劃及其他 135.04億元。 我們算一個最簡單的賬,假如18萬員工分著1123億元,每個人一年收入是62萬!我相信這個工資已經能夠說明問題了吧!

不僅如此,科學家需要的是研究費用,我研究的時候,你要給我研究的錢:我們在2018年年報中發現,僅僅一年的研究費用,就達到了1015億元。

有工資,有費用,有環境,科學家沒有理由不在華為干呢!

我覺得有以下幾方面的優勢吧:

1、國內外影響力

現在提到華為,相信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不管是在5G上的領先,還是移動手機業務的突飛猛進,這都讓華為的名氣越來越大。前段時間,美國將華為加入“實體名單”中,同時讓美國企業停止和華為的合作,本以為這樣就能限制華為的海外發展道路,沒想到任正非直接宣布啟動備胎轉正計劃,華為自己研發的鴻蒙系統也已誕生,預示著繼安卓、iOS之后,第三家擁有獨立操作系統的公司出現了。其他就不多說了!

2、胸懷與格局

現在美國正在排外,它的科研就受限了。我們要敢于超越美國公司,最多就是輸,華為已做出這么大貢獻了,垮了也無怨無悔。如果沒有自我批判精神,我們就不可能活到今天。不能說用華為產品就愛國,不用就是不愛國。不能使用民粹主義,這是害國的。因為國家未來的前途在“開放”。

3、不惜重金,愛惜天才

之前,由任正非簽發的華為總裁辦郵件顯示,華為對2019屆頂尖學生實行了年薪制管理。郵件顯示,華為今年將從全世界招20-30名天才“少年”,往后每年增加,調整隊伍作戰能力。并制定了2019屆頂尖學生年薪制。年薪89.6萬起,201萬封頂。

華為要用頂級的挑戰和薪酬去吸引頂尖人才,今年將從全世界招進20-30名天才“少年”,今后逐漸增加,調整隊伍作戰能力結構。一年200萬,一天5000 ......比普通工作月薪還要多,再看華為工作環境,世界500強,上升階段的大公司,食堂也很棒,這樣的工作環境也吸引人吧,這樣的待遇你心動了嗎?但是何謂“頂尖學生”?至少應該也是博士吧。華為對八名2019屆頂尖學生實行年薪制,這八名員工均為博士學歷,最高兩名員工的年薪為182萬-201萬元;兩名員工的年薪為140.5萬-156.5萬元;最后還有四名員工的年薪為89.6萬-100.8萬元。

總之,華為無論是從品牌、戰略、胸懷、格局、待遇等各個層面,都具備了很高的人才吸引力。

眾所周知,一家公司的核心就是人才!古往今來,任何偉大之創舉都是由人推動,得人才者,方可得天下!所以,有遠見的公司通常都會招攬天下英才為其所用!那么問題來了,近些年在全球舞臺上名聲鵲起的華為公司,是通過怎樣的方式來招攬全球英才的呢?我們試著來分析一下!

華為英才何其多?

我們都知道,華為公司奮斗33年,到今天已發展到讓美國動用國家力量來制壓的一家企業!可華為公司的實力。

有數據顯示,華為公司在全球擁有超過8萬研發人員,占總人數45%左右。用倪光南的話來說,華為公司的研發人員比很多美國企業還大一倍,這也是看他好華為公司的原因之一!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何為人才?就是有本事,或者說有獨當一面能力的人!要想這樣的人才為自己效力,除了錢給到位之外,還要讓他們實現人生價值!

今年8月份的時候,華為在全球招攬人才,涉及計算機科學、物理學、材料學、芯片、智能制造及化學領域。據悉,華為今年以最高201萬元年薪的高價在我國簽下了2019屆頂級畢業生人才,均為博士學歷。

除了現金外,任正非也在不斷降低自己在華為的持股比例,目前僅為1.01%。正所謂,人無股權不富,而且還沒有安全感!華為大多員工都有股份,這大大提升了華為公司的戰斗力!

華為的科研投入

華為公司沒上市,華為做事就不用看資本市場的臉色。華為每年將賺來的錢都投入了科研投入。

數據顯示,2018 年,華為公司的研發費達 1015 億元,比剩余 25 個省份的研發費用還要多。華為 2019 年計劃研發投入1200億元。這個研發費用已經遠遠超過了蘋果等公司!

所以我們就不奇怪了,華為在5G領域里有領跑的優勢,那都是背后付出了常人所看不到的艱辛!

結論:用什么方法能快速吸引人才?我覺得就是2點,錢給到位,讓人才實現自我價值!

首先我們要站在科學家的角度想一想,如果是你是科學家,你的訴求是什么?

我覺得科學家的訴求可能是有幾個:

第1個,必須得有一個好的平臺,供他們進行科學研究,這個平臺包括它的物理條件,包括實驗儀器,實驗設備,信息的獲取,與這個世界的連接度等等,有了這些條件會更加有利于科學家進行科學發明和技術研究的。

第2個,就是生活,如果能夠提供一個比較舒適的環境,當然這個里面包括物質待遇,能夠讓科學家和家庭有一個體面的生活,也是吸引科學家的另外一個重要因素。

第3個,就是受尊重。科學家除了物質待遇之外能夠得到足夠的尊重,在所在所在國家的 社會 地位比較高,在企業里面的地位也比較高,自然也是吸引科學家的重要因素。

比如華為在歐洲建設有30多個研究所,研究所布局是圍繞歐洲各地的科學家來確定的,科學家在什么地方,他們就會把研究機構設在什么地方,包括一些風景如畫的地方,比如法國和瑞士的一些地方,也許這個地方科學家只有一兩個,但是華為可以單獨地為那些科學家設置一個研究機構和相關的組織機構,就是為了那些科學家能夠在靠近家的地方,安心的做科學研究,華為在人才獲取上面是用心良苦。

最近華為老板任正非說了,他們要在華為成立專門的高端人才定薪科,針對各個國家市場薪資的水平要定高于平均水平的薪酬,來吸引各國科學家加入華為。

這個政策實際上已經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比如最近公布的法國數學家加入華為公司,英國BBBC前高管也加入了華為公司等等。

未來華為還要在上海淀山湖打造國際人才社區,依托上海國際化的生活環境和就業環境,來吸引國外的高端人才來中國安家和就業,實際上這個也是一項戰略性的措施和投入。

經過新冠疫情這一年多以來的實踐,讓世界上很多國家的人都能認識到這個世界最安全的國家其實是在中國,因此很多外國人已經改變了對中國的想法,甚至很多人已經產生了要定居中國、移民中國的想法。

最近上海市政府也發布了相關的一些文件,就如何開放外國高端人才在上海就業,在簽證等等方面做一系列的安排。

總之,未來國家之間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而華為公司作為中國高 科技 的典型代表,在全球人才競爭和人才獲取當中已經有了布局。

在這個基礎之上,華為針對未來3~5年“活下來,有質量的活下來”的戰略目標,做出了進一步吸引全球高端人才的戰略決策,未來我們會看到華為有更大的變化,而華為的變化將進一步推動中國高 科技 發展,推動中國在引進高 科技 人才方面的變化。

加油,華為!

就倆字實力

1.錢2.榮耀3.認同感

一是高薪留住人才。二是把工作當事業干都有股份。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