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國際貿易帶來的好處和壞處論文(國際貿易對收入分配的影響論文 2000字 急 謝謝)

时间:2024-05-19 13:45:22 编辑: 来源:

者。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貿易自由化不啻是一把雙刃劍。它一方面有助于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另一方面本國市場與本國工業將受到發達國家資本強有力的沖擊。

(三)高新技術產品貿易在各國進出口貿易中將占很大比重

未來世界經濟的增長主要是建立在科學技術發展的基礎之上。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高科技產業日益成為產業結構的中堅,高新技術產品將不斷涌現并成為未來15年內重要的貿易內容。世界銀行《1998/99年世界發展報告》指出,幾乎所有的經合組織成員,高科技產業在制造業總增加值中的比重增加,在出口中的增加相當顯著。

近年來美國的經濟增長中有2/3來源于美國發展最快的信息技術產業。美國信息技術產品的出口額已占出口的總額的40%,下一世紀這個比例還將有更大的增加。這種變化在其他國家亦是如此。以中國為例,高新技術產業今后幾年內也將保持高速增長,據估計全社會電子信息產品市場規模在2000年將達到1萬億人民幣,2010年可能達到6萬億人民幣。中國將成為世界電子信息業的強國和全球最大的電子市場之一。

高新技術產品生產和出口的增加,不僅提高了人類生活質量,而且,其產品生產的擴大會在規模效應的作用下,急劇地降低生產成本,并帶動相關產品的出口。這對于發展中國家,尤其是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發展中國家來說,形成嚴峻挑戰,同時也是一個發展機遇。

(四)國際貿易的變化趨勢

(1)綠色貿易成為主流。將在未來獲得長足發展的知識經濟,可以說是一種促進人與自然協調的、可持續發展的經濟。這與傳統工業不同,傳統工業是以充分利用自然資源以獲取最大利潤為目的,因而不考慮或很少考慮環境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未來15年里,生產、貿易和消費的觀念將發生很大變化。高技術產品的研究與開發將遵循一種新的指導思想,即科學、合理、綜合、高效地利用現有資源,同時開發尚未利用的富裕自然資源,以取代已近耗竭的稀缺自然資源。因此知識經濟下的生產更注重與自然、環境的和諧配合。在此基礎上,綠色消費將成為潮流,綠色貿易將順應環境保護的客觀要求而得到極大發展。

(2)發展中國家將成為國際貿易的重要推動力量。經過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幾十年的奮斗,一些發展中國家(地區)在邁向工業化的目標方面,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就,其經濟結構正在迅速與發達國家趨同,在國際貿易中的作用非常突出。中國、韓國和東南亞國家將發揮重要作用。1995年7月的第28屆東盟外長會議表示,與會各國將全力支持在2003年建成東盟自由貿易區,屆時將出現一個約4.7億人口的大市場。盡管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使東盟受到沉重打擊,但從目前情況看,東盟已從打擊中復蘇,在國際貿易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同時也必定是貿易大國爭奪的重要市場。

雖然上述發展中國家(地區)不可能與發達國家在國際貿易中處于同等地位,但新的經濟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將大大促進其國民經濟的發展。隨著國際經濟新秩序的逐步發展,一部分較先進的發展中國家必定會成為未來國際貿易重要的推動力量。

(五)資本將在全球各地加速流動,成為各國經濟發展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

經過對90年代兩次重大金融危機(墨西哥危機與亞洲危機)的反思,各國的金融改革將逐步完成,從而有利于國際金融市場的穩定,促進資本在國際間的流動。以高科技、信息、知識為內容的國際分工,也將促進資本在國際間的快速流動。資本在全球各地的快速流動,對各國經濟發展的影響可能遠遠超出20世紀。未來15年里,歐元可望確立其國際貨幣的地位,并同美元、日元形成三足鼎立之勢。(完)

國際貿易對收入分配的影響論文 2000字 急 謝謝

從亞當·斯密的國際貿易理論開始,經濟學家就開始研究國際貿易中國家間的收入分配關系問題。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對這方面的理論探索也在不斷深化。目前,貿易自由化及其對社會不平等和收入分配的影響已引起經濟學家們的廣泛關注。 一、貿易自由化的含義 從已有的研究文獻來看,貿易自由化(Trade Liberalization)的含義是與描述自由化的特征聯系在一起。有代表性的觀點有以下幾種: 1.貿易自由化就是指完全的自由貿易。表現為大幅度降低關稅和非關稅壁壘,取消政府對貿易活動的一切干預。這是一種極端的觀點。事實上,到今天為止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實行完全的自由貿易,各國政府對貿易活動的干預也從沒有停止過。 2.貿易自由化為一國貿易體制的中性化。中性化即政府在進口和出口部門平均分配激勵措施,削減貿易體制中的反出口偏向。巴格瓦蒂認為中性化是貿易自由化的核心。 3.貿易自由化表現為開放性。克魯格認為,發展中國家貿易體制中存在著大量的配額和許可證之類的數量限制措施,削減數量限制是向自由貿易體制轉變的基本特征。由于各國政府對出口貿易一般都持自由放任態度,因而貿易自由化主要指進口自由化。 從理論和實踐的雙重角度出發,貿易自由化一般被認為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即一國政府根據本國的經濟和社會條件逐步消除貿易和非貿易壁壘,減少政府對貿易活動的直接干預,逐步擴大對外開放程度,從保護貿易體制向自由貿易體制轉變的過程。 二、貿易影響收入分配的模型分析 1.亞當·斯密的貿易理論。最早提出自由貿易理論的是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他認為,一個國家在某個行業的生產上比其他國家生產效率高,從而具有絕對優勢,那么這個國家就應該專門生產本國具有絕對優勢的產品,通過國際分工,與其他國家具有絕對優勢的產品進行貿易,這樣,通過自由貿易,貿易雙方都能獲得貿易利益。這就是斯密的絕對優勢理論。 2.大衛·李嘉圖的比較貿易理論。李嘉圖認為應該按照生產成本相對差距進行國際分工和自由貿易,這樣,對分工和交換的雙方都有好處。一國即使生產不出成本絕對低的商品,只要能生產出成本相對低的商品,就可以同另一國進行貿易,并使貿易雙方都得到好處。李嘉圖的比較優勢貿易理論是自由貿易理論的基石,為倡導自由貿易政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赫克歇爾—俄林模型。這個模型被稱為H—O模型,清晰地表述了貿易與要素數量與價格之間的關系。假設有兩個國家(A國和B國),A國是勞動豐裕的國家,B國是資本豐裕的國家,兩國分別生產兩種產品(X和Y),其中X是勞動密集型產品,Y是資本密集型產品,在生產過程中都使用勞動和資本兩種要素。通過模型分析,得出了這樣的結論:一國應當出口其相對豐裕和便宜的要素密集型產品,進口其相對稀缺和昂貴的要素密集型產品。也就是說,勞動要素相對豐裕的A國應當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X,進口資本密集型產品 Y。相應地,B國應當出口資本密集型產品Y,進口勞動密集型產品X。 4.斯托爾帕—薩繆爾森定理。斯托爾帕和薩繆爾森是最早直接把國際貿易與國內收入分配關系聯系起來進行單獨研究的經濟學家。1941年他們以H-O模型為基礎提出了斯托爾帕-薩繆爾森定理(Stolper-Samuelson Theorem,SS 定理)。SS定理在H-O模型的假設條件下證明了當一國實行自由貿易時,貿易會導致豐裕生產要素的實際收入提高,稀缺生產要素的實際收入下降。1948年薩繆爾森在對H-O理論進一步研究時,得出一個新的命題:在長期內所有的生產要素可以自由流動的條件下,自由貿易會使商品和生產要素的價格均等化(即要素均等化定理,FPE)。如果貿易是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進行,自由貿易可能會使發達國家非熟練勞動者的工資水平下降,相當數量的非熟練勞動者可能會失業;發展中國家非熟練勞動者的工資水平可能會上升,其生活狀況可能會得到改善。 自SS定理和FPE定理提出之后,經濟學家又對貿易與國內收入分配的關系進行了大量的研究。

滿意請采納

急求求一篇國際貿易的作用的英文小論文,500字左右!!

國貿的可以幫你寫哦

國際貿易(International Trade)也稱通商,是指跨越國境的貨品和服務交易,一般由進口貿易和出口貿易所組成,因此也可稱之為進出口貿易。國際貿易也叫世界貿易。進出口貿易可以調節國內生產要素的利用率,改善國際間的供求關系,調整經濟結構,增加財政收入等。

國際貿易專業屬于經濟學學科范疇,主要以經濟學理論為依托,包括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國際經濟學、計量經濟學、世界經濟學概論、政治經濟學等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