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海外華人相親軟件有哪些(100分求問!哪些數學家不是從小的天才,而是成人之后才對數學感興趣最后有大成就的?)

时间:2024-05-19 06:26:29 编辑: 来源:

數學系。1957年進入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并在華羅庚教授指導下從事數論方面的研究。歷任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研究員、所學術委員會委員兼貴陽民族學院、河南大學、青島大學、華中工學院、福建師范大學等校教授,國家科委數學學科組成員,《數 學季刊》主編等職。主要從事解析數論方面的研究,并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方面取得國 際領先的成果。這一成果國際上譽為“陳氏定理”,受到廣泛引用。這項工作,使之與王 元教授、潘承洞教授共同獲得1978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其后對上述定理又作了改 進,并于1979年初完成論文《算術級數中的最小素數》,將最小素數從原有的80推進到 16

,受到國際數學界好評。對組合數學與現代經濟管理、科學實驗、尖端技術、人類 生活密切關系等問題也作了研究。發表研究論文70余篇,并有《數學趣味談》、《組合數學》等著作 !

蘇步青(1902-2003) 浙江平陽人。1927年畢業于日本東北帝國大學數學系,后入該校研究院,獲理學博士學位。回國后,受聘于浙江大學數學系。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到復旦大學任教,任教務長、副校長、校長等職,1983年起任復旦大學名譽校長。1985年起任溫州大學名譽校長。歷任第七、八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第五、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委員,兼任學術委員會常委,專長微分幾何,創立了國內外公認的微分幾何學派。撰有《射影曲線概論》、《射影曲面概論》等專著10部。研究成果“船體放樣項目”、“曲面法船體線型生產程序”分別榮獲全國科學大會獎和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蘇老雖然家境清貧,可他父母省吃儉用,拼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學。他在讀初中時,對數學并不感興趣,覺得數學太簡單,一學就懂。可量,后來的一堂數學課影響了他一生的道路。

那是蘇步青上初三時,他就讀浙江省六十中來了一位剛從東京留學歸來的教數學課的楊老師。第一堂課楊老師沒有講數學,而是講故事。他說:“當今世界,弱肉強食,世界列強依仗船堅炮利,都想蠶食瓜分中國。中華亡國滅種的危險迫在眉睫,振興科學,發展實業,救亡圖存,在此一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有責任。”他旁征博引,講述了數學在現代科學技術發展中的巨大作用。這堂課的最后一句話是:“為了救亡圖存,必須振興科學。數學是科學的開路先鋒,為了發展科學,必須學好數學。”蘇步青一生不知聽過多少堂課,但這一堂課使他終身難忘。

楊老師的課深深地打動了他,給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興奮劑。讀書,不僅為了擺脫個人困境,而是要拯救中國廣大的苦難民眾;讀書,不僅是為了個人找出路,而是為中華民族求新生。當天晚上,蘇步青輾轉反側,徹夜難眠。在楊老師的影響下,蘇步青的興趣從文學轉向了數學,并從此立下了“讀書不忘救國,救國不忘讀書”的座右銘。一迷上數學,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蘇步青只知道讀書、思考、解題、演算,4年中演算了上萬道數學習題。現在溫州一中(即當時省立十中)還珍藏著蘇步青一本幾何練習薄,用毛筆書寫,工工整整。中學畢業時,蘇步青門門功課都在90分以上。

這就是老一輩數學家那顆愛國的赤子之心。

蘇步青先生逝世的消息傳開后,平陽人民的心情非常沉重。因為他與家鄉人民的感情極深,他的名字早已與家鄉的許多方面連在一起。

當我重新捧讀“臥牛山下農家子,牛背謳歌帶溪水。欲砍青階竹作鞭,牽牛去耕天下田”的詩句,更是別有一番思緒。蘇步青不僅是中外聞名的數學家,也是一位優秀的詩人。他一生與詩結緣,詩中不僅反映了他熱愛祖國的精神,還滲透了濃郁鄉情。僅以《蘇步青業余詩詞鈔》幾百首詩來說,贊美家鄉的就有幾十首:甌江雁蕩、臥牛帶溪、農家風情、兒歌俚語,都在詩詞中盡展風姿,其創作時間長達60余年。詩是蘇步青的人格投影、情感物化和生命結晶。讀他的詩,為我們了解現代中國正直知識分子的心靈世界提供了一份不可多得的藝術參照。

早在抗戰時期,蘇步青居于西北的一個小鎮上,身處“流亡大學”的困難境地,仍不忘家鄉父老,以詩寄情:“畫角聲聲催鐵血,烽煙處處缺金甌。”“萬里家鄉隔戰塵,江南煙雨夢歸頻。”“遙憐兒女牽衣小,無奈家山歸夢長。”抗戰勝利后,他到臺灣負責接收臺北大學,很多朋友勸他留在臺灣,但他依然決定回浙大。1946年3月,蘇步青在從臺灣歸來的飛機上作《憶秦娥》,充滿思鄉之情:“臺灣峽,深藍一片波聲歇。波聲歇,孤機遙指,浙東甌北。白云開處山重疊,晴空萬里歸時節。歸時節,紅樓幽樓,菱花新雪。”后來,蔣介石發動內戰,陷人民于水深火熱之中。蘇步青的詩詞重又流露出感時傷世、心憂天下的情愫:“極目東西無凈土”、“愁聞鼙鼓動余哀”。在舊中國的災難歲月里,他的詩詞多憂患之音,沉郁之作,赤子之心躍然紙上。

蘇步青的家鄉詩情在南雁這個主題上表現最豐富。他出生于1902年,1919年就離開家鄉去日本留學,此后一直生活在他鄉,可心中最牽掛的是家鄉的南雁蕩山,描寫南雁風情的詩就有幾十首:會文書院的古風、仙姑洞的香火、碧溪渡的竹筏、順溪的香魚、騰蛟的古橋……1940年他回鄉時,寫下了《南雁愛山亭晚眺》:“愛山亭上少淹留,煙繞村耕欲漸休。牛背只應橫笛晚,羊腸從此入山幽。云飛千嶂風和雨,灘響一溪夏亦秋。長憶春來芳草遍,夕陽渡口系歸舟。”由于詩人對環境十分熟悉,順手拈來,把碧溪渡、東南屏嶂、云關等景點描繪得呼之欲出。1945年抗戰剛勝利,他多想回家鄉看看,可苦于沒有機會,于是在《夢游仙姑洞》中寫道:“夢里仙姑畫里行,居然一水竹排輕。不知窗際寒燈影,竟化山頭皓月明。”窗前的寒燈竟成了家鄉的明月,可見其情深意切。他的《憶游南雁》、《南雁佳景吟》、《思鄉》、《南雁寄懷》無不在回憶和思念中寫就。1942年,友人在送他的詩中寫道:“子規聲里情難遣,心逐飛鴻雁蕩邊。”他和道:“云關千級迂仙道,月牖孤懸印雁行。”家鄉的老同學施鏘帶來了南雁特產香魚干,他又深情地寫下:“聞道家園秋已晚,西風不用憶鱸魚。”

家鄉的故居前有座山叫牛山臥,是南雁景觀之一。蘇步青的詩中屢次出現此山,并自稱是“臥牛山下看牛郎”、“ 臥牛山下舊耕農”、“臥牛山下農家子”。他與著名文史學家蘇淵雷教授是同鄉,兩人同在上海工作,對南雁都深懷感情。1983年蘇步青給蘇淵雷寫了《南雁蕩寄懷似仲翔》:“一別名山四十春,有時歸思寄南云。仙姑何幸馨香火,孫老無端榜會文(孫衣言題會文書院一聯:‘伊洛微言持敬始,永嘉前輩讀書多’)。牛背笛橫斜日渡,羊腸徑逐故園門。秋來處處堪留戀,朱橘黃柑又幾村。”接到詩稿,激起蘇淵雷無限懷想,寫下了《步老寄示南雁蕩長句兒時就讀會文書院有同感焉次和卻寄》:“南雁回翔六十春,輔仁會友氣凌云。木樨淡放知無隱,華表斜看有逸文。野渡半篙真罨畫,青燈一味足玄門。珂鄉未覺靈山遠,起鳳騰蛟別有村。”兩位名人的詩如今成了家鄉的珍品。1985年,蘇步青為《平陽地名志》題詞,寫下了“地靈人杰我平陽,鰲水雁山魚米香”,詩句后來成為贊譽平陽的名句。

讀蘇步青的詩詞,不難感覺到他是性情中人。其實,他無心做詩人,但經久不衰的生活熱情,豐富多彩的人生閱歷,淵博的學識,深厚的文學功底,加上熾熱的懷鄉情感,卻使他每有所作皆臻佳境,成就為真正的詩人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