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北京碩興貿易有限公司010-(北大清華提前批志愿有哪些專業?)

时间:2024-06-03 13:54:31 编辑: 来源:

能保證猜得一分不差,誰都是凡人,猜得差個1分、2分,甚至3~5分很正常;“估分填報”,誰是神仙能保證估得一分不差,估得差個1分、2分,甚至3~5分也很正常;可是你所報的第一志愿院校,哪怕只差1分,省(市區)招辦絕對不會給你投檔,你所報的第一志愿院校也絕對不會錄取你。2007年,遼寧省有位理科考生,估分估了660分,實際考分658分,只差了2分,可算得上半個神仙了;可就因為這2分之差,使他與心愛的北京大學失之交臂,只得在家里“備考”。不用筆者多說,如果遼寧省這位考生第一志愿報的是復旦大學(2007年在遼寧錄取分638分)、中國人民大學(636分)、上海交通大學(632分)、浙江大學(632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616分)、南京大學(615分)、中國科技大學(628分)等“985工程”高校,那結果肯定會比現在好得多。

……

(2)分盡其用,不會浪費。持首選學校觀點的考生及家長可能有這樣的想法:考分超過學校錄取最低分(校線)十幾分,那不是浪費嗎?還不如利用這十幾分,讓所報學校上一個檔次或者一個批次。這其實是一個很大的誤區,……,那么即便你沖上去了,又有什么好處呢?“2006年在北京郊區的一個村長助理的競聘中,有北大的本科畢業生88人、碩士生20多人和多名博士生,清華也有近40名學生參加了競爭,博士和碩士的比例占到了五成。”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某些復旦、上海交大、浙大、南大、中科大等大學的畢業生一簽約月收入就高達5000元以上甚至近萬元,這難道不都是專業惹的禍嗎?

其三,我國許多高等學校錄取分最低的專業與錄取分最高的專業之間少則相差20~30分,多則相差40~50分,如果要錄取到一所學校的強勢專業、優勢專業、屬于國家重點學科的專業,一般來說,只有十幾分是不夠的,那又怎么能說吃虧、浪費呢?!

(3)……。

(4)……

(5)……

(6)……從哪里來不重要,會干活才是最重要的。現在已經不是扛著一個名校牌子就可以滿處跑的時代了,大家都變得現實了。一些跨國公司可能確實不限專業,他們只看重應聘者的能力,把人招來后自己花大力氣培養,但那只是少數。絕大多數單位都會想,如果你不能給我帶來什么實在的好處,就算你是名校的碩士、博士,又有什么意義?反過來說,你要是能幫我編程,能幫我修機床,我又何必計較你的出身呢?從哪里來不重要,會干活、能創效才是最重要的。

(7)……現在有許多學校都明文規定可以轉專業,但是可以轉不等于一定能夠轉,尤其是不等于人人都能夠轉。因為轉專業是有條件限制的(詳見本書高級制勝篇第七章),是要付出較大代價的,廣大考生及家長對此一定要有清醒的認識。

由于高考志愿填報是一個非常個性化的事情,需要根據每個人的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作出有針對性的選擇。但是,筆者認為,從適宜大多數人的角度,正確處理學校與專業的關系應該首選專業。正如東北大學招辦主任※※※說:“對于大部分考生來說,其選擇常常有兩種觀點:一是贊成首選學校,一是贊成首選專業。但是就市場的檢驗和就業等方面的情況來看,首選專業比較合理。因為升學是為了就業,選擇一個畢業后能用得上、更容易就業的專業當然比選擇學校更重要。”(買粉絲熱線:010—81534067銷售熱線:010—65258589)

(二)正確處理興趣與就業的關系,首選就業。

興趣是指一個人力求認識、掌握某種事物并經常參與該種活動的心理傾向。有關專家研究表明,如果一個人對某種工作有興趣,他能發揮其全部才能的80%~90%,并且能長時間保持高效率而不知疲憊。相反,如果他對某種工作沒有興趣,則只能發揮全部才能的20%~30%,還容易精疲力竭。而具體在進行專業選擇時,……。

1.興趣與競爭實力的矛盾。由于考生所處的社會因素、客觀環境與現實條件的限制,大多數考生根據興趣的選擇很可能大都在熱門專業上,可是,對于大多數考生來說,又是不具備這樣的高考競爭實力的。怎么辦?……

2.……。由于絕大多數考生只是上完小學上中學,所接觸的環境條件較有限,沒有什么社會知識與經驗,也缺乏必要的生活閱歷,接觸專業和職業信息太少,很難做出比較,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都不易確定。……

3.大多數考生畢業后是必須就業的。由于絕大多數考生都出自于工薪家庭與非富有家庭,因此他們畢業后是必須自謀職業、自謀生計、自己養活自己的。在多達一百多萬大學生畢業即失業的嚴峻形勢面前,有比就業還重要的問題嗎?!在能夠生存的條件下,去考慮發展是十分必要的;但在溫飽都不能解決的時候,坐而論道,去奢談興趣還有必要嗎?

(三)正確處理熱門專業與冷門專業的關系。

雖然說專業的“熱門”與“冷門”的形成歸根到底是報考人數的多少決定的,但它深深地打上了不同時代、時期的烙印。

(1)……。

(2)熱門專業從現象上看是報考人數眾多形成的。為什么許許多多的人冒著風險去爭報熱門專業呢?(010-81534067/65258589)……

(3)雖然對專業的熱門與冷門沒有嚴格的定義,但說專業的冷門與熱門是經常變化的,幾乎一年一個變,是不科學的、不符合事實的。……因此,與此相關聯的一些專業的“熱”,就不是幾年、而是十幾年都不會變的(不排除其熱度會有所變化)。當然,也不排除有的熱{ 冷}門專業在熱{ 冷}了許多年后供需達到不平衡,就會有所變化。這正是掌握報考技巧顯示威力之所在。

(4)在市場經濟下,專業決定就業,專業是就業的前提條件。因此,重視專業選擇,首先是就業的要求,也是個人成才與發展的要求。

四川省通過對院校專業錄取情況綜合分析及考生志愿填報的抽樣調查,無論是從實際錄取的平均分數看,還是從考生志愿(尤其是第一專業志愿)填報的情況看,總體來說,考生選擇較多的文科專業前10位是:經濟學、金融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工商管理類、英語、法學、財政學、會計學、市場營銷、漢語言文學。報考較多的理科專業前10位是:金融學、經濟學、國際經濟與貿易、電子信息科學類、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通信工程、土木工程、建筑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

明顯可以看出,考生填報志愿時,經濟、金融、電子、信息、管理等專業普遍具有吸引力,而與之相反的農、林、地、礦、輕紡、食品、公共事業等類別專業,即使近年來就業形勢不錯,但因為工作條件相對艱苦、待遇不高,卻不被考生看好。

熱門專業大家都想報,但不是人人都能報的。……

(5)……。(6)要根據知己的六大要素,選擇最適合自己在大學學習的以及有利于將來職業發展的專業。

(四)正確處理國家需要與個人志愿的關系。

各高校的招生專業及人數反映國家、社會對人才的需要,招生計劃是根據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制定的。……只有這樣,才不至于碰上進校門時是熱門專業,而出校門時卻變成了冷門專業的情況。

(五)正確處理招多與招少的關系。

各高校招生人數多少與錄取機會大小有一定關系,關鍵在報考人數與招生計劃之比。因此,應辯證對待、綜合分析,妥善處理好兩者關系。……一般來說,招生人數太少的較難把握,因為有的院校一共就招幾個人,多一人報考與少一人報考差別很大,加之現在基本上實現了“網招”,有些學校根本不派招生老師到招生現場,于是連交流、反饋信息的機會都沒有了。報考這樣的院校時一定要慎之又慎,切不可有絲毫的疏忽大意。

(六)正確處理批次與批次之間的關系。

高校招生是分批次進行錄取的,前一批次落榜不會影響后一批次志愿的錄取,院校錄取到哪個批次就依據哪個批次志愿,考生要正確理解批次概念后再填報志愿。(1)關于提前批。……。考生一定要把有利和不利因素都分析透徹了再報,因為一旦錄取了是無”后悔藥”可吃的。(2)關于本科第一、二、三批。……高考招生中出乎考生與家長意料之外的事是經常發生的,不要以為自己分數高,就一定會在第一批次錄取,而忽略后續批次志愿的填報,這既是對自己不負責任的表現,也是不懂投檔和錄取規則的表現。說句不該說的話,即便考生被錄取到了不滿意的院校或專業,在經過較長時間思考并全面權衡利弊后,如果決定放棄,那還不容易,“用腳投票”就可以了。如果你不報,那就連“用腳投票”的機會都沒有了。

(七)正確處理第一志愿與非第一志愿的關系。

高考招生錄取是分批次進行的,某一個批次內的錄取是按照院校志愿順序依次進行,因此選擇好每一錄取批次的第一志愿就顯得極為重要,這是因為……。如有些考生第一志愿沒有被錄取,而非第一志愿又未報或者報得不好,結果就可能從第一批重點線上滑入第二批、第三批錄取的普通院校,造成“一落千丈”的局面。正確處理同批次第一志愿與非第一志愿之間的關系,就是既要高度重視第一志愿的填報,也絲毫不忽略對非第一志愿的填報。

(八)正確處理經濟發達與欠發達地區院校的關系。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