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國際貿易理論期末考試題庫及答案(全國2006年1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試題 的答案 謝謝啊)

时间:2024-06-03 15:45:27 编辑: 来源:

展的一般規律

C.關于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相互作用的規律

D.關于理論和實踐相互作用的規律

2.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標準是( ) 考試大自考站,你的自考專家!

3.社會歷史觀的基本問題是( )

A.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關系問題

B.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關系問題

C.人類社會和自然界的關系問題

D.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系問題

4.設想沒有運動的物質是

A.主觀唯心主義的觀點

B.客觀唯心主義的觀點

C.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

D.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觀點

5.時間是( )

A.物質運動的持續性

B.物質運動的廣延性

C.人們整理感覺材料的形式

D.人們頭腦中形成的觀念

6.意識的本質是

A.各種感覺的綜合

B.人腦對客觀存在的反映

C.人腦分泌的特殊物質

D.“絕對精神”的體現

7.意識是人腦的機能,是說( )

A.意識是人腦自生的

B.意識是人腦的一種分泌物

C.人腦是產生意識的源泉

D.人腦是產生意識的物質器官

8.一些地方的人們掠奪性地濫挖草原上的甘草,雖獲得了一定的經濟利益,卻破壞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風,沙塵暴鋪天蓋地而至,給人們帶來了巨大災難。這些人的做法違背了()

A.事物普遍聯系的觀點

B.事物永恒發展的觀點

C.量變和質變統一的觀點

D.必然性和偶然性統一的觀點

9.芹菜、韮菜、白菜、菠菜等與蔬菜的關系屬于( )

A.個別與一般的關系

B.偶然與必然的關系

C.現象與本質的關系

D.形式與內容的關系

10.揭示事物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析性統一的規律是( )

A.聯系和發展的規律

B.對立統一規律

C.質量互變規律

D.否定之否定規律

11.下列選項中,比喻新事物必然取代舊事物的是( )

A.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B.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C.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D.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12.“或然率”這個概念是對( )

A.相對性在量上的說明

B.可能性在量上的說明

C.必然性在量上的說明

D.偶然性在量上的說明

13.下列活動中,屬于最基本實踐活動的是( )

A.農民插秧種稻

B.醫生診病開藥

C.交警維持交通秩序

D.科學家做物理實驗

14.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根本區別在于( )

A.感性認識包含錯誤,理性認識則完全正確

B.感性認識反映事物的現象,理性認識則反映事物的本質

C.感性認識來源于社會實踐,理性認識則來源于抽象思維

D.感性認識產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認識則產生于科學實驗

15.在頭腦中回憶起蘋果的形狀、顏色、氣味和滋味,這種反映形式屬于( )

A.概念B.表象

C.知覺D.感覺

16.聯結人與自然的中介是( )

A.地理環境

B.社會關系

C.生產勞動

D.信息交流

17.在真理標準問題上堅持辯證法,就是要堅持( )

A.實踐標準是確定性和不確定性統一的觀點

B.實踐標準是主觀性和客觀性統一的觀點

C.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的觀點

D.具體的實踐能對一切認識做出確定檢驗的觀點

18.任何科學理論都不是終極真理,而是在實踐中不斷發展的。這說明( )

A.真理具有客觀性

B.真理具有絕對性

C.真理具有相對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19.社會關系是一個復雜的體系,其中最基礎的關系是( )

A.政治關系

B.生產關系

C.階級關系

D.思想關系

20.生產力是反映( )

A.人與自然關系的范疇

B.人與社會關系的范疇

C.人與人關系的范疇

D.人與工具關系的范疇

21.歷史唯物主義的生產力范疇反映的是( )

A.人與自然界之間的關系

B.人與社會制度之間的關系

C.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

D.人與人之間的經濟關系

22.社會政治結構的核心是( )

A.國家政權B.黨派組織

C.社群組織D.法律設施

23.判斷一種生產關系先進還是落后的根本標志是( )

A.看它是封閉的自然經濟還是開放的市場經濟

B.看它是否實現了社會公平和社會平等

C.看它是生產資料公有制還是生產資料私有制

D.看它是促進生產力的發展還是阻礙生產力的發展

24.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是( )

A.人與自然、個人與社會之間的矛盾

B.先進與落后、革新與守舊之間的矛盾

C.落后的社會生產與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之間的矛盾

D.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

25.社會革命最深刻的根源在于()

A.剝削階級和被剝削階級之間的矛盾

B.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尖銳化

C.產品分配不公、收入差距加大

D.不同地區、不同部門之間經濟發展不平衡

26.我國的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從根本上說,這是由( )

A.黨的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決定的

B.我國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性質和特點決定的

C.和平與發展是時代主題的國際環境決定的

D.廣大人民群眾積極主動地參與改革決定的

27.科學的發展受各種社會條件的制約。制約科學發展最主要的社會條件是

A.物質生產力的發展水平B.政治上的民主或專制

C.是否尊重知識和人才D.是否有正確的哲學指導思想

28.現代自然科學的發展日新月異,新的科技成果層出不窮,從根本上說,這最主要是由( )

A.社會生產實踐的需要決定的

B.現代科學家的聰明才智決定的

C.科學家之間的互相交流決定的

D.正確的科技發展戰略決定的

29.從個人與社會的關系上看,人的價值的兩個方面是指人的( )

A.物質價值和精神價值

B.潛在價值和現實價值

C.眼前價值和長遠價值

D.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

30.在自由和必然的關系問題上,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自由就是()

A.對客觀必然性的認識和對客觀世界的改造

B.人們的活動擺脫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的制約

C.人們按照自己的意志完全自由地創造自己的歷史

D.人們按照共同擬定的計劃和諧地改造客觀世界 轉貼于:自考

31.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二重性是指()

A.生產使用價值的勞動過程和生產價值的價值形成過程

B.生產使用價值的勞動過程和生產剩余價值的價值增殖過程

C.價值形成過程和價值增殖過程

D.轉移價值的過程和創造價值的過程

32.在資本主義工資形式上,工人的全部勞動都表現為()

A.必要勞動

B.剩余勞動

C.無酬勞動

D.抽象勞動

33.在資本主義積累過程中,資本集中的直接后果是()

A.社會資本總量急劇增加

B.個別資本規模迅速擴大

C.資本有機構成下降

D.不變資本比重下降

34.資本的不同部分按其在價值增殖過程中的作用,可分為()

A.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

B.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

C.生產資本和流通資本

D.生產資本和商品資本

35.產業資本循環中生產剩余價值的階段是()

A.購買階段

B.生產階段

C.銷售階段

D.流通階段

36.資本周轉時間包括()

A.勞動時間和停工時間

B.生產時間和流通時間

C.銷售時間和購買時間

D.生產時間和消費時間

38.資本主義的生產成本是()

A.資本家預付的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之和

B.資本家預付的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之和

C.生產單位商品所耗費的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之和

D.生產單位商品所耗費的固定資本和流通資本之和

39.資本主義部門之間的競爭使()

A.商品的個別價值均衡為統一的社會價值

B.商品的社會價值統一為市場價值

C.不同部門的利潤率轉化為平均利潤率

D.同一部門內部的各企業都只能得到平均利潤

40.資本主義國家實現宏觀經濟管理和調控目標的經濟調節機制主要是() 考試大自考站,你的自考專家!

A.國家對企業的直接控制

B.一定程度上實行國民經濟計劃化

C.國家調節市場,市場引導企業

D.國家指導企業,企業引導市場

二、多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五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二個至五個正確的答案。每小題2分,共20分)

1.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是哲學發展史上的偉大變革,其表現有( )

A.實現了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統一

B.實現了唯物辯證的自然觀和歷史觀的統一

C.在實踐基礎上達到了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

D.正確地解決了哲學與各門具體科學的關系

2.列寧物質定義的理論意義在于它()

A.堅持了唯物主義一元論B.堅持了物質世界的可知性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