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消化道出血網織紅細胞偏高(什么是療毒癥?這個病是怎么引起的?除了更換腎臟器官外,難道就沒有其他方法可以治療嗎?)

时间:2024-06-02 17:13:55 编辑: 来源:

亦可明顯減少(但不完全消失),但由于貯存鐵增多,骨髓含鐵血黃素顆粒明顯增多,一般可查出明確的感染灶,如呼吸道、泌尿道感染、骨髓炎、盆腔炎、結核病、真菌感染等。

二、海洋性貧血

是由于構成血紅蛋白的珠蛋白肽鏈合成減少所致,有家族史,為不同程度的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血片中見較多靶形細胞,血清鐵、骨髓含鐵血黃素和鐵粒幼細胞都明顯增多,血紅蛋白電泳異常。

三、鐵粒幼細胞性貧血

是由于幼紅細胞線粒體內酶的缺乏,鐵利用不良,不能合成血紅素,因而有血紅蛋白合成障礙,所以也有低色素性貧血,但血清鐵增加,總鐵結合力降低,骨髓內含鐵血黃素和鐵粒幼細胞都明顯增多,并出現特殊的環形鐵粒幼細胞,有診斷意義。

治療

治療缺鐵性貧血的原則是:①病因治療 盡可能除去引起缺鐵和貧血的原因;②補充足夠量的鐵以供機體合成血紅蛋白,補充體內鐵的貯存量至正常水平。

一、病因治療

病因治療對糾正貧血的效果,速度及防止其復發均有重要意義,因此必須重視,否則,貧血的治療可能完全無效或療效不明顯,另一方面則可能忽略嚴重的原發病,例如早期癌腫等,將延誤治療時機。

二、鐵劑治療

有口服及注射兩類鐵劑

(一)口服鐵劑 最常用的制劑為硫酸亞鐵,成人劑量為每日三次,每次0.2~0.3g(每0.1gFeSO4·7H2O含鐵20mg)。富馬酸鐵(富血酸)0.2/片(元素鐵66毫克)每次1-2片,每日三次,進餐時或飯后服,可以減少胃腸道刺激,如仍有不適,可先將劑量減半,至不發生反應時逐漸增加劑量。服藥時忌茶,以免鐵被鞣酸沉淀而不能被吸收。

如果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是正常的,同時如果原有的嚴重出血已經停止,上述治療對一般病人的療效迅速而明顯。治療有效的最早表現是病人自覺癥狀有所好轉。開始治療后短時期內網織紅細胞計數明顯升高,常于5-10天間達到高峰,平均6-8%,范圍2-16%,二周以后又降至正常范圍內,血紅蛋白常于治療開始二周后才逐漸上升。同時食欲進步,體質增強,面色好轉,各種癥狀、體征逐漸減輕以至消失,血象完全恢復正常常需要二個月時間。但即使血紅蛋白已完全正常,小劑量鐵劑治療仍繼續3-6個月,以補足體內應有的鐵貯存量。

維生素C雖能促進食物中鐵的吸收,但用鐵鹽治療時并非必要。鹽酸能促進高鐵的吸收,但并不促進低鐵的吸收,故口服硫酸亞鐵時沒有必要同時服用稀鹽酸,除非病人有缺乏酸的胃腸道癥狀。有報道維生素B6能提高骨髓對鐵的利用,用量為1.5mg/kg/日,分三次口服。

如果口服鐵鹽不能使貧血減輕,須考慮下列可能:①病人未按醫囑服藥;②所患貧血可能不是缺鐵性的、考慮診斷有誤;③出血未得到糾正,失血量超過了新生成的量;④同時還有炎癥,感染、惡性腫瘤等疾病干擾了骨髓對鐵的利用;⑤有腹瀉或腸蠕動過速,影響了鐵的吸收;⑥所用藥片陳舊,以至在胃腸道內不能很好溶解及吸收。

(二)注射鐵劑 一般盡量用口服藥治療,僅在下列情況下才應用注射鐵劑:①腸道對鐵的吸收不良,例如胃切除或胃腸吻合術后、慢性腹瀉、脂肪痢等;②胃腸道疾病可由于口服鐵劑后癥狀加重,例如消化性潰瘍,潰瘍性結腸炎、節段性結腸炎、胃切除后胃腸功能紊亂及妊娠時持續嘔吐等;③口服鐵劑雖經減量而仍有嚴重胃腸道反應。

常用的鐵注射劑有右旋糖酐鐵及山梨醇枸櫞酸鐵。這兩種制劑各含鐵50mg/ml。給鐵的總劑量應準確計算,不應超量,以免引起急性鐵中毒。計算方法:每提高血紅蛋白10g/L(1g/dl),需用右旋糖酐鐵或山梨醇枸櫞酸鐵300mg,如果擬達到血紅蛋白150g/L(15g/dl)及補充貯存鐵500mg計算,鐵的總劑量(mg)=300×(15-病人的血紅蛋白g/dl)+500。首次給藥量為50mg,如無不良反應,第二日可增至100mg,如仍無不良反應,以后每日100mg,直至總劑量給完。給藥途徑是深部位肌肉注射。右旋醣酐鐵還可稀釋后作靜脈滴注,但易發生過敏反應,不宜推廣。

約有5%的病人注射鐵劑后可發生局部疼痛,頭痛、發熱、蕁麻疹等。右旋糖酐鐵靜脈注射后反應多而嚴重。

(三)輔助治療 加強營養,增加含鐵豐富的食品。血紅蛋白低于50g/L(5g/dl)時可輸血或紅細胞懸液;若有心功能不全時,宜多次少量輸血,且速度要慢,以防引起不良后果。

預防

缺鐵性貧血大多是可以預防的,在易發生這類貧血的人群中應重視開展衛生宣教和采取預防措施,例如:①改進嬰兒的哺乳方法,及時增加適當的輔助食品;②積極貫徹計劃生育、防止生育過多過密;③在妊娠后期和哺乳期間可每日口服硫酸亞鐵0.2或0.3g;④在鉤蟲病流行地區進行大規模的寄生蟲病防治工作;⑤及時處理慢性出血灶。

地貧,蠶豆病和血小板增高有相連嗎

兩者有關聯貧血可由以下原因引起:1、紅細胞生成減少 包括缺乏造血物質及造血功能不良兩種情況

前者如缺鐵性貧血、營養性巨幼紅細胞性貧血等,常因飲食中缺乏生成紅細胞必需的原料如鐵、維生素B12、葉酸或蛋白質,亦可因慢性感染性疾病致吸收不良,或者是有些小兒因生長過快需要量增加所致,故避免貧血的最好方法是均衡飲食、不挑食

造血功能不良常見的有再生障礙性貧血,如果正常的造血組織被淋巴細胞、白血病細胞等異常物質占據,亦可使造血功能低下,引起貧血

2、溶血性貧血 溶血可因紅細胞內在原因及外在原因兩方面所致

前者如紅細胞膜缺陷所致的蠶豆病,血紅蛋白異常所致的地中海貧血;后者如新生兒ABO溶血病,以及感染、灼傷、中毒,亦可破壞紅細胞致溶血

溶血性貧血有一共同特點,即有不同程度的皮膚黃染,體檢時則可發現有不同程度的脾腫大

3、失血 又分急性失血和慢性失血兩種

前者如出血性疾病、血友病、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或外傷出血如脾破裂等

慢性失血常見于消化道潰瘍、肛裂、鉤蟲病等,每次失血量雖不多,但日積月累,總量不少,亦可致貧血

所以說,缺鐵性貧血只是貧血的其中一種類型而已

htm貧血貧血是指全身循環血液中紅細胞總量減少至正常值以下

但由于全身循環血液中紅細胞總量的測定技術比較復雜,所以臨床上一般指外周血中血紅蛋白的濃度低于患者同年齡組、同性別和同地區的正常標準

國內的正常標準比國外的標準略低

沿海和平原地區,成年男子的血紅蛋白如低于12

5g/dl,成年女子的血紅蛋白低于11

0g/dl,可以認為有貧血

12歲以下兒童比成年男子的血紅蛋白正常值約低15%左右,男孩和女孩無明顯差別

海拔高的地區一般要高些

貧血患者紅細胞計數的降低與血紅蛋白濃度的降低一般是成比例的,但是小細胞低色素型貧血的紅細胞計數減少比血紅蛋白的減少相對的較少,以致貧血較輕時紅細胞計數可以不低于正常

相反,大紅細胞型貧血時,血紅蛋白濃度相對地偏高,而紅細胞計數偏低

當失水、水滯留或急性大量失血后血液總量尚未恢復到正常時,血紅蛋白的濃度不能準確反映貧血的真實程度,因此臨床上要考慮這些因素對貧血的影響

此外,在急性大量血管內溶血時,血漿內含有較高濃度的游離血紅蛋白,這時血紅蛋白測定的結果高于貧血的實際程度

在這種特殊情況下,紅細胞壓積和紅細胞計數更能反映貧血的程度

貧血的發病率極高,包括缺鐵性貧血、巨細胞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和溶血性貧血四種

最常見的是缺鐵性貧血,以兒童和孕婦發病率為高

我國7歲以下小兒貧血發生率為40%

由于正在生長發育期的兒童和妊娠期的婦女,生理上需要較多的鐵,而日常食物中又缺乏足夠的鐵質,所以缺鐵性貧血又叫營養性貧血

要為骨髓提供充足的造血物質

只要日常生活和飲食注意調整,貧血是可以預防的

要保護好“造血工廠”

許多化學性和物理性因素都可損傷骨髓

化學因素如苯、有機砷、抗腫瘤藥物、某些抗生素(如氯霉素、鏈霉素)、磺胺類藥物、抗癲癇疾病藥物、抗風濕藥(如保太松、消炎痛)等;物理性因素如X線、B(12)γ射線、中子等,均可損害骨髓,是造血的大敵

因此,應嚴格執行防護措施,遵守操作規程,尤其不可濫用對造血功能有害的藥物,還應避免不必要的X光照射

失血也是導致貧血的重要原因,因此,對各種失血性疾病,如鉤蟲病、痔瘡、功能性子宮出血等,應積極進行治療

貧血是指一定體積的血液內紅細胞數量和血紅蛋白含量低于正常范圍

貧血是一種綜合征,可出現于許多疾病

形成貧血主要有三類原因:造血功能不良(常由于干細胞缺陷、造血原料不足、骨髓受到外來細胞或物質侵占等原因)、紅細胞過度破壞及失血

血紅蛋白為輸氧的載體,故貧血后可發生全身組織缺氧癥狀,如頭暈、乏力、食欲不振、心悸,活動后易氣急等

凡貧血患者必須在查清原因后再對癥下藥

【處方】1.貧血的原因很多,應仔細檢查病因才能對癥下藥,不要自己隨便吃“補血藥”

2.貧血病人不可偏食,注意經常進食含鐵及葉酸豐富的食物,如綠色蔬菜、蛋、肉、魚、水果等

3.小兒生長發育期和婦女妊娠期、哺乳期造血物質需要量大,應加強營養,如食物補充不夠,可在醫生指導下口服鐵劑和葉酸

4.月經量過多的婦女也要及時補充鐵劑,應查明有否婦科疾病,先治好婦科病,堵住出血漏洞,貧血才能恢復

有痔瘡出血或鉤蟲病的病人,應及時治療,否則長期慢性出血也會導致缺鐵性貧血

5.胃、小腸手術后病人,慢性胃炎胃酸減少者會引起造血因子缺乏,應注意檢查,如發現有貧血應積極治療

6.老年人發生貧血一定要去醫院查清病因,以防遺漏腫瘤性疾病

貧血是指循環血液中紅細胞數和血紅蛋白量低于正常

我國正常人紅細胞數男性為 400~550萬/立方毫米,女性為350~500萬/立方毫米;血紅蛋白男性為12~16克% ,女性為11-15克%

一般認為男子紅細胞數低于400萬/立方毫米,血紅蛋白量低于12克% 女性紅細胞數低于350萬/立方毫米,血紅蛋白量低于10.5克%為貧血

紅細胞內除水分外主要含血紅蛋白,所以血液里紅色

血紅蛋白的主要功能是輸送氧和二氧化碳

貧血時紅細胞數明顯減少,運載氧氣的能力減弱,結果使組織細胞缺氧,引起貧血的各種癥狀:蒼白、頭暈、耳鳴、記憶力減退、四肢軟弱無力、食欲不振、腹脹、活動后氣息、心跳加快、心臟搏動增強等;嚴重者可引 起貧血性心臟病、心力衰竭

貧血癥狀的輕重主要取決于貧血的程度和產生貧血的原因和速度,產生貧血的速度越快癥狀越嚴重,而緩慢出現的貧血由于人體的適應和代償,癥 狀相對要輕得多

貧血可由多種原因引起

要了解貧血的原因,必須先了解紅細胞在體內不斷更新的過程

紅細胞在循環血液中的壽命大約為120天,衰老的紅細胞主要在脾臟內被清除

骨髓是成人制造紅細胞的工廠

幼稚紅細胞在骨髓內發育成長,成熟后不斷被輸送到血循環里,保持循環血液中紅細胞和血紅蛋白量的恒定

因而紅細胞生成減少或紅細胞損失過多則是產生貧血的兩大原因

1.紅細胞生成減少骨髓造血功能減退,可引起再生障礙性貧血或單純紅細胞性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被異常組織侵害,引起骨髓病性貧血;造血原料缺乏,如缺鐵性貧血,營養性大細胞性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