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目前我國對對外貿易經營者的管理實行審批制(中國對外商股權限制)

时间:2024-06-02 16:29:34 编辑: 来源:

資企業

中國現已賦予部分符合一定條件的大中型商業、物資企業進出口經營權。

對外貿易代理制度

只有獲得對外貿易經營權的單位才能從事進出口業務,其他一切沒有對外貿易經營權的單位和個人均不得從事對外貿易活動,但可以在國內委托對外貿易經營者在其經營范圍內代辦其對外貿易業務。

二、 關于出口退稅

(1)出口退稅登記的一般程序:

1. 有關證件的送驗及登記表的領取

企業在取得有關部門批準其經營出口產品業務的文件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發的工商登記證明后,應于30日內辦理出口企業退稅登記。

2. 退稅登記的申報和受理

企業領到“出口企業退稅登記表”后,即按登記表及有關要求填寫,加蓋企業公章和有關人員印章后,連同出口產品經營權批準文件、工商登記證明等證明資料一起報送稅務機關,稅務機關經審核無誤后,即受理登記。

3. 填發出口退稅登記證

稅務機關接到企業的正式申請,經審核無誤并按規定的程序批準后,核發給企業“出口退稅登記正”

4. 出口退稅登記的變更或注銷

當企業經營狀況發生變化或某些退稅政策發生變動時,應根據實際需要變更或注銷退稅登記。

(2)出口退稅附送材料

1. 報關單。報關單是貨物進口或出口時進出口企業向海關辦理申報手續,以便海關憑此查驗和驗放而填具的單據。

2. 出口銷售發票。這是出口企業根據與出口購貨方簽訂的銷售合同填開的單證,是外商購貨的主要憑證,也是出口企業財會部門憑此記帳做出口產品銷售收入的依據。

3. 進貨發票。提供進貨發票主要是為了確定出口產品的供貨單位、產品名稱、計量單位、數量,是否是生產企業的銷售價格,以便劃分和計算確定其進貨費用等。

4. 結匯水單或收匯通知書。

5. 屬于生產企業直接出口或委托出口自制產品,凡以到岸價CIF結算的,還應附送出口貨物運單和出口保險單。

6. 有進料加工復出口產品業務的企業,還應向稅務機關報送進口料、件的合同編號、日期、進口料件名稱、數量、復出口產品名稱,進料成本金額和實納各種稅金額等。

7. 產品征稅證明。

8. 出口收匯已核銷證明。

9. 與出口退稅有關的其他材料。

三、 海關手續程序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的規定,進口貨物的收貨人應當自運輸工具申報進境之日起十四日內,出口貨物的發貨人除海關特準外應當在貨物抵運海關監管區后,裝貨的二十四小時以前,向海關申報。

一般來說,花卉的進出口海關手續需要經過以下程序的運作:

1準備報關單證

進口貨物的收貨人在收到運輸或郵遞公司寄交的“提貨通知單”、出口貨物的發貨人在根據出口合同的規定備齊出口貨物后,應當立即準備向海關辦理其貨物的進出口報關手續或委托專業(代理)報關公司辦理報關手續,填寫《進(出)口貨物報關單》。同時準備好報關必備的以下單證:

1.1 發票一份

1.2 裝箱單一份

1.3 運單一份(進口)

1.4 出口收匯核銷單(出口)

1.5 海關簽發的《進(出)口貨物征免稅證明》

1.6 檢驗檢疫、瀕危物種進出口等主管部門簽發的證件

1.7 報關委托書(自理報關不需要)

同時還需要準備好;進出口貿易合同、貨物原產地證明等有關單證備海關核查。

報關單預錄入

進出口貨物的收、發貨人準備好上述單證后,到海關報關大廳委托有關報關公司將報關單申報的數據錄入電子計算機后,才可以向海關正式遞交《進(出)口貨物報關單》。

3 海關在接受進出口貨物的申報,經過審核報關單據、查驗貨物、依法征收稅費后,對進出口貨物作出結束海關監管的決定,并在有關報關單據上簽蓋“海關放行印章”。進出口貨物的收、發貨人憑此到昆明機場、涼亭貨運站、郵局等海關監管現場辦理提取進口貨物或裝運出口貨物手續。

中國對外商股權限制

摘要:中國在實行改革開放以后,吸引的外國直接投資在逐年增加,同時在華的外國直接投資形式也在發生變化,開放之初跨國公司一般是建立合資企業,但現在他們越來越多地采用獨資或股權收購等手法。本文從戰略調整,戰略擴張,強化管理,中國機遇及技術獨占等五個方面闡述了跨國公司在華直接投資形式發生變化的原因。

關鍵詞:跨國公司;直接投資;獨資企業;合資企業;股份收購

隨著我國開放政策的深入和跨國公司對中國市場的了解加深,跨國公司對中國的直接投資不斷增加。據《2002年世界投資報告》公布的資料,中國于2001年吸收外資446億美元,是世界上吸引外資最多的發展中國家,是世界上第六大投資吸引國。按照跨國公司對投資企業擁有股權比例的不同,可將跨國公司的直接投資形式分為四種:1.同投資所在國成立合資企業。成立合資企業的雙方共同投資,共同管理,共享利潤,共擔虧損和風險。2.在東道國成立獨資企業。獨資企業是指投入企業的資本完全由一國的投資者提供,投資者對投資企業的股權擁有的比例在95%以上的企業。3.收買并擁有外國企業的股份并達到一定比例。按照IMF的定義,凡擁有25%投票權的股東,即可視為直接控制。美國規定,凡擁有外國企業的股權10%以上者,均屬于對外直接投資。4.投資者利潤的再投資。

在我國改革開放初期,跨國公司對華直接投資形式主要是與中方企業成立合資企業,如世界聞名的汽車巨頭豐田、通用、大眾,通訊業的諾基亞、愛立信、摩托羅拉、日用品和洗滌用品行業的寶潔、高露潔等跨國公司均在華設立合資公司。但是,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中國經濟的崛起和中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特別是中國加入WTO后,跨國公司對中國的直接投資形式正在發生變化,越來越多地采用獨資或收購我國企業股份這兩種形式,特別是收購我國上市企業的股份。在筆者看來,跨國公司對華直接投資形式的變化,主要有如下五個方面的原因:

一、跨國公司正在世界范圍內進行新一輪的戰略調整

長期以來,中國政府出于保護本土企業的立場,對外商在華的投資領域、投資形式、投資比例、投資規模、經營范圍等設置了許多政策壁壘。為適應當時的情況,跨國公司不得不采取化整為零的政策,將一個企業按照功能或生產程序分解為若干個部分,在不同的地區設立多個合資企業。結果, 跨國公司在華的各個企業在功能或產品上往往無實質性的差異,不僅造成資源浪費,而且其在華企業難以形成規模效益,也影響了全球或區域性財務的統籌安排。而有些跨國公司在華設立的合資企業,基本上是各自為政,彼此之間缺乏功能、管理上的有機聯系,對跨國公司實施總體經營戰略、統一管理、共享資源造成困難。譬如,松下國際集團曾采用日本制造業輝煌時普遍采用的“事業部制”,在中國擁有50家企業。這50家企業都是獨立法人企業,從研發生產到銷售各自為政,這50家工廠的經營只能通過電話向日本的事業部請示,松下(中國)的統籌管理作用微乎其微。而還有些跨國公司在華設立的合資企業,互為對手,互相競爭,造成渠道重復、品牌沖突和高昂的投入。再如德國大眾在中國成立上海大眾和一汽大眾兩家合資公司。這一“以中治中”的模式曾是中國汽車業中外合資企業的典范。但現在,德國大眾開始為自己“一女嫁二夫”的戰略帶來的麻煩困擾。一來這兩家中方合資公司同時又是別的外資企業的核心合作伙伴(上汽與通用合作,一汽與豐田合作),在資源上總會有所傾斜;二是大眾汽車車型沖突和品牌矛盾也日益明顯地暴露出來。針對上述種種情況,跨國公司正在對中國業務進行戰略調整,以期整合資源,凸現品牌,爭取企業的控制權,從而提高企業對市場的反應能力和創新能力,建立合理高效的管理機制和研發體系,最大限度地降低經營成本。在此過程中,松下、西門子、寶潔等跨國公司直接將原來設立的中外合資或合作企業轉為外商獨資企業,以便更好地協調全球戰略,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資源,通過規模經營降低成本,獲得競爭優勢。因此,進行戰略調整,是跨國公司在華直接投資形式發生轉變的重要原因。

二、跨國公司通過收購股份可以快速占有市場,取得規模經濟,實現戰略擴張

隨著我國對外資并購的限制條件進一步放寬,以跨國公司為主的外資并購正成為我國WTO后的主要經濟熱點。WTO后,大量跨國公司爭相進入我國,收購國內各行業的優勢企業正成為跨國公司爭奪中國市場的重要戰略行動。我國加入WTO后,在跨國公司經營戰略中所占地位顯著上升,跨國公司將會選擇收購國內經營狀況較好的企業,向我國轉移具有區位優勢的生產環節,實現強強并購。據悉,索尼以超過億元的人民幣,1800萬美元的溢價收購成都索貝數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67%的股份,成為索貝的控股股東,其原因在于:一是索貝10年來在多媒體技術上的開發力量;二是索貝已建立起全國營銷和服務體系。由于索尼在中國目前只擁有單機銷售網,而索貝形成的是系統集成。因此,索尼要實現本土化戰略,還必須在銷售系統上進行變革。事實上,像索尼這樣的境外資本通過向國內企業購買部分股權且實現控股來進行投資的,近來在家電業、零售業、制造業等均有突出案例,如聯合利華收購和路雪、中華等國內名牌,伊萊克斯收購東寶,東洋電機收購中意的空調生產線等。目前,我國不少上市公司擁有壟斷性經濟資源,加上我國經濟市場化程度和對外開放程度不高,地區分割、行業分割的現象相當普遍,相當多行業的進入壁壘仍較高。跨國公司收購這類公司,不僅可以迅速占領國內市場,而且可以為跨國公司打破行業壁壘。另一方面,我國的上市公司基本上處于所屬行業的前列甚至龍頭地位,經營管理和生產設備等各項經濟指標位列行業前茅。他們在長期的市場競爭中致力于熟悉國內市場,重視內部經營管理,形成了適合中國國情的管理和營銷網絡,以及知名本土品牌等核心資產。這些公司正為跨國公司所青睞,在跨國公司的“本地化”戰略中占據著重要地位。收購這樣的公司,技術轉移和管理磨合的成本較低,能夠實現并購的戰略目的。

三、中國市場孕育的機會和中國投資政策的進一步開放是跨國公司改變其投資形式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中國現在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快速增長的經濟實體。近幾年來,由于亞洲金融危機和9.11事件的影響,加上各國的經濟結構調整,全球經濟整體低迷,北美、日本和歐洲經濟疲軟,增長乏力。但中國經濟卻實現了快速增長。2002年中國GDP增長率達到7.7%,2003年中國第一季度GDP實現9.9%的增長,第二季度雖有SARS的影響,但GDP增長也達到6.7%.據多家權威機構估計,中國2003年全年可實現8%左右的增長。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正成為世界經濟回暖的動力,吸引了無數跨國公司的眼光并使得眾多的跨國公司紛紛調整中國市場在其全球戰略中的地位。而中國于2001年年底加入WTO以后,將按照協議的承諾,在“入世”后35年的時間內逐步開放非國家經濟命脈性質領域的合資壁壘。這意味著跨國公司打破在中國的“合資瓶頸”的機會來了。因此,跨國公司越來越多地采用在中國成立獨資企業的形式。

四、強化管理,減少跨文化管理沖突的發生也是跨國公司改變其投資形式的原因

一般說來,跨國公司通過與中方公司成立合資企業,可以與東道國政府、顧客、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及其他利益相關者建立良好的協調關系,有利于當地業務的發展。其次中方公司通常對當地的社會文化、風俗語言、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