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廣西新得興貿易有限公司(連鎖經營業害了不知道多少人,廣西就有七百萬人再做,還有全國各地都有啊!連鎖業真的很吸引人,說什么上)

时间:2024-06-09 17:02:06 编辑: 来源:

公司與廣西桂花公司合資興建的“中意”公司,投資總額為1.2億元,年產中高檔衛生潔具50萬套,投資新增產值2.5億元,創稅利4163萬元,實現利潤3836萬元。同時先后引來平南金運來實業有限公司、丹竹供銷社、武林液化氣站前來搞城鎮開發,興辦工廠、企業和實業。2000年,中意公司實現了與海爾集團合作生產高檔水暖器材;桂花公司“勞動、人事、分配”三項制度改革與股票上市不斷推進;改制搞活了棉織廠等一批企業;招商引資得以突破,新上沙磚廠、松脂廠、木材廠、水洗廠、手袋廠、皮革廠等多個投資超百萬以上的企業。鎮黨委、政府對內搞活改革,對外搞好招商引資。對中意公司、友盛公司、織造廠、棉紡廠等發展好的企業,不斷改革創新,提高市場競爭力和占有率,把建材、紡織、化工、食品等優勢產業做大做強。對炮竹廠、米面廠等企業,進行破、轉、賣,搞活沉淀存量資產。同時解放思想,提高辦事效率,減少行政審批事項,主動地接受廣東發達地區的產業轉移。1999年至2002年,全鎮新上企業項目69個,總投資達3500萬元,新增產值1.25億元;新增個體商業戶484戶。

商 業 自清康熙以來,粵商陸續到此開設商行,經營棉紗布匹、海味雜貨,收購肉桂,遠銷海外。據乾隆十五年(1750年)《增建大烏圩列圣宮碑》記載:“圩之設由來已久,上通容(縣)桂(平),下達藤(縣)梧(州),舟車絡繹輻輳……四方客商云集。無怪粵西巨鎮歷數,一戎(蒼梧戎圩鎮)二烏(大安鎮)三江口(桂平江口鎮)。”2001年,大安鎮建有七大專業市場,分別為成衣、工業品、豬苗、農副產品、肉類、豬牛、木材市場,總面積達11886平方米,于1990年動工興建,總投資205萬元,固定攤位450個。年集市成交額1.82億元。大安鎮的成衣交易量大質優,全鎮經營沙灘褲、機恤系列的私營企業有150多家,平均每家有電動平縫車20多臺,工人30多人,日產4.5萬件,就業人員5000多人。產品以其優異的質量,新穎的款式,遠銷廣東、廣西、湖南、湖北、貴州、云南等地,在廣州沙河成衣市場,獨領風騷。每逢農歷二、五、八為大安圩日,趕圩人數達3萬多人。主要貿易品為成衣、針織、竹木器、肉類、禽苗、家禽、各類日用雜品等,日成交額達3.5萬元,年成交額1300萬元。

教育衛生 2001年,全鎮有小學19所,初中5所,高中1所,在校中小學生1.5萬多人,教職工1000多人。全鎮適齡兒童入學率100%,普及率90%,中小學鞏固率98%,大安鎮中心小學、燕嶺小學被評為貴港市“百佳學校”。

2001年,全鎮25個村、街委均設立有衛生室(所),有民間醫生150多人。大安醫院始建于1952年。1992年由大安鎮中心衛生醫院升格為縣級綜合醫院,1995年獲衛生部授予“愛嬰醫院”稱號,成為全自治區首家坐落在鄉鎮的“愛嬰醫院”,2002年通過國家二級醫院評審,成為全自治區首家坐落在鄉鎮的國家二級綜合醫院。全院現有職工200多人,其中副高職稱6人,中級職稱65人。內設住院病床200張。

文 化 大安鎮的文化活動十分活躍。傳統消防節,歷史已有百年之久。自清朝道光以來,全鎮年年舉行消防演習,久而久之,每年的農歷八月二十日便成為約定俗成的消防節。1984年,傳統消防節吸引了數萬人參與。現在全鎮10條街道設有消防男隊,三大聯街設有消防女隊;有義務消防員7000多人,人力滅火機12臺,機動泵17臺。20世紀70年代,大安的周末活動成為廣西最著名的群眾文藝活動之一。每到周末,所有的廠礦機關及社會團體都分街分點以自編節目進行表演。每次演出,老少登場,幾乎人人是演員,人人是觀眾。文化部的領導及《人民文學》主編亦親臨參觀指導。大安又是廣西最著名的粵曲之鄉,鎮內居民大多數是廣東商人的后裔,有著深厚的粵曲基礎,全鎮成立有曲藝社7個,演出活動十分活躍,涌現出一批著名粵曲演員,如粵劇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潘楚華、馬德強等。1994年和1995年的廣西大安粵曲節,吸引了自治區內外大批粵曲愛好者和兩廣粵曲名家李自強、林紅、潘楚華、馬德強等前來登臺演出,文化部為粵曲節發來賀電,著名粵曲表演藝術家紅線女送來了“愿粵曲唱出時代之聲”的題詞,廣西文化廳頒發了“粵曲之鄉”牌匾。

旅游資源 大安鎮有廣西最大的古建筑群,位于鎮東白沙江與上寺河交匯處,有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大安石橋、列圣宮、惠福夫人廟、粵東會館等古建筑。大安石橋建于清道光六年(1826年),相傳由鄉紳勞千拱倡導,并由一云浮四海的乞丐依據易學原理設計建造而成。橋長33米,寬3米,有形似小船的大橋墩2個,另有4個長方形小橋墩,小橋墩又設3條方形石柱。橋面分7跨,其中一跨為10條梯形石條鋪成外,其余全為9條梯形石條鋪成,共64塊。石條大面在上,小面在下,以利污水排泄。橋的兩旁共有36條石柱,67條欄桿,全部為花崗石結構,工藝精湛。石橋歷經洪水沖擊,依然屹立河中,其工程設計和力學原理的運用,都堪稱廣西石橋梁之冠。列圣宮建于清康熙年間,當地稱為大王廟,占地面積5畝許,分為前后三進院落,附廟左右還有至福財帛、惠福夫人二祠。該宮全部用磨光青磚砌成,屋梁、頂柱采用白玉石,屋脊屋檐、墻壁雕刻各式各樣的彩陶人像、珍禽異獸,栩栩如生。宮內供設大小神像上百尊,或坐或立,或蹲或踞,神情迥異,有的笑容可掬,有的怒目猙獰,千姿百態。大門兩條石柱上刻:“地繞雙江前對鳳洲為鎖鑰,天開一洞左蹲獅嶺作屏藩”。建筑群挾于兩江之間,門前古榕掩映,更有數株長于墻壁之中,猶如壁畫,富有藝術感。

現任鎮領導 黨委書記楊遠初,副書記張有軍、黃召寬、何劍;人大主席團主席楊遠初,副主席胡彬;鎮長張有軍,副鎮長黃祖勝、黃雪葵、彭永德。

大安鎮政府辦公室電話:0775—7632170,地址:平南縣大安鎮南安街鎮人民政府大院,郵政編碼:537307。

廣西北部灣商務商會運作是傳銷嗎

廣西北部灣商務商會運作已經為警方證實為傳銷,以下為廣西南寧市良慶區區委書記回復:

據調查,所謂“中國商務商會運作”只不過是一種騙人的噱頭,一個名不副實的傳銷“外衣”,其實質依然是傳銷,它同時具有拉人頭、收取高額入門費、團隊計酬等多種特點。

“中國商務商會運作”式傳銷一般無任何商品實物,主要借口稱“投資、融資開發北部灣”、“投資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參與西部大開發”等等之名,對加入者銷售一種所謂“份額/產品”的抽象物。“份額/產品”在傳銷過程中與其它普通傳銷實物商品所扮演的角色和所起的作用一樣,都是充當了傳銷組織謀取非法利益的媒介。

“中國商務商會運作”傳銷組織者所聲稱的投入69800元就可以得到980萬元以及每份產品的45%作為國稅和企業成本及利潤等均屬子虛烏有,“中國商務商會運作”的實質依舊是傳銷詐騙,是極少數人斂財的把戲,絕大多數參與者會血本無歸,甚至傾家蕩產。

傳銷組織通過編造謊言,讓不少急于求富的人萌生幻想,相信天上會掉餡餅,從而落入傳銷陷阱難以自拔。傳銷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殺熟”,參與者為騙錢不惜將朋友,甚至父母、配偶、親戚都拉入傳銷泥潭,導致人與人、人與社會間的信任度嚴重下降,極大地破壞了社會誠信道德體系。

“中國商務商會運作”更是以廣西經濟騰飛聚集資本為借口,通過對國家領導人講話及相關政策的斷章取義,謊稱“中國商務商會運作”已得到政府的默許和政策支持,并以參與人過多將導致金融資本泡沫為理由,將各種專項宣傳打擊活動曲解為政府有意采取的宏觀調控手段,企圖給“中國商務商會運作”披上合理、合法的外衣,具有很強的蠱惑性。

我城區黨委、政府一直以來都把打擊傳銷工作列為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和維護社會穩定的一項重要工作,堅持常態化打擊和聯合打擊專項整治行動相結合的機制,保持高壓態勢,不斷加大對重點區域、重點小區的打擊整治力度。

請您不要上當受騙,并盡快與我城區打擊傳銷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聯系電話:0771-4300100)或公安(聯系電話:110)、工商(聯系電話:12315)等職能部門取得聯系,以便我城區職能部門進一步核實情況并及時采取行動,對傳銷組織進行嚴厲打擊。

擴展資料:

以下為法院對“廣西北部灣商務商會運作”傳銷組織頭目宣判:

2018年12月19日,江南區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一起涉及24名被告人的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犯罪案件。鐘某、田某等24名“傳銷老總”被控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出庭受審。他們以“商務商會運作”的方式,引誘外省人員到南寧從事傳銷活動。當天,因被告人眾多,涉及傳銷參與人員龐雜,庭審一直從上午持續到晚上,案件將擇日宣判。

當天上午,江南區法院一號法庭內座無虛席,部分被告人家屬到庭旁聽了庭審。9時30分,隨著法官敲響法橢,24名“傳銷老總”被法警帶入法庭。該案被告人原籍涉及遼寧沈陽、黑龍江齊齊哈爾、山東煙臺等地。

來自遼寧新民市的“80后”“傳銷老總”鐘某,在當日受審的被告中,不少人都與他有著密切的關系。在加入傳銷組織之前,鐘某在老家做生意,日子也過得不錯。2014年,其從事傳銷的朋友邀請他來南寧考察。在南寧,在朋友的不斷鼓吹下,他對傳銷深信不疑。

加入傳銷組織后,鐘某迅速發展下線,當天同時出庭受審的雍某明、田某等人為其下線成員。截至去年7月3日,鐘某線下傳銷人員田某等人已達老總級別。當天,因涉嫌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鐘某在西鄉塘區被公安人員抓獲。7月4日被江南公安分局刑事拘留,8月11日由江南公安分局執行逮捕。

經依法審查查明,2014年以來,鐘某在南寧市建立以其為核心、名為“商務商會運作”(又名“純資本運作”“連鎖銷售”)的傳銷組織,行業名為“博士”(音)。

廣西欽州坭興陶和云南建水紫陶哪個文化含量高?

文化含量的高低本身不存在可比性,但是特色與不同倒是可以有區別。

欽州坭興陶

據廣西工藝美術研究所考證。

在廣西近百年來,其傳統工藝能夠保持和繼承并得到發展的只有壯錦及坭興陶,為此,欽州坭興陶被認定為目前廣西最具民族特色的二件寶之一。

也是欽州最名著名的特產之一。

千三百多年的陶藝文化

欽州坭興陶作為一種傳統民間工藝,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歷史。

據史志記載:我欽陶器,諒發明于唐以前,至唐而益精致。

民國九年(公元1921年)城東山麓發現逍遙大冢。

內藏陶壺一只及高四尺余陶碑一方。

鐫字千六百余言,經考證,始知乃唐開元年寧越郡(即現欽州市)第五世刺史寧道務墓志,可見欽州制陶歷史之久遠。

傳至清朝咸豐年間,欽州陶器發展鼎盛,坭器得以廣泛興用,故得名”坭興”。

現今香港、澳門上海等地的“欽州街”皆因坭興陶的流傳而有此命名,欽州坭興陶一時威名遠播海內外。

被譽為中國四大名陶之一。

獨特的陶土奇特的功能

坭興陶(學名:紫泥陶)以欽江東西兩岸特有紫紅陶土為原料,東泥軟為肉:西泥硬為骨,按軟六硬四混合,骨肉得以相互支撐方為上品。

因其深藏于山腹地層。

天然潔凈、泥質細膩。

綠色環保,且含有鐵、鋅、鈣、鍶等十幾種對人體有益的豐富礦物質。

“窯變”藝術中國一絕

坭興陶的“窯變”藝術在國內陶瓷行業中絕無僅有,藝術品位極高,故有中國一絕”之稱。

欽州特有的陶土,無需添加任何陶瓷顏料。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