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關外與外貿服務專業就業(關于大連的一些事)

时间:2024-06-02 05:42:49 编辑: 来源:

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決定白玉蘭為上海市市花。白玉蘭在上海的氣候下,開花特別早,冬去春來,清明節前,它就繁花盛開。白玉蘭潔白如玉,晶瑩皎潔,開放時朵朵向上,溢滿清香。選擇白玉蘭為上海市市花,象征著一種開路先鋒、奮發向上的精神。

■市標

上海市市標1990年經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上海市市標是以市花白玉蘭、沙船和螺旋槳三者組成的三角形圖案。三角圖形似輪船的螺旋槳,象征著上海是一座不斷前進的城市;圖案中心揚帆出海的沙船,是上海港最古老的船舶,象征著上海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港口城市;沙船的背景是迎著早春盛開的白玉蘭,展示了城市的勃勃生機。

3,

一、南京發展優勢

南京是江蘇省省會,江蘇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中國長江下游重要的中心城市,被譽為"東南門戶,南北咽喉","鐘山龍蟠,石城虎踞"。南京下轄11區2縣,面積6597平方公里,全市總人口640萬。近年來,市委、市政府不斷加快發展步伐,使南京這座歷史名城煥發青春,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新氣象、新面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城市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南京先后獲得"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全國首批旅游城市"、"國家級園林城市"等稱號,在全國綜合實力"五十強"評比中名列前茅,今年5月在中國城市綜合競爭力排序中名列第六,也是國際上看好的21世紀亞洲環太平洋地區最具發展前景的城市之一。

1、文化底蘊深厚

南京有2470多年的建城史,歷史上10個朝代在此建都,是我國四大古都之一。著名的歷史文化給南京留下了豐富燦爛的遺產和深厚的歷史遺存。她與南京雄渾秀美的山水城林融為一體,形成了城市獨到的歷史人文底蘊。

2、區位優勢突出

南京濱江近海,腹地廣闊,位于中國沿海和長江兩大經濟帶交匯處,是長江流域四大中心城市之一,又是長江三角洲三個中心城市之一,承接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向西部欠發達地區輻射的重要功能,在全國開放戰略中處于重要地位。市內擁有一流的祿口國際機場、全國最大的內河港口南京港、以及連接周邊所有城市的高速公路,鐵路、公路、水運、航空和管道五種運輸方式齊全,構成了全方位、立體化、大運量的四通八達的交通運輸網絡;程控電話、移動通信、微波通信、光纖數字通信、寬帶網等構成了立體的現代化通信網絡,是我國重要的綜合性交通樞紐和全國六大通信樞紐城市之一。

3、科技教育發達

南京教育、科研水平僅次于北京、上海居全國第三位,目前擁有各類高等院校37所,以南京大學、東南大學為首的一批高校的科研實力在全國名列前茅。有各類科研機構641家,其中國內一流研究中心和實驗室100多家,包括國家重點實驗室18個,國家專業實驗室5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7個。每年申報重大科技成果800多項,專利申請量1300多件。擁有兩院院士71人,各類科研技術人員60萬人,在校大學生近22萬人,每年向社會輸送近10萬名大學畢業生,為南京建設與發展提供了豐富的人才資源。

4、經濟快速增長

1995-2001年全市經濟快速發展:GDP平均增長率為12.2%,工業增加值平均增長率為1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平均增長率為9.5%,外貿出口平均增長率為19.5%,主要經濟指標的年平均增長速度均高于全國和全省平均水平。2001年南京國內生產總值達1150億元,人均達20956元,工業增加值460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60億元,在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中,南京的地方財政收入居第三位,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列第四位,人均GDP列第五位,國內生產總值居第八位。目前全市已形成以石油化工、車輛制造、電子信息等三大支柱產業為主導,以生物醫藥、機械裝備、鋼鐵冶煉、食品加工、紡織服裝及新型建材六個行業為重點,擁有36個工業行業、200多個工業門類、2000多個大類產品的綜合性工業體系,成為華東地區重要的綜合性工業基地。南京已成為投資者競相投資的一方熱土,目前,共吸引70多個國家(地區)6360個項目來寧投資;全市累計合同利用外資114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60億美元;世界500強企業有36家在寧興辦了64家企業;中央各部門在寧投資已達600億元;重慶長安、中興通訊、深圳華為等國內龍頭企業也已來寧投資辦廠和興辦研發中心。

5、金融商貿興盛

南京市場發達、商貿流通活躍、金融機構發展迅速,具有強勁的輻射功能。除國家各專業銀行外,全國性或地區性商業銀行紛紛落戶南京,目前擁有銀行營業機構1000多家;商業設施逐步完善,新型業態迅速發展,初步形成了大商業、大流通、大市場的格局,現已擁有各類商業服務網點7萬多個,各類市場550多個,2001年社會消費品零售額超過400億,居全國十強城市之列,成為長江流域金融、商貿、流通四大中心之一。

二、南京發展目標

面對入世后的新形勢,我們將把握機遇、克服困難,扎實工作,以富民強市和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總攬全局,堅持以發展為主題,以增強城市綜合競爭力為主線,進一步擴大開放,全面深化改革,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拓寬經營城市思路,加強城市建設和管理,切實改善人民生活,努力把南京建設成為充滿經濟活力的城市、富有文化特色的城市、人居環境優良的城市。到2005年實現GDP1600億元以上,人均GDP30000元,到2010年實現人均GDP5000美元以上。

三、南京發展規劃

1、城市整體規劃

城市總體規劃把南京分為主城、都市發展區、市域三個層次。主城為現有的南京城區。都市發展區是南京人口、產業、信息、技術和基礎設施高度集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區域,是未來南京社會經濟發展的重點地域。市域包括全南京市地域范圍,內含3個新市區、7個新城和13個重點城鎮。在對外交通方面,南京是航空、公路、鐵路、航運和管道五種交通方式齊全的綜合性交通樞紐城市,城市對外交通十分便捷。祿口國際機場是江蘇省唯一的國際航空港。滬寧、寧蕪、津浦三條鐵路主干線匯聚于此,還將規劃建設京滬等高速鐵路,最終形成"十線匯集"的鐵路樞紐。六條國道從南京經過,規劃已形成"兩環十二射"的高速公路系統。南京港年吞吐量達6000萬噸,是我國內河第一大深水港,規劃的龍潭港為深水外貿港,52萬標箱集裝箱碼頭的一期工程正在建設中,力爭成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副中心。在市內交通方面,目前已完成公路一環江南段建設,規劃了二環和公路五橋一隧的過江通道。南京通過加快交通設施建設,大力發展公共交通和加強交通管理,已形成方式齊全、功能強大、運行高效的對外交通運輸體系和暢通、便捷的市內交通體系,總體交通狀況在國內特大城市中處于領先地位。這些都為南京與海內外便捷溝通和城市良好的生活及投資環境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支撐。

2、環境與歷史文化保護

南京城市綠化覆蓋率居全國之首,山、水、城、林融為一體是南京城市的主要特色。長江、秦淮河從南京城區橫穿而過,4.7平方公里的玄武湖如一顆明珠與紫金山共同組成鐘山風景區。棲霞山、老山、牛首山、祖堂山等諸多山體等分布在市區內。23公里長的明代古城墻是世界上保留最長的古城墻。這些都是南京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寶貴財富。我們將以顯山露水、著力營造綠色城市為原則,充分發揮山、水、城、林交融一體的城市特色,發掘歷史內涵,綜合保護環境風貌、城市格局、文物古跡、建設風格,以明代城垣、歷代城濠水系、丘崗山林和現代林蔭大道為骨干,連接各個片、區、點,形成完整的歷史文化保護體系。南京優越的自然環境和獨特的山、水、城、林景觀,為在南京投資、生活和旅游的人們敞開了優美的空間。

四、南京發展戰略

1、以開發區為重點,加快工業現代化和國際化進程,不斷增強全市經濟實力

南京目前擁有3個國家級和6個省級開發區,至2001年底累計開發面積78平方公里,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資金70億元。進區企業4600多家,其中外商投資企業近1000家,合同外資近30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7億美元,千萬美元以上外商投資項目150個。2001年實現技工貿總收入800億元,出口創匯7.8億美元。下一步我們將突出以開發區建設為重點,加快化學工業園、IT產業園、生物醫藥工業園等一批專業工業園區的建設步伐。

重點建設南京IT產業園,推進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按照高起點、高標準的發展戰略,以構建IT支柱產業為目標,引進和建立一批在國內外有影響,國際先進水平的研發中心、制造中心和信息成果交易中心,大力增強IT核心技術和重要應用技術的創新能力,力爭在5年內建成國際知名的知識產業基地和科技城。

重點建設南京化學工業園,實現石油化工產業大發展。我們將把握世界石化產業調整的發展機遇,在中石化指導下,大力引資引智,建設規模化、高素質的石化產業體系,保持產業發展與環境建設的良性循環,塑造生產先進、環境優良、服務高效的特色經濟開發區,實現"產業發展、公用設施、物流輸送、環保安全、管理服務"五個一體化,最終成為"國家一流,國內領先"的國家級石化產業基地。今年將完成化工園起步區3.8平方公里的征用、平整工作,力爭落實一期1.76平方公里的招商引資工作。

2、以"一個疏散、三個集中"為原則,建設好"一城三區",加快城市化和城市現代化的進程

"一個疏散",即疏散老城人口,為更好地保護歷史文化名城和塑造現代都市特色創造條件;"三個集中"是指工業向開發區集中,建設向新城集中,高校向大學城集中。同時,按照現代化的標準,著重抓好"一城三區"的建設。"一城",即河西新城,用地面積56平方公里,逐步建成一個以商務、商貿、文體三大功能為主的城市副中心,居住與就業兼顧的中高檔居住區,以濱江風貌為特色的城市西部休閑游覽地。"三區"是指仙西新市區、東山新市區和江北新市區。這三個新市區內部將有以大學城、高新技術開發區和現代化居住區組團而成的新型市區結構,在外部以高速通道與主城相連,呈星型擴散。

作為提升南京綜合競爭力的重要舉措,我們選擇了仙林、江寧和江北三個片區作為教育資源重組的基地,興建大學城。南京是中國高校學生數最密集的城市之一,萬人擁有高校學生數分別是上海的3.8倍,北京的2.7倍,杭州的1.3倍。南京將在主城區周圍建設三個大學城,以調整高等教育布局,拓展發展空間,進一步增強南京科教在全國的競爭力。仙林大學城位于仙西新市區西北組團,分為大學城、配套科技產業園區、未來城市商務設施預留區和大型國際體育、文化活動設施預留區及高標準居住區四大塊。目前,已經和計劃進駐仙林地區的南京師范大學、南京醫科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等九所高等院校。江北大學城目前已建設有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和南京工業大學新校區以及南京氣象學院等八所院校。預計2005-2010年間,江北大學城學生總數將從現在的3.2萬人增加到8-10萬人,用地從6平方公里增加到8平方公里左右。江寧大學城現有河海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新校區以及正德學院(民辦)等高校。預計2005-2010年間,在校學生人數將從1.4萬增加到2萬,用地規模在1.27平方公里左右。

3、以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為核心,全面增強中心城市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