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明州在宋代對外貿易中占據重要地位的原因(2020年初一下冊歷史期末考試重點考哪幾課,哪些單元)

时间:2024-04-29 06:21:34 编辑: 来源:

,掌管西藏事務。從此西藏正式成為中央直接管轄下的一個地方行政區域。

第12課宋元時期的都市和文化

一、繁榮的大都市生活

1、大都市:北宋是開封,南宋的臨安、元朝的大都,都是當時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2、瓦子:指娛樂兼營商業的場所。瓦子中圈出許多專供演出的圈子,稱為勾欄。

3、雜居:雜居是宋元時期戲劇表演的主要形式,形成于宋代;元朝統一南北后,元雜劇為廣大民眾所喜愛。

4、傳統節日:春節、元宵節、中秋節等,在宋代都有了。

二、宋詞

1、含義:詞是一種新體詩歌,句子有長有短,也稱長短句,便于歌唱。

2、詞牌:每首詞依據樂譜的要求,有一定的格式,叫作詞牌。如《念奴嬌》、《滿江紅》、《蝶戀花》等。

3、著名詞人:(1)蘇軾:豪邁飄逸;

(2)李清照:委婉、細膩、清秀;

(3)辛棄疾:使詞境更為雄奇闊大。

三、元曲

1、組成:包括散曲、雜劇和南戲等。把音樂、歌舞、動作、念白融合在一起。

2、代表人物及作品:關漢卿,《竇娥冤》

3、元曲四大家:關漢卿、馬致遠、鄭祖光、白樸

第13課宋元時期的科技與中外交通

一、活字印刷術的發明

1、雕版印刷術:隋唐時期發明

2、活字印刷術:北宋匠人畢升發明;

3、發展:此后又發明木活字;元代王禎發明了轉輪排字法;元中期出現銅活字印刷

4、影響:對人類文明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5、傳播:朝鮮——日本、東南亞地區-波斯——歐洲

二、指南針、火藥的應用

1、指南針:

(1)漢代:利用天然磁鐵做成指南工具——司南

(2)宋代:利用人造磁鐵制成了羅盤

(3)應用:北宋末年,海船上開始使用指南針。

(4)傳播:阿拉伯人將指南針傳到阿拉伯國家,后傳到歐洲

(5)影響;大大促進了世界遠洋航海技術的發展。

2、火藥:

(1)唐朝:已經發明了火藥

(2)宋代:開始運用到軍事領域,發明了竹管火槍、突火槍

(3)元代:發明火銃

(4)傳播:13世紀傳入阿拉伯地區,14世紀初經阿拉伯人傳到了歐洲。

(5)影響:對歐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戰方式產生巨大影響,推動了歐洲社會的變革。

三、發達中外交通

1、原因:航海技術的進步,南方的海上貿易頻繁,海陸交通發達。

2、通道:(1)陸路:

絲綢之路:在宋元時期成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

驛站:宋代驛站比較發達;元代修建了覆蓋全國的陸路交通網,建立了四通八達的驛站

(2)海運

A、條件:除了使用指南針外,也初步掌握了潮汛、信風、氣象的規律。

B、概況:海上交通發達,海外貿易繁榮。

C、航線;宋代通往日本、高麗、東南亞、印度、阿拉伯等,遠至波斯灣及東非海岸;元朝時,海上絲綢之路進入鼎盛時期。

D、影響:使中外經濟、文化和科技的交流進一步發展起來。元朝在中央設置了回回司天監、回回藥物院等機構。

宋朝發生過哪些有記載農民起義?采納后追加一百分。

宋代的農民起義此起彼伏,其數目之多是空前絕后的。有記載的農民起義中,從宋太祖乾德三年(963年)的第一次農民起義,到宋朝末年(1275年)最后一次農民起義,宋朝前后300余年中經歷了433次農民起義,其中230次發生在北宋,203次發生在南宋,平均一年就有1.4次。宋朝可以說是在農民起義的浪潮中產生、發展直至滅亡。農民起義”一年多似一年,一伙強似一伙。”由于具有相對較發達的商品經濟社會,宋初為鞏固中央集權采取的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是宋代土地兼并大興的直接原因;宋代中后期土地兼并的發展已對宋政府形成一定的威脅,于是不得不采取種種‘摧制兼并‘的舉措,但是由于土地交易的頻繁急劇及其官僚豪族的阻撓,這些改革終究都以失敗而告終.

土地作為封建社會最重要的生產資料,決定著一個社會的基本生產形態。圍繞土地的所有制而建立起來的意識形態又反過來維護土地的所有制形式。而土地只所以能夠成為最重要的生產資料,就在于它邊際生產力高于其他生產資料的邊際生產力。歷代封建王朝在完成朝代更替的時候,大多用暴力的形式,導致人口急劇減少,土地大量荒蕪。待到修養生息到了一定的時期,人口繁衍加劇,了土地的重要性又一次突顯出來。因為土地的邊際生產力大于其他生產資料的邊際生產力,土地也就越來越值錢,占有的土地越多,也就意味著財富越多。對財富的追求導致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加上封建王朝對土地產出的剝削越來越重,終于導致了社會的混亂,新的一倫改朝換代又開始了。這樣的事情是幾千年以來,中國封建社會治亂的重要原因,對土地產出的追求也就使封建王朝不可能跳出治亂更迭的怪圈。

宋代的時候,商品經濟有了長足的發展,宋代中后期全國的財政收入中,取自商業、手工業的收入基本和取自土地的賦稅基本相當,事實上已經基本具備了資本主義萌芽產生的基礎條件。但是建立在土地所有制基礎之上的思想意識的上層建筑卻在頑固的阻撓著新生事物,幾千年封建社會重農抑商、重本抑末的腐朽思想還頑固的殘存在人們的思想意識中。

王倫:宋末農民起義發動者。

北宋

(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 北宋是中國歷史上以漢族為主體建立的封建王朝,建都開封(今屬河南),其創建者為宋太祖趙匡胤。宋王朝的建立,結束了自唐末而形成的四分五裂的的局面,使中國又歸于統一。但由于與宋同時代的遼、金、西夏等國的強大,北宋與以后的南宋政權一直處于外族的危脅之中。

五代后周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周世宗柴榮病死,七歲的恭帝繼位,時任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度使的趙匡胤掌握了軍權。翌年正月初,趙匡胤在陳橋驛(今河南封丘東南陳橋鎮)發動兵變,黃袍加身。并率軍入開封,脅迫周恭帝禪位,奪取了皇位。因趙匡胤所領的歸德軍駐在宋州,所以建國號為宋,定都于開封。史稱北宋。經過十余年的南征北伐,趙匡胤消滅了后周藩鎮勢力的反抗,攻滅了荊南、后蜀、南漢、南唐等割據政權。宋太宗趙光義即位后,招降割據吳越的錢俶,平定北漢。于是自安史之亂以來,二百多年的封建軍閥割據局面基本上結束。北宋疆域東、南臨海,北境以今津海河、河北霸縣、山西雁門關一線與遼接壤,西北至今陜西白于山、甘肅東部、青海東北部與西夏、吐蕃毗鄰,西南與越南接界。

在五代十國的后晉時期,曾把北方的燕云十六州割與契丹族所建立的遼國。為了收復燕云十六州,北宋與遼進行了長期的戰爭。自宋太宗趙光義起,北宋曾多次與遼交戰,但一直未能收復失地。直至公元1004年,北宋真宗與遼國在澶州定下了停戰和議,約定宋遼為兄弟之邦,北宋每年向遼交納"歲幣",雙方互不侵犯。自此,中國北方才有了少許安寧,宋、遼的這次結盟被后世稱之為"澶淵之盟"。

在宋朝建立之初,為使宋王朝能長治久安,而不致成為繼五代后的第六個短命的王朝,宋太祖趙匡胤除了致力于結束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局面之外,還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方針,大力實施「強干弱枝」政策。

為防止武將專政篡弒重演,太祖以"杯酒釋兵權"解除了大將對軍隊的控制,實行重文輕武政策,提倡文人典軍,嚴禁武人干政。取消禁軍最高統帥殿前都點檢、副都點檢職務,朝廷設樞密院掌管調動軍隊,但無統兵權。三帥統兵權和樞密院調兵權職責分明,相互制約,直接對皇帝負責。軍隊實行更戍法,定期換防,將帥常調,以防止官兵「親黨膠固」。另外,宋沿襲唐制,又大力削弱宰相(中書令)實權,宰相下設數名參知政事、樞密使、三司使,以分其軍、政、財三權,使宰相無法獨攬大權。使皇帝掌握的權力超過了歷朝歷代。為消除藩鎮割據的局面,對獨霸一方的節度使,采取「稍奪其權,制其錢谷,收其精兵」的辦法,逐步從地方調回都城任閑職,其原領州郡由朝廷控制,委派文官任知州、知府,直接對朝廷負責。規定地方財政每年賦稅收入,除支度給用外,凡屬錢幣之類,「悉輦送京師」。在科舉方面,宋太祖打破常例,以殿試的方式對考生進行最終的考核。這樣一來,北宋王朝的官僚階級隊伍得到了壯大,從中出現了一大批優秀的政治家,鞏固了政權。

北宋的「強干弱枝」、「重文輕武」政策,雖然成功地削弱了地方權力,使宋朝中央集權得到強化。這對政治穩定,結束分裂局面和經濟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使宋朝國祚延長,但卻造成宋代的國力積貧積弱,使財政拮據、地方權憲過小、軍隊戰斗力削弱、外患深重等消極后果。北宋的外敵主要有遼國(其前身即契丹)、西夏和金國。盡管宋室耗費大量銀、絹向它們繳納歲幣,始終改變不了被動挨打的狀態。最后亡于外敵之手。

北宋雖然外患深重、積貧積弱,但在內治方面,卻是非常成功的,宋代的經濟、文化、科技之強,人才之盛較之漢唐有過之而無不及。

宋初幾十年間,全國耕地擴大了將近一倍。由于實施兩稅法、代役制和租佃制等新的經濟制度,從而激發了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隨之而來的是:人口的增加,墾田面積的擴大,鐵制工具制作進步,耕作技術的提高,農作物的種類和產量倍增等等。據統計,宋太宗至道三年(公元997年),北宋戶籍上有413萬多戶,而到宋仁宗嘉佑八年(公元1063年),北宋戶數已逾1246萬多戶。宋太宗至道二年(公元996年),耕地有3億多畝,而至宋真宗天禧五年(公元1021年),增至5.2億多畝。農業經濟的迅速發展促進了手工業、商業的發展。北宋的造船、礦冶、紡織、染色、造紙、制瓷等手工業,在生產規模和技術上遠超唐代。商業市場打破了舊的格局,大小城鎮貿易盛況空前,都市商業十分興旺繁榮,十萬戶以上的城市達四十多個,而宋都開封更成為全國的商業中心。

開封在北宋時又稱東京(東都或汴京)。據記載,東京的手工、商業多達一百六十行,沿街店鋪林立;鬧市上人來人往,熙熙攘攘,通宵不絕。在京都市場上,各地貨物琳瑯滿目,甚至日本、朝鮮、阿拉伯等國的商品亦有買賣。而北宋為了應付貿易及商業發展的需要,還發行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紙幣的出現及廣泛使用,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其社會經濟的發達,由此亦可見一斑。宋人孟元老曾撰《東京夢華錄》,詳盡描寫宋東京的繁華,當時開封城中有鬧市、有酒樓、有茶館、有妓院,城中夜市至三更方盡,五更時分又再燃燈開張,夜以繼日,人煙不斷,可謂「不夜城」。此外,畫家張擇端還畫了一幅《清明上河圖》。這幅長卷通過描繪汴京的風物,使近六百人躍然紙上,成為中國繪畫史上不朽的佳作。上河是宋時民間對清明祭祖墳之謂,意同「上冢」。該畫描繪出清明時節東京東角子門內外及汴河兩岸的繁榮熱鬧景象,但見橋上車水馬龍,商販云集,行人絡繹不絕,表現出當時中國第一都會的繁榮興盛。

在史學和文學方面,北宋有著極高的成就。其間名人輩出。宋朝的科舉制度使文人得到了可以自由發展的空間。史學方面,北宋歐陽修等編纂《新唐書》,對唐史的保存,有很大的貢獻。而司馬光主編的鉅著《資治通鑒》,更是編年史的典范。《資治通鑒》自英宗治平三年(公元1066年)始修,至神宗元豐七年(公元1084年)成書,前后歷時十九年。在《進資治通鑒表》中,司馬光曾說「臣之精力,盡于此書」。該書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五代后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將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中王朝的興衰、政治的得失記載下來,為后代帝王統治提供了重要借鑒,它對史學和文學的影響力至今不衰。除史學之外,北宋的文學發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