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數字服務貿易限制指數報告(“服貿會”等利好下,無比艱難的“入境游”還會有機會嗎)

时间:2024-05-19 13:53:12 编辑: 来源:

更趨向于1。這說明在這些行業特別是機電行業中,中日產業內貿易越來越活躍,中日貿易正在向水平化的方向發展,這是生產國際化的結果,是中日之間資本、勞動、技術和貨物流動加速的體現。當然,這種水平分工仍具有明顯的梯度特點:中國的比較優勢產品主要是勞動密集型和部分資本密集型產品,而日本的比較優勢在于技術密集型產品;中國在初級加工的產品上具有較強的比較優勢,而日本的優勢則在于產品的深加工和科技的深度開發;從在產業鏈中所處的位置看,中國只是參與其中的產品組裝和加工環節,而產品的設計和開發基本上還是由日本本土的母公司進行。這種分工方式體現在商品結構上則表現為:在同一大類商品中,日本主要對中國出口各種類型的發動機及零件、加工機床、數字程控交換機、集成電路等高技術含量的核心部件產品,而中國則主要向日本出口冰箱、風扇等家用電器以及計算器、計算機顯示器、電話機等加工組裝后的制成品。因此,盡管中日雙方的貿易結構有了較大的改善,各具比較優勢,但中國仍然處于較弱的地位,雙方在產業鏈中所處的位置并未發生根本改變。

中國貿易逆差增加,貿易收支日趨失衡。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日貿易收支情況一直處于動態變化中,但總體上以中方逆差的情形居多。按中方統計, 1990年到2006年的17年間,中方有7年為順差,順差總額為99.1億美元;有10年為逆差,逆差總額高達973.2億美元。從2002年開始,中國的貿易逆差呈現逐年擴大的趨勢。2006年中國對日貿易逆差額達到240.8億美元,2007年更達到319.5億美元。中日貿易收支逐步失衡的原因,一方面是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從日本進口的先進設備、工業生產所必需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等增加較快;另一方面,一些在華日資企業將所生產的商品從返銷日本改為出口到其他國家,導致中國對日本出口的數量減少,貿易逆差增加。

日本對華投資的特點

日本對華投資始于1980年,其后不斷增加。1990年至1999年,日本對華直接投資累計項目數達到17706個,協議外資金額累計323.1億美元,實際使用外資金額為 226.3億美元。進入21世紀以來,日本對華直接投資出現較快增長的趨勢,2000~ 2006年日本實際對華直接投資累計實際使用金額為333.2億美元。截至2007年10月底,日本累計對華投資金額為607.8億美元。日本對華投資有以下幾個特點:

投資規模不斷擴大,增長速度時升時降。從投資項目數看,日本對華投資在1993年達到歷史最高峰后(3488個),逐年下降,在亞洲金融危機前后一度跌至1999年的1167個,2000年以來,受到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市場進一步開放的影響,日本對華投資再次出現高潮,2004年達到3454個,從2005年又開始出現下降,2006年項目數為2590個, 2007年項目數降至1794個。從日本對華投資協議外資金額和實際使用外資金額看,都是在1992年開始出現增長。協議金額1995年為75.9億美元,達到高峰,實際利用金額1997年為43.3億美元,達到高峰。其后,二者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趨勢。從2000年開始,日本對華投資逐步回升,2005年合同金額接近120億美元,實際使用金額為65.3億美元,為歷史最高,2006年開始下降,2007年降到35.9億美元。日本對華投資的平均規模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基本保持在200萬~300萬美元,表明日本對華投資中仍以中小型項目居多。

日本對華實際投資占我國利用外資比例逐漸下降。日本對華實際使用金額所占比重1990年一度達到15%左右,但1992年以后所占比重始終低于10%,2006年占 7.3%,2007年僅占4.8%。根據日本相關機構的調查結果顯示,受到日本官方公布的相關報告的影響,出于分散投資風險的考慮,近年來,日本企業對東南亞等國家的投資有所升溫。盡管如此,中國依然是當前日本企業海外投資的最佳選擇。

投資領域不斷拓寬,投資結構逐步升級。在日本對華實際投資總額中,制造業領域的投資占有絕對優勢,2005年所占比重達到78.9%,相當于同期對華服務貿易業投資的3倍多。2002年以后,運輸機械制造業取代機電行業成為日本企業對華制造業投資的第一大門類,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日經濟合作關系正向縱深方向發展。2001年以后,日本企業對華商業和金融保險業的投資逐步增加。這種跡象表明,隨著中國對外商投資領域限制逐步放寬,日本企業對華制造業投資的產業結構趨于更高級化,對華投資在其全球產業分工中的地位進一步提升。同時,企業對非制造業領域的投資有所增加,覆蓋的產業范圍日趨廣泛。

投資地區分布有所調整,沿海地區仍是重點。從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起,日本企業對華投資逐漸從我國東北、華北和華南向華東經濟圈轉移,上海及周邊的蘇州、南通、南京等地區成為日本企業投資的主要對象。2005年,按地區分布統計,日本對華投資最多的前5位省市均位于沿海,其投資總額占當年日本對華投資總額的 77.5%。

改變投資戰略,調整市場目標。同日本對華投資初期相比,日本企業對華投資的目的發生了較大變化。廉價勞動力已不再是日本企業對華投資的主要原因,中國日益增強的生產能力及中國本土市場的消化能力逐步成為吸引日資的主要因素。從對華投資策略看,日本對華投資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逐步向高級化、綜合化、多樣化的方向發展,并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化。在市場方面,日本對華直接投資的模式已經從兩類在外的生產加工貿易型轉向在當地生產、當地銷售的獲得市場型的投資戰略。

信息時代中,美國的經濟和以前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

美國經濟10年來的持續增長,引起世界經濟學界的普遍關注,認為一個新的經濟時代已經到

來。美國經濟本次長期擴張的原因主要有高科技產業的拉動、適當的經濟政策以及國際經濟一體化等方,我們應從中獲得啟迪,加快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步伐,積極實行對外開放政策,培育和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促進我國經濟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自1991年4月走出戰后第九次經濟衰退到今年3月份為止,美國經濟已連續增長達96個月,遠遠超過了其戰后9個擴張期50個月的平均水平,為成美國戰后第三長的經濟擴張期,而且到目前為止還看不出美國經濟有衰退的跡象。這一現象引起了世界經濟學家的廣泛關注和濃厚興趣,很多人認為美國進入了一個“新經濟”時代,美國《時代》周刊更是給予了極高的贊譽,認為這是“幾十年來難得一見的好時光”和“世紀之交最引人注目的事情”。那么,美國經濟為什么會出現持續增長的現象呢?這是否意味著一個新的經濟時代的到來呢?我國應當從中得到什么啟示呢?本文擬就這些問題進行初步的探討。

一、美國本次經濟擴張的新特點

與以往的經濟擴張相比,美國本次經濟增長具有許多不同的新特點,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以信息產業為龍頭,帶動國民經濟的全面增長。美國本次經濟擴張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信息產業的發展非常迅速,由于英特爾、微軟等大公司的超常規發展和國際互聯網絡的迅速普及,使信息業成為美國最重要的支柱產業,據統計,美國信息業等高技術部門在GDP中的貢獻率為27%,而兩大傳統支柱產業民用住宅和汽車的貢獻率則分別為14%和4%。同時由于高技術手段的廣泛運用,還使美國原有的“夕陽工業”重新煥發了生機,許多傳統經濟部門的生產效率大大提高。實際上每一次經濟擴張都會伴隨一定的科技進步的,而這次以信息產業革命帶來的經濟增長與其它形式的技術進步不同,從而美國本次經濟擴張也就具有了與以往不同的新特色。

2、高經濟增長與低通貨膨脹率、低失業率并存。由于持續的經濟增長,美國國內的勞動力市場日趨緊張,失業率逐年下降,現已達到20年以來的最好水平,但與此同時,物價水平卻沒有按照菲利普斯曲線設計的模式不斷上升,目前美國的通貨膨脹率只有大概3%左右,是30年以來最低

的。也就是說,美國經濟在保持高速增長的同時,實現了低失業率和低通貨膨脹率的理想狀態,這與其80年代的經濟“滯脹”局面形成了鮮明的對照,這一點引起了經濟學界人士的濃厚興趣。

3、經濟增長率持續、穩定,沒有出現大起大落。根據美國以往幾次經濟擴張的經驗,一般頭三年是增長的高峰期,而本次經濟擴張頭三年(1992-1994)的平均增長率只有2.8%,低于70年代的5.2%(1976-1978)和80年代的4.8%(1983-1985),呈現出一種緩慢、穩定的增長態勢,但是從1996年開始,經濟增長速度卻提高到3.5%以上,今年第一季度的增長速度更是升至驚人的4.2%。到目前為止,美國的各項經濟指標仍在穩步上升,還看不出任何衰退的跡象,可以預計美國這次經濟擴張將在這種穩定的狀態下繼續維持一個相當長的時期。

4、金融市場異常活躍。與經濟的平緩、穩定增長不同,美國的金融市場呈現出一種“熾熱”的發展狀態,股市、匯市、債市等全面看好,特別是美國的股票市場,自經濟擴張以來,以年均30%的速度不斷飚升,道瓊斯指數連創新高,已突破了9000點大關,預計今年6月份將突破10000點,而由此帶來的類似于“2000年”問題的計算機系統難題正在困擾著美國計算機行業和金融業。這種“三低”(失業率、通脹率、利率)“三高”(匯率、股價、企業利潤)條件下的經濟增長不僅在美國而且在世界經濟發展史上也是不多見的。

5、出口增加,經濟外向度大大提高。近年來,美國的出口增長明顯加快,連續雄居世界第一出口大國的地位。據統計,美國出口增長率為經濟增長率的兩倍以上,十年來美國出口額按可比價格計算翻了1.4番,特別是在服務貿易領域,美國一直處于世界領先地位,1996年美國服務貿易盈余高達734億美元,幾乎抵消了其當年貿易赤字的40%。同時美國經濟的外向程度也大提高了,1996年美國的外貿依存度高達30%,而1992年為25%。

根據本次經濟擴張出現的新特點,很多西方經濟學家認為美國經濟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經濟”時代,并且總結出這種新經濟的九大特征:知識性、數字化、虛擬化、單元化、一體化、全球化、產業融合、消費與生產融合、社會失調與新變革。他們認為,新經濟時代的到來使得原來制約經濟周期性擴張的各種固有因素的效應正在逐漸減弱,高新技術產業的不斷發展和市場全球化延長了經濟周期的生命力。美國這一新經濟時代實際上就類似于我們所講的知識經濟時代,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后的以科學技術知識的普及和廣泛運用為基礎,通過以信息產業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的迅速發展來帶動整個國民經濟的持續增長的全新的社會經濟形態。這種知識經濟在美國已經成為現實,而我國則正處于進入這一時代的門檻前,所以研究美國之所以實現知識經濟的原因和美國政府為此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對我國目前情況下來講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二、美國本次經濟增長的主要原因

1、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

以信息產業為主的高新技術產業的快速發展是美國本次經濟擴張的一個重要原因。這是由于這種高新科技產業具有如下特點:

⑴高新技術產業對經濟的拉動力要遠遠高于其它產業。根據研究表明,像微軟這樣的高新技術企業每增加一個就業就可以創造出6.7個新的工作崗位,而像波音公司這樣的傳統產業每增加一個就業僅能創造出3.8個新的工作崗位,這是由于高新技術產業的職員都是高收入,他們有能力購買豪華汽車和高檔住宅,可以有效地刺激社會需求,帶動整個經濟的增長。

⑵高新技術可以充分發揮出傳統產業的潛力。由于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使得傳統產業可以加快技術改造的步伐,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延長其生命周期,煥發出新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