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成都粵之佳貿易有限公司(中國有哪些知名的工業城市?)

时间:2024-06-01 08:43:33 编辑: 来源:

527 深圳市普方眾智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528 云南文山電力股份有限公司 529 天長市祥生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530 廈門世茂新領航置業有限公司 531 上海雅藍時裝有限公司 532 北京明宇盛鑫建筑裝飾工程有限公司 533 鄭州秦淮置業有限公司 534 延安蘇寧易購銷售有限公司 535 新疆冶金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536 黃山創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537 浙江蘇寧易購商貿有限公司 538 上饒市蘇寧易購銷售有限公司 539 深圳集源電路技術有限公司 540 西安高新區蘇寧置業有限公司 541 深圳市蘇寧易購銷售有限公司 542 海南蘇寧易購商貿有限公司 543 盱眙蘇寧易購銷售有限公司 544 山西蘇寧易購銷售有限公司 545 吉安蘇寧易購銷售有限公司 546 深圳市騰達工業自動設備有限公司 547 溫州市優利五金有限公司 548 廊坊蘇寧易購銷售有限公司 549 寶雞蘇寧易購銷售有限公司 550 包頭蘇寧易購銷售有限公司 551 蘇州蘇寧易購銷售有限公司 552 天津蘇寧物流有限公司 553 肇慶市蘇寧易購銷售有限公司 554 山東蘇寧易購商貿有限公司 555 蚌埠蘇寧紅孩子母嬰用品有限公司 556 鎮江蘇寧紅孩子母嬰用品有限公司 557 湖南三一快而居住宅工業有限公司 558 長春蘇寧易購銷售有限公司 559 南京蘇寧易購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560 南京江寧蘇寧易購廣場商業管理有限公司 561 湘潭蘇寧易購銷售有限公司 562 天津匯信致誠企業管理買粉絲合伙企業(有限合伙)

來源:票交所信息紕漏平臺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供的信息僅供參考。所引用信息和數據均來源于公開資料,我力求報告內容和引用資料和數據的客觀與公正,并盡可能保證可靠、準確和完整,但不對所引用資料和數據本身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作出保證。

中國有哪些知名的工業城市?

1.新興工業城市—威海

威海市是一座擁有相當基礎和實力的新興工業城市。威海的工業起步較晚,舊中國留下的基礎比較薄弱,但是,解放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威海市工業經濟總量迅速擴大,企業整體素質明顯提高,已形成了以高技術產業為先導,以機械、電子、化工、輕工、紡織、建材為主;以塑料、絲綢、鐘表、醫藥、食品、工藝美術等行業為骨干的門類齊全的生產體系。到2003年底,全市工業企業總數已達14000多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971家,從業職工36.3萬人,資產總計達717.7億元。工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54.5%,上繳稅金對財政收入的貢獻率達70%。新興工業成為威海市名副其實的經濟支柱和財政基石。

建國以來,威海市工業經濟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從建國初期到1978年。在這個階段,受各種因素的影響,我市工業經濟主要以為農業和漁業生產服務的手工業為主,工業發展緩慢。第二個階段從1978年到1992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國家開始實行改革開放的政策,威海作為沿海開放城市,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新時期。特別是1987年地級威海市的成立,為威海工業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在這個階段,我市工業發展的主要目標是構建工業體系的基本框架,為工業經濟快速發展奠定基礎,全市規模以上工業銷售收入從6.4億元增加到114.3億元,年均增長22.9%。第三個階段從1993年到2002年的規模擴張階段。期間,伴隨著小平同志南巡講話的春風和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的確立,我市工業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新時期,工業技術改造全面展開,企業規模不斷擴大,經濟總量迅速擴張。第四個階段從2003年開始,以迎接世界產業轉移、加快推進威海制造業基地建設為特征,我市工業經濟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的新階段。

建市以來,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化,培植了一批高新技術產品,發展了一批重要的產品基地。地毯、輪胎、釣魚竿、皮革制品、木工機床、印刷機械、服裝及抽紗制品、海產品深加工、造船、汽車及配套件等產品已具備了較強的產業優勢,成為全國重要的生產基地。培植了一批國內知名品牌。“金猴”、“三角”、“成山”商標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金猴皮鞋、寒思羽絨服被認定為中國名牌產品。骨干企業規模不斷壯大。2003年底,全市有23家企業進入國家大型企業行列。有18家企業進入省200個重點工業企業集團。銷售收入過億元的工業企業發展到325家。累計完成技改投入581億元,累計完成技術開發投入105.6億元,完成技術開發項目7674項,其中達到國內先進水平以上3517項。高新技術產業初具規模,全市已認定省級高新技術企業101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19.7%。

今年以來,市委、市政府及時把握世界產業轉移和建設半島制造業基地的戰略機遇,適時作出了規劃建設東部工業新區和西部科技新城的重大決策,為今后幾年我市制造業發展提供了較大的載體。我市環翠、文登、榮成三個市區交接的中部大三角地區,腹地比較廣闊,地理位置優越。威海空港位于大三角地區腹地,北部威海新港和火車站近在咫尺,東部有龍眼港、南部有石島港兩個國家一類開放口岸。另外,該地區集中了草廟子、苘山、大水泊、文登營等一批重點工業園區,具有發展制造業的廣闊空間。以這些區域為載體,整合規劃一個大的工業區,引導文登、榮成工業布局分別向北、向西延伸,以工業化帶動城市化,加快環翠區、文登市、榮成市三市對接,實現半島城市群建設的率先突破。

規劃建設環海船舶制造業產業帶。港灣資源是發展造船業的基礎性資源,要充分利用我市海岸線長,優良天然港灣眾多的優勢,進一步整合造船資源,重點實施 “121”工程。以俚島灣為依托,超前規劃,科學布局,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把俚島灣建設成國際修造船基地;以威海船廠、黃海造船有限公司兩大造船企業為平臺,吸引國內外船舶制造和配套企業進入,加強與周邊中小船廠的協作配套,輻射帶動相關產業和周邊地區經濟發展,培植兩大造船企業集團;以皂北灣、皂埠灣、龍眼灣、俚島灣、石島灣、埠口灣、前島灣、乳山口灣等天然港灣為依托,進一步整合沿海修造船企業資源,建設沿海修造船工業帶。

規劃建設西部高新技術產業帶。截止2003年底,全市有省級認定的高科技企業101家,其中49家在高技術產業開發區創業。目前,高區集中了以三星電子和華菱電子為代表的電子信息產業、以濱田印機和華東數控為代表的機電一體化產業、以光威漁具和萬豐輪轂為代表的新材料產業、以威高醫用高分子材料、科華生物和賽洛金有限公司為代表的生物醫藥產業等四大高新技術產業,是我市高科技產業最集中的區域。今后,要依托高區的產業基礎、科技資源和人才優勢,以科技新城為載體,以山大分校、哈工大分校、職業技術學院為技術支撐,打造以市區、高區、科技新城為主線的西部高新技術產業帶。

2.環滇池經濟圈綠色工業城市——安寧

在云南省昆明市西南,有一片叫做安寧的土地。

若把環滇池經濟圈喻為昆明發展的大手筆,安寧市便是這靚麗珠串上的一顆璀燦明珠。作為昆明通往滇西八個州市乃至南亞、東南亞的咽喉要道,安寧境內鐵路、公路交錯縱橫,是昆明環城、環滇路網和全省高速公路網絡的重要節點。2007年2月28日,昆安高速公路的建成開通,更把這個被譽為“春城后花園”的和諧小城與昆明的距離拉近到了僅15分鐘車程。

安寧礦產資源富足,自然資源豐富,現已發現8類32個礦種,已探明的鹽礦儲量達136億噸,居全國內陸型鹽礦第二位,芒硝76億噸、磷礦9.2億噸、鐵礦6000萬噸。鹽、鐵、磷、錳礦和石灰巖等20多種礦產資源均已開發利用。

安寧,以豐富的礦藏資源、發達的交通樞紐、雄厚的工業基礎,成為云南省最大的鋼鐵、磷鹽化工基地,也是以溫泉休閑療養為主的旅游度假勝地。

近年來,安寧以創新性思維和開創性方式創造了這樣的佳績:國民經濟主要指標在四年內翻了一番多;協議引進資金近400億元,超過了安寧市解放后53年的投入總和,目前正式開工建設項目計劃投資已超過160億元。

在打造了一個良好的經濟平臺后,安寧采取“投資拉動、項目帶動、園區開發、沿川發展”的方針,實施“環境立市”、“工業強市”、“城鎮化推動”戰略,使工業化、城市化、農業產業化齊頭并進。 強勁的工業為城市注入了勃勃生機之后,反哺農業,是對這塊螳川寶地的最豐厚回報。面積達10萬畝的特色農業基地發展蒸蒸日上,一批農業龍頭企業虎虎生威。“村村通”工程的實施推動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向農村延伸。

為了進一步推動新農村建設,安寧一面提出“高中不畢業,農民不返鄉”的口號,力爭讓全市農民都接受高中和中等職業教育;一面撥款組織全市5萬多名農民免費體檢,對需要手術治療的農民予以救助,大大地拓展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內涵。

安寧先后獲得了中國50家投資環境誠信安全區、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全國科技工作先進市、全國小城鎮建設先進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鄉村城市化試點市和云南省衛生甲級城市等20多個國家和省級榮譽稱號。在中國西部百強縣評比中,安寧位列第5,在云南十強縣中名列第二。

招商引資登上新臺階,新型工業化邁出新步伐,工業反哺農業見實效,城鄉統籌發展推出新舉措,精神文明建設結碩果。目前,“創業在安寧,居住在安寧,休閑在安寧,教育在安寧”的城市品牌已經基本樹立,一個“環滇池經濟圈綠色工業城市”正在紅土高原上全新崛起。

3.中國最大工業城市上海大氣環境質量逐年改善

新華網上海1月5日電(記者季明岳連國)1月5日是上海入冬以來日照最充分的一天,家住浦東的市民居兆琴在陽臺上掛起了一條雪白的棉被,“兩年前我的被子根本不能享受‘日光浴’”。

居兆琴家不遠處是上海浦東鋼鐵廠的煙囪,過去一天24小時向外噴吐著黑煙,附近居民不得不將靠近煙囪一邊的窗戶全部鎖死,如果把衣物晾在外面,不到半小時上面就像被撒了一層黑芝麻。

2001年,根據上海市環保局的要求,浦東鋼鐵廠對工廠廢氣進行治理,從此煙囪里只有達到排放標準的白煙冒出。

上海市環境監測中心的數據顯示,1月5日在上海這座中國最大的工業城市,大氣中氮氧化物指數小于50,二氧化硫和可吸入懸浮顆粒指數小于100,全天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二級即良好標準。

上海市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伏晴艷說,冬天一直是上海大氣污染最嚴重的季節。使用燃煤鍋爐供暖,能源在低溫下燃燒不充分,以及大氣的環流條件不理想這三大原因,造成上海空氣質量未達到優良標準的天數多集中在這段時期。“但是經過環境治理后的上海,冬天一樣可以看見藍天白云。”伏晴艷說。

在過去的三年里,上海以平均每星期消滅14根煙囪的速度,拔掉了市區大大小小2200多根煙囪,同時卻有30平方公里的新建公共綠地出現在上海市區。位于上海中心城區的盧灣區在去年成為“無燃煤區”,“基本無燃煤區面積”在上海已拓展到270平方公里,約占城市面積的三分之一。

在上海街頭奔馳的機動車也不再是“流動的煙囪”,38000輛出租車和580輛公交車使用液化石油氣(LPG)和壓縮天然氣(CNG)等清潔能源,2002年上海新增車輛中超過80%達到“歐洲二號”尾氣排放標準。

上海市環保局局長洪浩說,從2000年起,上海每年投資100多億元用于治理環境,環保投入占當年國內生產總值比例始終保持在3%以上,并以每年10%左右的幅度遞增。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