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吉林省對外貿易發展現狀及對策分析(劉力臻的學術論文)

时间:2024-05-29 16:05:53 编辑: 来源:

價對地區差距測算結果的修正, 入選2005年中國經濟學年會,并在區域經濟學分會場發言,2005年12月。

2001年之前:

1. 袁樹人、李秀敏,試論圖們江陸橋樞紐共同體特點、模式及其演進展望,《世界地理研究》,2000年1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世界地理》,2000年3期。(重點刊物)

2. 余昺雕、李秀敏,面向21世紀東亞經濟共同體的前景分析,《東北亞論壇》,2000年2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世界經濟》,2000年7期。(重點刊物;CSSCI)

3. 左世紅、李秀敏,圖們江地區開發進程預測與模式選擇,《山東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年4期。

4. 李秀敏,蒙古的經濟發展與東北亞經濟合作,《世界地理研究》,2000年3期。(重點刊物)

5. 袁樹人、李秀敏、楊曉慧,中國圖們江地區大宗貨物輸出及其流向研究,INAS REPORT,1999年2期。

6. 李秀敏、陳才,東北亞經濟區與我國東北國際河流的合作開發和協調管理,《地理學報》,1999年增刊。

7. 李秀敏,日本對外直接投資與我國產業結構調整,《世界地理研究》,1998年2期。(學科二)

8. 李秀敏、袁樹人、楊曉慧,圖們江地區大宗貨流及其流向研究,《東北亞論壇》,1998年2期。

9. 李秀敏,圖們江地區空間開發模式研究,《圖們江通海航行與對外開放研究文集》,1998年1月。

10.李秀敏,東北亞新大陸橋的建設與蒙古的經濟發展,《圖們江通海航行與對外開放研究文集》,1998年1月。

11. 李秀敏,淺談世界經濟地理課程改革,《世界地理研究》,1997年1期。(學科二)

12. 李秀敏:吉林省對蒙貿易潛力分析,《圖們江通海航行與對外開放研究文集》,1995年10月。

13. 李秀敏: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資源配置問題的幾點思考,《資源環境與持續發展戰略》,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5年8月。

14. 王士君、李秀敏:中國東部內陸中心城市郊區城市化趨勢分析—以長春為例,《人文地理》,1995年2期。(學科二)

15. 王榮成、李秀敏:俄羅斯遠東地區經濟發展現狀與圖們江地區開發,《外國問題研究》,1995年1期。

16. 李秀敏:中國東北資金供需格局,《東北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1995年增刊。

17. 李秀敏:蒙古國對外經濟貿易的基本特征,《世界地理研究》,1995年1期。(學科二)

18. 王士君、李秀敏:現代化國際性城市的基本特點,《人文地理》,1993年3期。(學科二)

19. 李秀敏、高莎麗:大海參崴自由經濟區規劃與圖們江地區規劃的銜接,《人文地理》,1993年2期。

20. 李秀敏:戈爾巴喬夫時代蘇聯由擴張到收縮的對外政策,《外國問題研究》,1992年2期。

21. 牛國弼、李秀敏、馮玉芝:對開辟阿爾山中蒙地方貿易口岸,建設中蒙蘇第二條國際聯運線合理性的探討,《東北師大學報》(哲社版),1991年6期。

22. 李秀敏、馮玉芝:吉林省對外經貿戰略新議,《經濟縱橫》,1991年6期。李秀敏:蘇聯的經濟特區,《外國問題研究》,1991年3期。

23. 張達明、牛國弼、李秀敏、馮玉芝:中蘇、中蒙經貿新途徑,《外國問題研究》,1991年1期。

24. 王士君、李秀敏:小城鎮發展在縣域城鎮體系規劃中的幾個問題,《東北三省城市規劃優秀論文集》,1991年1月。

25. 李秀敏:東北經濟區城市化發展水平研究,《城鎮經濟研究》,1987年5期。

(二)著作

1. 張曙霄、李秀敏:《國際貿易理論·政策·措施》,中國經濟出版社,北京,2001年。

2. 李秀敏參編:《地理》,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2001年。

3. 丁四保、王榮成、李秀敏、劉力、趙偉:《區域經濟學》(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2003年。

4. 余昺雕、李秀敏、王厚雙、王秋蘭:《中外增長三角研究》,吉林文史出版社,長春,2004年。

5. 袁樹人、……、李秀敏等:《吉林省百科全書》(上、下),編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

6. 楊青山、高莎麗、李秀敏:《蒙古國地理》,專著,東北師大出版社,1994年。

7. 丁四保、王力、……、李秀敏等:《內陸邊境地區對外開放的區域模式研究》,專著,東北師大出版社,1994年。

8. 李樹藩、張宗諤、……、李秀敏等:《世界通覽》,吉林人民出版社,1991年。

2018年吉林省公務員考試申論備考:對策類試題解答思路

對策類試題解答思路

對策即為應對性策略。需要考生對問題的性質,重要性,以及對未來可能出現的危害或者是發展趨勢做出評估和判斷。在是什么,為什么的基礎上,而提出解決的辦法。申論中的對策是用來解決問題和削弱負面影響的行為。

一、作答過程

第一步——確定題型

第二步——審清題目作答要求,定位作答范圍

第三步——仔細閱讀給定資料,提煉出材料中的核心信息點,進而找到答題要點

第四步——整合作答要點

二、具體分析如下

針對“給定資料6”中《一個農家書屋的自述》所反映的問題,某省職能部門擬起草一份推進“農家書屋提升工程”的方案。假如你是該職能部門的一名工作人員,你認為方案中應明確哪些具體措施?(25分)要求:措施具體,針對性強,條理清楚。篇幅不超過300字。

(一) 題型判別

題干要求針對農家書屋提升工程提出具體的措施,“對策”“建議”“措施”“方案”等詞是常見的對策類題出題方式,本題即屬于申論閱讀理解題中的對策類試題。

(二) 審題

這道題目要求考生針對農家書屋所反映的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本題作答范圍已經被限定,考生作答此題,只需關注材料6即可。結合材料可知,農家書屋目前存在一些問題,需要考生針對問題提出對策,同時,對于材料中出現的經驗直接提煉作為答題要點即可。

(三) 提煉材料中的信息點

材料6:

為切實解決廣大農民群眾“買書難、借書難、看書難”的問題,我國從2001年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實施“農家書屋工程”。工程計劃在全國建立20萬家農家書屋,到2015年基本覆蓋全國的行政村。2014年5月16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召開了“農家書屋工程”實施以來的首次農家書屋數目分析會。農家書屋目前存在什么問題?農民對圖書有哪些要求?有關媒體對此進行了采訪,請看《一個農家書屋的自述》。【分析:本題借農家書屋的口吻來敘述農家書屋目前遇到的問題和現狀以及農民對圖書的要求,其中農民對圖書的要求也是農家書屋需要提升和完善之處。】

大家好!自我介紹一下,我來自一個農家書屋,生活在一個大家庭中,我在全國有幾十萬個兄弟姐妹。黨和政府多方面的關懷與扶持,農家書屋管理部門每年通過制定推薦書目的方式為我們選書和配書,至今已經出了5次書目了。許多農民朋友把我們當成知心朋友,他們的許多難題在我們這里找到了答案,如今我們已成為新農村建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分析:材料加工整理,得出材料要點——農家書屋的書目選送方式是由農家書屋管理部門制定推薦書目的方式為其選書配書。】

不過有時候我也苦惱,有的出版社推薦的書不是我想要的,我喜歡的書它們又沒推薦上來。【分析:轉折關聯詞“不過”引導重要信息——由出版社推薦書目的選書方式存在問題。】還有的時候,農民朋友需要的書出版社沒有,送來的書又往往脫離農村實際,更讓我難以接受的是,有的出版社讓暢銷書走市場,把賣得不好的書推薦給我,這實在是一種短視行為,中國有8億農民,市場潛力巨大呀!【分析:遞進關聯詞“還有”“更”引導重要信息——書目脫離農村實際的問題,出版社存在短視行為的問題。】

我的兄弟姐妹們有相當一部分過得并不如意,他們的大多數人員由當地的村干部兼職,村干部因為事務繁雜,客觀上無法保證我們的正常開放,沒有嚴格的借閱手續,借后不還的現象較為普遍,圖書散失現象時有發生,【分析:材料加工整理,得出材料要點——農家書屋管理存在管理人員兼職 ,沒有嚴格的借閱手續,借后不還,圖書失散的問題。】甚至有些地方沒有落實專人負責,圖書不編號、不登記造冊,常年放在書屋里不對外借閱。【遞進關聯詞“甚至”引導重要信息——農家書屋管理沒有落實專人負責,圖書不編號、不登記造冊,不對外借閱的問題。】當初建設時,縣(市、區)新聞出版部門是責任主體,村負責提供場地,建好后由村負責管理、維護和開放,但實際工作中,沒有建立相應的監管機制,沒有納入年度政府目標考核。【分析:轉折關聯詞“但”引導重要信息——農家書屋的管理沒有建立監管機制,沒有納入年度政府目標考核,村鎮干部重視程度不夠的問題。】有些鎮、村干部重視不夠,縣(市、區)文化新聞出版部門更無足夠的人力、物力對此進行直接而有效的管理。

我和兄弟姐妹們都希望能跟上網絡時代的步伐,分享科技進步的成果,可有一部分的鄉鎮至今沒有配備電腦,有電腦的也不都能上網。每當看到農民朋友因不能上網而離去的背影,我的心中特別難過。【分析:材料加工整理,得出材料要點——農家書屋沒有電腦,電腦不聯網的問題。】 我知道農民朋友喜歡音像、報紙、期刊,尤其是時政新聞類、實用技術類和生活保健類期刊,可這些我沒有,【分析:材料加工整理,得出材料要點——缺少音像、報紙、期刊等農民需求的書籍】我聽說,在部分經濟發達地區,有些兄弟姐妹已經跟當地的公共圖書館實現了通借通還,有的還建設了互聯互通的數字書屋,有的建立了捐助平臺,通過冠名捐助、結對幫扶等形式共建書香社會……我想如果我所有的兄弟姐妹都能擁有這樣的條件,農民朋友該有多高興啊!【分析:材料加工整理,得出材料要點——農家書屋與當地公共圖書館通借通還,建設數字書屋,建立捐助平臺。】

(四) 整合材料要點

問題1:推薦書目不符合農民需求。

問題2:書目脫離農村實際。

問題3:出版社短視行為。

問題4:沒有專職人員管理圖書,無法正常開放,沒有借閱手續,借后不還,圖書失散不編號,不登記造冊,不對外借閱。

問題5:沒有建立監管機制,沒有納入政府目標考核。

問題6:村鎮干部重視不夠,文化部門沒有足夠的人力物力。

問題7:沒有電腦,電腦不聯網,跟不上科技進步的步伐。

問題8:缺少音像、報紙、期刊等農民需求的書籍。

經驗1:與當地公共圖書館合作互通互借 ,建設數字書屋,捐助平臺。

(五)參考答案

一、建立監管機制:1.明確新聞部門、鎮村等職責,納入績效考核,提高干部重視度。

二、加強日常管理:1.任命專職管理人員,納入考核機制;2.制定書屋管理條例,定時開放,圖書編號、造冊,完善借閱手續并嚴格執行。

三、加強網絡設施建設:政府增加投入,增加電腦等硬件設施,并接通互聯網,與民眾分享科技進步的成果。

四、優化、豐富書屋圖書資源:1.調查民眾需求,輸送民眾需求書籍,如音像、報紙、期刊等。2.與當地圖書館通借通還。3.主管部門與出版社協調,優化輸送書籍。4.利用網絡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