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數字貿易發展趨勢2000字論文(求電子商務畢業論文)

时间:2024-05-29 02:04:37 编辑: 来源:

分工與協作關系,形成全球城市區域;大幅度提高服務業的就業與增加值比重,構建輕型與低碳經濟。

然而,在沒有實質性外來沖擊的條件下,上海經濟必然沿著已有的軌跡繼續發展,中低端制造、投資與出口導向型經濟增長模式必然會延續下去。這種經濟增長模式在我國資源短缺的條件下已經被證明是不可持續的。在全球金融危機條件下,上海產業結構升級變得更為迫切。

全球經濟在過去30年來大幅度提高了市場程度,自由放任主義延伸到全球各個角落,然而在沒有相應的全球治理機制相伴行的狀況下,現在被證明這是極具危險性的做法。

伴隨著金融危機不斷加深,美國市場會進一步萎縮。美國的低儲蓄率與高消費率終于被證明是不可持續經濟增長模式。在相當長時期內,以美國為主的西方經濟體居民消費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它在打擊全球出口導向型經濟的同時,也促使全球貿易保護主義重新抬頭。雖然全球金融危機在我國資本管制下對我國經濟影響受到限制,但是進出口總額必然減少,投資信心必然受到打擊,這必然會對上海中低端制造以及出口導向型經濟產生相當大的消極性影響。上海將逐漸感受到這場危機的副作用。

事實上,既使沒有全球金融危機,高碳性、中低端制造以及過高的外貿依存度必然促使上海經濟必須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變換增長軌道,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

世博經濟與上海產業結構合理化

2010年上海世博會,對上海產業結構升級是一個重要動力,也是上海未來三年內的重要經濟增長點。從某個角度來講,世博會是上海實現產業結構合理化的重要契機,也是上海近期抵御全球金融危機、保持經濟持續增長的重要依托。

從世博會舉辦歷史來看,世博經濟對舉辦城市經濟增長貢獻率可達到2%以上。

首先,世博經濟促進舉辦城市產業結構升級。1992年塞維利亞世博會的舉辦使西班牙的產業結構發生了極大的變化,服務業的產值比重從1990年的57%增長到1993年的63%,年平均增長率為10.1%,塞維利亞也成為歐洲旅游勝地。

其次,世博經濟促進舉辦城市與周邊城市形成產業分工與協作關系。以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會為例,世博會促進了以大阪為中心城市圈的形成與興起,日本關西經濟帶保持持續10年的經濟增長。日本在世博會前后大力推進大阪產業結構轉型,促進大阪產業重點從重工業向高科技產業、金融產業和信息產業轉換。日本以大阪市作為關西地帶的中心城市,通過軌道交通和便捷的交通設施,促進了大阪城市圈的形成與發展。

雖然歷屆世博會各有盈虧,但服務業卻無一例外地從中受益。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183天中,預計平均每天40萬人次,相當于一個靜安區的全部人口傾巢出動。如此眾多的人流帶動的物流、資金流與信息流,將極大地提升上海服務業的就業與增加比重。上海服務業就業比重預計到2010年將超過60%,改變制造業長期居高不下的產業結構,從而加快上海產業就業結構與增加值結構的合理化步伐。

同時,如此眾多的世博參觀人數到達上海,依賴于長江三角洲交通基礎設施的有效銜接以及各種交通工具充分發展。另外,這么多參觀人數需要有序安排使之到達上海世博會參觀,部分參觀人數可能需要先行參觀長江三角洲其他旅游景點,再進入世博會場。當前,長江三角洲區域各城市正在以旅游為抓手,力爭能從上海世博會分流旅客,分享部分旅游收入。這樣,以交通基礎設施一體化和旅游為切入點,上海與長江三角洲其他城市多年以來產業同構化程度有望得到緩解,并進一步加強產業的分工與協作關系。上海長期以來出口在經濟增長貢獻率過高的狀況有望得到改變。

世博經濟與上海產業結構高度化

受益于世博會大量基礎設施投入,上海經濟仍將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部分產業由于與世博會具有直接關系,將會呈現強勁增長態勢,成為拉動上海產業結構升級的主導產業,實現以服務業為主的產業結構。

上海的旅游業與會展業將直接受益于世博會,增長強勁。世博會183天的展期,可直接帶來旅游與會展業迅猛增長。估計到2010年,上海的外匯收入將達46億美元,上海旅游業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將突破50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達2000億元人民幣左右,旅游業的增加值增幅超出全市平均增幅,實現持續快速增長。上海世博會將促進旅游業與會展業相結合,形成現代都市會展旅游業,沿著旅游產業價值鏈推動收益擴大。由于會展業的行業帶動比值約為1:9,世博會對其他行業的帶動與促進效應是明顯的。

上海的高新技術產業也將受益于世博會,增長勢頭迅猛。世博會不僅是展示世界各國最先進的科學技術成果和各行業聚首的盛會,而且是各國產業技術發展的競技場。同時,世博會的場館建設、通信、城市交通及綠色環保都離不開高新技術的支持。上海世博會將展示最新的科學技術,給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帶來了機遇,勢必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的引進與合作,促進人才的匯聚與使用、高新技術成果的轉化與創新、高新技術產業的重組與合并。這有利于上海逐漸成為高新技術的核心城市。

上海創意產業也將得益于世博會。世博會的工藝品、電影、廣播、會場標記設計都包含著較高的創意,以吸引參觀者的眼球。世博會的場館設計、音樂創作與演出、表演,都會極大促進創意產業的發展。世博會的主題館與國家館設計對上海創意產業起到較大的促進作用。各個國家的場館設計與施工,部分必然要就地取材和節約成本,雇傭上海或我國的人才,這有利于上海創意產業的發展。(陳建華)

從世博看“大都市圈”經濟輻射

二次大戰后,世界城市發展的最大創新是大都市圈的形成和發展,大都市圈已經越來越成為國家和地區持續繁榮發展的火車頭,大都市圈的核心城市則日益成為全球資源配置和經濟組織的樞紐中心和網絡節點。

世博會歷來是舉辦國經濟社會發展重要的助推力,它甚至能夠帶來區域經濟的起飛,這已經是一個普遍的共識。

世博會賦予上海的特殊使命,將加強其在長三角經濟圈博弈、競爭、合作中的主導地位,通過搭建起產業、交通、技術、旅游等各個層面的溝通合作平臺,世博會舉辦將成為長三角經濟圈加速融合的最佳契機。

從世博效應作用的三個階段來看,即籌備效應(投資拉動)、舉辦效應(需求拉動)、后續效應(品牌以及新技術拉動),世博會對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效應也可以從短期、中期和長期三個階段顯現。

從短期和中期看,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舉辦將通過基礎設施、觀光旅游、城市發展、產業投資等區域性的經濟活動產生顯著的聯動效應,推動長江三角洲大都市圈的區域合作和經濟增長。2010年上海世博會將有200個國際組織、國家和企業來參展。在此期間,上海將迎來550萬外國游客,其中很大一部分人的住宿、游玩將會在整個長三角實現分流。

世博會“磁吸效應”的輻射范圍,核心輻射圈覆蓋蘇錫常地區和杭嘉湖地區,外圍輻射帶可沿長江黃金水道延伸至長江中上游地區。

此外,舉辦世博會有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和先進服務業之需要,上海可以借世博會東風打造“四個中心”,加快產業結構調整。而長三角地區的城市可以抓住這一機遇,對接上海部分產業轉移,進一步做大當地相關產業規模,形成某些產業優勢,實現區域經濟共榮。

國泰君安的研究報告指出,上海世博會將帶動相關產業投資2700億元,成為史上規模最大的世界博覽會。

另有測算表明,世博會籌備期間,每年對上海 GDP增長的拉動約為 2%,對長三角地區投資的拉動約為30%;舉辦當年,對上海GDP增長的拉動約為5% ,對長三角地區投資的拉動將超過50%;在籌辦、舉辦期間對全國經濟增長的拉動在0.2%左右。

從長期來看,世博會促進長三角區域經濟發展,主要是會后區域貿易和投資環境的改善、新技術新材料展示交流后產業結構升級的加速、重要區域經濟圈的形成所致,長期拉動十年之內可望維持0.1%.世博會的舉辦以及隨后幾十年的綜合利用,必將帶來顯著的周邊聯動效應,輻射長三角地區,帶動整個華東地區甚至全國經濟的發展,產生難以估量的價值。

世博會歷來是舉辦國經濟社會發展重要的助推力,它甚至能夠帶來區域經濟的起飛,這已經是一個普遍的共識。上海在長江三角洲城市群中擁有獨特的區位條件和發展優勢,可以借此崛起,成為中國和發展中國家最大的國際經濟中心。國際經驗表明,國際經濟中心城市的GDP比重往往占一國的10%以上。因此大都市圈域經濟的形成將大大拓展上海城市和經濟的發展空間。充分利用世博會的機遇,服務長三角一體化的國家戰略,既是提高國家綜合競爭力、實現國家戰略目標的需要,也是上海實現城市總體創新、建設“四個中心”目標的必由之路。

跪求 世博,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不少于2000字的論文

“一切始于世博會”,這是響徹世博歷史的一句名言,也是引導我們走進世博、觀察世博、評價世博的一條準線。

世博會1851年在英國倫敦首開,已經過去了158年。回頭細數那些曾經代表人類近現代工業文明和社會進步的標志,這種標志既有實物又有理念,都是最早呈現在世博會上,所以叫“一切始于世博”,這說明世博會是收藏、發明、展示、發現的櫥窗,是人們零距離交流對話的平臺,是探索人類文明的“思想者”,是創新突破的創意源。“始與世博”的理念、創意這些的軟體,促進了科學的發展,文明的提升、社會的進步,也造就了當代人的行為方式和美好生活,使我們能夠共享進步、創新、交流的成果。而這個,也恰恰是世博的宗旨。所以,我理解一切始與世博,這是彰顯人類的進取和智慧,一切又回歸于社會,回報給世界、服務于人類。這是我發言的主旨觀念。

世博開始的時候,上海只有8歲,而今天上海是1900萬人口的大都會,100年前我們就有這樣的夢想,就是上海要舉辦世博。現在,這個夢想已經實現了,這使得2010年的世博又有了那么多“始于”又載入歷史的史冊,所以我覺得上海的世博是值得大家共同研究的。

這次世博會不僅是最大一次發展中國家最大城市的舉辦,也不僅僅因為園區的面積最大,參展的單位最多,獨立的國家館、專用館最多,我認為更值得我們關注的是第一次將世人的目光聚焦到城市這個社會的母體。這一屆世博會,確立了“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這樣的全球普遍關注的主題,第一次把城市作為展示的主題,開辟了“城市最佳實踐區”這樣一個獨特的展覽方式,不能不說是“始于世博”的當代版,也是一次獨辟蹊徑。“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既是大家的共同愿景,也是當今世界需要求解的課題,接下來我們需要追問了求索的是城市怎樣才可以使生活更美好?這個后面我覺得有一個潛臺詞,就是我們的生活在很多方面還不夠美好,甚至于談不上美好。我們明顯地感受到,城市作為文化載體的形象漸行漸遠,這種亢奮的物質愿望,使城市的文化面孔變得蒼白而憔悴。另外,過度的開發建設和自詡為“美好”的行為方式,實際上造成了資源的透支而面臨“斷供”的挑戰。環境和生態遭到破壞而得不到修復,人居環境惡化而難以為繼。“城市病”的流行,造成了生活空間的壓抑,出現效率的降低,天空充滿了陰霾,身心健康受到了威脅。這樣一些情況,都使得城市中人“美好”不起來。

這些城市發展中的問題,我們還要在城市的發展中解決,更美好的生活還是要在城市當中尋找答案、探索路徑。所以,在城市的變革和創新的實踐中,讓我們來到城市的人們,不僅能夠生活,而且要生活得更美好。所以,我們寄希望于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這樣一個主題能有精采的演繹。這個主題,首先是屬于上海的。當然,也是屬于中國的,也是屬于世界的,是屬于我們每一個人的。我們共同來演繹這樣一個主題。

一、多元交流和特質文化

《國際展覽公約》的第一章第一條開宗明義的指出,世界博覽會是一種展示活動,可以展示人類所掌握的滿足文明所需要的手段,展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