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大連訂閱報刊電話(大連市地方稅務局的工作成就)

时间:2024-06-02 05:06:04 编辑: 来源:

稱(學位)

工作單位

丹尼斯克(中國)有限公司CMC技術總監

工作經歷和業績

主要從事于CMC的研發和應用技術的研究

姓名

邸勇

出生年月

畢業院校

技術職稱

(學位)

工作單位

泰安賽露科貿有限公司總經理

泰安賽露纖維素醚工業技術研究所所長

工作經歷和業績

1990年5月至1999年在肥城瑞泰精細化工有限公司負責技術;

1999年11月創辦全國賽露纖維素醚信息網;

2000年5月任肥城賽露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

2002年8月,完成淤漿法新工藝聚陰離子纖維素(PAC)的研究;

2003年6月,完成德州威斯化工有限公司500噸/年HPMC項目的設計、安裝、工藝調試;

2003年9月,加盟山東一滕集團,至2006年6月任山東一滕化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2004年6月,完成山東一滕化工有限公司2000噸/年淤漿法聚陰離子纖維素項目的設計、安裝、工藝調試,產品經鑒定填補國家空白,同年8月在人民大會堂召開新產品發布會;

2005年1月,完成山東一滕化工有限公司2000噸/年HPMC項目的設計、安裝、工藝調試;

2006年8月,任泰安賽露科貿有限公司總經理,泰安賽露纖維素醚工業技術研究所所長;

2006年12月,研究成功HPMC生產環保新工藝,采用新型的脫鹽工藝,該工藝無工藝廢水排放。

獲獎情況:

1.一九九四年十二月,研制的:羥丙基甲基纖維素產品

獲山東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第三位完成人(項目編號:94-3-230-3)

2.一九九六年九月,研制的:羥丙基甲基纖維素項目獲泰安市金橋工程實施一等獎.第二完成人;

3.一九九六年十月,羥丙基甲基纖維素的研制,獲農業部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第三完成人(證書號:960013)

4.二零零零年,研制的粉末狀高取代羥丙基纖維素產品,獲山東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第三位完成人

5.2005年6月,研制的聚陰離子纖維素產品獲泰安市科學技術進步獎貳等獎第一位完成人(證書號;K2005-2-3-3);

現有成果:

1、500-2000噸/年建筑用淀粉醚(CMS、HPS)的生產裝置設計,產品溶于冷水,透明度好,取代度高。

2、2000-10000噸/年淤漿法聚陰離子纖維素的工藝設計、人員培訓、安裝調試,成套技術。

3、2000--10000噸/年建筑級羥丙基甲基纖維素工程設計,全過程計機DCS控制系統。

4、500--2000噸/年醫藥級、食品級羥丙基甲基纖維素工程設計,全過程計機DCS控制系統。產品符合USP標準,黏度5-4000mPa.s。該工藝無廢水排放。

5、HP 改型的CMC 產品,通過對CMC高分子結構中基團的改性,大大改善了CMC的使用性能,提高了CMC的水溶性,克服了CMC已產生凝膠粒的缺點,大大提高了CMC的耐酸性。油田性能較CMC更優越。

6、藥用輔料:HPMCP產品,利用HPMC深加工,提高產的附加值,現市場價格為:180元/公斤,實現在國內最好的腸溶材料。

姓名

許冬生

出生年月

畢業院校

技術職稱(學位)

工作單位

《纖維素醚工業》主編,原無錫化工研究設計院副總工

工作經歷和業績

姓名

丁長銀

出生年月

畢業院校

技術職稱(學位)

工作單位

全國纖維素醚行業協會(籌)秘書長,高級工程師

工作經歷和業績

姓名

戴振剛

出生年月

1965年9月

畢業院校

1992年畢業于北京理工大學精細化工專業

技術職稱(學位)

工作單位

丹尼斯克(中國)有限公司CMC技術總監

工作經歷和業績

主要從事于CMC的研發和應用技術的研究

給分吧。。這樣我就能三級了,嘿嘿……我的夠全夠詳細了吧,希望您滿意

聶鑫是哪里人啊??誰有她的詳細資料啊/?

1.聶鑫 ( 1924.2.6 - )

筆名斐焰,原籍江西清江,生于大連。

1950年畢業于中國交通大學唐山工程學院土木系建筑組 。

1950年至1980年先后在江西南昌震華營造廠任幫工程師、副工程師、設計組長,在南昌工程建筑公司、江西建筑企業公司任工程師,在江西城市建筑設計院任主任工程師、主任、總工程師助理 。

1980年任江西省建筑科研所所長 。

1982年至1988年任江西省建筑設計院院長兼總工程師,后任技術顧問 。

高級建筑師,江西省建筑學會建筑創作委員會名譽主任 。

擅長建筑設計 。

主持設計的建筑作品:江西省城鄉建設環境保護廳辦公大樓、南昌百貨大樓、東鄉銅礦醫療門診部樓等 。

2.5月11日早上8點,聶鑫下夜班。回家匆匆吃口早飯后,他像往常一樣來到湯河子郵政儲蓄所取當天要投遞的報紙、信件,然后再拖著殘腿將信件、報紙等送到訂戶手中,送完回家已經快中午了。

每天這樣周而復始地義務為居民、單位投遞信件、報紙,聶鑫堅持了35年,風雨無阻。

9歲,義務送信的開始

聶鑫3歲時,因為得腦炎落下后遺癥,他一只手伸不直,走路時腳有些跛。

10日下午,記者在其工作單位見到了聶鑫,當天的報紙、信件,他上午就送完了。聶鑫個子不高,不善言談,可提起送信,聶鑫的話匣子就打開了。

據聶鑫講,從9歲開始,他就義務為居民、單位送信、報紙。提起開始義務送信初衷,他說當時學校掀起了學雷鋒的高潮,細心的他發現很多住戶家沒有投報箱,取送信和訂閱報刊雜志很麻煩,不甘落后的聶鑫就自愿“擔”下這個擔子。從那以后,聶鑫覺得自己的生活有了奔頭:每天下午放學后,第一件事就是往郵局跑,取來報紙后再送到訂戶手中;在家待業期間,他更是把幫人送信視為自己的“專職工作”。

聶鑫的足跡遍布鐵合金這片住宅區。前些年,送信的工作相當繁重,身單力薄的他常是后面背個包、手里拿兩包,拖著殘腿穿梭在住宅區中。平時還好一些,遇到雨雪天,聶鑫就要遭罪了,為了不讓報紙、信件被雨雪淋濕,他就得把這些東西放在衣服里,像寶貝似的“保護”。據聶鑫介紹,投遞信件、報紙最多時能達到2000多件,他一天要登200余戶居民家的門,最長一次投遞他用了七八個小時。這些年,經他投過的報刊、信件及郵包、匯款從沒出現過差錯。

35載,漫漫送信路

寒來暑往,這一干就是35年。

無論多么惡劣的天氣,聶鑫都堅持投遞,從沒耽誤過一天“工”,他的工作范圍早已擴展到為居民寄信、訂閱報紙雜志,有的居民來不及交電話費,聶鑫也會幫著交。

每天來回地往返于郵局、住戶之間,聶鑫平均每個季度都要磨露兩雙布鞋。就是這樣,他依舊樂此不疲地投遞著信、報紙。

一年冬天,下起了大雪,聶鑫踏著厚厚的雪,按時來到郵局。在投遞的路上,他不慎滑倒到路邊的溝里昏了過去,等他醒來時發現手和腳都摔傷了,但他仍堅持把報刊和信件送完。有一次一四樓訂戶家里沒人,盡管上下樓不方便,聶鑫這一天還是來回折騰了八趟,終將信件送到訂戶手中。讓別人轉交的事,他從不做,“那樣我不放心!”

因為他的執著,也因為他的認真負責,1990年錦州鐵合金工商實業公司將他轉為大集體工人,做更夫。盡管如此,每天除了上班外,聶鑫的休息時間大都“奉獻”給了義務投遞。現在,他的工作需要倒班:白天上班時,郵局的工作人員會把聶鑫“負責”的那片兒信件、報紙等送到他的單位或家中,下班后,他就忙著投遞;夜班,早上下了班,他也是先送完信,再回家休息。送信第一位,這是聶鑫這么多年始終堅持的宗旨。

他的執著感動了很多人

湯河子郵政儲蓄所的業務主任劉主任是1992年來到儲蓄所的。他來儲蓄所時,聶鑫已在這“工作”很長時間了。采訪中,他半開玩笑地說:“聶鑫算得上是我半個師傅!比我早干很多年呢!在投遞方面,他很在行!”

談起聶鑫35年的執著,劉主任頗為感慨地說:“能堅持這么長時間,一般人都做不到!細想一下這么多年,小聶還真沒‘請假’過,除非我們這兒放假,要不小聶還真沒休息日。小聶,不容易!”

聶鑫的同事陳師傅說:“聶鑫每天都特辛苦,他走路不方便,正常人走10分鐘的路程,他得花兩倍、甚至三倍的時間!他挺讓我佩服的!”

1996年,聶鑫被市郵電局授予名譽職工,當時領導問他有什么困難,聶鑫說,他希望能擁有一輛自行車,這樣冬天送信方便一些。

現在,家住鐵合金這片的居民每天都會看到在居民樓群中穿梭、走路蹣跚的聶鑫,就算不知道他的名字,也會知道附近有這么一個兢兢業業為居民義務投遞的殘疾人。

面對不友善,他一笑置之

踏踏實實、努力工作的聶鑫贏得了很多人的尊重,可有時也會發生一些不愉快。

有一次,下大雨,他冒雨叩開一居民房門,居民見到他滿身泥水,抓過報紙就嚷嚷:“你快走,別把我家門口弄臟!”遇到這樣的事,他總寬慰自己:很多人都理解我了,又何必斤斤計較?

發高燒時,他也堅持投遞。幾米遠的路,他硬是走了20分鐘,就是這樣,他依舊堅持著投遞。有些人對他的行為不理解:“又不掙錢,每天這么干,圖啥?”聽到這話,聶鑫總是一笑置之,他對記者說:“我平時也沒什么事,現在報紙也少了,不像以前那么累了,就堅持干唄!如果干累了,還能睡個好覺呢!”

采訪最后,記者來到聶鑫的家。自從前幾年,母親去世后,一直單身的聶鑫就和父親一起生活。站在父親身邊的聶鑫就像個孩子一樣,低著頭,看著自己的腳尖,靜靜地聽著父親說話。現在聶鑫的父親也對兒子的行為表示支持,也挺驕傲的:“沒事就干唄,就當活動活動身體!現在,我倆出去溜達,很多人都認識他,跟他主動打招呼。”

本人提供的聶鑫是兩個不同的人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