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貿易帶來的好處不包括微觀經濟學(以下問題中哪一個不是微觀經濟學所考察的問題?)

时间:2024-05-18 18:29:28 编辑: 来源:

去工作,什么因素決定工作時間的長短,經濟激勵效應如何影響人們對教育、職業和居住地進行選擇,不同的勞動力市場和教育計劃對個人收入和就業會產生什么樣的效應,等等。

第二,統計學在經濟學中的大規模運用。計量經濟學之所以在20世紀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并成為經濟學中一個極富魅力的分支,首先得益于統計學在經濟學中的廣泛使用,并最終成為構建計量經濟學體系的一個重要基礎。例如,弗里德曼的《1867-1960年美國貨幣史》就是成功運用統計分析的一部經典性著作(注:Mary S.Morgan,The History of E買粉絲nometric Ideas,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他通過一系列的數據統計分析,得出了貨幣實際數量的長期變化和實際收入的長期變化之間具有一種密切的相關性的結論,從而構建了弗氏的貨幣數量說。統計分析的運用不但支持了計量經濟學的發展,還促進了經濟學其他相關分支的誕生和發展,例如,庫茲涅茨對季節性的波動、國民收入的長期變化和經濟增長的經典性研究既建立在統計分析的基礎之上,又為統計分析建立了一個牢固的陣地,與此同時還大大推動了諸如發展經濟學、國際經濟學、技術進步和產業結構等新的理論分野和發展。 [5]

第三是博弈論的引進。作為一個嶄新的研究方法,博弈論的應用范圍已延伸至政治、軍事、外交、國際關系和犯罪學等學科,但其在經濟學中的應用最為成功。進入80年代以來,博弈論逐漸成為主流經濟學的一部分,甚或可以說已成為微觀經濟學的基礎,還有人試圖以博弈論語言重建整個微觀經濟學。博弈論研究的內容主要是決策主體的行為發生直接相互作用時的決策以及該決策的均衡問題。借助于博弈論這一強有力的分析工具,“機制設計”、“委托—代理”、“契約理論”等已被推向當代經濟學的前沿

以下問題中哪一個不是微觀經濟學所考察的問題?

以下問題中哪一個不是微觀經濟學所考察的問題?

A.一個廠商的產出水平

B.失業率的上升或下降

C.聯邦貨物稅的高稅率對貨物銷售的影響

D.某一行業中雇傭工人的數量

正確答案:B

221.微觀經濟學第三章:相互依存性與貿易的好處

P49-P62

收獲:

我:以前只知道貿易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書中舉了一個例子,把貿易簡化成兩個人之間的活動,太棒了,幫助我理解。

我自己還是用洗碗煮菜來比喻吧,我比較容易懂。哈哈...

如果我們 不進行貿易 ,那一個小時我們總產出是:(假設我們都決定一半時間洗碗一半時間煮菜)洗 75個碗 (我50+他25)和煮 15道菜 (我5+他10)。

如果我們 合作 ,我專門洗碗,他專門煮菜,那一個小時我們的總產出是:洗 100個碗 + 20道菜 。

我們誰也沒有多干,還是一個小時,但總產出 卻比原來多了 25個碗+5道菜。

雖然好簡單,但通過自己算出來覺得好神奇啊!

2.絕對優勢和比較優勢

⑴先來說說絕對優勢。 咱還是拿上面的洗碗和煮菜的假設吧。

同樣洗50個碗,我半個小時就夠,我先生要用1個小時, 同樣的產出,我用更少的投入 ,所以洗碗我有絕對優勢。同理,煮菜的話先生有絕對優勢。

⑵下面來說說比較優勢 。

我煮1道菜的機會成本是洗10個碗;

我先生煮1道菜的機會成本是2.5個碗;

很顯然,同煮1道菜,先生的機會成本更低,所以煮菜他找比較優勢。

本來煮菜他就有絕對優勢,為了更好的說明絕對優勢和比較優勢不是一回事,我們需要更改下假設:

無論是洗碗還是煮菜,先生就具有絕對優勢 ,那是不是代表不需要跟我進行貿易呢?那是不是代表他一個人做所有的更劃算呢?

⑶ 這里就得說到: 貿易并不是基于絕對優勢,而是基于比較優勢。

煮一道菜,我的機會成本是洗10個碗;先生是洗6個碗。 先生煮菜的機會成本低。

洗碗,我的機會成本是煮1/10個菜,先生是1/6個菜。 我洗碗的機會成本少。

所以即使先生無論在洗碗還是煮菜都占絕對優勢,但貿易還是對雙方都有利,運用 比較優勢原理,他應該煮菜,我應該洗碗。

3.我擅長洗碗就代表我一定要去洗碗嗎?

答案是 不一定, 選擇我有比較優勢的事做。

經濟學原理是什么

第一個大問題是人們怎樣作出決策。對于這個問題,作者提出了四個原理。

原理一:人們面臨交替關系。也就是說人們為了獲得一樣自己喜歡的東西,必須放棄另一件東西;那么所謂的決策,就是在這兩件東西中進行選擇最后有所取舍。

原理二:一種東西的成本是為了得到它而放棄的東西。因為人們之間都面臨著交替關系,所以,在作決策時人們就要對可供選擇的方案的成本和收益進行比較,問題是一項行動的成本往往并不是很容易就可計算出來的。

原理三:理性考慮邊際量。作者認為生活中有很多決策都與對現有行動計劃進行小的增量調整有關,這些調整就是所謂的“邊際變動”。

原理四:人們會對激勵做出反應。人們作出決策是在對成本與收益的比較之后進行的,當成本和收益變化時,人們的決策及行為也就會發生變動。所以,人們會對激勵作出反應的。這種激勵既可以是人為的,也可能是自然變化的結果。

第二個大問題是人們如何相互交易,這個問題可用以下三個原理加以解釋。

原理五:交易能使每個人狀況更好。在貿易中往往存在著競爭,貿易和體育競賽不同,不一定是一方勝利而另一方必然失敗,它可以達到“雙贏”的效果。競爭的結果是使貿易雙方都得到好處。

原理六:市場通常是組織經濟活動的一種好方法。在如何分析資源這一問題上,一向有兩種方法,一是中央計劃,二是市場機制,前者實行的是計劃經濟,后者實行的是市場經濟。

原理七:政府有時可以改善市場結果。作者指出,市場經濟雖有很多優點,但也存在明顯的不足,主要有市場失靈等,所謂市場失靈,其中一個原因在于外部性。外部性有好有壞,污染就是一個不良的表現。

第三個大問題就是整體經濟如何運行,這個問題可用以下三個原理加以解釋。

原理八:一國的生活水平取決于它生產物品與勞動的能力。世界各國貧富不均,生活水平差距較大,原因在于生產率的差別。

原理九:當政府發行了好多貨幣時,物價上升。這是一個貨幣理論,指的是通貨膨脹這一現象,所謂通貨膨脹是指經濟中物價總水平的上升。通貨膨脹的主要原因在于貨幣量的增加,在大多數嚴重或者持續的通貨膨脹情況下都是由于這個原因。

原理十:社會面臨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的短期交替關系。通貨膨脹雖然有害于經濟的發展,但政府卻很難徹底地去消滅它,原因在于降低它時會引起失業人口的增加,這就是一個二難問題,這一問題可以在菲利普斯曲線上反映出來。

以上十大原理是該書的中心命題,而書中其余部分則是圍繞這些原理來論述的,或者說是這十大原理的具體闡述。

希望能夠幫到您。謝謝,望采納。

《經濟學原理 微觀經濟學分冊》閱讀筆記(一) 經濟學的十大原理

社會中的資源是稀缺的。 我們不可能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所有東西,社會上的每個人也不可能達到他希望的最高生活水平。歸根到底, 經濟學研究的是人們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資源。 這包括:1.人們如何做出決策;2.人們如何相互影響;3.整體經濟如何運行。經濟學十大原理概括了經濟學所研究的大致內容,也體現了經濟學研究的幾個核心思想。其中前4個原理指出了個人做出決策的規律,第5-7個原理反映了人與人的決策之間如何相互影響,最后3個原理闡述了整體經濟運行的普遍規律。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在經濟學中,這是一句真理。我們得到什么,就一定舍棄了什么。生活中,我們的金錢是有限的,多花一塊錢吃飯,在其他開支中就得少花一塊錢;我們的時間是有限的,多花一個小時時間刷手機,學習功課的時間就少一小時。不論是個人,還是企業、政府、整個社會,人們都面臨權衡取舍。

由于人們面臨權衡取舍,所以人們就得問一問“值得嗎”。我們就需要比較下各個行動方案的成本和收益。所謂 機會成本 ,就是為了得到某種東西所必須放棄的東西。比如大學畢業后,你可以選擇繼續讀研究生,也可以選擇直接參加工作。那么讀研究生的成本,除去相應的學雜費以外,還有你放棄了數年工作的時間以及這期間所積累的收入和工作經驗,即你選擇讀研所放棄的東西。

經濟學家假設人是 理性的 。理性的人會仔細、聰明地權衡各種各樣的取舍,做出最合適的決策,從而最大限度地實現自己的目標。理性的人知道,生活中很多決策并不是非黑即白的選擇,而是度的權衡。考試臨近時,我們并不是只能在放棄考試和24小時不斷學習之間做選擇,而是選擇是否多花一個小時時間復習而不是玩手機。邊際變動指的是對現有行動計劃的微小增量調整。 理性的人通常通過比較邊際收益和邊際成本來做決策。

邊際決策可以用來解釋一些看似奇怪的事。水是生命之源,沒有水人們很快就會死去,但是沒有鉆石并不會威脅到我們的生命,那為什么鉆石要比水貴得多?答案是對于大部分人而言,水太多了,而鉆石太少了。 一種資源的邊際收益取決于增加一點該資源所獲得的收益,也取決于人們已經擁有多少這種資源。 對于大部分不缺水的我們,多一杯水所帶來的收益微不足道,相反,由于鉆石稀少,人們覺得額外增加一顆鉆石可以帶來很大的收益,所以人們愿意出高價購買鉆石,而水如此便宜。

激勵是引起一個人做出某種行為的某種東西(懲罰或者獎勵的預期)。由于理性的人決策時考慮成本和收益,而激勵旨在改變某些資源的成本或者收益,因此理性的人必然會對激勵做出反應。如市場中,蘋果價格上漲,人們就會選擇少買些蘋果,而果農就會選擇多種些蘋果—— 在市場中,價格對于消費者和生產者都是至關重要的激勵。 政府同樣可以制定各種政策以給人們不同的激勵,但如果政府不能全面考慮到所制定的政策將如何影響激勵時,這些政策往往會帶來意想不到的結果。

過去農耕社會,人們自給自足,自己種糧食,自己織布做衣服,自己蓋房子。而當今社會,這些事幾乎都不用自己親手做。貿易使人們可以專門從事自己最擅長的勞動,從而大大提高生產效率,再通過與其他人貿易,人們可以以較低的成本獲得各種各樣的物品和服務。國家和家庭也一樣,貿易使各國可以專門從事自己最擅長的活動,兩國之間的貿易可以使兩個國家的狀況都變好。

我國曾經嘗試過計劃經濟,結果遭遇失敗。計劃經濟能有效運行的前提是,計劃者可以最佳地配置經濟中的千萬種稀缺資源,顯然沒有一個國家的政府能有如此大的能力。在市場經濟中,計劃者從中央政府官員變為了千萬個企業和個人——企業自己決定生產什么,個人自己決定從事什么工作,購買什么產品。這些企業和個人在市場中相互交易,價格和利己引導他們做決策。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提出,市場上有只看不見的手,通過價格這一信號,引導市場中每個企業和個人做出資源配置的決策,從而在大部分情況下使整個社會的福利最大化。

既然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如此神奇,可以自發讓整個經濟朝最佳的方向發展,那為什么還需要政府呢?答案一方面是 看不見的手發揮作用有一個前提,就是每個企業和個人的產權能夠得到充分保障。 如果所有人都可以非法盜版復制明星的唱片,那么唱片公司就不會存在。因此市場需要政府來保障每個生產者的產權不受侵害。需要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