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19世紀英國海外貿易圖反映了世界經濟發展的什么現象(19世紀英國的資本主義發展程度...)

时间:2024-05-29 09:41:08 编辑: 来源:

5年增至十四億英鎊,1913年,文猛增至四十億英鎊,相當于英國國民財富的四分之一,占各帝國主義國家結外投資總額的一半。其中半數以上投放到殖民地和半殖民地。隨著資本輸出的增加,英國在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銀行分行數目也急劇發展。1904年有2279家,到1910年,則發展到5499家,英國的資本輸出占居世界第一位,從而成為最大的國際剝削者和掠奪者。殖民掠奪成為英國帝國主義的最大特點,因此,列寧稱之為殖民帝國主義。

通過大量的資本輸出,英國資產階級從殖民地榨取了巨額的利潤。1899年,英國對外投資獲得的收入達九千萬到一億英鎊。這樣,在英國國內便 產生了一個龐大的靠"剪總票"過活的食利者階層。從這個極端腐朽的寄生者階層的出現可以看出,這時的英國已由一個典型的工業國變成了典型的食利國家,英帝國主義的寄生性和腐朽性在這里表現得非常明顯。

2. 自由黨和保守黨的輪流執政:

十九世紀六十年代以來,英國兩大資產階級政黨即自由黨與保守黨就已交替執政,在向學國主義過渡的時候,隨著英國經濟地位和變化,兩黨之間的分歧日益縮小,政策上也越來越超于一致。從實質上講,兩黨都是壟民資產階級利益的代表,只不過是在進入帝國主義階級后,如何保持英國工業霸權,如何對付日益高漲的民主運動,以及在海外殖民中采以什么方法等細節和步驟問題上雙方爭論不體。

從1851--1874年的二十多年中,除很短的時間外,幾乎是自由黨獨攬政權時期。這一時期,英國仍然保持著其世界工業霸權的地位,國內比較妄定,民主空氣也比較濃厚。統治階級不需要強大的國家機器即可維持其統治。這一時期,英國的軍隊大都駐扎在海外殖民地,國內的軍隊和警察數量極少。自由主義的統治方式自然而然得以推行。

進入七十年代,隨著工業霸權地位的喪失,國內的穩定局面一去不復了,英國資產階級也就改變了自由主義的統治方式,加強了國家機器。國會權力被削弱,內閣權力則大大提高。到八十年代,自由黨內部發生分裂,自由黨反對派在約瑟夫•張的倫的領導下倒向保守黨,要求強化國家機器,建立一個排池性的英帝國經濟體系,用高關稅保護英國市場,防止外國競爭,維護英國的工業壟斷地位。在對外政策上,他們主張奉行帝國主義侵略政策,擴大英帝國的殖民地,對內則力主加強對工人運動的鎮壓。

在這種情形下,保守黨勢力抬頭了。從1874--1915年的四十一年中,保守黨執政23年,自由黨執政18年。也就在這一時期,兩黨之間的差別更是日益縮小。在內政上,兩黨在重大問題上幾乎完全趁于一致,只是保守黨要求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在對對政策中,特別是在殖民政策問題上,保守黨和自由黨的區別主要在于赤裸裸的使用暴力還是隱蔽地使用暴力的問題上。自七十年代開始,兩黨領袖的權力大大加強,這種情況,標志著英國政治由民主自由轉向專制反動。

進入二十世紀,隨著英德矛盾的尖銳化,無論是保守黨或自由黨都積極推行擴軍備戰政策。保守黨內閣終于放棄傳統的"光榮孤立"政策,于1902年結成英日同盟。1904年又締結英法協約,1907年同俄國簽訂協約。此后,自由黨內閣重申1889年保守黨政府提出的所謂"二強標準"、即,德國海軍每建造一艘軍艦,英國將建造兩艘。英國艦隊將始終保持與世界其他兩上國家海軍艦隊之和的實力。在這同時,英國政府不斷地提高軍事預算,1905--1907年間,每年平均為五千九百八十萬英鎊;1911--1913年間則增加到平均每年七千三百三十萬英鎊。引起了工人運動的新高漲。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