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facebook怎么關閉雙重驗證(蘋果手機被偷了如何定位)

时间:2024-06-02 03:39:15 编辑: 来源:

個值得一談的人。 幾周下來,張以緯開始著眼于兩個方面:技術部門員工的考核體系和激勵機制。在百度,員工和團隊的審評是按效率,如果產品做得快且質量穩定就能獲得較高評級,這樣的直接后果,是員工只能用加班來提高效率,從而忽略了產品架構的優化。“我希望他們有時間多思考,而不是陷于加班的巨大壓力之中。”張說。 在此考慮下,張以緯首先在技術部的每個分部門都建立了技術委員會,由工程師擔當委員,負責審評員工產品以及評定員工的技術職稱。在審評標準中,增加了兩個重要方面:一是技術價值,即所開發產品的質量和架構,其對公司的價值及未來價值;其二是人力資源價值。即在開發此項產品中工程師有沒有提高。此項改革實施之后,首先能使工程師在開發產品時更注重其內在結構,也能使技術委員會的工程師開闊視野,獲得成長。

同時,張還試圖建立更科學的績效評估體系。此前,百度員工項目進展和技術考核都由“經理”評定,而張建議讓技術委員會接手員工的技術考核。另外,在上級員工的績效評定中,也讓他管理的下級員工參與打分。 最重要的是,在此基礎上,張以緯可以著手下一個棘手的項目:薪酬體系調整。據說李彥宏有調整薪酬體系的想法久矣,但這牽扯的因素實在太多。首先,技術委員會對員工的考核保證了薪酬體系調整的客觀性。張隨后確定調薪原則,比如根據每個人的潛力而不是現有能力給員工股票,這種潛力的評價,一方面基于技術委員會的考核,另一方面在于和該員工談的過程中張以緯對其的判斷。 據稱,2007年,百度應屆畢業生的工資已經比前一年漲了至少30%,其中有程序員的年薪達到了30萬元。

專注?

在國際化開始的同時,百度已經走出了和Google不同的產品道路。

2005年以來,它先用貼吧、知道、百科、空間陸續構建了一個圍繞著搜索展開的社區。而在2007年,它又先后進入了C2C和新聞領域。 那個以往高度強調專注的李彥宏,已經難以保持專注了? 李彥宏說,他認為“百度產品的線索感還是非常強的”:“搜索這個詞,含義已經有點窄了,因為我們真正要做的事情是讓人們更便捷地獲取信息”。 這個說法誠然不錯,但外界需要知道,在搜索這個大概念下,百度有可能做什么?或可能不做什么?——對于中國互聯網業的創業者,太早撞到百度并不是好消息。 但這個標準很難界定。按照百度內部的說法,在考慮是否進行一項產品開發時,他們主要思考三個問題:用戶是不是有需求?現有的產品是不是已經將用戶需求滿足得很好?百度來做這個的優勢在哪里? 注意它們的排序:百度的優勢被放在了第三個被考量的位置。 就C2C這款產品,有很多理由可以說明百度應該做它:C2C產品的本質是一個產品搜索;百度被搜索的關鍵詞中,有很大部分是產品搜索。但李彥宏關于它最直接的一個判斷是:“C2C在中國只有很短的歷史,目前做的公司還很少,這就意味著它一定是不完善的。”

如果一定要對百度的產品脈絡進行總結,那或許應該是:在信息搜索的基礎上,逐漸強化各種人的關聯。 一個相對明顯的趨勢是,隨著網絡業的發展,互聯網由以信息為中心變成以人為中心,人的角色在網上越來越清晰,從博客等以人為主體的產品的興起便可見一斑。早期,在百度貼吧中,為了使產品簡潔、功能清晰,百度產品部門并不在其中加入簽名檔、頭像等內容,而發現用戶越來越多的“結識”欲望之后,百度推出了百度空間以及用關鍵詞進行連接的交友產品。 在百度的產品人員看來,在交友和未來的IM戰略中,百度的優勢在于,點擊每位用戶個人描述中的關鍵詞,便能找到有共同特點或興趣之人——共同特征和共同興趣是交友的重要基礎,能解決現有IM工具無效溝通時間過多的問題。 如今,百度的產品經理甚至會為一款產品缺乏人際交互的品質而淡化一些功能。在百度2006年推出的新產品百度空間之中,有剛加入百度的工程師提出建議,希望空間的相冊能做成Flickr那樣的圖片交流社區。產品部門的人用分析數據表示:在Flickr中,只有極少數的圖片形成了交流,而大部分人只把它當成存儲照片的空間,并未形成一個真正的圖片社區,除了炫之外并不實用。

當然,一個大有誘惑的話題是:當百度不停進入其他領域,它會不會成為一個中國的微軟?而當它進入騰訊和阿里巴巴的地盤,會不會讓這個行業的重量級選手產生新的合縱連橫? 可能性并非不存在。在整個行業都已意識到搜索引擎的戰略地位時,重量級的選手總要在百度和Google之間做出選擇。很長時間以來,阿里巴巴始終是百度和Google的廣告大客戶,但當百度進入C2C領域,至少淘寶的廣告投放就會不可避免的傾斜——沒有人會甘于用自己的資金將對手養胖。 同樣重要的是,馬云和馬化騰都有充足的資金,這就意味著他們有時間與耐心,去打一場漫長的搜索戰爭。至少目前看來,馬化騰對韓國搜索公司的研究已經有了不少心得(請參見本期另一篇封面文章《后企鵝時代》)。

對于這些猜測,李彥宏說他在媒體上看到很多,但是在業界的交流中沒有聽到。“難道像百度這樣的公司,就不能去創新,不能去做一些新的東西了嗎?”李反問。他也回避了IM產品會不會明確給出挑戰騰訊信號的問題,他說:“騰訊已經在用Google,這個對我們來說沒有本質的影響。”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