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中國糧食貿易網屬于垂直型嗎(世界上換人民幣最多的是哪個國家的錢?)

时间:2024-06-02 02:27:32 编辑: 来源:

赤道南北。它東瀕印度洋,西臨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及直布羅陀海峽與歐洲相望,東北與亞洲之間隔著狹長的紅海,并以蘇伊士運河為陸上分界。非洲有54個獨立國家,是世界上國家最多的國家。非洲大陸高原面積廣大,被稱為“高原大陸”。

位于非洲北部的撒哈拉大沙漠,是世界最大的沙漠,約占全洲面積的。

炎熱的氣候:非洲是世界上干旱區面積最大的一個洲。

非洲熱帶草原的面積在各大洲中最大。

氣候特點:氣溫高;干旱地區廣;氣候類型成南北對稱分布。

豐饒的資源:非洲地域遼闊,物產豐富多樣,被譽為“富饒大陸”。

金剛石、黃金、鉻鐵礦、磷酸鹽等的儲量和產量都居世界前列。

亟待發展的經濟:

1.3 美洲: “新大陸”:美洲是“亞美利加洲”的簡稱。

南北各異的自然環境:北美洲平均海拔較高,地勢起伏較大,地形分為三大南北縱列帶: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是廣闊的平原,東部是低緩的高地。 移民與經濟:

第二章 了解地區

2.1 東南亞:包括中南半島與馬來群島。

東南亞位于亞洲的東南部,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的大部分。中南半島北部地勢高峻,與我國山水相連,高山和大河有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間、縱列分布的地表形態。馬來群島是散布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2萬多個大小島嶼的總稱。馬來群島的大多數島嶼地勢崎嶇,山嶺河多,平原較少,河流湍急。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國家,被稱為“火山國”。日本被稱為“地震國”

地區 地形特征 河流特征

中南半島 山河相間 由北向南

馬來群島 地勢崎嶇 短小湍急。

馬六甲海峽:東南亞處在亞洲與大西洋、印度洋與太平洋的“十字路口”,是世界海洋運輸和航空運輸的重要樞紐。

富饒的礦產:世界上天然橡膠、油棕、椰子等熱帶經濟作物的重要產地。泰國天然橡膠和棕欖油的產量、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菲律賓是世界上出產椰子、出口椰油最多的國家。印度尼西亞的石油,馬來西亞的錫都居世界第一位。

海外華人的最大聚居地:東南亞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區之一。

人口集中分布在大河的沖積平原、河口三角洲以及沿海平原,而山區和島嶼的熱帶雨林地區則人口稀少。

2.2 南亞

南亞次大陸:南亞指位于亞洲南部喜馬拉雅山脈中、西段與印度洋之間的廣大的地區。它東瀕孟加拉灣,西瀕阿拉伯海,總面積約430萬平方千米。

三大地區:喜馬拉雅山↓恒河平原↓德干高原

一年分三季:三季分為3-5月為熱季;6-10月為雨季;11至次年2月為涼季

宗教與社會:佛教;印度教;巴基斯坦伊斯蘭教。

人口與經濟:南亞是世界人口稠密地區之一,人口約13億,占世界人口的1/5強。

2.3 西亞

五海三洲之地:地中海;黑海;里海;紅海;阿拉伯海。亞洲;非洲;歐洲。

這也是中國古代著名的“絲綢之路“。

干旱環境中的農牧業:農作物需要引水灌溉,以色列國做得最突出。

阿拉伯國家:宗教:基督教、猶太教、伊斯蘭教的發源地

世界石油寶庫:占世界總產量的25%。通過波斯灣運出。石油輸出路線:

2.4 歐洲西部

位置與范圍:歐洲西部是指歐洲的西半部,面積約500萬平方千米,包括30多個國家。從經濟發展水平看,大多數屬于發達國家。

雄厚的經濟實力: 繁榮的旅游業:

2.5 北極地區和南極地區

冰雪世界:北極地區指北極圈以北的區域,包括北冰洋、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的北部及一些島嶼。北極圈內的陸地面積約800萬平方千米,北冰洋面積約 1310萬平方千米。 南極地區包括南極大陸及其海島嶼和陸緣冰,還包括南太平原、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的一部分。 極地酷寒,多狂風,降水稀少。

在北極圈內,長期居住的人口已接近300萬。當地的土著居民主要是因紐特人和拉普人。南極洲則沒有國家和定居人口。 極地科學考察:中國的長城站(6213′S;5858′W)中國的中山站(6925′S;7610′E)

關于廣東省的常識有哪些?

簡稱粵。廣東省一直處于改革開放前沿,深圳、珠海、汕頭率先建立經濟特區,已成為中國第一經濟大省。廣東省地處中國大陸最南部,南瀕南海,以瓊州海峽為界與海南隔海相望,西部與廣西接壤,北部與湖南、江西為鄰,東部和福建相交。全省地處低緯度,北回歸線橫貫陸地中部。廣東省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廣東地勢北高南低,境內山地、平原、丘陵交錯。河流大多自北向南流,主要有珠江、韓江、鑒江等。廣東是中國著名的僑鄉。祖籍廣東的港澳同胞約600萬人,華僑、華人約為2200萬人,他們遍布世界各地。

地理概況

廣東位于中國大陸最南部,全境陸地面積1798萬平方千米,大陸海岸線總長3368千米。島嶼眾多。南瀕南海。以瓊州海峽為界與海南隔海相望。西部與廣西接壤。北部與湖南、江西為鄰,東部和福建相交。全省地處低緯度,北回歸線橫貫陸地中部。廣東地勢北高南低。境內山地、平原、丘陵縱橫交錯。全省最高峰是位于本列山地西北端的石坑崆,海拔1902米。河流大多自北向南流,主要有珠江、韓江、鑒江等。珠江是中國第三大河流。南海沿岸的珠江三角洲、韓江三角洲土地肥沃,是著名的魚米之鄉。

氣候特點

廣東省屬亞熱帶和熱帶季風氣候,是中國光、熱、水資源特別豐富的地區。年均溫除粵西北的連山外,均在19℃以上。溫度的緯向分布較明顯,大致北低南高。廣東大部分地區年降水量1500~2000毫米,但分布不均,地區間和逐年間差異很大。廣東也是中國受臺風侵襲最頻繁的省份之一。

自然資源

廣東省動植物物種豐富,其中野生資源植物有1000余種,其中古老植物有30余種,如水松、蘇鐵、樹蕨等,被稱為廣東的活化石。北部南嶺地區植物種類總數超過中國中部和北部植物種類的總和,有綠色寶庫之稱。珠江口沿海的灘涂還生長有成片的紅樹林。野生動物有700多種,珍稀動物則有蘇門羚、華南虎等。南海淡水面積273多平方千米,約有魚類860多種。廣東礦產資源中已探明儲量的有85種,其中有色金屬居多。石油和天然氣資源也很豐富。

交通運輸

廣東是祖國的南大門,毗鄰港澳,是我國通往東南亞、南亞、大洋洲、中東和非洲等地區的最近出海口。全省交通發達,以廣州為中心的海、陸、空交通運輸網,四通八達。有港口100多個。民航機場8個。有京九、京廣、廣梅汕、三茂等鐵路干線,還有廣深準高速客車直通九龍。公路四通八達,等級較高。

經濟概況

廣東省工農業生產發展速度高于全國平均遞增水平。廣東的工業主要有食品、家用電器、塑料制品、服裝、卷煙、陶瓷、紡織、絲綢、機械、電子、電力、煤炭、石油、造船、汽車、化工、醫藥、建材、冶金等。已形成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電子工業的門類及產值居全國前列。同時廣東也是全國的水稻、蔬菜和水果生產基地。珠江三角洲是糧食、水果和甘蔗生產基地。雷州半島是熱帶作物生產基地。

文化習俗

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廣東形成了濃郁而有特色的地方文化,當地主要使用三種漢語方言:粵方言(又稱廣州方言)、客方言和閩方言。而地方曲藝多彩多樣,主要有廣東音樂、粵劇、潮劇、漢劇、雷劇、山歌劇等。

省會:廣州

廣州市是廣東省省會,又名羊城,簡稱為穗。位于省境中部,東連惠州市。西鄰佛山市。北靠清遠市和韶關市,南臨東莞市、中山市。隔海與香港、澳門相望。面積7435平方千米。轄10區,代管從化、增城2個縣級市。在清朝五口通商前是中國最重要的對外貿易口岸,也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現在是中國南方交通樞紐和對外開放的門戶,是中國的南大門。廣州市地勢東北高西南低。東北部是山區,中部是丘陵、臺地,南部是珠江三角洲沖積平原,珠江穿城而過。自然條件優越,物產資源豐富,是全國果樹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工業發達。產品豐富。農副業以種植水稻、蔬菜,養殖淡水魚和家禽為主。廣州有華南地區最大的國際貿易港,還有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網、鐵路網連接全國各地。

深圳

深圳市地處廣東省南部沿海,東臨大鵬灣,西連珠江口,南與香港新界接壤,北靠東莞、惠州兩市,總面積2020平方千米,共設6個市轄區。深圳市屬于亞熱帶海洋性氣候,雨量豐沛。日照時間長,氣候溫和。

深圳是枕山面海、風光秀麗的海濱城市,曲折蜿蜒的大鵬灣海岸線70多千米長,分布著大梅沙、小梅沙、溪;中、迭福、水沙頭、西涌等水碧沙白的海灘。

歷史文化名城:佛山

佛山“肇跡于晉,得名于唐”,歷史悠久。早在秦漢年間。這里已是頗具規模的農民、漁民聚居的村落。唐貞觀二年(628年),在城內的塔坡崗上挖掘出三尊佛像,遂得佛山之名。佛山位于廣東省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東倚廣州,南鄰港澳。佛山人文景觀林立,有祖廟、孔廟、黃公祠等文物古跡。佛山祖廟,始建于北宋,為佛山諸廟之首;順德清暉園,是清代廣東四大名園之一。此外還有孔廟、南海康有為故居、靈龜塔等。千百年來,佛山名人輩出,其中陳啟沅、黃飛鴻、康有為、詹天佑、吳趼人、李小龍最為著名。佛山還是中國粵劇的發源地。

歷史文化名城:肇慶

肇慶位于廣東省中部,是遠古嶺南土著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境內出土的青銅器表明,到春秋晚期,肇慶的嶺南土著文化已開始與中原商周文化和長江流域楚越文化融合。漢時設縣。隋置端州,宋始稱肇慶,意為“開始帶來吉祥喜慶”。唐代文學家李邕、日本人唐留學僧榮睿、佛教禪宗六祖惠能、北宋名臣包拯、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革命先行者孫中山以及北伐名將葉挺等眾多歷史名人都曾在肇慶留下足跡。肇慶文物古跡眾多。包括宋城墻、披云樓、梅庵、閱江樓、崇禧塔、麗譙樓、葉挺獨立團舊址、七星巖摩崖石刻等。還有佛教禪宗六祖的遺跡,東、西清真寺等。星湖、鼎湖是肇慶著名的風光景點。星湖被譽為嶺南第一奇觀。鼎湖山居廣東四大名山之首,有活的自然博物館之稱。

珠海

珠海市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南角,珠江口西側。東臨伶仃洋,南端毗鄰澳門。距廣州市140千米。市境三面臨海,港灣眾多,境內地形分散復雜,兼有低丘、孤山、平原、灘涂和紅樹林海岸。工業主要有電子、機械、紡織、輕工、化學、塑料、玻陶、醫藥及醫療器械、建筑材料等門類,以及電力行業。農產品有稻谷、甘蔗、蔬菜、鮮花和荔枝、菠蘿、香蕉、大蕉、柑橘等水果。水產資源豐富,品種繁多,有著名的萬山漁場。

雷州半島

雷州半島是中國三大半島之一,因多雷暴而得名。雷州半島在廣東省西南部,伸入北部灣與雷州灣之間,面積約8000平方千米。半島南部隔瓊州海峽與海南島相望。半島地形單一,起伏和緩,以臺地為主,其次為海積平原。地面坡度一般僅3~5米。半島北部和緩的坡塘地形。海拔25~50米。臺地上有螺崗嶺、交椅嶺和湖光巖等7座火山丘。半島南部玄武巖臺地非常平坦,分布有10座火山丘,一般海拔25~80米,高者達200米以上。半島三面環海。岸線長約1180千米,連海島岸線總長達1450千米。東海岸沿海有海成平原,外緣多沙泥灘,并有東海、南三和硇洲等島嶼。半島東北側擁有現代化水平的南海大港湛江港,為中國對外貿易港和漁業基地之一。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

陵園墓門是一座高大牌坊,橫排3個拱門,孫中山先生所題“浩氣長存”幾個大字刻在墓門正中央。墓道寬闊,碑石林立。方形碑亭上樹“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