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國際勞動力市場與海外就業第二章(急求!兩次世界大戰對美國的影響)

时间:2024-05-29 14:06:01 编辑: 来源:

p>

改變了南方的經濟結構.這種局部的經濟繁榮孕育了戰時的樂觀主義,人們

開始對長期以來一直被視為最貧窮地區的南方刮目相看.

第一次世界大戰還影響到南方的人際關系.數千名南方人離開狄克西到

外域服役;數千名外地人來到南方接受訓練.這種人員調動雖然削弱了南方

的地方偏狹主義,但也造成人際關系,尤其是種族關系的緊張.戰爭期間,

私刑頻頻發生;大批黑人從南方鄉村遷至北方城市,即本世紀著名的黑人大

遷移.歐洲移民的中止和兵役制的實行造成北方工業廉價勞動力短缺.到

1920年,大約有100萬南方黑人移居北方,開創了美國歷史上最大的一次人

口變遷.南方婦女也在政治上獲得了選舉權,是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重要后

果之一.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給美國南方帶來了后來被稱之為"南方文學復

興"的時代.1945年,愛倫 泰特這樣寫道,"隨著1914—1918年的戰爭,

南方重又步入世界;當它一腳跨出邊界時,它回首一顧,這一顧給我們帶來

了南方文學復興,帶來了一種于現在自覺于過去的文學."在此后的20年中,

經過威廉 福克納,托馬斯 伍爾夫,納什維爾的農業平均主義者的努力,

南方一躍而成為美國文學的前沿,事實上,大戰期間南方生活的重大變化在

于一種正在變化著的透視角度,在半個世紀的物質貧困和政治陽萎過后,南

方重又站立起來;積極支持和擁護南方的"土生子"伍德羅 威爾遜的理想

主義和國際主義.

然而,戰時的經濟繁榮往往好景不長.1921年,棉花價格大跌.萬載不

遇的蟲害又偏偏在這時蔓延南方大地,侵蝕南方人的精神,使整個20世紀

20年代及其后的棉花生產一蹶不振.經歷了戰時短暫繁榮之后的南方人難以

面對饑餓的恐怖,大批黑人繼續遷居北方.在1929年大蕭條到來之前,南方

經濟已經大幅度下滑.

1929年年末紐約股票市場倒閉引起的大蕭條對美利堅合眾國來說是一

場深重持久的災難.統計數字表明,全國有1/3的工人失業,到1933年,全

國的商業收入跌減到1929年的一半.南方則受害更大,其年人均收入從1929

年全國最低的372元減到1932年的203元.農業經濟自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

一直蕭條而不見好轉,大蕭條幾乎使農業陷入停滯狀態.1930—1931年發生

歷史上罕見的嚴重干旱,而處于初級階段的南方工業更是遠遠落后于北方,

其工業人口只占全國工人總數的15%.因此,南方人面對著更加嚴峻的考

驗;貧窮,種族和階級問題非但未解決,反而更加惡化.

在大蕭條的最嚴重時期,南方有數以干計的人死于饑餓,數萬人露宿于

街頭公園之中,尋食于垃圾箱之間.被趕出農場的佃農之家擁擠在集裝箱內,

廢棄的汽車外殼下,或任何可以擋避風寒的地方.醫療費用自然是開銷最大

同時也是最容易削減的一項開支,所以人們生病而不治.恐懼和不安全感籠

罩著南方大地. .從人口比例上

看,南方占全國人口的28%,但所得到聯邦政府資助的總額卻只占15.4%

(1937).

南方各級政府推行的種族主義政策意味著南方黑人是大蕭條時期的最大

受害者,撥給南方有限的政府救濟金首先落入白人之手.在無法改變的種族

隔離的社會制度下,南方白人貴族優先考慮的必然是白人的饑苦.有些福利

機構干脆拒絕黑人的申請.華盛頓政府從未認真對待以扭轉這種局勢.

工人并不比農民的日子好過.南方畢竟是農業地區.1929年,南方工業

只擁有1,338,000工人.工人每周工作72小時,而工資卻比美國其他地區

低40%.南方的主要工業是紡織業,從技術上看只需要簡單的手工勞動,替

換工人并非是件難事,因此,要求改善工資,工時和工作條件的工會活動無

一成功.大蕭條時期,住房,學校,教會和政府均由資方擁有或支配,他們

采取削減工資,增加產額和延長工時等殘酷手段剝削工人,工人們一旦抵制,

結果只能是被開除.

這樣,工人只能順從,這也是這一時期南方工業的特點."公司城"里

的慈善機構只能在工人保證不鬧事的情況下對他們發發惻隱之心.工人們只

能從宗教,家庭和南方緊密的社會中得到一點點安慰.對南方工人來說,大

蕭條是迷惑失敗的10年.直到1939年,工業就業機會才恢復到1929年的水

平.

南方農民的景況則更糟.在特殊的農業制度下,內戰后土地租賃制取代

了奴隸制.大多數南方農民都是佃戶.阿肯色,路易斯安納,密西西比,阿

拉巴馬和佐治亞等產棉州,有60%的農民耕種并不屬于他們自己的土地.黑

人則在80%以上.棉花成為租賃土地的動力.南方農場中有一半以上種植棉

花.1929年,棉花總產量為14,096,000捆,棉花市場可謂堅挺;但在大

蕭條時期,棉花價格有史以來第一次下降到每磅4.6美分,總產量只有10,

613,000捆.此外,南方農民還深受勞役償債制度之苦.

南方地主非但擁有土地,而且在鄉村開設商店.佃戶若要租種土地,就

必須到地主指定的商店通過信貸購買所需物資,其價格和利息令人瞪目結

舌.大蕭條時期,有些地主為確保商店的購買力,甚至禁止佃戶種植花草或

牧草.一些佃農設法逃到克力夫蘭,底特律或加里福尼亞,而仍有大多數人

(無論黑人或白人)背負沉重的債務,深陷南方扭曲的法律制度而不拔.

地主階級把持著整個南方社會.政治上的支配權把立法者和執法者凌駕

于佃農之上.佃農得不到接受教育的機會,甚至不知道在這個世界上還有別

的生活選擇.南方教會也站在土地所有者一邊,鼓勵佃農辛勤勞動,償還債

務,但常常忘記教導土地所有者按上帝旨意盡施地主之責.到1935年,南方

已有1831475個農場實行土地租賃制.

在阿肯色東北部的產棉區,佃農組織起"南方佃農協會".該協會主張

非暴力,提倡種族混雜,他們只要求受到平等待遇,遵守既定法律.但是,

地主階級通過槍殺,毆打,綁架和"袋鼠法制"等恐怖活動把這場農民運動

消滅在萌芽之中.雖然黑人和白人佃農同樣深受這種邪惡制度之苦,但種族

隔離的嚴酷現實則使黑人的境況更糟.大蕭條時期,南方農民的最顯著成就

也許是人類精神對非人性環境的征服.佃農們處身比奴隸制還要兇惡殘忍的

經濟和文化桎梏之中,但卻表現出一種光彩照人的勇氣和不屈不撓的決心.

大蕭條對南方生活的影響是深遠而多方面的.南方的經濟,南方與聯邦

政府和民主黨的關系,以及南方社會和種族關系,都在新政之下發生了深刻

而持久的變化,也給南方的現代文化留下了寶貴的遺產.富蘭克林 D 羅斯

福采取一系列措施拯救已經瀕死的南方經濟,此外,還利用大蕭條提供的機

會開始聯邦贊助藝術的實驗.1933年冬到1934年,聯邦推行短命的"公共

事業工程計劃",力圖為作家和藝術家提供"適當"的工作.1934年,財政

部繪畫和雕塑處委托藝術家為公共建筑繪制藝術品,主要是為郵局作壁畫.

新政為藝術家提供救濟性的工作從而發展文化的主要措施當是1935年實施

的"工程進步計劃"(WPA).

"工程進步計劃"包括"聯邦作家項目","聯邦音樂項目","聯邦

戲劇項目","聯邦藝術項目"和"歷史文物探索"項目.這些項目的主要

目的是要把美國文化民主化.大蕭條時期,人們普遍感興趣于發現和建設獨

特的美國文化,這對聯邦藝術促進項目是個極大的鼓勵.這些項目從一開始

就面對一個基本問題,即它們試圖構筑的民族文化具有明顯的地區差別.20

世紀30年代美國的主要社會現象是地方主義,在南方尤其突出,主要代表人

物有納什維爾的農業平均主義者和北卡羅萊納大學的社會學家霍華德 W 奧

都姆.南方的地方特色也使聯邦藝術促進項目在南方得到特殊發展.

對南方文化影響最大的是聯邦作家項目.其卓著的成就是各州指南的發

表.作者們曾不辭勞苦,對內戰前的奴隸進行了2000次采訪,積累了大量寶

貴的歷史資料.作家們根據這些資料寫出開拓性著作《弗吉尼亞人》(1940).

該書以及聯邦作家項目發表的描寫黑人的其他作品比較真實地再現了黑人的

生活,歷史和價值,為后來的黑人民權運動播下了種子.

聯邦作家項目為南方文化所做的另一重大貢獻就是搜集出版描寫南方工

人和農民的"生活故事".W T 冠契把對工人,農民的采訪編輯成書, 1939

年以《這就是我們的生活》為題發表.這種具有開拓性的嘗試標志著社會史

編纂的端倪,同時又把"普通人"的故事變成了真正的文學.本杰明 F 鮑

特金還率領作家們搜集了南方的民間故事,其中許多以故事集的形式發表,

如《一大堆麻雀及其他故事》,《上帝賜福魔鬼》,《撒謊者的板凳》和《甘

波鴨鴨:路易斯安納民間故事集》,等等.聯邦作家項目培養了一批有才華

的作家,其中卓著者有理查德 懷特.1939年,懷特在為聯邦作家項目工作

的同時寫出四篇故事,以《湯姆叔叔的孩子們》為題發表,他還用該項目獎

給他的500美元完成了代表作《土生子》.著名女作家尤多拉 韋爾蒂也曾

參加聯邦作家項目,在密西西比州進行采訪和創作;她拍攝的新聞照片均在

《密西西比指南》上發表.

聯邦音樂項目的主旨是要把一流的管弦樂見諸聽眾,同時為失業的音樂

家提供工作機會.音樂家查爾斯 西格爾和作家阿蘭 洛麥克斯聯手,在聯

邦項目的支持下,把南方民歌搜集成冊,為保存南方文化生活的一個重要方

面做出了不朽貢獻.

聯邦戲劇項目曾在北卡羅萊納和佛羅里達幫助當地業余劇團開展"小戲

劇活動",并成功地上演了歷史劇《失去的殖民地》.1936年秋,他們在伯

明翰,坦帕和邁阿密上演辛克萊 劉易士的《此地不能發生》,但該劇在新

奧爾良遭禁.托馬斯 哈爾—羅杰斯的《鋼的祭壇》在亞特蘭大首演時轟動 <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