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北京 數字貿易規模(注意!12月這些外貿新規將影響你的業務)

时间:2024-06-03 08:05:12 编辑: 来源:

才能憑票購買一些糕點糖果、干貨果品,而且分量都極少。

提問:書上112頁人們為什么要使用票證?

生答:因為生產力水平不高,物質供應緊張,需要用票證限制人們的購買力。

三年自然災害時期,糧食、蔬菜緊缺,在吃不飽的情況下,人們往往以胡蘿卜充饑。由于缺乏最基本的營養,人們都有些浮腫。

③改革開放以來——不但吃飽,還可以吃好,營養均衡,粗細搭配,綠色食品深入人心

20世紀90年代以來,糧食供求走向市場,糧票消亡成為歷史的必然。1993年5月,北京最后停止使用糧票,糧票全面退出歷史舞臺。一些象征短缺經濟的布票、油票、肉票、豆腐票,也相繼退出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如今這些時代象征已經成為收藏家手里的珍品。

今天,我們的物質生活已經極大地豐富了,菜場、超市、大賣場,琳瑯滿目的食品應有盡有。人們對于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不僅要“吃好”,還要吃得健康,科學衛生觀念深入人心。人們講究營養均衡,粗細搭配,口味清淡,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膽固醇的食物。以前因糧食不夠用來充饑的野菜、粗糧,如今卻成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

“動腦筋”:以前因糧食不夠用來充饑的野菜、粗糧,為什么如今成為餐桌上的美味呢?

生答:因為過去人們食物匱乏,只有野菜和粗糧,人們為解決溫飽并無選擇。現在食品供應豐富,人們不僅要吃飽,更要吃好。人們注意營養均衡,粗細搭配和選擇綠色食品。

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反映了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生產力進一步發展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繁榮。

3、面貌一新的居民住宅

①剛建國時期——居住條件極差

城市居民的住宅大多面積小,設施簡陋。如北方的大雜院,南方的亭子間等,十分擁擠雜亂,屋子小得給人以壓迫感。農村里,北方內地多為土坯房、窯洞,南方多住茅草房,房屋破舊,年久失修,岌岌可危。人畜有時混居一室,衛生條件差。

②改革開放前——不斷改善,但居住條件仍較差

樣式統一單調的平板房取代了建國初的破舊民居。一片片魚鱗狀的瓦片取代了破舊的屋頂,墻也不再是石磚砌成的,而是用石灰砌成的平坦而潔白的墻面。但房屋內部很少有裝修,只有床、桌子、椅子等基本家具,看上去簡樸整潔,洋溢著和諧寧靜。

③改革開放以來——居住面積擴大,居住條件有了明顯改善

老式的普通民居已經不能滿足人民居住的需要,于是新型的住宅小區拔地而起,樓房鱗次櫛比,猶如一座新城。

北京從1998年開始興建經濟適用房,為危改居民和北京城市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了“買得到、住得起”的選擇。通過經濟適用房,人們理解了什么叫“破舊立新”。一大批居民走出沒有廚房、廁所,沒有上下水道的老房子,搬進房屋質量有保障、小區環境優美、購物交通方便的新樓房。

4、四通八達的交通

①剛建國時期——交通不便

大城市(如北京、上海),電車、汽車比較多見,黃包車,自行車是比較普遍的代步工具。在一般的中小城市,有少量的自行車和人力車。而農村里,北方有馬車、人力板車,南方有航船、牛車,步行是最普遍的出行方式。

②改革開放前——有所改善,但以自行車為主

“一五”計劃期間興建寶成鐵路、鷹廈鐵路;新藏、青藏、川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密切了祖國內地同邊疆的聯系,也便利了經濟文化的交流;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建成,連接了長江南北的交通。國家整體交通水平有所提高。

改革開放前,城市的交通資源極為有限,人們出行除了用雙腳行走之外,可以代步的交通工具也就是公交車和自行車了。但是公交線路少,車廂經常擁擠不堪。相比之下,最方便的交通工具當然是自行車,中國曾被稱作“自行車王國”,可見人們對于自行車的依賴。但當時的道路建設也十分落后,這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很多不便。

③改革開放以來——交通條件明顯改善,鐵路、公路和航線增長很快

在80年代末的中國,出行對于許多人來說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買票難,乘車難,運輸難。因鐵路運輸能力的不足,當時的鐵路客運量每天超載50%,高峰時超出100%,每天有80萬人站著乘火車,而全國每年積壓的物資則高達1億5000萬噸,南北運輸的缺口達6000萬噸。

在民國時期,貫通南北的大動脈是京漢鐵路,而時代的進步使得它已經滿足不了人民的需求。1992年中央作出果斷決定:京九鐵路三年開通,并且京九鐵路的概念已經更新,南端的終點由江西的九江延長到了香港九龍。1993年5月2日,建國以來興建的規模最大、投資最多、一次建成里程最長的鐵路干線開工了。1995年11月16日上午,京九鐵路全線鋪通。1996年9月1日,比原計劃提前四個月,京九鐵路實現全線開通運營。這條鋼鐵大動脈跨越九個省市,緩解了南北運輸的矛盾,解決了鐵路運輸的瓶頸問題;它把即將回歸祖國的香港和北京連接在一起,維護港澳地區的繁榮與穩定;它穿過多個革命老區,給老區人民帶去了脫貧致富的希望。

高速公路是一個國家交通現代化的一個主要標志。高速公路的擁有量,也成為衡量經濟發達程度的一項指標。1984年12月,滬嘉高速公路開始在上海興建,并于1988年10月31日建成通車。這是我國第一條全線通車的高速公路,從此掀開了我國公路建設史上新的一頁。除了跨省高速公路之外,全國許多省區都在地區內修建中短程高速公路,形成覆蓋全國的高速公路網。同時應該指出學生,便利的交通也帶來了城市發展中的環保問題,迫切需要解決環境污染和交通阻塞問題。要求感興趣的同學可以撰寫文章《我看城市交通》。提醒增強環保意識,認識建設和發展生態城市的重要性。

現在我們看到現代化大都市的道路可謂是生機勃勃,人群涌動,車流穿梭。這些交通工具也花樣繁多,公交路線增多、設施改善(不僅有普通公交車,還有較為先進的豪華大巴、雙層巴士,車內還安裝了空調、移動電視);出租車招手即是,私家車也屢見不鮮,地鐵、輕軌等新型交通工具出現。人們在繁忙的工作中發現出行的來回行程已縮短,道路也變得越來越通暢了……人們的交通觀念也大為轉變,假日旅游增多,國內游、出國游開始由觀光型走向休閑度假型,并且出境旅游變得越來越平民化,選擇也越來越多,而且走馬觀花式的旅游已越來越不能滿足游客的需求,個性化旅游悄然升溫,人們放松心情度假,開始真正享受旅游帶來的樂趣.

注意!12月這些外貿新規將影響你的業務

注意!12月這些外貿新規將影響你的業務

注意!12月這些外貿新規將影響你的業務,2021年只剩下最后一個月,國家也將引來一大批新規新政策。12月起,這些新規將正式實施,注意!12月這些外貿新規將影響你的業務。

注意!12月這些外貿新規將影響你的業務1

▲12月1日起船公司調整GRI

▲《“十四五”對外貿易高質量發展規劃》印發

11月23日,商務部印發《“十四五”對外貿易高質量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指出,“十四五”時期,將努力實現以下目標:

貿易綜合實力進一步增強。貨物貿易規模優勢穩固,國際市場份額穩定,進口規模持續擴大,外貿主體數量穩中有增。服務貿易規模穩步增長,出口增速高于全球平均增速。

協調創新水平進一步提高。進口與出口、貨物貿易與服7務貿易、貿易與雙向投資、貿易與產業發展更加協調。貿易業態模式創新活力充分釋放,數字化水平快速提升。綠色貿易在綠色轉型中走在前列。

暢通循環能力進一步提升。內外貿一體化程度明顯提升。外貿產業鏈供應鏈暢通運轉能力逐步增強。貿易通道更加暢通。國內國際貿易規則銜接更加緊密。法律、物流、支付、結算等支撐體系更加完善。

貿易開放合作進一步深化。貿易自由化便利化達到更高水平,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穩步構建,多雙邊和區域經貿合作更加緊密,與全球貿易伙伴關系更加牢固。

貿易安全體系進一步完善。糧食、能源資源、關鍵技術和零部件進口來源更加多元。貿易摩擦應對、出口管制、貿易救濟等風險防控體系更加健全。

規劃指出,展望2035年,外貿高質量發展躍上新臺階。貿易結構更加優化,進出口更趨平衡,創新能力大幅提升,綠色低碳轉型取得積極進展,安全保障能力顯著提高,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明顯增強。貿易自由化便利化達到全球先進水平,維護全球貿易合法合規,對全球經濟發展和治理體系改革貢獻更加突出。

規劃還提出十項重點任務,分別是:優化貨物貿易結構、創新發展服務貿易、加快發展貿易新業態、提升貿易數字化水平、構建綠色貿易體系、推進內外貿一體化、保障外貿產業鏈供應鏈暢通運轉、深化“一帶一路”貿易暢通合作、強化風險防控體系、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關于進一步加大對中小企業紓困幫扶力度的通知》印發

11月22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大對中小企業紓困幫扶力度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從九個方面提出了政策措施。

《通知》明確,要加大紓困資金支持力度,鼓勵地方安排中小企業紓困資金,落實創業擔保貸款貼息及獎補政策,用好小微企業融資擔保降費獎補資金。進一步推進減稅降費,制造業中小微企業按規定延緩繳納2021年第四季度部分稅費,研究適時出臺部分惠企政策到期后的接續政策,持續清理規范涉企收費。靈活精準運用多種金融政策工具,用好新增3000億元支小再貸款額度,加大信用貸款投放,對于受新冠肺炎疫情、洪澇災害及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影響嚴重的小微企業,加強流動資金貸款支持。

《通知》強調,要推動緩解成本上漲壓力,加強大宗商品監測預警,嚴厲打擊囤積居奇、哄抬價格等違法行為,推動期貨公司為中小企業提供風險管理服務,穩定班輪公司在中國主要出口航線的運力供給,鼓勵班輪公司推出中小企業專線服務。加強用電保障,科學實施有序用電,合理安排錯峰用電,保障產業鏈關鍵環節中小企業用電需求,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對小微企業用電實行階段性優惠。

▲美國對中國部分口罩、洗手液和一次性手套恢復加征關稅

當地時間2021年11月9日,美國USTR發布通知,對原產自中國的新冠防護產品排除加征有效期原定于2021年11月14日到期,現決定將該99項防護產品排除有效期增加16天至2021年11月30日到期。并決定將99項中的81項產品排除有效期在2021年11月30日到期的基礎上,繼續延長6個月即至2022年5月31日。

這意味著其中有18項產品在2021年11月30日排除有效期到期后,將恢復加征301關稅,無法繼續豁免加征,包含當前我國熱門出口的紡織品口罩、部分洗手液、一次性手套等產品。

▲海關不再對輸歐盟成員國等國家貨物簽發普惠制原產地證書

據海關總署網站消息,海關總署近日發布《關于不再對輸歐盟成員國、英國、加拿大、土耳其、烏克蘭和列支敦士登等國家貨物簽發普惠制原產地證書的公告》。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普遍優惠制原產地證明書簽證管理辦法》,自2021年12月1日起,對輸往歐盟成員國、英國、加拿大、土耳其、烏克蘭和列支敦士登等已不再給予中國普惠制關稅優惠待遇國家的貨物,海關不再簽發普惠制原產地證書。輸上述國家的貨物發貨人需要原產地證明文件的,可以申請領取非優惠原產地證書。

▲英國發布UKCA和UKNI符合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