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閆國慶(我要調查了解著名的農產品名稱和特點)

时间:2024-05-17 14:05:58 编辑: 来源:

較優勢,從確保糧食安全、節約土地資源等角度看,我國的糧食生產以滿足國內市場為主,今后不可能也不宜大量出口,相反,糧食、棉花等土地密集型產品的進口還會增加。

2、具有優勢的非糧食產品

非谷物優勢產品主要有花生、茶葉、蔬菜和水果、水產品以及肉類總計,尤其是蔬菜和水果、水產品均屬于大類產品,所涉及范圍較廣,我國優勢十分明顯。

但我國優勢農產品出口過于集中,受外部環境影響較大:加入WTO之前,遭受進口國對我國農產品實施的緊急限制進口措施;加入WTO后,我國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優勢充分體現出來,但是,遭遇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次數明顯增加,商務部2003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9.7%的食品土特產和畜牧產品出口行業受調查企業稱受到技術性貿易壁壘影響,82%的企業稱減少了市場份額,而35%的企業則被擠出市場。

3、不具有優勢的非糧食產品

該類產品主要包括飼料、食糖、煙草、豬肉、牛肉、羊肉、動植物油、棉花和奶。盡管從肉類總計的角度來看,我國具有微弱的比較優勢,但在牛、羊、豬等大牲畜生產上并不具有優勢,禽畜產品出口在我國農產品出口中所占的比重較低,這主要是因為我國飼養業仍以家庭飼養為主,并未形成規模。

(三)從出口結構來看

我國以加工程度低、附加值較小的初級產品為主,初級農產品比重達到80%,深加工產品僅有20%,而世界農產品出口大國荷蘭初級農產品與深加工產品出口的比例分別為25%和75%。另據有關方面分析測算,發達國家農產品的加工品占其總生產量的90%以上,加工轉化后產值增加2-3倍;而我國農產品加工品只占其總生產量的25%左右,加工產值只增加30%左右。

從附表,97-02年類章產品TC指數的變化來看,除了第10章的TC指數有較為明顯的增長外,絕大部分的產品TC指數是不斷下降的,這說明如果農產品國內支持和保護力度不變的情況下,農產品的競爭力是無法靠自身的改進來提高的。

正因為我國農產品具有以上特征,在國際市場上有以下劣勢:

1、對市場需求的適應能力不強

對市場需求的適應能力亦指農產品滿足市場需求的應變能力。市場對農產品的需求可以由很多因素決定,如消費者收入、消費傾向、農產品品種和質量等,所以,針對不同層次的消費者生產不同農產品滿足市場的需要,才具有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但是,我國長期來,農產品品種的單一,檔次單一使得農產品缺乏市場適應能力,一旦對方國實施貿易壁壘的阻礙,我國農民就收到很大損失。

2、對市場的占有能力不強

長期以來,我國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上主要靠傳統的價格、質量取勝,還沒有形成品牌競爭力。在我國目前農產品市場出現買方市場的情況下,優質的服務、豐富多樣的營銷方式也成為占領市場的重要因素。一旦形成品牌競爭力,價格和質量成為次要的因素,農產品品牌的品質、信譽成為主要因素,對市場的占有能力也加強了。

三、我國農產品補貼政策建議

有測算顯示,每一萬美元的農產品出口,可以創造28個就業崗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程國強),我國農產品出口每年直接解決中國1600萬農村勞動力的就業。農產品出口已經成為一些地區農民增收的主要來源,象山東煙臺、濰坊等地區,農民增加的收入中,大概有三分之一到一半來自于農產品出口。2005年,我國農產品關稅水平將降至15.35%,而世界農產品關稅平均水平為62%,我國將成為世界上關稅最低的國家之一,農產品貿易將面臨更大的壓力。一旦貿易逆差持續增長,勢必會對中國農業和農民就業帶來不小的沖擊,因此,努力尋求有效的方式,用足用好WTO“綠箱補貼”和“黃箱補貼”政策,培育我國農產品出口競爭力是必須的。

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我國曾對糧棉等農產品實行較大力度的價格和流通干預政策,但是這種干預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保護性補貼性質,是有違WTO規則的。2004年,黨中央、國務院也連續出臺了減免農業稅、糧食直接補貼、良種補貼、大型農機具補貼和水稻最低收購價等一系列農業補貼和支持政策,對調動廣大農民的種糧積極性,促進糧食恢復性增長起到重要政策支持和引導作用。結合我國農產品國際競爭力狀況,筆者認為農產品的補貼還應著幾方面傾斜:

1、補貼要向提高農產品深加工、精加工能力傾斜

從產量來看,我國主要農產品如糧食、水果、肉類、奶類的產量已經位居世界前列,成為名副其實的農業大國,但是,從農業總產值特別是農產品加工產值與出口創匯等指標來看,我國和世界先進水平還有巨大的差距。前面已經分析了,具有勞動密集型特點的農產品如蔬菜、水果、園藝產品、肉類產品我國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但是其加工制品在國際上的競爭力不足,而這些初級產品的需求是缺乏彈性的,國際市場供求的變化很容易對其造成很大的沖擊,從而應對國際市場的靈活性不足,在這一層面來說提高加工能力可以分散出口風險,滿足國際市場多方面的需求。

發達國家的農產品加工產值與農業產值比大都在2.0-3.7:1以上,而我國卻只有0.43:1,以食品為例,發達國家食品工業的產值是農業產值的1.5-2倍,而中國還不到1/3,足見我國農產品加工的潛力。提高農產品的加工能力、延伸農業產業鏈,是提高農產品經濟效益、提升其國際競爭力的有效途徑。

2、補貼要向提升農產品科技含量傾斜

我國傳統的農產品具有典型的初級產品性質,科技含量低,在國際市場上以價格取勝,從長遠看,要提高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必須走科技科教興農的道路。首先,科技是質量的保證,我國相當部分農產品的質量不能達到日益提高的市場需求水準,目前,我國農產品的綜合優質率約15%左右,其中糧食產品的優質率一般在10%左右,嚴重影響了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其次,科技是提高勞動生產率的手段。以美國的玉米為例,從1975到1994年的20年里,其播種面積沒有明顯的變化,但是產量卻增加了四分之三;單產從每公頃5460公斤上升到8830公斤,這與美國的機械化和專業化分不開的。目前美國等發達國家,玉米正向專用型、高附加值型方向發展,如高賴氨酸、高油、高色安酸等玉米品種的開發在美國已經取得很好的發展,在國際市場上具有很強的競爭力。同時,由于我國農業科技貢獻率較低,增加農業科技、資金投入所帶來的邊際產出將十分突出。

前面已經分析了,我國人均土地資源相對比較貧乏,要提高收益,必須依靠科技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產出價值。因此,推進農業科技革命,促進傳統技術和高新技術結合,提高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和農產品科技含量,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實現農產品的向高品質、高科技的轉變,在降低生產成本的同時,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是我國農產品的提高競爭力的另一途徑。

3、補貼向提高勞動者素質傾斜

科技成果的運用和加工能力的提高都要依靠勞動者素質的提高,低素質的勞動力數量是阻礙農業比較優勢發揮的一個重要因素[1]。劉擁軍在《世界農產品貿易中的比較優勢》一文中利用回歸模型分析了高素質勞動力對農業比較優勢的影響,就具體產品而言,高素質勞動力對谷物、油料、棉花具有顯著性的正影響,對肉類也有正影響。因此,提高農業勞動者素質,加大人力資本投入是保持農產品比較優勢,進而提升農產品國際競爭力的關鍵。

農業發展中只有高素質的農民,才能領會、掌握、應用高科技的產品和技術,在這方面,可以組織開展農民培訓教育,實現科技下鄉,農民的技術提高了,農產品的質量也就有了保證。

4、補貼要向為農產品出口建立完善的服務體系傾斜

我國加入WTO后,農產品市場進一步對外開放,國內、國際市場相互影響不斷加深,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傳統的質量價格競爭已經不具有優勢,建立完善的營銷和促銷網絡、實施品牌戰略是農產品立足國際市場的關鍵。目前我國農產品出口中年出口低于100 萬美元的中小企業占全部出口企業總數的 70% 以上,這些企業進入農產品出口市場時間短、經營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弱、信息渠道不暢,同時,國際農產品市場瞬息萬變,進口檢驗檢疫要求等技術性貿易壁壘增加,能否及時迅速準確掌握信息已經成為擴大農產品出口的一項關鍵工作,而獲得這類信息,對每個企業來說是其成本很高,因此,特別需要政府部門提供農產品出口政策、市場方面的信息。

總之,在實施農產品補貼政策時有所側重,引導資源合理配置,使政策起到調整農產品產業結構優化的指揮棒作用,最終提高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品牌競爭力;同時,補貼應為進一步暢通農產品銷售渠道、擴大農產品銷售提供信息和服務支持。

【參考文獻】

1、 中國農業信息網,2004年我國農產品進出口貿易分析(農業部)

2、 中國經濟信息網,2004年中國行業年度報告

3、劉擁軍,2004,《世界農產品貿易中的比較優勢》

4、劉春香、閆國慶、陳麗靜:《我國農產品比較優勢和競爭力的實證分析》,載《國際貿易問題》,2004(4)

5、王曉英、王素梅:《入世后我國農產品競爭力研究》,載《生產力研究》,2003(1)

6、黃漢權等:《加強農業保護,提高我國農產品競爭力》,載《經濟研究參考》,2004(74)

7、柯炳生:《提高農產品競爭力:理論、現狀和政策建議》,載《農業經濟問題》,2003(2)

8、程國強:《WTO農業規則與中國農業發展》,中國經濟出版社2000

9、唐正平,鄭志海:《入世與農產品市場開放》,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出版社 2000

10、楊鵬飛等:《WTO法律規則與中國農業》,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 2000

11、丁學東:《世界貿易組織與農業政策》,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2004

12、劉力, 蒙慧:《WTO與中國農業發展對策》,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2001

注:表中的類章為:第一類 活動物;動物產品;01章 活動物;02章 肉及食用雜碎;03章 魚、甲殼動物、軟體動物及其他水生無脊椎動物;04章 乳品;蛋品;天然蜂蜜;其他食用動物產品;05章 其他動物產品;第二類 植物產品;06章 活樹及其他活植物;鱗莖、根及類似品;插花及裝飾用簇葉;07章 食用蔬菜、根及塊莖;08章 食用水果及堅果;甜瓜或柑桔屬水果的果皮;09章 咖啡、茶、馬黛茶及調味香料;10章 谷物;11章 制粉工業產品;麥芽;淀粉;菊粉;面筋;12章 含油子仁及果實;雜項子仁及果實;工業用或藥用植物;稻草、秸稈及飼料;13章 蟲膠;樹膠、樹脂及其他植物液、汁;14章 編結用植物材料;其他植物產品;第三類 動、植物油、脂及其分解產品;精制的食用油脂;動、植物蠟;15章 動、植物油、脂及其分解產品;精制的食用油脂;動、植物蠟;第四類 食品;飲料、酒及醋;煙草、煙草及煙草代用品的制品;16章 肉、魚、甲殼動物、軟體動物及其他水生無脊椎動物的制品;17章 糖及糖食;18章 可可及可可制品;19章 谷物、糧食粉、淀粉或乳的制品;糕餅點心;20章 蔬菜、水果、堅果或植物其他部分的制品;21章 雜項食品;22章 飲料、酒及醋;23章 食品工業的殘渣及廢料;配制的動物飼料;24章 煙草、煙草及煙草代用品的制品;)

怎么提高產品價格?

首先不知道樓主是想讓大伙給出主意,還是出急轉彎考我們。

如果是急轉彎,那我就繞道了,因為急轉彎怎么說怎么有理。

如果是嚴肅的說,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講,沒有實際的供給與需求曲線的模型建

立,而且,一個打火機的銷售也具有偶然性。就無法根據供給與需求的曲線來分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