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社交媒體廣告營銷成功的品牌案例(有哪些品牌營銷的成功案例?)

时间:2024-06-14 05:50:18 编辑: 来源:

人嘆為觀止了。經過巧妙的設計,采用硬卡紙,紙疊起來就是一張卡片,展開后就成了一個“水立方”體。這樣,使得每次吃完的果殼可以輕松放到“水立方”垃圾小紙盒中,最后一起倒掉,最重要的是這個小紙盒可以反復使用,為此不知道有多少女性群體愛煞了它。

客觀地說,一個小小窄眾群體的休閑娛樂堅果類食品,能做到這么多小細節是非常難得的,背后代表的深刻含義是,企業在設計這個產品場景的時候,不是單純以產品為核心構思如何精美,如何“高大上”的,而是重新回歸到人的角度來思考和設計,以用戶為中心,以人性為導向,重構產品這個場景的關鍵要素,使得用戶在使用這個產品過程中,通過對這些細節的感受最終在心目中對這個產品刮目相看,繼而加深印象并大加贊賞。

這個時候,產品本身并非靜態,而是會說話的。會說話的產品可以和消費者進行無聲的交流,間接會得到用戶的擁躉和忠誠。

有人說“產品極致化思維”是移動互聯網的核心思想,我深以為然。并且認為這種極致不僅僅體現在產品本身上,而且包含在用戶使用的每一個環節均需極致。

案例思考:

有人說三只松鼠爆品選擇碧根果并不賺錢,這種打法一般人玩不起。但當我們在思考場景營銷的時候,不能忘記的一點是,你總得有一款產品形成銷售規模,否則形不成規模優勢,這是不經濟的,最終也不掙錢。所以,爆品的選擇關鍵是你成功了沒?如果成功了,就構成了場景營銷的價值循環鏈,即“造勢爆品→拉粉聚客→口碑傳播→多點圍攻”的 商業模式 才能轉動起來。沒有粉絲就沒有一切,粉絲對于產品這個場景的偏愛是最直指人心的 營銷策劃 活動。

有哪些成功的社會化媒體營銷案例

案例一:愛的距離

川崎尚平(Shohei Kawasaki)和阿倍野衣織(Iori Abeno)是一對相識兩年半的真實戀人。因為工作關系,川崎(男)住在福岡,阿倍(女)住在東京。他們兩人相距1 000公里,難慰相思之苦。有一天,他們決定不顧一切要見對方一面,但是他們選擇了一個轟轟烈烈的形式,而且要讓全世界見證他們的偉大愛情。于是,他們決定放棄使用任何交通工具,以跑步的形式跑到福岡跟東京之間的城市大阪見面。

他們計劃2008年11月30日晚上11 : 00同時離開各自的家,然后每天跑21公里,這樣就剛好可以在平安夜晚上在大阪城下見面。他們更向媒體公布要設立一個名叫“愛的距離”(Love Distance)的網站(買粉絲.lovedistance.jp),讓所有人共同見證他們兩人的整個相聚過程。 要瀏覽這個“愛的距離”網站,用戶必須注冊,為的是防止無聊的人來搗亂。男性用戶可以看到的是“A Man”分站的內容,女性用戶就只能看到“A Woman”分站的內容,就是說只能追隨跟自己性別一樣的主角。 兩個主角在展開旅程后,每天會發短消息、電子郵件給對方,甚至會有視頻通話、各自寫的博客,這些都會實時顯示在“愛的距離”網站上。注冊用戶甚至可以實時聽見他們對話的聲音,感受他們當時的心情。當一天的生活結束后,每個分站都會有關于當天故事的問題作為主題,跟用戶交流,甚至有投票。整個過程非常互動,注冊用戶可以沿途為自己追隨的主角打氣。在頁面上,還有一段數字,顯示兩人彼此的距離,以mm計算。 可以想象,從他們公布這個行動開始,全日本各大媒體爭相報道,早已成為日本人的關注焦點。電視臺有特別環節安排采訪,并跟隨他們的足跡;報紙雜志的專欄也紛紛評述這段偉大的愛情故事。而這個“愛的距離”網站,每天有超過100萬用戶在圍觀、互動、投票、為主角打氣,他們全情投入,積極參與。 終于到了12月24日晚上6 : 28,川崎和阿倍在大阪城下見到對方了。在全日本幾百萬人面前,他們流出感動的淚水,然后奔向對方,熱情地擁抱在一起。網站上也顯示了雙方以mm計算的距離,這個數字慢慢到了零,代表了“愛,是沒有距離”的。 但是,突然,畫面中央打出來一行字:“And yet, love needs distance”(可是,愛仍然需要距離),然后,距離顯示從0.00mm跳到0.02mm。終于,品牌贊助的信息出現了“Sagami Original. The world’s thinnest 買粉絲ndom”(相模原創,世界上最薄的安全套)字樣。這時,觀眾才如夢初醒,明白了這個活動原來是一個處心積慮的營銷計劃!而品牌贊助商,也就是相模原創安全套,要推廣他們的新產品:世界上最薄的安全套!

案例二:漢堡王,朋友貴還是面包貴

朋友貴還是面包貴,這個美國的漢堡王在facebook上的一個營銷活動,是一個名為“王牌的犧牲品”的游戲,設置在漢堡王企業主頁的一個應用程序里。

戲很簡單,只要你刪除你的10位facebook上的好友,就可以免費獲得一份王牌漢堡。不過,當你刪除好友的時候,你的好友是會被通知的。信息是這樣寫的:“我為了一個免費的王牌漢堡,把你從我的好友名單中刪除了!”意思就是,參加游戲的人“賣友求包”——寧愿犧牲好友,也要得到一個免費的漢堡!被犧牲的人,可能感到很疑惑:難道我是他最不好的好友嗎?于是可能會報復,甚至會翻臉。

這個刪除好友顯然是違反了facebook建立社交網絡的精神,也有可能對朋友之間的相的信任產生沖擊,但漢堡王確實是達到了營銷的目的,數以萬計的人刪除了共234000位好友,共13000個博客網站報道過這個活動,在搜索器上有超過14萬的帖子。

案例三:床褥公司的招聘廣告

絲漣床褥公司(Sealy)旗下的Sleepy’s品牌,從來沒有投入大量的推廣預算,去傳播Sleepy’s床褥的特色,更不要說請明星、名人當他們的品牌大使。營銷部想了一個辦法,決定讓普羅大眾做他們的品牌代言人。他們用的是自己官方網站的一般招聘頁面,再加上facebook上Sleepy’s的主頁。

他們刊登了一個廣告,聘請“打盹兒總監”(Snooze Director),這是一個兼職工作,時薪10美元,申請人必須能在白天隨時隨地都能沉睡,而且要在自己的博客、twitter和facebook上發表自己的睡覺感受以及Sleepy’s床褥帶給他的感覺。

很明顯,很多人都覺得自己是適合的人選,有舒適的床褥,還可以有工資,這份工作太好了。這個特別的點子,得到了大量轉發和媒體關注,成為社會化媒體營銷的一個經典案例,很多公司紛紛效法。

網絡營銷的成功案例有哪些?

支付寶

案例名稱:支付寶錦鯉營銷

時間:2018年10月

簡介:支付寶在微博發起了一個抽獎活動 ,要抽取一位幸運兒,獲得全球免單大禮包,禮包里包括海內海外數百名商家的禮品。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由于活動獎品含金量相當高,只選一個人,而且恰好選在國慶長假這個時間點,再加上各大合作的商家也紛紛前來自我宣傳,總共引起了300多萬網友的轉發,得到了超過2億的曝光量。

支付寶這次錦鯉營銷,結合了自身的品牌影響力,及現下正火的的轉發錦鯉的梗,再聯合各大商家一起打造噱頭,其本身就是一場相當聰明的低成本營銷策劃,且最后也帶來了百萬級別的傳播效果。

拼多多

案例名稱:拼多多砍價營銷

簡介:用戶從拼多多分享商品給好友砍價,當產品砍價到0元時,用戶便可免費獲得該產品。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這種裂變不僅能促成高分享率,且能達到高的轉化量。從表面上看,砍價到0元,商家有所虧損,但是實際上,要“砍”到免費非常難,往往是商家和拼多多方獲得了高曝光量,收割了大量的下沉用戶。

三只松鼠

案例名稱:三只松鼠客服營銷

簡介:三只松鼠最早出名的不是堅果,而是賣萌服務。三只松鼠的客服和淘寶的"親"文化不同,親切地稱顧客為"主人"。基于用戶體驗,三只松鼠還把售前客服分為了小清新文藝騷年組、喪心病狂組等。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這些定位于目標消費群體的營銷方式,極大地滿足了顧客的消費體驗,此外,還強化了品牌形象,讓顧客聽到“主人”這兩個字,就想到三只松鼠。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