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深圳大宗貿易公司排行榜(10萬億大灣區規劃落地 誰是粵港澳金融龍頭?)

时间:2024-06-08 21:35:01 编辑: 来源:

一個周期,開礦周期比較長,供給彈性比較小。”蔣理說,“隨著供給慢慢起來之后,碳酸鋰的價格開始回落。這是正常的市場規律在發揮作用。”

長期看,蔣理認為隨著供給逐漸增加,未來碳酸鋰價格將進一步回歸理性。“因為只有碳酸鋰價格回歸到合理的狀態,電池成本下降、車的成本下降,新能源的應用才能真正進入尋常百姓家,否則(價格)太高的話都活不下去了,盈利壓力實在太大。”

9年造車夢不死,賈躍亭啟動FF 91生產

“我們所有不被理解的瘋魔般的堅持和決絕的付出終于換來了今天的SOP。可謂是九年為夢想窒息,終于迎來顛覆時刻。”

3月30日清晨,隨著向公眾展示了工廠零部件儲備區的物料儲備,以及一輛白車身被從涂裝車間推上舞臺,Faraday Future(納斯達克股票代碼:FFIE,下稱“FF”)創始人、首席產品及用戶生態官(CPUO)賈躍亭在位于美國加州漢福德的FF

本文來自易車號作者汽車商業評論,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系作者。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易車無關

華為與東風合造的智能網聯 汽車 將于月底亮相上海車展

受環境、能源、交通等壓力影響,中國 汽車 市場增速中樞下移,進入平穩增長期,新能源 汽車 是戰略發展方向,國家補貼和雙積分政策并行,保障行業高速發展, 汽車 行業另一個熱點是智能網聯 汽車 發展,被寫入中國制造2025計劃。

汽車 分為乘用車和商用車:

乘用車在其設計和技術特性上主要用于載運乘客及其隨身行李和臨時物品,包括駕駛員座位在內,乘用車最多不超過9個座位。乘用車分為以下11種車型。主要有:普通乘用車、活頂乘用車、高級乘用車、小型乘用車、敞篷車、艙背乘用車、旅行車、多用途乘用車、短頭乘用車、越野乘用車、專用乘用車。

商用車在設計和技術特性上用于運送人員和貨物,并且可以牽引掛車,但乘用車不包括在內。主要有:客車、半掛牽引車、貨車。

智能網聯 汽車

智能網聯 汽車 發展分為駕駛輔助、部分自動駕駛、高度自動駕駛、完全自動駕駛四個階段。2018年1月5日,國家發改委發布《智能 汽車 創新發展戰略(征求意見稿)》,首次提出將智能 汽車 產業的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發展目標為:2020年智能 汽車 新車占比達到50%,LTE-V2X覆蓋率達到90%,北斗高精度服務達到全覆蓋,相關法規、標準、生態等框架基本形成。2025年相關法規、標準、生態等框架全面形成,新車基本實現智能化;人車路云高度協同,5G通用化。

產業鏈核心公司

今日龍頭股揭秘:

今日龍頭股1: 東風 汽車 (600006) 預增:2019-01-31公告預計2018全年凈利潤增加171%到189%;擬增持:公司員工擬增持約400萬股

今日龍頭股2:江淮 汽車 (600418) 擬減持:建投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擬減持公司股份;增持:合肥實勤股權投資合伙企業2019-03-26增持02%

今日龍頭股3:一汽夏利(000927) 扭虧:2019-03-30公告預計2018全年業績扭虧

深圳交易所大宗交易規則?

深圳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深交所”)的大宗交易規則主要適用于在深交所主板、中小板和創業板上市的股票、基金等證券品種。以下是深交所大宗交易的主要規則:

1.大宗交易的定義和條件:

大宗交易是指單筆交易金額在規定標準以上的證券交易。根據深交所的規定,A股單筆交易金額在300萬元以上,B股單筆交易金額在30萬美元以上,基金單筆交易金額在200萬元以上,債券單筆交易金額在100萬元以上,才算做大宗交易。

2.大宗交易的時間:

深交所的大宗交易時間與正常交易時間相同,即周一至周五的9:15-11:30和13:00-15:00。大宗交易不能進行盤前或盤后交易。

3.大宗交易的申報要求:

在進行大宗交易時,交易雙方需要向深交所申報交易數量、價格等信息。申報價格不能超過前一交易日收盤價的±15%,否則申報無效。交易雙方可以采用成交確認委托(俗稱“握手協議”)的方式確認成交,也可以通過交易系統進行撮合成交。

4.大宗交易的成交原則:

大宗交易的成交原則包括:(1)時間優先,即先申報的先成交;(2)價格優先,即價格較高的買方和價格較低的賣方優先成交;(3)數量優先,即交易數量較大的一方優先成交。

5.大宗交易的信息披露:

深交所規定,每筆大宗交易的細節需要在交易次日通過交易所網站或指定信息披露媒體予以公布,包括交易雙方名稱、交易數量、交易價格等信息。

需要注意的是,深交所的大宗交易規則可能會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在進行大宗交易時,請務必關注深交所的最新規定,確保合規交易。

10萬億大灣區規劃落地 誰是粵港澳金融龍頭?

從區域金融力的視角看,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有兩大看點值得關注。其一,灣區五大戰略定位中沒有提及建設金融中心,金融業發展的相關目標放在了服務業部分表述,但立意卻非常之高,提出建設國際金融樞紐,其二,誰是灣區金融的龍頭揭曉。

2月18日,醞釀已久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發布,標志著粵港澳大灣區這一重要的區域協調發展戰略進入新階段。昨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宣講會在香港舉行,對于粵港澳發展的相關戰略、優勢和各地區的發展重點都進行了闡釋。

規劃綱要落地,對于身處大灣區的廣東、香港、澳門,意味著什么?中國的區域競爭格局會否因此而改變? 一直關注中國區域金融發展狀況并于2018年11月發布首份“中國區域金融力排行榜”的新財富發現,從區域金融力的視角來看,灣區規劃有兩個看點值得關注和研析。

01

看點一: 灣區五大戰略,并無提及金融中心

根據規劃綱要所提到的戰略定位,粵港澳大灣區不僅要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區,更要建設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以及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

五大戰略定位中,并無提及金融中心。 金融業發展的相關目標,主要放在綱要第六章《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的第三節《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表述。

對于擁有深圳證券交易所、香港證券交易所兩大交易所,香港和廣州、深圳三大金融重鎮的粵港澳大灣區,金融在經濟體系中的地位不容忽視,大灣區金融業的發展也在全國乃至全球處于領先地位。

新財富發布的“中國區域金融力排行榜”研究顯示,中國31個省份的金融實力顯著不平衡,其大致可分成四個梯隊: 主要金融中心和金融交易市場所在地的廣東、上海、北京處于第一梯隊;第二梯隊的江蘇、浙江、山東、四川、天津、湖北、福建7個省市具備一定實力,卻與第一梯隊有一定差距;其他占據中國大半個江山的東北、中部、西部地區的21個省份,金融實力均處于較低水平。 縱觀整個榜單,中國金融資源的分布呈現向領先金融中心集中的態勢,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馬太效應突出(表1)。

表1:新財富中國區域金融力排行榜

資料來源:新財富

同處于第一梯隊的廣東、上海、北京三地,雖然金融實力得分差距非常小,各自側重點不同,優劣勢也各異,但廣東最終以總得分7.39分,超越北京和上海,成為榜單上最具金融實力的省份。

北京雖然是全國性的銀行中心、金融監管和決策中心,匯聚多數金融機構總部和央企總部,具有強大的經濟輻射力和商業影響力,但沒有形成完整的金融市場體系;上海金融中心的特征最為明顯,無論是在金融業增加值、金融機構實力方面,還是金融市場和金融生態上優勢明顯,但在“資本化程度”和“民間資本活躍度”這兩項指標上落后于北京和廣東。

分項來看,在本次排名的六個維度中,除在“金融業發展程度”這個維度上,廣東的5.63得分低于上海的8.14分和北京的7.49分, 在宏觀經濟實力、金融機構實力、融資能力、資本化程度和民間資本活躍度5個維度上,廣東均高于上海和北京,均位列第一(圖1)。

圖1:廣東、上海、北京金融實力對比

數據來源:新財富

在“融資能力”上 ,廣東以2017年度22091.26億元的社會融資規模,遙遙領先于全國其他省市區,得分6.46分,在人民幣貸款、信托貸款、股票市場融資方面都具備優勢。廣東擁有深圳、廣州兩大金融強市,深圳證券交易所的存在,使之在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方面也具備相對優勢。

在“金融機構實力”維度上 ,廣東的得分最高,為11.5分。根據央行公布的數據,廣東擁有銀行類法人機構數219家,根據統計的券商法人所在地數據,廣東擁有券商法人數量達27家,公募基金數量達34家,省內金融機構的資產總額也位于31個省市的首位。深圳和廣州不僅各自聚集了一批國內知名的金融機構,同時,廣東毗鄰香港這一國際金融中心,坐享得天獨厚的外溢優勢。

在“資本化程度”上 ,廣東擁有A股上市公司的數量最多,截至2017年年底,廣東有569家上市公司,總市值達10.73萬億元。資本市場助力財富創造,在2018新財富500富人榜中,廣東上榜富人最多,一地貢獻了113位富人,上榜者財富總額達28610.1億元。同時,廣東也是GDP大省,在“宏觀經濟實力”維度上,廣東以2017年度89705.23億元的GDP總量位列全國第一。

那么,何以大灣區規劃綱要中,沒有把金融中心建設列入五大戰略目標?

是不重視金融業的發展嗎?顯示不是。新財富統計發現,在規劃綱要中,對于“金融”一詞的提及頻率多達62次,甚至高于香港之外各城市的提及頻次,其重要性凸顯無疑(表2)。

表2:規劃綱要中各城市的提及頻次

而且,在《規劃綱要》第六章第三節“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詳細闡述了金融業的發展方向。

一是建設國際金融樞紐。

香港:發揮金融領域的引領帶動作用,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打造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投融資平臺。

廣州:支持廣州完善現代金融服務體系,建設區域性私募股權交易市場,建設產權、大宗商品區域交易中心,提升國際化水平。

深圳:支持深圳依規發展以深圳證券交易所為核心的資本市場,加快推進金融開放創新。

澳門:支持澳門打造中國-葡語金融服務平臺,建立出口信用保險制度,建設成為葡語人民幣清算中心,發揮中葡基金總部落戶澳門的優勢,承接中國與葡語金融合作服務。研究探索建設澳門-珠海跨境金融合作示范區。

二是大力發展特色金融產業。

香港:支持香港打造大灣區綠色金融中心,建設國際認可的綠色債券認證機構。

廣州:支持廣州建設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研究設立以碳排放為首個品種的創新型期貨交易所。

澳門:支持澳門發展租賃等特色金融業務,探索與鄰近地區錯位發展,研究在澳門建立以人民幣計價結算的證券市場、綠色金融平臺、中葡金融服務平臺。

深圳:支持深圳建設保險創新發展試驗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