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訂年貨幾個大字的圖片(收集有關民俗的資料)

时间:2024-05-19 13:41:11 编辑: 来源:

他們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為了新的一年大發大利。不過,據舊習認為,敬財神要爭先,放爆竹要殿后。傳說,要想發大財者,炮仗要響到最后才算心誠。舊時,從春節子夜開財門起,就有送財神的,手拿著一張紙印的財神在門外嚷著:送財神爺的來啦!這時屋里的主人,為了表示歡迎財神,便拿賞錢給來人,送財神的口中,當然總免不了要說些吉利話。例如:金銀財寶滾進來啦!左邊有對金獅子,右邊有對金鳳凰啦!等等之類的口彩。另外還有一種就是裝扮成財神爺的模樣,身穿紅袍,頭戴紗帽,嘴上掛著假胡子,身上背著一個收錢的黃布袋,后面跟著幾個敲鑼打鼓的,挨家挨戶地去散發財神爺像,以便討賞錢。每到人家門口,就唱起:左廂堆滿金銀庫,右邊財寶滿屋堆。一大堆討吉利的話,不絕于口,直到主人歡喜地接過那張紅紙財神爺像,給他們些錢,扮財神的這些人,連聲道謝之后,就起勁地敲打一陣,在咚鏘的鑼鼓聲中,轉到別家去了。

人們的傳統觀念,總是喜歡在過年時,多討些好彩頭,希望一切順利,這其中有許多舊習俗。如各地都有禁止使用掃帚之俗,以為新年使用掃帚將會把運氣掃走,掃去財運,新的一年會難交好運。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里邊。為使此俗流行,還定正月初一為掃帚生日。新年也不可罵孩子,說話必須特別留意。如果小孩子粗心大意砸碎了飯碗,大家也絕不罵他,反而說他歲歲平安,因碎,歲諧音沖一沖不祥的氣氛。新年里,大人最怕小孩子說溜了嘴,開年講些不太吉利的話,除了橫關照豎關照,有的地方還用塊紅布或草紙向孩子們口上揩抹,其意思是把嘴當作屁股,即使說出不吉利的話來,也等于放屁。還有的人把橘子、荔枝置于枕邊,叫做壓歲果子。橘子、荔枝諧音吉利,以求來年大吉大利。有的地區還有一種習俗,就是偷財神爺像,而且偷到后要把它藏在褲襠里,以取財神入庫(褲)這句成語的意思。在這些異想天開的趣俗之中,埋藏著歷代多少勞苦百姓獻媚命運之神的良苦用心。

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后,碎紅滿地,燦若云錦,稱為滿堂紅。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

春節習俗:貼窗花

新春佳節時,許多地區的人們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而且也為人們帶來了美的享受,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于一體。

剪紙是一種非常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人們一般稱其為窗花。

剪紙是一種非常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人們一般稱其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喜氣洋洋

春節習俗:貼福字

每逢新春佳節,家家戶戶都要在屋門上、墻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據《夢梁錄》記載:歲旦在邇,席鋪百貨,畫門神桃符,迎春牌兒……;士庶家不論大小,俱灑掃門閭,去塵穢,凈庭戶,換門神,掛鐘旭,釘桃符,貼春牌,祭把祖宗。文中的貼春牌即是寫在紅紙上的福字

福字現在的解釋是幸福,而在過去則指福氣、福運。春節貼福字,無論是現在還是過去,都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愿。民間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向往和祝愿,干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倒,福氣已到。福字倒貼在民間還有一則傳說。明太祖朱璋當年用福字作暗記準備殺人。好心的馬皇后為消除這場災禍,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須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門上貼上一個福字。馬皇后的旨意自然沒人敢違抗,于是家家門上都貼了福字。其中有戶人家不識字,竟把福字貼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發現家家都貼了福字,還有一家把福字貼倒了。皇帝聽了稟報大怒,立即命令御林軍把那家滿門抄斬。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對朱元漳說:那家人知道您今日來訪,故意把福字貼倒了,這不是福到的意思嗎?皇帝一聽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場大禍終于消除了。從此人們便將福字倒貼起來,一求吉利,二為紀念馬皇后。

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谷豐登、龍鳳呈祥等。過去民間有臘月二十四,家家寫大字的說法,福字以前多為手寫,現在市場、商店中均中出售

春節習俗:守歲

我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據宗懔《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

年三十守歲,俗名熬年。為什么稱作熬年呢?民間世世代代流傳著這么一個有趣的故事:相傳,在遠古的洪荒時代,有一種兇惡的怪獸,人們叫他年。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年獸就要從海里爬出來傷害人畜,毀壞田園,降災于辛苦了一年的人們。人們為了躲避年獸,臘月三十晚上,天不黑就早早關緊大門,不敢睡覺,坐等天亮,為消磨時光,也為壯膽,他們就喝酒。等年初一早晨年獸不再出來,才敢出門。人們見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賀道喜,慶幸沒被年獸吃掉,這樣過了好多年,沒出什么事情,人們對年獸放松了警惕。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獸突然竄到江南的一個村子里,一村子人幾乎被年獸吃光了,只有一家掛紅布簾、穿紅衣的新婚小兩口平安無事。還有幾個童稚,在院里點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紅,竹子燃燒啪啪地爆響,年獸轉到此處,看見火光嚇得掉頭逃竄。此后,人們知道年獸怕紅、怕光、怕響聲,每至年末歲首,家家戶戶就貼紅紙、穿紅袍、掛紅燈、敲鑼打鼓、燃放爆竹,這樣年獸就不敢再來了。古人把竹竿燃燒后,竹節里的空氣膨脹,竹腔爆裂,發出噼噼啪啪的響聲,這也即是"爆竹"的由來。可是有的地方,村民不知年獸怕紅,常常被年獸吃掉。這事后來傳到天上的紫微星那兒,他為了拯救人們,決心消滅年獸。有一年,他待年獸出來時,就用火球將它擊倒,再用粗鐵鏈將它鎖在石柱上。從此,每到過年,人們總要燒香,請紫微星下界來保平安

在這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團圓,歡聚一堂。全家人圍坐在一起,茶點瓜果放滿一桌。大年擺供,蘋果一大盤是少不了的,這叫作平平安安。在北方,有的人家還要供一盆飯,年前燒好,要供過年,叫作隔年飯,是年年有剩飯,一年到頭吃不完,今年還吃昔年糧的意思。這盆隔年飯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來煮,北京俗話叫二米子飯,是為了有黃有白,這叫作有金有銀,金銀滿盆的金銀飯。不少地方在守歲時所備的糕點瓜果,都是想討個吉利的口彩:吃棗(春來早),吃柿餅(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人),吃長生果(長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除夕之夜,一家老小,邊吃邊樂,談笑暢敘。也有的俗戶人家推牌九,擲骰子,賭梭哈,打麻將,喧嘩笑鬧之聲匯成了除夕歡樂的高潮。

春節習俗:拜年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愿的一種方式。古時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遇有同輩親友,也要施禮道賀。

拜年一般從家里開始。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后,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后,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在給家中長輩拜完年以后,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互道恭喜發財、四季如意、新年快樂等吉祥的話語,左右鄰居或親朋好友亦相互登門拜年或相邀飲酒娛樂

古時,倘或坊鄰親朋太多,難以登門遍訪,就使遣仆人帶名片去拜年,稱為飛帖,各家門前貼一紅紙袋,上寫接福兩字,即為盛放飛帖之用。至今的春節贈送賀年片、賀年卡,便是這種古代互送飛帖的遺風

隨著時代的發展,拜年的習俗亦不斷增添新的內容和形式。現在人們除了沿襲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興起了禮儀電報拜年和電話拜年等

元宵節

農歷正月十五,是中國民間傳統的元宵節。因為正月又叫元月,正月十五的晚上是一年里的第一個月圓之夜,宵是夜晚的意思,所以,正月十五晚上的這個節日就叫元宵節

元宵節,中國人有賞燈和吃元宵的習俗。俗話說正月十五鬧花燈,因此,元宵節也叫燈節

元宵節賞燈的習俗到現在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元宵節這天,到處張燈結彩,熱鬧非常。夜晚一到,人們就成群結隊地去觀賞花燈。五光十色的宮燈、壁燈、人物燈、花卉燈、走馬燈、動物燈、玩具燈…匯成一片燈海。有的花燈上還寫有謎語,引得觀燈人爭先恐后地去猜

元宵節吃元宵是中國人的傳統習俗。早在1000多年前的宋朝,就有這種食品了。元宵是一種用糯米粉做成的小圓球,里面包著用糖和各種果仁做成的餡,煮熟后,吃起來香甜可口。因為這種食品是在元宵節這天吃,后來人們就把它叫做元宵了。中國人希望諸事圓滿,在一年開始的第一個月圓之夜吃元宵,就是希望家人團圓、和睦、幸福、圓圓滿滿。

涼山彝族婚俗—婚前禮儀在民主改革之前,涼山彝族內實行著嚴格的婚姻制度不能與異族通婚;不同等級之間不能通婚;同一家支內部不能通婚;姨表兄弟姐妹間不能結婚,而姑舅表兄弟姐妹間卻優先婚配權利。如有違背,輕則遭人終身唾罵,無臉見人,重則被處死。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有些限制已有所放松,但大多數仍被沿襲下來。彝族男女一般...載歌載舞—彝族火把節火把節是四川涼山彝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時間為每年農歷六月廿四日,家家飲酒、吃坨坨肉、并殺牲以祭祖先。人們穿新衣,開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體活動,男人們參加斗牛、羊、雞、賽馬、摔跤;婦女則唱歌,吹口弦,彈月琴。晚上把火把在房前屋后游轉;第三天晚上成群結隊地舉著火把遍游山野,火光一片,然后又集中到一...奇異浪漫的走婚習俗摩梭人的走婚,是世界種種婚俗中絕無僅有的一朵奇葩。 1、走婚情侶,以情為重 瀘沽湖畔的摩梭人盛行走婚,至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摩梭男女仍然實行走婚。僅有不到百分之十的男女或因走婚情侶雙方需要同居,或因家中有男無女,視女為根;以女為貴的摩梭人,只好娶一個媳婦,以續香火,其涼山彝族婚禮拾趣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國最大的彝區。千百年來,勤勞勇敢的彝民族以自己別具一格的民族風情展示其絢麗多彩,最為引人注目的是彝族那獨具風韻、引人入迷的婚禮場面。凡親眼目睹過彝族婚禮場面的中外游人,都會在腦海里留下刻骨銘心的記憶… 喜背新娘 婚禮這一天,不論路途遠近,都要由年輕涼山的婚禮習俗涼山彝族的婚禮習俗帶有區域性,但也是大同小異,各有所長,各有特色。經過了換童裙的姑娘,開始在等待說親了,也在等待緣分的到來。在過去,彝族女孩的婚姻大事由父母定,但不乏也有叛逆者,擺脫父母的約束而爭取婚姻自由的。現在的時代變了,父母和個人都要參與婚姻大事的決定。 1、訂婚 一般由男四川的婚俗民主改革前,峨邊彝族社會實行嚴格的等級內婚、家支外婚、彝族內婚,盛行買賣婚姻,不允許彝族與外民族通婚。姑姑的女兒優先嫁給舅舅的兒子,如要他嫁,要給舅舅一份禮錢。婚齡,男方青年年齡不限,女方必須是十七、十九、二十一歲單齡虛歲,一般婚齡都在十七歲出嫁。彝族實行一夫一妻制,有多子多生多富的觀念。個...藏家月餅—道孚花饃饃八月十五中秋佳節,賞明月、嘗月餅是我國漢民族由來已久的民間傳統習俗。藏族人民是沒有這種習俗的,但在道孚縣的鮮水鎮、協德鄉藏族人家同漢族民族一樣也流行過中秋節。這天家家戶戶都做一種藏式月餅,當地俗稱花饃饃。何謂花饃饃,顧名思義,就是用面粉做成的一種夾心德昌縣風俗民情彝族年、火把節、僳僳族闊拾節以及彝族、僳僳族婚禮、葬禮都饒有特色,沿安寧河、茨達河所存大石墓是古邛都人群體墓葬,被列為四川省重點保護文物。 德昌為四川省僳僳族人口最多的縣,這里民風古樸,保留著最為完整的僳僳族傳統習俗。德昌流行過僳僳族傳統節日:闊拾節。“闊拾”為僳僳語音譯植樹節背后是巧合,還是傳統去年,注意到在蘭州附近,柳樹多在陽歷3月20日前后發芽。想到蘭州古時號稱邊塞苦寒之地,那么,蘭州一帶的物候期應與中原地區相差很大,到底有多大呢?因而便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