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二戰后國際石油貿易的認識和看法(怎樣認識現代資本主義大企業與生產力發展的因果關系)

时间:2024-06-01 16:18:13 编辑: 来源:

的人不能上學。

從當代資本主義的“世界體系”來觀察資本主義就不難發現,當代資本主義固然還有很大發展,但發展越來越不協調,越來越畸形,到處都存在著兩種對立現象的強烈對比:進步與落后,創新與毀滅,富足與貧困,高貴與低賤,物質豐富與精神空虛,智慧與愚昧,科學與反科學。這種狀況正如英國著名作家狄更斯在《雙城記》的開篇所寫的:“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年代,這是愚昧的年代;這是信仰的時期,這是懷疑的時期;這是光明的季節,這是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之春,這是失望之冬;人們面前有著各種事物,人們面前一無所有;人們正在登天堂,人們正在下地獄。”用這段睿智的話來說明當代資本主義的現實,倒是很恰當的。

五、正確認識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關系

首先,應當全面認識和正確對待資本主義,要有同資本主義“長期打交道”的思想準備。因為資本主義還有相當的適應和調整能力,因而還有較強的生命力,它不可能迅速崩潰,“一球兩制”將是相當長的歷史現象。我們既要大膽地學習借鑒資本主義一切先進的、進步的東西,但又要抵制其腐朽落后的東西。學習和利用資本主義必須大膽,但又不能照抄照搬,搞“全盤西化”,必須從戰略高度上處理好同資本主義特別是同發達資本主義既矛盾斗爭又借鑒合作的關系,堅持“以兩手對兩手”。

第二,要全面認識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之間既否定又繼承的關系。列寧曾明確指出:“社會主義能否實現,就取決于我們把蘇維埃政權和蘇維埃管理組織同資本主義最新的進步的東西結合得好壞”,“我們不能設想,除了建立在龐大的資本主義文化所獲得的一切經驗教訓的基礎上的社會主義,還有別的什么社會主義”。[5]因此,就總體而言,社會主義在不忽視同資本主義斗爭的同時,在戰略上要樹立“利用資本主義來建設社會主義”的思想。

第三,在“基本制度”上與資本主義劃清界線的同時,在“具體制度”即體制上必須有對資本主義所借鑒。體制的好壞直接關系著制度的生存安全,無論是資本主義還是社會主義概無例外。要重視制度的安全,就必須重視體制上不斷的改革和完善。資本主義在大危機后借鑒了社會主義國家管理經濟的辦法,不僅沒有變成社會主義,反而延緩了衰老,鞏固和發展了資本主義的基本制度;社會主義借鑒其市場經濟體制、社會保障體制等反映現代社會化生產規律的手段和管理制度,也不會變成資本主義,而只會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

第四,理想和信念必須植根于科學的認識,既不要忽視“兩個決不會”,又要堅信“兩個必然”。馬克思主義在分析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基礎上,提出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代替資本主義,這是就歷史發展的總趨勢而言的。至于這一“代替”如何實現、在多長時間內實現,他們則認為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系,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必須按照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和歷史唯物論,用變化和發展的觀點將資本主義走向滅亡的歷史“必然性”與歷史演進過程的“長期性”統一起來,將資本主義的“腐朽性”與它繼續發展的“可能性”統一起來,將歷史發展進程的“階段性”與歷史結局的“指向性”統一起來,既堅信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的必然性,又要看到這一過程的長期性、曲折性和復雜性,做堅定而清醒的共產黨人。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