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社交媒體概念發展歷程特征與未來(什么叫“新媒體”?一直不明白這個概念。)

时间:2024-05-29 11:57:00 编辑: 来源:

系問題。1996年,《ETIME》雜志曾經探討過NETART和ART IN NET兩者概念的差別,這首先取決是技術,還是藝術家的觀念,來有效地確定和影響藝術的創作。前者是技術性的,而后者強調了創作的人文觀念性,這就像在錄像藝術(VIDEO ART)出現的早期同樣發生過類似的爭論一樣,究竟是以觀念利用技術,還是以技術的利用作為藝術分類的純粹標準。

● 是藝術融入技術,還是兩者都融入商業化?

他又說:“真正有創意的數字藝術家不在于他會使用新科技,像從食譜中挑選一種烹飪法一樣,而是由新科技來拓展市場、測試科技的極限、進而促成它的轉變。因此,我們尋求的是具有高度反應力的智能機器與系統,它甚至還能預測我們的需求、以及展現一定程度的自我意識(但不是人工意識)。因此,置身于后生物文化中的藝術家是如何運作呢?我們必須拓展尋求新的經費來源與支持者。以畫商與畫廊為主的舊式市場,沒有能力對待這樣一種即使不全是曇花一現,但卻不斷在流動、在重新自我定義與自我轉換的藝術。相對于藝術的傳統以及它所形成的封閉性典范,我們似乎更容易接受科學的新發現與新嘗試。同時,互動性傳播系統中,人與人的親密關系、以及全球網際網絡中心智之間的互聯性,意謂著一種新形態的精神性的出現。我們需要與科學家、高科技人員和企業,建立有意義的聯盟——他們不僅挑戰與測試我們的創造力與想象力,而且更提供我們編織甚至實現幻想的可能性。若這些企業尚未存在,那么我們就必須發明他們。畢竟,就在純粹想法以及創新性行為上投資這點來說,硅谷的新創企業與新股票上市公開發行價(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和文化與觀念藝術有非常相似之處!而我們這些數字、后生物藝術家在工作上進行智性與財務投資的同時,將創造新的行為模式、新的社會組織、心智與科技的關系,以及身體與仿生學、電信系統之間的相生關系。”

從羅伊·阿斯科特上面的談話中,我們似乎得到這樣的印象:新媒體藝術將逐漸融入媒體技術當中;新媒體藝術家將轉化成媒體技術專家,或者被媒體技術專家取代;新媒體藝術將更加商業化;新媒體藝術將為媒體技術的存在而存在,為媒體技術的發展而發展。這就是叫人迷惘和困惑的理由。但是,不論新媒體藝術今后的走向會怎樣,它必然會隨著IT產業和INTERNET的發展而存在和發展下去。我們不必急于給新媒體藝術下什么樣的結論。

新技術還將迅猛的發展下去,對藝術與設計的影響和參與,也會越來越深入,藝術與科學共同作用于我們的生活,或者說藝術與科學的界限將會越來越模糊,這可能是一種無法回避的現實。但是,我們也不能就此把藝術與科學等同起來,認為新技術將使藝術變成科學,或者科學成為藝術。技術追求統一性、標準化、定型化,因為只有這樣才符合工業化的大批量生產;藝術追求個性化、獨創性、求異性,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夠滿足人類的審美情趣。我們可以把一種新技術作為創造藝術的手段,我們卻不能把一種新藝術當成技術發明的方法。

您認為未來五年最主要的傳播媒體是什么?這種您認為比較重要的傳播媒體會如何影響公共關系行業的操作?

未來五年最主要的傳播媒體一定是社交網絡,像微博,人人還有my space。重要的傳統媒體,像報紙,電視,雜志已經在市場傳播領域占有越來越少的份額。因為人們通過朋友的推薦和點評獲得對一種產品或者一個公司的認可比看電視或報紙廣告的比率要來的高的多。

至于弊端,針對那些非常嚴肅和正式的文件,傳統媒體還是具有強大的支撐力的。比如說:公司高層的離職,新產品發布,等等這些還是需要傳統媒體作為媒介來傳輸出去。所謂的"official announcement" 還是應該出現在報紙上或電視直播的新聞里。

所以可以說分工不同。在最近的幾年里傳統媒體在一些特定領域還是會保持強勢的,并不會被淘汰。

新媒體最強大的優勢還在于它的互動性,像PR部門可以通過互動更好地了解消費者的需求以讓公司與利益相關者的更好地溝通。再者,用社交網絡平臺發起地問卷調查可以大大減少問卷調查的人力物力,這些預算是新媒體幫助PR部門省下的。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