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二戰后國際石油貿易的認識和看法(怎樣認識現代資本主義大企業與生產力發展的因果關系)

时间:2024-05-19 07:41:28 编辑: 来源:

福利國家,只有經濟增長率保持在4.5%左右才能實現“充分就業”,否則就難以維持下去。由于后來經濟增長達不到這一要求,就出現了“福利國家危機”;同時,由于福利國家“運轉費用”很高,造成其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削弱,難以適應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此外,高福利所產生的負面影響使歐洲國家不同程度地出現了“福利病”,即由“大鍋飯式”的福利制度造成的勞動者生產積極性不高,勞動效率低。在有的高福利國家,甚至培養出一批坐享其成的懶漢,這些人心安理得的享受福利,喪失了進取心和積極性。

90年代以來,特別是近年來,發達資本主義在調整中又提出了“第三條道路”的口號。所謂“第三條道路”,乃是80年代調整的延續和發展。這次調整同80年代的調整一樣,是對戰后新體制的調整,而不會也不可能完全否定戰后形成的新體制。其主要內容是:減少國家干預,但不會完全放棄國家干預;削減社會福利開支,但不會取消社會福利保障。

要全面認識資本主義,還必須研究整個資本主義的“世界體系”。發達資本主義只是世界資本主義體系當中的一部分,世界上還有一類資本主義,這就是發展中國家的資本主義。這后一類資本主義是后進的、不發達的、成長中的資本主義,是“外圍”的或“邊緣”的資本主義。當今有一百多個國家都屬于這種資本主義。一講資本主義,人們通常就限于“發達的”資本主義,而將廣大發展中國家的那種資本主義排除在外,這是不全面的。尼加拉瓜有位叫卡德納爾的神父提供了一個看待這個問題的新視角。1994年他在墨西哥《美洲紀事》雜志上撰文說:“新聞界得意洋洋地在全世界宣布社會主義的失敗,但是他們不提資本主義的更大的失敗。資本主義只在世界10%或20%的人口中取得了成功。對于第三世界占人口大多數的窮人來說,資本主義是災難性的,而資本主義的失敗先于社會主義的失敗。”只有將這類資本主義考慮在內,對當代資本主義的認識才能避免片面性。就總體而言,這一百多個發展中國家的資本主義與發達資本主義的差距很大,其形勢非常嚴峻。目前占世界人口的17%的24個工業化國家擁有世界生產總值的79%,而占世界人口83%的發展中國家僅占世界生產總值的21%。發展中國家外債總額高達2.5萬億美元,有13億人生活在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每天人均收入不足1美元,8億人忍受著饑餓,8000萬人完全不能享受醫療服務,超過2.6億的人不能上學。

從當代資本主義的“世界體系”來觀察資本主義就不難發現,當代資本主義固然還有很大發展,但發展越來越不協調,越來越畸形,到處都存在著兩種對立現象的強烈對比:進步與落后,創新與毀滅,富足與貧困,高貴與低賤,物質豐富與精神空虛,智慧與愚昧,科學與反科學。這種狀況正如英國著名作家狄更斯在《雙城記》的開篇所寫的:“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年代,這是愚昧的年代;這是信仰的時期,這是懷疑的時期;這是光明的季節,這是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之春,這是失望之冬;人們面前有著各種事物,人們面前一無所有;人們正在登天堂,人們正在下地獄。”用這段睿智的話來說明當代資本主義的現實,倒是很恰當的。

五、正確認識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關系

首先,應當全面認識和正確對待資本主義,要有同資本主義“長期打交道”的思想準備。因為資本主義還有相當的適應和調整能力,因而還有較強的生命力,它不可能迅速崩潰,“一球兩制”將是相當長的歷史現象。我們既要大膽地學習借鑒資本主義一切先進的、進步的東西,但又要抵制其腐朽落后的東西。學習和利用資本主義必須大膽,但又不能照抄照搬,搞“全盤西化”,必須從戰略高度上處理好同資本主義特別是同發達資本主義既矛盾斗爭又借鑒合作的關系,堅持“以兩手對兩手”。

第二,要全面認識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之間既否定又繼承的關系。列寧曾明確指出:“社會主義能否實現,就取決于我們把蘇維埃政權和蘇維埃管理組織同資本主義最新的進步的東西結合得好壞”,“我們不能設想,除了建立在龐大的資本主義文化所獲得的一切經驗教訓的基礎上的社會主義,還有別的什么社會主義”。[5]因此,就總體而言,社會主義在不忽視同資本主義斗爭的同時,在戰略上要樹立“利用資本主義來建設社會主義”的思想。

第三,在“基本制度”上與資本主義劃清界線的同時,在“具體制度”即體制上必須有對資本主義所借鑒。體制的好壞直接關系著制度的生存安全,無論是資本主義還是社會主義概無例外。要重視制度的安全,就必須重視體制上不斷的改革和完善。資本主義在大危機后借鑒了社會主義國家管理經濟的辦法,不僅沒有變成社會主義,反而延緩了衰老,鞏固和發展了資本主義的基本制度;社會主義借鑒其市場經濟體制、社會保障體制等反映現代社會化生產規律的手段和管理制度,也不會變成資本主義,而只會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

第四,理想和信念必須植根于科學的認識,既不要忽視“兩個決不會”,又要堅信“兩個必然”。馬克思主義在分析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基礎上,提出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代替資本主義,這是就歷史發展的總趨勢而言的。至于這一“代替”如何實現、在多長時間內實現,他們則認為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系,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必須按照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和歷史唯物論,用變化和發展的觀點將資本主義走向滅亡的歷史“必然性”與歷史演進過程的“長期性”統一起來,將資本主義的“腐朽性”與它繼續發展的“可能性”統一起來,將歷史發展進程的“階段性”與歷史結局的“指向性”統一起來,既堅信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的必然性,又要看到這一過程的長期性、曲折性和復雜性,做堅定而清醒的共產黨人。

“二戰〞后,初級產品出口中石油類策略成功原因

1、發達國家所產的石油不到世界的20%,而其消費的石油卻占世界石油產量的70%;發展中國家的石油產量占世界的60%多,而其消費量卻不到世界的10%。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能源和化學工業日益建立在石油的基礎上,因此,石油貿易額在世界貿易中的比重上升較快,成為僅次于機械類產品的第二大商品。

2、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各種合成材料逐漸取代了許多傳統的自然原料,化學纖維和合成橡膠的生產量都大于天然纖維和天然橡膠的生產量和消費量。

3、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通過農業工業化和保護政策,提高了糧油食品的自給率,自然減少了糧油食品的進口。

4、1973年以來石油提價是食品、原料、礦產品在國際貿易中所占比重下降的主要原因。石油,地質勘探的主要對象之一,是一種粘稠的、深褐色液體,被稱為“工業的血液”。地殼上層部分地區有石油儲存。主要成分是各種烷烴、環烷烴、芳香烴的混合物。

就當今國際形勢,發表個人看法,從政治、軍事,經濟、文化方面。不少于兩百字。

當前世界的格局呈現的仍然是一超多強的格局。美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強的國家,不管是從軍事、經濟方面,以及由前兩者襯托出來的政治,都是遠遠超過與世界上其他的國家的。伴隨著世界格局隨著一超多強的格局發展,新興的國家、組織,例如歐盟的政治經濟甚至軍事的一體化,中國的崛起,俄羅斯的重新崛起,以及像日本,印度等國家的日益壯大和發展,都是對美國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一種新的挑戰。

政治上,從體制上看,資本主義的民主仍然是世界上的主流,社會主義仍然還在發展階段。從政治格局上看,一美國為主的西方發達國家組成了一個強大的陣營,壓制發展中國家,通過各種借口來獲得本國利益最大化。例如對中東國家發動的石油戰爭,都是為了美國可以控制石油命脈而發動的單方面利益戰爭;與其鮮明對比的就是美國多非洲國家動亂的視而不見,原因在于非洲這些國家沒有什么特別的資源,與本國利益沒什么特別關系。

軍事上,世界上進入了高尖端武器時代,一個國家如果擁有技術的絕對優勢,那么對于對方對方來說就是一個毀滅是的打擊和傷害。美國就是一個軍事力量特別強悍的國家,實力絕對凌駕于世界上的任何一個國家之上,特別在尖端武器方面(太空武器、空天飛機、艦載無人機、激光武器,濱海戰列艦,網絡病毒武器,電子戰術飛機-咆哮者……)在世界上各個方面都領先于世界上的任何國家和國家組織。并且在實戰中這些武器得到了充分的印證,例如1991年空襲下的南聯盟,2001年阿富汗戰爭,2003的伊拉克戰爭。這些戰爭從開始到推翻他國的政權,美國都已極小的代價換來了戰爭的巨大勝利,這也充分驗證了美國高端武器的實用性和壓倒性優勢。另一方面,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軍事組織是世界最大的軍事組織,他的成員都是一些軍事力量也非常強大的國家組成,例如英國、法國。這樣的一個軍事組織使的世界上的軍事力量嚴重不平衡,使得這個軍事組織沒有誰可以和他抗衡。但是另一方面,世界軍事力量對比也在發生悄無聲息的變化,近年來中國的崛起,軍事力量日益強大;俄羅斯作為蘇聯的最大繼承國,其強大的核武庫仍然令美國畏懼三分,還有像法國這樣的“同盟國”,也在一步步想脫離美國的控制,走向獨當一面的方向發展。總之,軍事力量是世界各大國博弈的基礎,各國都是非常重視力量的發展,所以從未來角度看,軍事力量對比還有很大變數。

經濟上,美國仍然第一,中國在近兩年排名第二,日本緊隨其后……作為一個政治經濟同盟,歐盟的經濟總量超過了美國。雖然美國不像二戰初期那樣,英法日等國家因為二戰的洗禮,美國的經濟遠遠領先于這些國家的總和,但是,我們應該清醒的認識到,現在的中日韓三國的經濟綜合才能與美國相當,也就是說國內生產總值第二名+國內生產總值第三名+亞洲四小龍的韓國=美國的經濟,在考慮到前者人口因數,后者的經濟優勢還是非常明顯的。

文化上,美國同樣重視把文化、價值觀轉移到其他國家。最明顯的就是美國的好萊塢大片,風靡全球,同時也把美國的認識觀價值觀也傳播到世界各個角落,這就是美國的一種文化侵略。另一方面,日本也重視文化的影響,例如日本的動漫,在中國的影響就能看到。中國今年來也加強文化上的投入和建設,在世界各地建造了許多孔子學院,當時相對于世界上的一些發達國家,中國還需要很多努力的地方。

綜上,我認為現在的世界就是充滿了挑戰和機遇,雖然現在是和平年代,和平和發展是世界的主題,但是居安才能思危。我們應清醒認識到我們現在與世界上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我們現在不是鼓吹美國的強大,而是為以后的超越立下了方向標。

你怎樣認識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的影響,你認為應該怎樣應對國際金融危機?????????/

第一,這是一次世界金融體系的危機。

現在有這么一種輿論,認為這次國際金融危機是美國的危機,或者把它叫做“華爾街金融海嘯”。我認為不能這樣看。雖然這次危機源于美國,而且由華爾街觸發,但是這不是一次美國金融體系的危機,而是世界金融體系的危機。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危機,我認為有三個層次的原因。

第一,從大的體系背景上說,自從上個世紀70年代“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崩潰以后,世界的金融體系就成為一個不受約束的美元所主導的體系。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建立的“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是以美元為中心的貨幣體系,但是這個美元是受美國的黃金儲備的約束的;世界各國的貨幣都與美元掛鉤,美元又與黃金掛鉤;各國都可以按1盎司黃金等于35美元的比例向美國兌換黃金。但是,1971年由于美國經濟走弱,黃金儲備減少,無力兌現,美元兌黃金的比例開始浮動。到1976年的牙買加協議,正式終止了美元和黃金的聯系。

第二,美國經濟戰后出現了越來越大的內部失衡,核心的問題是儲蓄率過低。剛才提姆·賴特(Tim Wright)教授在演講里面用了很多數字來說明這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