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廣州越頂貿易有限公司(關于紡織行業問題,急!!)

时间:2024-05-17 13:33:10 编辑: 来源:

差別化、功能性纖維新品種發展迅速,提高了我國紡織面料質量水平、花色品種和附加效益。

3.化纖紡織品及服裝出口創匯增長較快。1999年,化纖紡織品及服裝出口額為151.8億美元。2002年化纖紡織品及服裝出口額達到200.5億美元,3年出口量增加32.1%。

4.化纖產品的應用領域不斷拓展。化纖工業的高速發展,為我國成為紡織大國、紡織強國打下了堅實基礎,產品開發能力、技術水平都有較大幅度增長,化纖產品在國防、交通、能源、水利等產業領域都得到廣泛應用。

5.紡織企業綜合效益升級。通過實施國債技改項目,企業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和企業的經濟效益,綜合實力和整體優勢明顯增強,抗風險能力顯著提高。形成了一批像儀征化纖集團、洛陽石油化纖集團、黑龍江龍滌集團、浙江恒逸集團、吉林化纖集團、新鄉白鷺集團、江蘇吳江絲綢集團、煙臺氨綸集團等行業骨干企業。

隨著我國人民消費能力的大幅增長和出口的需要,今后化纖工業仍將有較大的發展空間。據預測,“十五”期間,中國的人均纖維年消耗水平將由現在的5.5公斤提高到7.5公斤。

從化纖諸品種發展情況看,滌綸纖維發展最快,1990年時生產能力為125萬噸,是1985年的2.2倍,至1995年有效產能已達200萬噸,比1990年增長60%;錦綸的生產能力1994年為27萬噸,比90年增長近一倍;腈綸的有效產能1995年為30萬噸,丙綸為20萬噸;國內外市場需求廣泛的粘膠纖維近幾年在我國發展速度較慢,1995年有效能力為45萬噸。

目前,我國粘膠生產能力占化纖能力的10%左右,與國際平均水平接近。在合成纖維中滌綸的比重已占到合成纖維的70%,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滌綸中滌綸長絲又是發展最快的,其比重已超過短纖,但錦綸和腈綸的數量明顯不足。

從生產能力布局分析,1994年生產能力在10萬噸以上的省市僅7個,合計生產能力240萬噸,占全國生產能力的74%,并多在東部地區,中西部地區所占比例甚少。這是因為化纖工業屬資金、技術密集性產業,東部地區發展相對快一些。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2001年有12個省市擁有年產5萬噸以上的化纖企業,分布稍趨合理。從效益角度看,化纖作為新興的紡織原料工業,在紡織工業中已占據了相當重要的地位。作為技術密集型、高勞動生產率的行業,化纖工業近十年來為扭轉紡織全行業虧損局面作出了突出成績,在全紡織行業百家利稅大戶中,化纖企業占了50%,前十名中化纖企業占了多數。行業的市場供求情況,隨著國際經濟區域化的發展,世界紡織品生產也形成了亞洲東部、歐洲西部和北美洲各具特征的三大區域。

但畢竟我國化纖工業由于底子薄、發展時間短,國產設備技術質量水平跟不上,除部分滌綸長絲企業及新建大中型企業外,導致多數化纖企業的工藝技術落后、設備陳舊。粘膠纖維設備大多仍停留在五、六十年代水平,三廢處理欠帳多、污染嚴重、能耗大、設備低水平延伸的情況嚴重。錦綸生產設備約40%是低速紡系列,產品毛絲多、卷裝小,不能適應噴水織機需要。

另外,化纖技術裝備重復引進現象嚴重。我國雖進口了不少國外先進化纖設備和技術,但由于國內設備制造尚未走出一條良性循環、技貿結合的路子,致使消化吸收工作進展緩慢。

我國毛紡行業的整體滑坡,近階段還受到宏觀調控和國內外市場原料價格反彈的雙重夾擊。根據我國毛紡行業嚴重供過于求的態勢,國家有關部門已將這一行業像棉紡行業一樣列入須重點壓縮生產能力的名單,計劃到2000年通過兼并、破產等途徑,將現有的400多萬毛紡錠壓縮至350萬錠左右。正因如此,有關方面嚴格控制羊毛進出口許可證,致使許多企業今年許可證尚未到手。上海有家企業已拿到50萬米訂單,其中含20萬米出口訂單,但卻沒有原料可供生產。與此同時,國內羊毛價格經幾年調整后近期強勁反彈。其中66支羊毛已由每噸4.8萬元上漲到5.7萬元,80支羊毛由每噸7.5萬元上漲到10萬元,且市場上難以買到,找米下鍋成了企業的當務之急。

我國毛紡行業當前碰到的困難,既有全球范圍的影響,又有自身盲目發展、供過于求方面的因素。隨著國家產業政策的逐步實施到位,相信這一行業中一批產品質量好、品牌佳、有競爭力的企業將在優勝劣汰的惡性角逐中安渡難關脫穎而出。

2006年1-5月我國規模以上麻紡行業企業數量為358家,該行業實現工業總產值81.21億元,同比增加21.86%;資產合計197.83億元,同比增加13.50%;實現銷售收入74.80億元,同比增加25.88%;完成利潤總額2.27億元,同比增加14.09%;完成出口交貨值12.0億元,同比增加2.53%;行業整體從業人數14.28萬人,同比增加0.19%。由此可見,麻紡行業總量增長勢頭良好,并為我國經濟、財政、出口和就業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1-5月,我國麻紡行業產品銷售收入為74.80億元,產品銷售成本為67.23億元,產品銷售稅金和附加為0.38億元,由此可計算出毛利(銷售收入-銷售成本-銷售稅金和附加)為7.19億元,毛利率(毛利/銷售收入)為9.62%;由于利潤總額為2.27億元,可算出利潤率(利潤總額/銷售收入,即所得稅之前的利潤率,也稱稅前利潤率)為3.04%。經營環境的變化直接影響銷售成本,從而導致毛利和利潤總額出現相應的變化。

我國的生絲和坯綢分別占國際市場貿易量的六成到八成。然而,被表象掩蓋的事實是,我們充其量只是國際絲綢市場的“原料輸出國”,我們低端產品賺的錢低不上外商高端產品價值的零頭。廣東省絲綢集團公司董事長蔡高聲說,相當長的時間以來,我們所經營的廠絲、綢緞、服裝產品給人的印象是中低檔、廉價的消費品,其市場價格根本沒法與意大利200美元一條的絲綢領帶和法國上萬美元一件的絲綢晚禮服相提并論。

廣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發源地,廣東也是我國絲綢出口的大省,去年僅出口額就達7.7億美元,其中自營貿易的部分大多數屬于平均單價不高的“大路貨”,部分高檔產品的知識產權及品牌又不屬于我們自已。事實上,盡管我國的絲綢產品出口量大,但目前換匯水平卻僅為韓國的1/2、日本的1/4,意大利的1/13。由于缺乏世界知名品牌,我國絲綢遠未實現其應有的經濟價值。我國絲綢80%以上用于出口,每年生絲出口保持在4萬噸水平,就連產量居世界第二位的印度也都要購進部分中國生絲。表面上看,我國幾乎壟斷了全世界絲綢產業鏈的前端,但實際上,卻把高附加值的末端讓給了單純依靠絲綢深加工再出口的法國、意大利等國。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