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大河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待遇(求鄭州詳細歷史和改革的發展)

时间:2024-05-05 13:18:00 编辑: 来源:

得差不多了,唐雖然亂一些,但怎么說也靠近偉大首都,有什么事情也能有個照應,其他的地方更遠了。”

“就不能在附近找一個小地盤給叔虞?”

“嫂子,叔虞這孩子是個能成大事的人,要是給他幾畝地做個小地主,難道不是太屈才了?他的后代還有什么發展的余地?看長遠一些,唐是個好地方。”

別說,周公的話是有道理的,唐雖說地方不大,但是那是黃土高原,四周不是高山就是大河,居高臨下,易守難攻,也就是后來所說的“表里山河”。這樣一塊地盤,真是打著燈籠都找不到。

邑姜現在算是知道了周公的苦心,她已經不像剛開始那樣生氣,說話委婉了許多:“他四叔,你的話都有道理。可是,咱不能稍緩一緩,叔虞長大一點再去?”

“嫂子啊,您知道多少人盯著這塊地嗎?我討伐唐之前就有人來找我要這塊地,回來之后又有人來找,我就告訴他們說大王已經封給叔虞了,這才讓他們沒有想法了。叔虞要是不抓緊去,就不知道有多少人有想法了,夜長夢多啊。”周公這番話,算是說得十分明白了,有些話原來沒有準備說,現在也說出來了,“嫂子,實話跟您說吧。規矩都是人定的,實際上大侄子說過的話,也不全是句句都當真的,有用的咱就天子無戲言,沒用的就當沒聽見。嫂子您忘了,當年討伐商紂不是先占了個卜嗎?結果是‘往不利’。老爺子當時就說:‘難道幾個爛骨頭破草就能決定天命?’還是決定打。這規矩和占卜一樣,合咱的利益,咱就說這是天意不能違背,不合咱的利益,咱就當沒那回事。叔虞這事情就是這樣啊,正想把唐給他,所以就拿‘天子無戲言’做個借口而已。”

用心良苦啊,周公絕對是用心良苦。而他說的那些盯著唐的人,邑姜知道是誰,就是管叔鮮、蔡叔度,還有霍叔處那幾個,他們要么嫌自己的地盤太小,要么嫌位置不好,總想著要換個大的、好的。

邑姜聽完了這樣一番話,不住地點頭,這一幫小叔子中,她最喜歡的就是周公了,平時的關系也最好。雖說最近總有人說周公想要篡奪成王的寶座,但邑姜從來也不相信,因為她相信周公的為人。如今周公這樣說,就更能感到周公的無私和深謀遠慮了。

可是,即便是這樣,邑姜還是不能放心叔虞。怎么辦?邑姜突然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她知道周公不會同意,但是周公不能不同意。

什么想法?

“他四叔,你說得對,我現在也覺得叔虞該盡快上路。不過,我要跟他一塊走。”邑姜想出來的竟然是這樣的主意。

“不行。”周公脫口而出,說完之后才發現自己失禮了,趕緊緩和了語氣,輕輕說道:“按著規矩,太后是不可以離京的。”

“規矩?他四叔,你剛才不是說過了,規矩是人定的,合適就遵守,不合適就當不知道嗎?哈哈。”邑姜算是現學現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了。

“這……”周公愣了一下,隨后笑了,嫂子實在太聰明了,讓他無法反駁。“可是,這樣的大事,還要大侄子同意才好。”

“這好說,現在就問他。”邑姜令人立即找成王來,三個人一同商量。

不多久,成王來了。敘了禮,成王坐下。

不用周公開口,邑姜將方才與周公的對話簡單說了一遍,最后把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

“兒啊,你覺得娘這樣做對不對?”邑姜問成王。

“娘,我也舍不得你,可是,我也知道叔虞更需要你。娘,你就放心跟弟弟去吧,這里有四叔在,不用擔心我。”得,成王一口同意。

周公沒辦法了,不過他又從心里高興,成王兄弟情深也令他感動,讓他想起哥哥武王與自己之間的那種兄弟情。

叔虞被封在唐,侯爵。

去唐國上任的時候,太后邑姜同往,成王一直送出京城,而周公親自送到唐都城翼城。一切安置妥當之后,才啟程回到成周。

隨同叔虞前往唐的,除了一部分周朝軍隊和配備的大夫之外,還帶走了商族的懷宗九姓。這樣,唐國就成了一個民族大雜燴,周人、商人和夏人在這里會聚。

根據周公的建議,邑姜母子在唐實行了與姜太公治理齊國相同的策略。

第一,國民待遇原則。盡管是征服者,邑姜和叔虞并沒有以征服者自許,并沒有讓周人高人一等。各個民族在這里地位完全平等,可以雜處,可以通婚,只要是居住在唐的人,均享受國民待遇。凡是煽動民族矛盾者,一律處死。

第二,因地制宜原則(啟以夏政,疆以戎索)。夏人以游牧為生,商人以工藝謀生,而周人主要從事農業。在唐,有山有水有草原有土地,因此從事各種產業的人都有。邑姜和叔虞并沒有強制大家從事農業,而是根據實際環境,由百姓自己決定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民俗習慣。

第三,開放原則。唐的四周是不同的國家,有華夏有戎狄,邑姜和叔虞的政策是打開大門,對全世界開放。唐實行貿易自由政策,與中原國家和狄人都進行貿易。這樣做不僅促進了唐的商業發展,還讓狄人可以交換到生活用品,從而能夠和平相處。后來揚名天下的晉商,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

第四,和平共處原則。邑姜和叔虞以開放和真誠的心態與四周國家交往,因此得到廣泛的認同。從叔虞開始,唐的公族就開始和狄人通婚,叔虞的后代也大量前往戎狄國家居住生活。

第五,發展農業原則。盡管鼓勵大家因地制宜,但是農業生產的穩定性讓邑姜和叔虞對農業更加重視,他們利用晉水,興修農田水利,進行優化育種,大力發展農業,使唐國百姓能安居樂業、生活富足。農業的發展吸引了大量的狄人前來依附,使得唐國人口大增,國力膨脹。

《史記》記載,通過優化育種,唐國后來培育出了高產麥,麥穗碩大,叔虞派人獻給成王,成王又贈給了周公,周公作《嘉禾》以志慶賀。

由于唐叔虞將國家治理得國泰民安,民族和諧,在歷史上得到極高評價。而后人為了紀念唐叔虞,在太原修建了“唐叔虞祠”,也就是現在的晉祠。到了北宋,宋朝政府又在晉祠內修建圣母祠,以紀念那個偉大的母親邑姜。

歷代以來,晉祠都是中國香火最旺的祖祠。除了唐叔虞的后代之外,晉祠還是王姓、張姓的祖廟,還有唐太宗李世民的家廟,可以說晉祠是中國三大姓的朝拜圣地。

如果說晉祠是除了黃帝陵和炎帝陵之外,在中國排位第三大的祖廟,大概沒有人會反對吧?

如果再算上從太原起家的中國第四大姓趙姓和唐叔虞的后代楊姓,那么,中國姓氏中排位靠前的張王李趙楊五個大姓就在太原聚會了。

山西,除了黑煤窯之外,有太多值得我們去追思的地方了。

有空應該去趟山西太原,祭拜祖先,憑吊古人。

唐叔虞為唐國奠定了一個堅實的基礎,他去世之后,兒子姬燮①繼位,因為唐國有晉水,改國名為晉。此后,傳了六代,到了晉穆侯。

從叔虞到穆侯,實際上晉國國君的主要通婚對象是齊國,應該說齊晉才是世為婚姻。晉穆侯也娶了齊侯的女兒。姜夫人為晉穆侯生了兩個兒子,大兒子叫仇,小兒子叫成師。為什么這樣取名?因為生大兒子的時候正好討伐仇敵條國,而生小兒子的時候恰好吞并了一個叫做千畝的小國家。

后來,仇當了晉文侯,死之后兒子昭侯繼位。昭侯把叔叔成師封在了曲沃,稱為曲沃桓叔,而曲沃城比晉國的都城翼城還要大。當時就有人斷言:曲沃將是晉國的動亂之源。

果然,從昭侯七年(前739年)開始,到晉侯緡②二十八年(前679年),前后59年時間,經過曲沃桓叔、曲沃莊伯和曲沃武公三代人的不懈努力,先后殺死五任晉侯,終于由曲沃取代晉國,獲得周王的正式任命。

晉國統一了,不過是由小宗統一了大宗,也就是說,地方把中央給吞并了。

黃氏家族的由來

在遠古蒙昧洪荒時代的中國東部地區,有許多以鳥為圖騰的原始人群,生活在這一廣大地區,典籍稱之為東夷。其中有九支氏族最為強盛,組成為部落聯盟集團,史書稱其為九夷。據史籍《古本竹書紀年》,這九夷是畎夷、于夷、方夷、黃夷、白夷、赤夷、玄夷、鳳夷、陽夷。其中的黃夷氏族,就是黃姓的最古老的族源。黃夷是因為崇拜黃鳥而得此名。其發源地在今內蒙古東部、燕山之南的遼河西源西拉木倫河流域。遠古時代,在燕山南面的古幽州一帶,棲息著各種鳥類,其中有一種后人稱為黃鸝、黃鶯的黃鳥。這種黃鳥,不僅小巧精靈,色澤艷麗,而且叫聲清脆,婉轉悅耳。因對黃鳥的喜愛之情,轉而變為尊敬,后來發展至頂禮膜拜,就把它當作自己氏族的守護神和標志,因而也就成為這一氏族的圖騰。這個氏族就叫做黃鳥族、黃氏族,簡稱為黃夷、黃族、黃人,成為東夷族鳥夷的一支。黃氏族人所居之地,地名多帶黃字。遼河西源西拉木倫河,古代叫黃水,后來才改為“潢水”。史籍《熱河志》第七十一卷這樣介紹:“《新唐書》始作潢字,遼金史因之。《清一統志》原本謂別于西黃河,故曰潢。”后來,黃人由內蒙東部向東南部方向遷徙,經河北遷安縣西的黃山和束鹿縣的黃丘進入山東半島,加入東夷集團,成為九夷之一的黃夷。今山東黃縣東南部有古黃城,掖縣南有黃山,興博縣有黃山,黃阜、濟南西南部三十公里處也有黃山。這一帶就是遠古黃夷棲息活動的地區。在東夷集團中,黃人的勢力發展非常迅速,很快就成為東夷集團中勢力強大的一支,因而被推尊為部落聯盟首領。在野蠻時代中期,東夷部族集團由鳳夷氏族的少昊金天氏為部落聯盟大首領時,黃夷就與風夷結成了婚姻氏族,后來又加入了少昊部落。當時,東夷集團都普遍崇拜鳥。由于東夷集團大首領少昊氏族的圖騰是鳳,因此鳳便成為百鳥之王,成為了神鳥。鳳鳥中有一種雌性的鳥,叫做皇(后寫作凰)。這種鳥與黃鳥一樣,通身都鮮艷亮麗的黃色羽毛,而且這兩種鳥名的讀音完全相同。皇鳥是鳳鳥的配偶,恰巧黃夷又是鳳夷的婚姻氏族。這些相同、相似、相通之處,黃人便自然地用凰鳥來取代原來作為氏族圖騰的普通小黃鶯,崇拜的對象改成了凰鳥。這樣,黃鳥變成了皇 (凰)鳥,黃夷的圖騰由黃鸝鳥變為金鳳凰。當歷史進入到野蠻時代中期,大約是炎黃之世時,東方黃夷部落部分成員陸續內遷到了華北平原和黃河中下游地區時,展現在他們眼前的盡是一片黃色:黃色的平原,黃色的山巒,還有橫穿北部中國的黃色的大河,人們便崇拜起大地和大河并把這條河叫做黃河。由于黃人內遷中原,用原本是黃鸝鳥的顏色“黃”字來指稱大地的顏色,所以才有了《說文解字》的注釋:“黃,地之色也”。黃氏人加入東夷集團后,與少昊氏結成了婚姻氏族的關系。后來,少昊氏族勢力越來越強大,少昊就成為東夷部落集團的大首領,這樣,黃夷降而為少昊部落的附屬氏族,它與少昊鳳鳥族的關系也由婚姻氏族變為父子氏族。因此,黃夷便以少昊為本族始祖。《宋學士集》說:少昊世代為水官之長,顓頊時他被封于汾川,后世尊其為汾水之神。春秋時臺駘的后裔建立了沈、姒、蓐、黃等國,后被晉國一一滅掉,其中黃國的公族子孫以國為姓,成為黃姓的一支,晉國的黃淵便是其后裔。亡國后的黃氏遺民,有的逃至今河南中部,大批被遷到中原今湖北境內,及福建入閩始祖黃元方(字彥豐又名黃允)官晉安郡守居于福州黃巷,有的在楚國做了官。據說今黃岡、黃陂、黃梅等地,都是因為黃人遷來而得名的。漢代以后,黃氏因任官等原因分別向大江南北遷徙,南至湖南、江西、四川等地,北至河南固始、南陽。黃知運子黃元方居福建,始于晉代。宋元之際,福州候官晉安黃氏稱盛于閩粵,至明末清初又移居到臺灣,后又有不少人移至海外。

黃國(夏朝公元前2148年—春秋末年公元前648年)據《史記》與《黃國故城志》所載黃國建國創始人為嬴姓伯益長子大廉字太康,建于公元前2148年春光州定城西十二里故城古隆鄉。黃夷南下中原,東夷少昊的后裔--黃夷的后代嬴姓伯益長子大廉建立了黃國。《竹書紀年》載:"(夏)后相即位,二年,征黃夷。"商代黃夷已在淮水之濱建立國家,與商王的關系不是十分和諧,卜辭中有"伐于黃尹"的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