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上海瑞金醫院心外科專家團隊(上海那家醫院治療甲狀腺最好)

时间:2024-06-01 20:57:36 编辑: 来源:

上海看神經內科哪家最好?

上海看神經內科哪家最好?上海哪個醫院看神經內科好

上海神經內科醫院排名,最好的神經內科醫院是哪家

首先我們要清楚什么疾病要看神經內科。神經內科是關于神經方面的二級學科。不屬于內科概念。主要收治腦血管疾病(腦梗塞、腦出血)、偏頭痛、腦部炎癥性疾病(腦炎、腦膜炎)、脊髓炎、癲癇、癡呆、代謝病和遺傳傾向疾病、三叉神經痛、坐骨神經病、周圍神經病及重癥肌無力等。

主要檢查手段包括頭頸部MRI,CT,ECT,PETCT,腦電圖,TCD(經顱多普勒超聲),肌電圖,誘發電位及血流變學檢查、基因診斷等。同時與心理科交叉進行神經衰弱、失眠等功能性疾患的診治。

上海神經內科排名,個人覺著比較合理的如下:

1、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內科,神經內科是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的特色學科之一。在新一輪的學科建設中,華山醫院神經內科擁有臨床床位92張,年收治病人2500人以上,門診就診病人達32萬人次,成為上海市規模最大的綜合神經專科,專業方向發展符合國家重大疾病研究的需求。由董強教授領銜的腦血管病專業組作為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的全國腦血管病學組副組長單位,2003年牽頭上海市科委“卒中單元模式建立與示范” 重大攻關項目,2004年獲衛生部科技教育司十年百項計劃項目“中國卒中中心建設項目”建立上海卒中培訓中心。現每年收治超過600例卒中患者,建立了歷時10年的卒中專病門診,年隨訪卒中患者超過7000例次;是上海市醫學領先專業的重點學科、2008年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研究“卒中醫療服務標準”的實施單位。

2、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神經科由我國著名神經病學家周孝達教授于1952年創建。神經科已具備了較為完整的醫學專業人才隊伍,不僅有周孝達、蔡琰、錢可久、潘瑞福、沈崇欣、林發清等老一代知名的神經病學專家,還有一支以年輕醫生為主的朝氣蓬勃的團隊,現在職醫師36人,副主任醫師以上12人,絕大多數具有碩士和博士學歷。

神經科分東院和南院(分別有獨立的門診、急診和病房)及西院(設門診)三部分。共有床位94張,設有卒中病房、神經康復室、血管超聲檢查室、神經心理檢查室,年均收治各類疑難危重患者2300余例,平均住院時間11天。東部神經科門診,除周1-5上午的普通門診(上午)和全天的專家門診外,每周1-4下午設有腦卒中、癲癇、帕金森病與運動障礙、記憶障礙與癡呆、失眠與神經癥、頭痛與頭暈、周圍神經病與肌病等7個專病門診,為各類常見神經系統疾病患者提供高質量、規范和長期的醫療服務。年平均門診人次超過13萬。神經科設有獨立急診,開設腦卒中救治綠色通道,年救治約2.5萬例腦卒中、昏迷、腦炎、脊髓炎、癲癇持續狀態等危重患者。神經科另有神經電生理檢查室、腦血管病研究室、分子生物學研究室和肌病診治中心。

神經科是上海市腦卒中救治中心。頭痛、腦卒中和癡呆專病門診還分別是“中華醫學會國際醫學交流中心的頭痛中心”、“交大醫學院腦卒中專病中心”和“交大醫學院癡呆專病中心”。

神經科每年要完成大量的教學工作,常年負責8、5年制的中、英文班教學。每年培養研究生多名。參加我國多部《神經病學》統編教材的編寫。每年舉辦國家級繼續教育項目《神經病學進展》及其他繼續教育和培訓活動。每年培養來自全國各地的各級進修醫師十余名。近年來,神經科先后承擔和完成了多項國家、上海市科委、上海市衛生局的課題研究,并參加多項國家課題。積極參加各種有關疾病診斷與治療新方法的臨床試驗,迄今已參加35項國際或國內的隨機對照臨床試驗或大型觀察性研究。每年發表專業論文幾十篇。主持和執筆我國神經病學領域重要的專家共識8項。科室主辦《神經病學與神經康復學》雜志。科室多人擔任20余個國內學術雜志的編委,多人擔任中華醫學會、中華預防醫學會、中國醫師協會及中華醫學會上海分會等多個專科委員會的學術職務。

3、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神內科建于1963年,已有近50年的歷史,全科在編醫師22名,其中有醫院終身教授1名,正副教授9名,醫師中具有博士學位者5名,碩士學位者5名,在職博士生2名,在職碩士生5 名,研究生以上學歷者占醫師人數的70%以上。應診的有特約專家門診4位、著名專家門診1位、普通專家門診6位。門診診治人數每月約為6000多人次,急診為每月近300人次。開設了六大專病門診:(1)帕金森病及運動障礙;(2)老年性癡呆及記憶障礙;(3)癲癇;(4)腦血管病及頭痛;(5)肌病;(6)偏頭痛專病門診;并成立了“神經病學研究中心”、“帕金森病診療與研究中心”和“上海阿爾茨海默病中心”。目前總院病房床位47張,分院病房床位48張,平均年收治病人1700余名。

1980年建科至今分別承擔了瑞金臨床醫學院臨床醫學系法文班、英文班、高級護理系,醫學營養系及夜大在內所有專業神經病學及其相關課程的教學任務。22年來,科理論課時數累計達2247小時,見習課時數累計達6532小時。還特別設立了《腦血管病研究與進展》和《帕金森的發病機制及治療》兩門選修課。余慧貞主任被評為二醫大及瑞金醫院的教育先進工作者,王瑛主任曾被評為二醫大優秀教師及優秀教育工作者,翁中芳老師則榮獲第一屆“紅燭獎”的榮譽。

在神經科高級專業人才的培養方面,科室共培養碩士研究生40名,博士研究生20名。目前在讀的碩士研究生4人,博士研究生2人。并承擔了研究生班《神經系統實驗診斷》及《神經系統生物化學和檢驗》兩門課程的教學任務。

進修醫師從1970年的1名發展到現今每年10至20余名。從1990年到2000年短短的10年間,科室累計培養進修醫生174人,還專門為進修醫生設立了每年約336學時的教學課程。自1997年開始,神經內科陸續開出了《帕金森的基礎與臨床進展》和《神經內科疾病進展》兩門繼續再教育課程。

建科伊始,神經科的創始者就認識到科研應該與醫療教學并重的道理,在當時極其簡陋的條件下仍堅持開展科研工作,圍繞帕金森病動物模型展開研究。

除了上述的幾個神經內科,還有上海長征醫院神經內科、德濟醫院神經內科、長海醫院神經內科等等,也是在神經內科排名不錯的醫院。

趙強:開別人不敢碰的刀

近日,一位患者在某醫院手術麻醉時,血壓突然飆升到了200mmHg,被當即停刀,患者被當場叫醒,無奈的下了手術臺。

此后在瑞金醫院他被確診為全球極為罕見的心臟副神經節瘤,病人的瘤累及心臟兩個房間及中間的‘墻壁’,手術不但需要切除腫瘤,修補被腫瘤侵占的‘墻壁’,還要避開心臟中復雜的‘水電線路’,難度非常大。

而且副神經節瘤別說手術,一碰就會導致血壓劇降和飆升,對醫生的整體要求非常高。在內分泌科和麻醉科的配合下,最終由趙強教授親自主刀,為病人實施了心臟副神經節瘤切除+左心房、右心房、房間隔重建術,并用牛心包補片重建了部分切除的心臟組織。手術僅耗時3小時,這個被外院從手術臺上"趕"下來的病人,獲得了重生。

這只是趙強教授無數“變不可能為可能”的手術之一。

心臟手術的要點:眼疾手快

由于心臟與生命息息相關,心臟手術對于病人的生理影響較大,所以在同樣的手術效果下,手術時間越短,對病人的恢復就越好,也因此,趙強對手術速度有非常嚴格的要求。他一走上手術臺,就自帶強大氣場,要求大家集中注意力,緊跟著他的節奏,才能確保流暢地完成手術。趙強手速極快,如果手術臺上助手稍微分神,可能就會跟不上,而被趙強嚴厲批評。

“心臟外科手術是一場團隊合作,主刀醫生就像是一位船長,把控整個手術的環節,指揮大家每個步驟做什么、注意什么、其他人怎么來配合。我其實每做完一步,腦子里已經在想接下來第二、第三步甚至后面五步要做什么了。”如果手術出現危急時刻,趙強就會說,“不要發聲了,都聽我的。”手術室里頓時鴉雀無聲,只有手術操作和心電監護的聲音。

“對于心臟手術來說,首先是快,而且是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越快越好。如果手術不干凈、頻頻誤損傷,那種快不僅毫無意義,而且必須要絕對禁止。我們的快,是沒有多余的廢動作,不用去返工,根據具體的病例,具體的解剖結構,把整個流程循序調整優化,確保我們的瑞金心外速度。“趙強強調。所以很多觀看過趙強手術的人都說,如同行云流水,一氣呵成,就好像欣賞一曲優美的交響樂,令人回味無窮。

不斷挑戰禁忌,屢屢創造奇跡

趙強手術的心臟病人大多數為疑難危重患者,上到九十多歲高齡,下到五歲孩童的搭橋手術、雙胞胎孕婦的心臟換瓣手術,胸腹主動脈替換手術等,很多都是別的醫院無法接受的病人,常常創造奇跡。

一位27歲的雙胞胎孕婦,在懷孕27周時因為嚴重的心內膜炎導致主動脈瓣周膿腫、贅生物形成,甚至引起腦梗死和左側肢體偏癱,三個生命危在旦夕。這是一個超級棘手的斃命題!孕婦!雙胞胎!一身三命!文獻報告妊娠合并感染性心內膜炎的母嬰死亡率高達33%和29%,這個產婦還同時存在腦梗死,而新發腦梗是手術的禁忌癥!幾乎沒人敢碰這個病人。瑞金心外科和婦產科麻醉科絞盡腦汁積極討論:到底是中止妊娠立刻心臟手術?還是延期到32周心臟剖腹產手術同時進行?考慮到延期手術可能導致贅生物脫落引發更嚴重的腦梗,最后趙強當機立斷,時間不等人,讓我來,不中止妊娠,先做心臟手術救媽媽的命,再生孩子!

孕婦媽媽的生理和常人完全不同,出凝血以及血管壓力瞬息萬變,但趙強教授膽大心細,突破禁區,在全身麻醉、體外循環下為孕婦實施主動脈瓣生物瓣膜置換+主動脈瓣周膿腫隔離術,術中切除爛穿的瓣膜,清除瓣葉贅生物,植入生物瓣——孕婦的命保住了,兩個小生命也依然在順利發育!兩個月后,超級幸運的媽媽在瑞金醫院繼續接受了剖腹產術,雙胞胎寶寶順利出生!

還有位一位七歲的男孩小龍被確診患有罕見的“川崎病”,右側冠狀動脈完全閉塞,左側冠狀動脈主干成動脈瘤,隨時可能因心肌梗塞或動脈瘤破裂危及生命,必須立即進行冠狀動脈搭橋手術。但孩子父母輾轉各地醫院卻沒有一位醫生敢收,因為兒童冠狀動脈直徑僅有成人三分之一,當時對兒童進行冠狀動脈搭橋術在我國尚無報道,手術風險極大。此時趙強已名聲在外,如果失敗很可能會影響聲譽,可他只有一個念頭,救孩子要緊!經過細心的準備和術中“精雕細琢”,他終于用兩根直徑僅為1毫米的動脈在小龍的心臟上搭成了T字形的兩座“橋”。當小龍家人感謝救命恩人時,趙強只說了三個字:“應該的。”

他的個人年主刀手術量長期保持在上千例,是我國個人手術量最大的心臟外科專家之一。在瑞金醫院,他幾乎每天都要完成一些外院轉來無法治療的疑難重癥病人,不斷創造奇跡。

醫生最困難的不是失敗,而是失去熱情

趙強選擇考醫科大學是出于父母的建議,后來在南通醫學院學習的五年間,漸漸喜歡上這個行業。實習時他在無錫第二人民醫院第一次真正接觸到了外科。他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天遇到一位因為外傷導致氣胸的病人,病人已經不能自主呼吸,趙強作為實習醫生干脆利落,用最短的時間給病人進行了氣管插管,上呼吸機,最終搶救成功,那是他第一次感到拯救成功的成就感。

本科畢業,趙強考入了上海醫學院石美鑫教授的博士研究生。上世紀80年代,國內的心臟病患者大多是先天性心臟病和風濕性心臟病,冠心病、瓣膜病的發病率已有上升的趨勢,但是我國在此領域的發展尚且滯后。趙強印象中最艱難的手術之一,就是在這個時期做的。那個病人已經是第三次瓣膜手術,前兩次都是其他醫院做的,心臟里面的解剖結構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