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法國進出口貿易結構分析圖(國際貿易)

时间:2024-06-02 11:14:05 编辑: 来源:

éation公司2004年銷售額增長7.5%,達1100萬歐元,其經驗總結為:成功地將絲、棉、毛、合成纖維、醋酸酯等混合,創新出受歡迎的系列產品。

根據歐盟專家的分析,法國紡織業具有強項和弱項之分。法國的紡織品貿易,尤其是紡織技術和高檔服裝面料是貿易順差,而一般紡織品是貿易逆差。從具體產品分析,技術性紡織品、棉毛面料、人工含量低的服裝是法國紡織生產和貿易的強項,而紡織上游產品,如紡織紗線,尤其是合成纖維是法國的弱項。法國產品比那些最受配額限制的進口產品,其質量水平都要高,但是它們的價格是進口產品的兩倍。而另一些產品的區別就不大,如棉及合成纖維、紗線等。

目前,法國紡織工業企業在政府的推動下正在逐漸進行產品結構調整,如轉向生產高品質的技術性紡織品。技術性紡織品是指具有技術性能和功能特性,能夠用于生產保護、醫療、運輸、建筑等各種工業部門的紡織品。因為技術性紡織品具有很高的產品附加值,而在此方面“中國的產品不僅還沒有顯露,而且發展的速度也還很慢”,因此被視為法國紡織業的一個光明出路,因為未來紡織業的競爭不再是產品價格高低的競爭,而是產品能夠提供多少附加功能的競爭,是高科技的競爭。目前法國在歐盟技術性紡織品生產方面,排名第二,落后于德國,市場營業額為25億歐元,而且每年以3%的速度增長。2005年法國技術性紡織品的產量已經發展到1970萬噸。除此之外,法國紡織企業還在積極順應市場的要求,緊跟流行趨勢的變化,發揮其定貨批量小、交貨時間短,對時尚反應速度快的優勢,不斷投資新設備、不斷創新推出新產品,以吸引客戶與我國產品競爭。這也是紡織品配額取消后,法國紡織業應對我國進口產品的重要轉變。

六、法國政府積極幫助紡織行業應對紡織品貿易一體化:

為了幫助法國紡織行業應對紡織品貿易一體化,除了積極推動歐盟委員會采取統一的保護政策外,法國政府也采取了不少措施,如在法國外貿部長的親自推動下,法國紡織行業組織分別與德國、意大利、希臘、以及泰國同行簽定了紡織服裝合作協定,組成聯合陣線,采取共同措施,分別加強各自的監控機制,就兩國市場上我國紡織服裝產品進口的變化情況互通信息;實行主要目標針對我國的反不正當競爭和反仿冒行為計劃;以及支持歐盟地中海沿岸紡織品自由貿易區戰略等。在國內范圍內,法國政府新出臺或者進行改革的政策主要有:

1、改革職業稅:政府承諾分期逐漸減輕對制造業,尤其是紡織服裝行業

的職業稅,以減少企業的外遷。雖然總體改革方案還沒有出臺,但是計劃從2005年起,財政撥款3至4億歐元,作為給予企業的職業稅貸款。受惠的企業主要是35人以下的小企業,3年之內給予每名員工1000歐元的貸款,或者每個企業最高不超過10萬歐元的貸款。

2、出臺新企業法:主要是為中小企業建立銀行保障體系(為了便于中小

企業獲得銀行貸款,法國政府又增加了50%至70%的補充保險率),為年輕的時裝設計師設立特殊的借貸保證基金;為個人創辦的企業明確法律地位及給予寬松

的創業環境;為這類企業的轉型提供便利。

3、建立出口信貸:幫助營業額在500萬歐元以下,職工人數在250人以

下,因為出口招收了至少1名以上雇員的中小企業擴大出口。這個出口信貸可以補賞企業最多可達50%的貿易探索支出,擔保期為24個月,最高限額為4萬歐元。

4、阻止企業外遷計劃:為了幫助法國紡織業應對一體化,增強行業競爭

力,解決產業外移現象,法國政府致力于發展紡織服裝高科技產品,創建了競爭極點區(p�0�0le de 買粉絲pétitivité)概念。競爭極點區是指經過政府審批承認的一個地理區域,其中一些相關企業、院校和科研機構相互協作,從事共同的紡織服裝創新計劃。從2005年起位于競爭極點區內的紡織服裝企業,可以享受政府給予的減免稅收和研發補貼等一系列優惠政策。區內的大企業帶動中小企業出口,可以允許共同使用出口信貸(最高8萬歐元),還可以得到法國企業國際發展署(Ubifrance)的資助。

經過地區間的競爭和法國領土整治部的審批,法國確定了3個紡織品競爭極點區:1、北加萊地區的“Up-Tex”極點,新紡織品項目;2、里昂-圣艾蒂安地區“Techtera” 極點,技術和功能性紡織品項目。

3、阿爾薩斯--洛林地區極點,天然纖維項目。新紡織品項目的目標是發展新材料和新功能性產品,包括納米技術產品、人造和天然紡織品、感覺紡織品(textiles sensoriels),以及個性化產品。技術和功能性紡織品項目將面對多種需求市場,如農業和土地、建筑物、土木工程、運輸、包裝、運動與娛樂、以及醫藥行業等對紡織品的特殊要求。天然纖維項目是在木材、紙張和紡織品范圍內尋找具有新功能的紡織纖維,如沒有彈性體的彈性纖維,3D針織纖維、囊狀纖維或者技術紡織品纖維。

5、 鼓勵企業去國外開拓出口市場。由法國出口信貸保險公司(Coface)負責管理的開拓保險項目,將對去美國、日本、中國、印度和俄羅斯5個國家開拓出口業務的法國中小企業,擔保其開拓費用支出額的65%至85%。另外,從2006年1月起,法國政府還將對企業派往國外實地進行出口業務的員工,從第120天起給予工資收入減稅。

6、打擊假冒產品行動,其中紡織品是重點:據法國海關統計,70%的假冒產品來自亞洲,其中以中國為首。具體有:加強海關執法權限;增加海關執法人員;由法國奢侈品委員會負責培訓,提高執法人員對假冒產品的鑒別能力;制定查處假冒商品數量目標(2004年350萬件,2005年必須增長10%,達到400萬件);加強國際合作(已經分別與意大利、波蘭簽定了合作協定,與俄羅斯正在談判中)等。

七、法國紡織業的王牌-----紡織展覽會:

舉辦各色各樣的國際紡織展覽會是法國紡織業的一大王牌。每年春夏和秋冬兩個季節,法國都有名目繁多的紡織展覽會,從紡織上游產品到紡織下游產品應有盡有,如紡線展會Expofil、服裝面料展會Première Vision、Texworld、Tissu Premier、服飾附件展會Mod’Amont,家具面料展會 Salon Meuble、Maison & Objet,以及成衣展會Prêt à Porter Féminin、Lingerie、Lyon Mode City等等。

這些紡織展覽會各具特色又具有協調統一性。從展會的功能看,法國的紡織展會主要有兩個方面的作用,一是為紡織工業生產服務,二是為產品的市場營銷服務。如法國世界服裝面料展Première Vision,于1999年發明了“Codes Performance”:將當屆展會中具有特殊性能和新型質量的紡織面料,以圖形標識展示并配以文字說明,分析流行趨勢,吸引觀眾和參展商,使得展會的功能變得越來越臻于完善。紡織品配額取消后,為了配合歐盟企業的轉型,以及提高歐盟產品的競爭力,Première Vision展覽會還通過舉辦各種流行趨勢研討會,選擇有創意產品的參展商,使得展會成為世界高附加值紡織面料的展示窗口和產生創造靈感的策劃室,吸引參觀者尋找在發展中國家看不見的新穎產品。

另外,展覽會也不斷地隨著市場的發展而發展,如2002年法國推出新的展會Future by Tissu premier,展示紡織面料的創新產品,以及具有附加功能的、多功能的或者智能的面料產品等等。為了開拓國際市場,法國的紡織展覽會也開辦到國外去,如每年定期在美國舉辦的European Preview面料展和Yarn Fair International紡織紗線展兩個展覽會,已經在美國發展成為具有影響力的紡織展會。為了開拓中國市場,法國的Première Vision展覽會、國際時尚內衣展覽會還成功地在上海舉辦了展會,吸引了上千名中國買家。

這些法國的紡織展覽會大部分屬于紡織專業行會,如紡織工業聯合會中針織協會下屬的專業展覽公司Eurovet就有9個紡織面料專業展覽會,其它的則屬于大型展覽公司。從整體而言,這些展會規模大,專業性強,國際化程度高,服務質量好,宣傳力度大,參展商和參觀者人數眾多,在發展法國紡織工業的同時也為行業組織帶來了一定的效益。部分展會的統計數字證明了法國紡織展覽會的成功:

Première Vision(世界服裝面料展):參觀者50000名,來自110個國家。其中70%來自國外,30%來自非歐盟國家。

Texworld(國際面料展):參展商689家,來自42個國家;參觀者17100名,來自103個國家。(2006年2月)

Lingerie(國際內衣專業展):參展品牌500個,參觀者23000名,其中52%來自國外。

Lyon Mode City(里昂沙灘內衣展):參展品牌1000個,參觀者19000名,其中53%來自國外。

Interfilière(國際內衣運動衣展):參展商380家,參觀者13000名,其中69%來自國外。

Tissu Premier(成衣面料及運動裝面料展):參展商400家,參觀者7000名,其中50%來自國外。

Intersélection(國際時裝及便裝展):參展商400家,來自29個國家;參觀者6000名。

八、法國紡織業轉型對我的影響:

紡織品配額取消后,法國政府和法國紡織業內人士已經逐漸認識到,法國本土勞動力成本過高,再加上35小時工作制的實行,是法國紡織業失去競爭力的主要原因。如果繼續堅持在法國本土生產紡織品是不符合現代經濟學邏輯的,而發展高新技術產品和高附加值產品,避免與我國產品在同一水平上競爭才是明智的決策。因此,法國紡織業已經開始轉向生產質量更高、更時尚的產品,或者技術含量更高的紡織產品。更重要的是,在法國政府的財政支持下,在各種公立和私立科研機構、院校、大企業內部研發力量的相互合作下,在歐盟委員會的配合下,許多新產品研發項目已經悄悄地緊鑼密鼓地進行著。如果我國不從現在起就給予高度重視,不主動加強科研創新,努力追趕世界先進技術,尤其是發展技術性紡織品,幾年后將發現我國產品又落后于西方。

另外,為了以示與我國產品的區別,法國政府和法國紡織業正在醞釀以“法國造”品牌戰略與我抗爭,希望借助法國品牌形象,增加法國產品的競爭力和產品附加值。但是,法國高價位和高品味的名牌產品雖然領導世界時尚潮流,但是在法國乃至世界市場上的占有率都極低,絕大多數消費者還是選擇價格大眾化的產品。如果我國企業能夠在產品設計、品味和品質方面努力與先進國家接軌,就能夠繼續占領市場,繼續保持產品的競爭力;如果還繼續滿足于來料加工,貼牌生產,不重視發展自己的品牌,幾年后將發現我國還停留在以廉價勞動力制造廉價產品的水平上,好景不會常在。

法國政府和紡織行業組織與我抗衡的另一個主要政策是,積極支持歐盟地中海沿岸紡織品自由貿易區的建立。由于自由貿易區的種種優惠政策,吸引了不少法國企業去突尼斯和摩洛哥投資設廠。按法方宣傳,該自由貿易區首先是地理位置更加接近歐盟市場,這不僅降低了產品的運輸費,也有利于增強對時尚的反應速度。同時,在工資成本上,與歐盟本土相比也能減少5%至15%。

除此之外,對我產生較大影響的是法國輿論界極力宣傳的觀點:“不要將雞蛋放在一個筐里”。法國報紙上常常警告法國企業采取靈活的發展戰略,不要將生產或者采購都放在中國,以免在中國受到制裁時遭受損失。法國紡織業界對向我國的投資和出口,普遍存在的擔憂是產品很快就被仿冒,因此積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