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韓國進出口貿易數據分析(美國外貿統計數據說明了什么?)

时间:2024-05-03 02:36:53 编辑: 来源:

大幅度下降,規模只有1995年的54.7%,為179億美元,而與此同時外資企業從逆差轉變為順差,2004年實現貿易順差140億美元。雖然順差額仍然低于內資企業,但兩者的發展趨勢截然相反,預計在不久的將來中國貿易順差很可能主要源于外資企業。第三,大類產品貿易差額的格局基本未變,但不同企業對貿易差額的貢獻有了較大的變化。1995年中國初級產品、中等技術產和高技術產品呈現貿易逆差,而勞動密集型產品、低技術產品、資源密集型產品呈現順差,10年后這種格局沒有改變。1995年內資企業的貿易順差主要來源于勞動密集型產品(占其順差的77%),其次是低技術產品、資源密集型產品和初級產品,其逆差產品項是中等和高等技術產品,兩者產生的貿易逆差額相當;同年外資企業除勞動密集型產品外其他類別的產品全部呈現逆差,逆差主要源自中等技術產品(占其全部逆差的60%)。2004年內資企業中等技術產品實現小額貿易順差,高技術產品依然呈逆差,但最主要的逆差項是初級產品,占內資所產生的貿易逆差的72%,高技術產品逆差占28%;外資企業最重要的變化是資源密集型產品、低技術產品和高技術產品實現了貿易順差,但中等技術產品和初級產品的逆差擴大,特別是初級產品的逆差增長較快,年均增長17%,但在逆差總額中中等技術產品逆差占比重較大,占66%,初級產品占34%。

2. 工業增加值

10年來外國直接投資對中國對外貿易的擴大以及結構的改善的作用已不容質疑,但來自發達國家的直接投資的技術溢出效應仍然是一個有待考察和論證的問題。一些國際組織以及貿易專家的研究表明,許多發展中國家在擴大制成品出口,特別是高技術產品出口方面所獲得的成功不能按表面價值來衡量,理由是發展中國家在高技術產品的生產中依然從事的是勞動密集型、低附加值的勞動,這意味著發展中國家制成品出口的擴張并沒有伴隨著收入和附加值的增長。作為最大的外向型發展中國家,中國的情況如何?

2004年中國出口占GDP 的比重從10年前的21% 上升到了35.9%,同期工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從26%上升到了40%,這表明中國經濟迅速國際化的步伐與其工業化的深化幾乎是同步的,在這個過程中外資企業的作用逐漸顯現。

首先,這10年中外資企業創造的工業增加值以每年23.5%的速度增長(略低于同期出口24.9%的增長速度),其在中國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已從1995年的15%上升到28%,同期民族企業工業增加值的增長速度只有13%(略高于其出口11.8%的增長速度),低于外資企業工業增加值增長速度10個百分點。

第二, 1995年至2004年外資企業制造業增加值與出口之比的平均值為66(而民族企業為207),可見外資企業出口產品中進口含量非常之高。從趨勢看,從1995年到2001年,中國外資企業制造業增加值與出口之比從62已經上升到了 78,但從2002年開始該比值逐年下降,到2004年已降至10來的最低點。這與2001年底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進一步增強了中國吸引外國直接投資能力并激發了其出口的潛力有直接的聯系,而不是由于外資企業工業增加值出現了大的下降。

第三,在外資出口比重較大的行業,比如電子產業,國內增加值所占份額正在加大。

三、結論

作者:趙玉敏 研究員 (商務部 研究院 中國對外經濟貿易研究部)

(首發子站:貿研院子站)

2006-01-04

美國外貿統計數據說明了什么?

如把進口與出口分別來統計,上半年美國從水路進口的外貿貨物為4

762億噸,較2006年同期下降4

4%,進口貿易額為4 812億美元,較2006年同期的4 672億美元增長3

0%

上半年從水路出口的外貿貨物為1

961億噸, 較2006年同期下降7

2%,出口貿易額為1 735億美元,較2006年同期的1 467億美元增長18

3%

這主要是美國為了使上半年中從歐洲進口的貿易金額保持在20年同時期的同一水平上,而大舉向歐洲出口,出口的貿易金額增長了20%以上

這也是跨大西洋的歐洲/美東集裝箱班輪線將由小型船改換為中型船的原因

采取美元貶值的政策以及其他的保護措施 美國政府把降低外貿逆差作為它施政的一項重要目標, 目前它已使進出口貿易額之比從2006年上半年的3

18∶1 減至2007年上半年的2

77∶1, 即進出口貿易額比率有了好轉,但仍然是2

77∶1的逆差

從進出口貿易額的絕對值來講,數據顯示進出口貿易逆差已從2006年上半年的3 205億美元,降至2007年上半年的3 077億美元,即貿易逆差減少了128億美元,相當于減少4

2%,這對于美國來講已是相當不錯的成績了

亞洲地區是美國第一貿易大戶 在地理上,亞洲地區離美國有萬里之遠,但仍是美國的第一貿易大戶,即占美國全部貿易量的21

4 %,比美國北鄰北美洲或南鄰南美洲要多得多

在2007年上半年為1

438億噸,與2006年同期持平

其中的中(含臺灣地區)、韓、南亞(以印度為主)都有所增加,而與日本、東盟則有所減少

除了亞洲地區的貿易量在與2006年同期持平外,其他地區如歐、中東貿易量都有所減少

在貿易額上,亞洲地區更是美國的當然貿易大戶,占美國全部貿易額的近一半,約44

2%

在2007年上半年美國與亞洲的貿易金額為2 893億美元,與2006年的2 631億美元相比,增長了10%

其中中國增長了17%,為亞洲之首,其次是以印度為主的南亞增長了13

5%,再依次為東盟(8

7%)、韓國(7

3%)、中國臺灣地區(6

7%),日本僅增長了0

3%

美中貿易逆差持續堅挺 在美國與中國的貿易上,2007年上半年的貿易額為1 272億美元,較2006年同期1 087億美元增長了17%,增幅之大為全球之首

從進出口貿易額之比來分析,無論美國采取一系列強力措施,甚至中國政府機構也在鼓勵進口美國貨物,采取措施以減少順差,但是美國從中國進口與出口至中國的貿易金額之比,從2006年上半年的6

31∶1 還在微增至2007年上半年的6

39∶1,并且美對華貿易的逆差由2006年上半年的790億美元增加至2007年上半年的928億美元,即2007年上半年美中之間的貿易逆差較去年同比又增加了138億美元,相當于增長了17

4%

可見美國采取了美元貶值與一系列保護政策,在全球范圍內確見成效,但在美中貿易上卻未掀起浪花幾許

當然一項政策的效應不會立即顯示出來,需要有一定時間才能有所定論,是否會在2008年有大的轉變還需繼續觀察

另一方面我們應注意到,美方統計出來的這些數字可能與中國官方發布的有所差異,其中至少有兩點不同:一是這些數據是排除了空運與陸運的,中美之間幾乎無陸運可言,但空運是有的,空運貨物重量雖小

優質的海外市場綜合分析——日本

導讀:

日本作為世界經濟強國之一,雖然近年來經濟滯緩、下滑,但仍然是一個潛力巨大的消費市場。與其他國家相比,在商品結構、市場競爭、管理、季節性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點。

在優質的海外市場系列里 , 我們已經介紹了 《韓國市場》 ,這周讓我們把視線聚焦在我們的另一個鄰居—— 日本Japan 。

日本

日本國(日語:にほんこく;英語:Japan),簡稱“日本”。日本位于亞洲大陸東部,太平洋西北部,陸地面積約37.8萬平方公里,包括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和其它6800多個小島嶼,因此也被稱為“千島之國”。

日本首都為東京,主體民族為大和族,通用日語,總人口約1.24億(2019年數據)。

日本擁有三大都市圈,即東京都市圈、大阪都市圈和名古屋都市圈。

日本的對外貿易

01

貿易規模

據日本海關統計,2019年日本貨物進出口額為14262.7億美元,比2018年的14865.7億美元下降4.1%。 其中,日本貨物出口7055.3億美元,下降4.4%;日本貨物進口7207.4億美元,下降3.7%。貿易逆差152.1億美元。

02

產業情況

分國別(地區)看, 美國、中國和韓國 是 日本前三大出口貿易伙伴 ,2019年日本對三國出口1398.0億美元、1346.9億美元和462.5億美元,分別下降0.2%、6.4%和11.9%,占日本出口總額的19.8%、19.1%和6.6%。

日本進口排名靠前的國家 依次是 中國、美國和澳大利亞 ,2019年日本自三國進口1692.2億美元、790.8億美元和454.5億美元,分別下降2.5%、3.1%和0.6%,占日本進口總額的23.5%、11.0%和6.3%。

2019年日本貿易逆差主要來源國是中國、澳大利亞和中東產油國。美國、中國香港和韓國是日本前三大貿易順差來源地,2019年順差額分別為607.2億美元、315.6億美元和166.4億美元。

03

進出口貿易商品結構

分商品看, 機電產品、運輸設備和化工產品是日本的主要出口商品 ,2019年出口額為2400.5億美元、1678.4億美元和615.5億美元,機電產品、運輸設備分別下降6.7%、2.8%,化工產品增長0.8%,占日本出口總額的34.0%、23.8%和8.7%。

礦產品、機電產品和化工產品 是日本的前三大類進口商品 ,2019年進口額為1790.4億美元、1692.7億美元和649.8億美元,下降9.7%、2.7%和3.0%,占日本進口總額的24.8%、23.5%和9.0%。

日本三大類進口商品的國別/地區構成,其中 機電產品進口來源主要是中國 ,日本自中國機電產品進口金額為78109百萬美元,占日本總機電產品進口金額46.1%。

中日雙邊貿易情況

據日本海關統計, 2019年日本與中國雙邊貨物進出口額為3039.1億美元,下降4.3%。 其中,日本對中國出口1346.9億美元,下降6.4%;自中國進口1692.2億美元,下降2.5%。日本與中國的貿易逆差345.3億美元。

日本對中國出口的主要產品是機電產品、化工產品和運輸設備,2019年出口額分別為548.8億美元、168.9億美元和138.2億美元,其中機電產品出口下降11.5%,化工產品出口增長2.3%,運輸設備出口下降0.7%,占日本對中國出口總額的40.7%、12.5%和10.3%。

日本自中國進口的主要商品為機電產品、紡織品及原料和家具、玩具、雜項制品 ,2019年進口額為781.1億美元、206.7億美元和105.1億美元,分別下降1.0%、5.5%和2.3%,占日本自中國進口總額的46.2%、12.2%和6.2%。

在日本市場上,中國的勞動密集型產品依然占有較大優勢,如紡織品及原料、鞋靴傘和箱包等 輕工產品 ,這些產品在日本進口市場的占有率均在60%左右,在這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