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中國化妝品進口貿易分析研究問題與目的(綠色貿易對國際貿易的影響有哪些)

时间:2024-06-01 12:14:23 编辑: 来源:

原料儲存時,要用五氯苯酚等防腐劑、防霉劑、防蛀劑,這些化學物質殘留在服裝上輕者會引起皮膚過敏,呼吸道疾病或其它中毒反應,重者會誘發癌癥。此外,我國紡織品一直沿用“紡紗—織造—染整”的傳統工藝。在織布過程中,使用的氧化劑、催化劑、阻燃劑、去污劑、增白螢光劑等化學物質,又一次殘留在服裝上。其中最有害的處理過程就是印染。現代人追求生活豐富多彩,更追求服裝的色彩多變。顏色越來越豐富的染料被研制出來,棉紡織品被染得五顏六色。“漂亮”的目的固然達到了,但印染中使用的能誘發癌變的偶氮染料中間體、甲醛和鹵化物載體及重金屬卻殘留在服裝上。此外,在服裝的附件中,如拉鏈、鈕扣等,會含有鉛等重金屬。由此可知,一件服裝在變為成品的過程中殘留毒素的機會是很多的。盡管現在世界上各國發達程度不同,對環保的認知程度有差異,但發展環保紡織品和綠色服裝將是必然趨勢。比如:浙江的紹興作為紡織大縣在入世后出現了空前的出口好勢頭,但不少紹興紡織品在歐洲國家屢屢受挫,多數問題出在染料上。都是因為染料中的偶氮和19種分散染料(染原料的幾種有害化學成分)超標。1998年,“永通集團”有一批價值100萬元的紡織品出口到歐洲。經檢測布料里有一種化學成分對人體有害,結果遭遇退貨。這批貨又漂洋過海回到了國內,退貨中轉的各種費用差不多超過了布料本身的價格。100萬元莫名其妙地打了水漂,布料和顏色都無可挑剔,問題還是出在染料上。因此,紡織業的發展與印染業的發展是緊密相聯的。雖然目前國內有數百家生產染料的企業,但環保型的活性染料市場有6成以上被德國巴斯夫等國外大公司所控制,其價格相當于國內企業的2倍。由于國內同類染料的性能不夠穩定,紡織品出口企業還是忍痛花高價買進口染料。而一用進口染料,我國紡織品的原有價格優勢就不復存在。 近年來,一些發達國家的客戶對我國出口紡織品的質檢要求已出現三大變化:1.從傳統的重視外觀質量檢驗趨向注重內在質量的檢測,有的外商已將紡織品內在質量指標列入了信用條款;2.對紡織品的質量指標更嚴格,許多客戶會在合同中對影響使用性能的質量指標提出特殊要求,對染色牢度等項目指標的要求明顯提高;3.對紡織品的質量要求由傳統的實用性、美觀性、耐用性,趨向更重視安全性、衛生性。特別自奧地利1990年率先制訂了環保紡織品標準后,世界各國尤其是歐美等發達國家紛紛制定出臺了相關的環保法規和紡織品環保標準,對進口紡織品實施安全、衛生檢測;美國、歐盟還相繼提出了對非環保染料的限制,對紡織品中偶氮染料、甲醛、五氯苯酚、殺蟲劑、有機氧化物等的含量都實施了嚴格的限制。國際環保組織制訂的《歐盟生態紡織品標準》需要組成服裝產品的每一個部件(包括紐扣、拉鏈)都要通過有關的檢測和認證。國內內衣行業唯一一家獲此認證的“婷美”內衣為建立一整套生態紡織品供應鏈就用去了將近一年的時間,“婷美”也正因此成功地進入了東南亞和歐美市場。因此國內紡織品企業,要想在國際上有所作為,就必須研究國際規則,生產經過環保認證的綠色產品。

3. 發達國家控制紡織品及服裝中有害物質的法規和國際生態紡織品標準

世界環境保護浪潮風起云涌,已影響到國際服裝市場,特別是歐、美、日等發達國家通過制定各種環境標準、環境法律、法規,建立起一道道限制和阻止外國商品進入本國市場、保護本國服裝市場競爭力的“綠色貿易壁壘”。他們以保護環境和健康為前提,通過各種環保法律法規強化環境安全,使得綠色壁壘成為服裝貿易中新的保護網,對我國出口的服裝產品提出種種近乎苛刻的條件,造成我國服裝出口頻頻受阻。早在1975年日本就開始實施《家用產品有害物質控制法》,其中對兩歲及兩歲以下的嬰兒服裝(特別是與皮膚直接接觸服裝)上的甲醛殘留限定為20ppm;1995年日本的《產品責任法》又規定,對皮膚傷害、異物混入、燃燒事故、染色不良造成的特殊事故等服裝成品缺陷,受害者可申請賠償。1997年,歐盟禁止在棉花種植過程中使用含有有毒金屬化合物的殺蟲劑;1994年德國食品和日用品法案規定在紡織品中不得檢出過敏性分散染料;1999年1月1日起,使用含有致癌芳香胺的118種偶氮染料的成衣、皮革、服裝、床上用品、家居布料等不可在德國市場上銷售,目前歐盟對此也已立法,(見歐盟指令76/769/EEC、89/677/EEC、94/60/EC和97/10/EC),指令實施日期是2002年7月1日,意味著出口至歐盟十五國的紡織品從今年7月1日起都必須符合歐盟的法規,否則就進不了歐盟市場。美國聯邦法規16 CFR 1303規定要取締服裝配件表面鍍層中的含鉛涂料。瑞典、芬蘭、挪威等國家也都紛紛立法,對服裝及紡織品中的有害物質,如:甲醛、鄰苯二甲酸鹽、石棉等都作了嚴格的規定。

20世紀90年代初,由德國、奧地利、瑞士等歐洲13個國家的13個研究所成立了“國際紡織品生態研究和檢驗協會”,頒布了Oko-Tex standard 100(產品標準)和Oko-Tex standard 200(檢測標準)等標準。此套標準經過近10年的發展和研究,修改和完善,目前已在14個國家和地區設有研究機構,在法國和德國還分別擁有兩家認證機構。目前,標準100檢測并授予環境標志的生態紡織品主要有4類,一類是嬰兒用產品,它指除了服裝外所有用于制作嬰兒或直至兩歲兒童的產品、基本材料和輔料;第二類是直接與皮膚接觸的產品,如制服襯衣、內衣等;第三類是不直接與皮膚接觸的產品,如充填材料、襯料等;第四類是裝飾材料,包括原材料和輔料在內的所有用于裝飾的產品,如白布、墻面覆蓋物、家具布、窗簾、地毯、床墊等,可以說,獲得環境標志的紡織品已經在最大限度上保證了消費者的健康。

Oko-Tex standard 100,2000年版規定測試的項目為:PH值、甲醛含量、重金屬離子含量、農藥、氯代苯酚、PVC增塑劑、染料、含氯有機載體、染色牢度、揮發物、氣味測定等項目。與Oko-Tex standard 100相配套的檢驗程序標準為Oko-Tex standard 200,此標準包括了測試項目的具體操作程序和技術。發達國家對綠色服裝的檢驗手段和要求在逐步提高,他們利用高新技術、高靈敏的檢測設備,進行精密分析,高標準,嚴要求。因此,了解發達國家準入規則并取得這些國家認可的進入國際市場的通行證,對于我國紡織企業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對發展我國紡織品對外貿易的思考

1. 加強生態紡織品標準的建設

隨著國際間貿易的擴大和發展,標準化已成為國際市場競爭的重要工具,依靠先進標準進行商業競爭已成為國際貿易的一個新動向,標準是質量的前提,從關注標準高度出發提高產品競爭力,是中國企業及標準制定部門的當務之急。

在生態紡織品領域,目前除了中國環境標志認證委員會有一個對照歐盟標準制定的生態紡織品標準外,還沒有一個強制性的國家標準。中國在標準化方面的落后正好與發達國家對標準化的重視形成鮮明對比,這些在國際市場遭遇“綠色壁壘”的中國企業往往都覺得很冤,來自國家標準化委員會的一份資料顯示,在我國19278項國家標準中,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的不足50%,高新技術標準嚴重缺乏。由于沒有相關法規,現在對服裝在進入市場前沒有專門機構進行強制性檢驗。目前國家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正在制定紡織品的安全通用國家標準。

為了應對國際貿易中的綠色壁壘,從2001開始,國家標準委開展了對我國大宗出口產品標準情況的調研,紡織品是其中一類。加緊構筑紡織品安全體系是目前的當務之急。1997年5月,中國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指導委員會成立,統一部署實施ISO 14000系列標準的工作;1998年發布了GB/T17592、GB/T17593、GB/T2912紡織品禁用偶氮染料、重金屬及甲醛的檢測標準;2000年6月,頒布了《生態紡織品》環境標志產品技術要求,2001年8月頒布了GB18401《紡織品甲醛含量限定》。目前正在起草兩項紡織品安全方面的標準——《紡織品安全通用標準》和《生態紡織品通用技術條件》,前者對一些影響人體健康的指標做出了最基本要求,有望在調整產品結構、限制進口方面發揮一定的作用;后者則等同采用了《歐洲生態紡織品》標準,目的是向出口外向型企業提出了更高要求。生態紡織品既代表了全球消費和生產的新潮流,又可以成為發達國家利用綠色壁壘限制進口的手段。隨著我國入世,綠色壁壘在紡織品服裝貿易中的地位日漸突出。因此,生態紡織品將是應對綠色壁壘、擴大國際市場份額的最佳途徑之一,將成為紡織行業內新的經濟增長點。

目前我國已發布了與紡織品安全性有關的國標近90項,其中紡織品耐色牢度試驗方法有70項,甲醛檢測方法標準2項,燃燒性能測試方法9項,酸堿性檢測方法4項,禁用偶氮染料檢測方法3項,重金屬離子檢測方法1項。雖然,我國在生態紡織品標準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發展,但總體上仍處于起步階段,與發達國家還有差距,我們必須急起直追。

2. 外貿紡織服裝企業要積極采用先進標準指導生產

有人說,從發展中國家看,綠色壁壘是一堵綠色的、聽起來很美麗的墻,橫亙在本來就崎嶇的國際貿易之路上。因為她美麗,所以不可能像拆除關稅壁壘那樣去拆除它。我們最好的選擇是把壁壘看成橋墩,在腳下與壁壘之間建筑一座綠色的橋,上得坡去,到達彼岸。

那么采用國際、國外先進標準組織生產,增強環保意識就是企業走向成功的起點。紹興的永通染織集團, 10多年前還是一家名不見經傳的民營企業,經歷了98年出口歐盟的教訓后,痛定思痛,把了解發達國家的技術要求,研究他們的技術法規和標準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通過技術改造,去年在全國印染行業中創下了產量、銷售、出口三項全國冠軍,外貿出口超過1億美元,產品行銷75個國家,其中,歐美國家占了40%的好成績。今年前三個月,產品出口又比上年同期增長了60%,讓業內人士連連稱奇。他們交了100萬元的學費,然后掙回了一億美元的大市場,這就是突破綠色壁壘后嘗到的甜頭。永通人發現綠色環保、對人體無害是一種世界潮流。如果這一關過不了,最后肯定會被世界市場尤其是歐美高檔市場淘汰。要搶占國際市場的制高點,必須強化產品的“綠色”意識。

破解了綠色壁壘后的永通集團如同掌握了阿里巴巴“芝麻開門”的秘訣一樣,順利打開了歐洲市場,并牢牢占據了世界市場中的份額。如今,隨著國內環保染料價格的總體走低,永通集團的效益顯著提高。綠色壁壘不可怕,關鍵是要有勇氣跨越它。誰行動得早,誰就是贏家。類似永通集團的成功例子在浙江已經不在少數。曾經因為鈕扣的環保問題而遭退貨的杭州匯麗繡花制衣公司,如今專門確定了4家定點廠制造環保型鈕扣,一年出口到歐美市場的女裝達到800多萬件。去年,匯麗的單子做到7000多萬美金。目前,匯麗公司的客戶中有世界上4個大財團的幾十個女裝品牌,一天生產2萬多件。過去怕做歐美市場,現在嚴格按環保標準生產后,發現歐美市場風光無限,有做不完的生意!

我國加入WTO后,紡織服裝企業只有真正與國際接軌,才能在國際大環境下生存。“接軌”就是“理順”在企業管理能力、科技水平、標準運用、信息快捷、市場運作觀念與手段上真正取得平等對話的實力。當前,服裝快速反應已成為世界服裝業的一個發展趨勢,美國已有65%的服裝企業參加了快速反應,實時掌握國內外紡織品技術法規、標準的制、修訂情況,使企業競爭力大大提高,而我國目前總體上還在研究、宣傳或僅僅少數幾個大企業才會去關注這類信息,我們必須要重視這個問題。

3. 積極推行生態紡織品認證

21世紀紡織品持續發展的主旋律是綠色紡織品的開發。這幾年,世界各國都積極開發對身體健康有益無害、有利于環境保護的“生態標簽”產品,美國、日本、瑞士、加拿大、英國等國家都在推行“生態標簽”,“生態標簽”即類似于我國的環境標志認證。目前“生態標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