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上海的外地人走的差不多了吧(在上海街頭,真的一眼就可以分辨出是上海人還是外地人嗎?)

时间:2024-06-03 04:48:58 编辑: 来源:

在上海街頭,真的一眼就可以分辨出是上海人還是外地人嗎?

上海確實是一個老城市了,但是有這樣的一句話就是在上海,無論是上海男人還是上海女人,如果他們走在街頭的話,一眼就可以辨認出來的,這到底是為什么呢?因為這樣的一群上海的人,他們身上是有著自己獨特的脾氣,還有生活方式的。

上海這么多年的文化烙印,已經深深的落到他們的身上。所以說哪怕他們身上穿的是什么衣服,他們身上那種氣質。只要外地人來到上海,就一下就可以分辨出來了。上海人家不靠長相,同時也要不靠口音,也僅僅是和身上的氣質,就可以卓然超群。其他地區的說白一點,上海人身上就是一個非常濃重的上海味兒。

因為他們幾百年就生活在這樣的一片地方,已經這么長時間有了這樣的一種氣韻了,都有一種心照不宣和。個人生地固的生活秩序還有文化方式,所以說這樣的一個城市的氣韻,是和其他的城市格格不入的。因此如果在上海的街頭,甚至有一點相對的孤立,其他的城市也許會模仿上海,但是上海卻絕不會去追隨。

其他人上海人確實是非常的精明,無論做什么事都是精打細算的。他非常的愛扎堆,同時在他們身上也是有一定的弊病的,他們喜歡崇洋媚外。總是覺得外國的月亮比較圓,他們排外,他們其實是上海人,有的時候我們來看的話覺得上海人是有一點壞的。但是實際上這樣的話說出來是有一點酸溜溜,因為上海姑娘大多嬌小又俊美,人們也都彬彬有禮。他們的生活特別的有品位。上海人遠比抽象的概念更加的復雜,有人說他們就沒有仁義,他們說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有人說他們摳門。但是實際上在上海總是有著一個自己個人的氣運,其他都比不了。

一些外地人編有段子,說對上海人最好的夸獎是“你不像上海人”,可見他們對上海人的評價,實在不怎么好。上海人太精明,事事精打細算;他們愛扎堆,一群人用全國人民聽不懂的上海話嘰嘰歪歪;他們崇洋媚外,總是外國月亮比中國圓;他們布爾喬亞,擦脂抹粉妖嬈嫵媚;他們排外,他們歧視鄉下人……

 

總而言之,他們很壞,很不合一些論者的口味。但另一方面,論者在說這些話的時候,總歸有些酸溜溜。因為上海姑娘俊美、樓房高大、器具精致典雅、人們彬彬有禮,總之他們生活得讓批評者艷羨和妒忌。

 

其實,上海人遠比那些抽象的概念要復雜。有人說上海人精明,但上海人的精明,無非是維護自己的利益;而去主動侵占他人的事情,上海人做得未必多。

 

有人說上海人摳門,但是上海不但是中國現代慈善事業的發源地,而且在建國后的災難捐款中,上海人的人均捐款數肯定名列三甲。

 

有人說上海人猥瑣,然而今天中國體育明星中,形象最健康的姚明、劉翔都是地地道道上海人,文藝界緋聞最少的孫儷,則是上海弄堂里走出來的小囡囡。

 

還有人說上海人崇洋媚外,卻不想想,從英雄鋼筆到江南造船,中國近代的民族品牌不但大多產生于上海,也是上海人心頭的驕傲。

外地人如何在上海生活?

我個人覺得單獨的一個城市意義其實不大,要這個城市有人,才會有意義

當未來有一天,在這個城市,有好機油(姐妹),有另一半的時候,這個城市就會變得有意義起來,而那個時候即使沒有房,或許你也會有歸屬感,因為有人在這里

我的經理曾對我說,在一個城市,三年是一個坎

當年他和一些同學從北京畢業后一起來到了上海,但是后面很多人走了,而留在上海的只有少數的幾個人

留下來的都是因為有了家庭或者另一半,抑或者建立了很強烈牢固的關系在這里,無法離開

而現在經理的朋友關系鏈幾乎都在上海,同時家庭也都在這里了,他把他的父母也接過來了,他肯定是不會離開上海的了,而至于是否有歸屬感,可能只有經理知道

在上海上班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別來,連上海人自己也都快活不下去了,商品房沒人買得起,全在買經適房,70平米經適房總價也要200萬了要,市區50平米二手房普遍總價超400萬,商品房更加要命,連外環都要500萬才能買得起80平米的房子。。。上海這邊家庭總資產800萬以下的都是貧困戶,你想800萬相當于什么,相當于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孩子5個人加起來才兩套房子,5人總居住面積可能還不到150平米,沒有房子可以出租,沒房子出租就意味著沒有額外收入,缺了租金這塊收入來源的總資產在800以下的上海家庭是很難幫自己家里最小的孩子買商品房性質的婚房的,沒婚房如果孩子是男的,就有可能被永久單身,整個家有800萬資產一點用都沒有的。。。。。。所以在上海你要能生兒育女贍養老人,達到小康家庭,你最起碼5口之家家庭總資產得達到1500萬(包括三套不算大的房屋和200多萬閑錢)。另外哦⊙∀⊙!,還有一點,現在在上海工作的70年之后00年之前出生的人的平均年薪已經達到20萬,你如果發現自己年薪低于這個平均數,如果你是上海人你在上海至少有個窩,你就繼續混,死不了,如果你是外地人,沒到這個數,你真的會死的,怎么死的,被鄙視鏈最底層的自己給氣死的,不是危言聳聽!但是,上海本地人窮人占一半,富人也很多很多哦!你知道嗎?很多月薪2500的上海本地人的大樓保潔阿姨都是動遷戶,他們月薪少,但是她們工作是為了陶冶情操,好多分到幾套動遷房的上海爺叔家里蹲的很多,好多分到動遷房的80后90后青年都是天天在小區里打籃球鍛煉身體,沒一個上班的。。。。。。在上海上班當底層職員的上海人大多都是窮人,你只能跟上班的人打交道或者和跟你一樣的新上海人打交道,你肯定融不進上海的富人圈子,你無法融入富人圈子,你就沒有上升的推力和渠道,重要的關系就沒了。沒關系可走,你就得純靠自己,當然上海是個比全國都要自強自立的城市,大多數人不靠走關系上升,靠自己能力及別人欣賞自己時義務的給自己的幫助,人幫人還是有的,如果你融不進上流社會,你就會沒像樣和靠譜的人來幫你,幫來幫去,全是和你一樣的人。

男生上海年薪65萬,無對象,回西安的華為40萬還是繼續留在上海?

還是留在上海吧!原因如下:

1.畢竟上海是一線城市,西安是偽一線城市;

2.年薪差了25萬,少拿25萬來到一個沒有優勢的城市不劃算;

3.西安的營商環境和生存環境不如上海;

4.西安霧霾很嚴重,環境惡化,等你有了小孩后你就會知道了,我的孩子是生在南方,現在兩歲半,回來半年時間住了三次醫院,每次都是病毒性感染,而且治愈的時間比較久,在南方兩年多的時間從未發上過這種現象,也沒有住過院!

這個問題其實有很大的普遍性,職業,城市的選擇其實是涉及到家庭,婚姻及后續發展的問題!這個問題其實沒有標準答案,跟個人的追求,家庭情況都有很大的關聯

但是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思考和評判作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

總之,把涉及到人生的幾個關鍵要素,婚姻,家庭,事業,后續發展等在你這個階段的重要性排個序,再對比下這兩個城市的優劣,相信你會很快得出答案!

盡量留在上海,首先男生收入很高,上海落戶實行積分制,這么高收入的人如果沒有戶口的話,可能再工作幾年也大概率能獲得戶口;其次上海房價雖然均價很高,但各區域房價不平衡,高得有十萬以上,低得三五萬也有,各種選擇很多;最重要的是上海工作機會很多,接觸到的高素質人也比較多,城市的國際范很足,對一個尤其是年輕人來說,真是一個可以迅速成長的平臺,尤其對于需要追求事業的男生來說。

西安這幾年雖然發展較快,但與上海相比還是有很大的差距,加之西安地處中國西北偏遠之地,給人才得成長空間較少,城市氛圍還較為閉塞,尤其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根本不能與上海同日而比。

另外如果選擇回到西安,可能會很快找到對象,過上安穩富足的日子,但對孩子的成長也頗為不利,孩子如果出生在上海,其從小生長的環境、接收的教育會使孩子將來的格局很大,很利于孩子的成長。

1,更在乎活在當下的幸福感,回老家和父母一起,是對的。

我是留在上海的異鄉人。家中尚有兄長陪父母定居當地。母親重病那1年半,我從5天制的公司跳槽去6天制的公司,周末只有1天,我將自己的年假1天天拆開,和每周唯一的一天休息日湊成2天,每周往返一趟,下班去趕夜間火車,第二天早上到, 第三天下午坐 汽車 返回,晚上12點前可以到家。等年假用完之后,大家覺得一天時間還要路上往返,路費也貴,不合算,就沒再堅持。等醫院通知病危的時候,恰好是國慶長假,回家的路上我想,萬一假期過完也沒好,我就請事假,公司不給請我就提離職。后來請了喪假,因兄長的緊湊安排,一起送了母親最后一程。當時及以后,我有想,父母不會要求,但是他們一定想要的,是陪伴,而且不能因為陪伴他們而讓子女丟了自己的工作。普通的上班族,只能同處一城才有可能做到。我缺席的時間里,兄長每日都會去陪伴。母親去世后,他的遺憾比我的更少。

我有一個同事,正好是西安人。曾經也和我一樣,在外面打工。后來他找了一份西安的工作,公司是一家有頭有臉的品牌公司,做一個不高不低的管理層職位。他賣了外地的房子,在自己老家一步到位,全款買了很好的房子,跟父母住在一個城市,各住各家。兩邊隨時可以看望。他的工資和在外地時相差不多,而他的公司屬于當地頂好的,公司并沒有開人的傳統,能看到很多年紀比他大許多的老同事。他的妻子帶著2個孩子,參加了不少興趣班,成績不錯,小朋友也越發的自信。

2,為下一代著想,留在上海是對的,而且婚前就年薪65萬,頗能證明個人的實力和底氣。

世界各國,優質資源都是往超級城市集中的。往一線城市流動,是早晚的事情。單槍匹馬到上海,靠自己自力更生活下來,成婚安家,生育下一代,是有實力的移民一代必經的過程。沒有足夠實力,可能想留也留不下來,只能讓自己下一代再試。如果自己具備了相應的能力,那么自己可以留下來,自己的下一代就能站在一代打下的基礎上,以更平等的基礎條件和已經在上海穩定下來的家庭里的下一代競爭。

單身就能年薪65萬,結婚后大概率還會再漲些,因為有小家庭的支持和養家的需要刺激。這樣的收入,從自力更生的人來看,可以躋身金領層次了,最不濟也是非常接近。買房,養家,回饋原生家庭,都是可以實現的。能接父母跟自己具有定所,如果他們生病能請得起護工,下班后能親自看望,也有錢給他們買商業保險,那么接他們到上海來,就可以實現全家團聚。

綜述:個人能力特別強,也愿意犧牲自己的生活享受度,給下一代提前準備更好的條件,留在上海更好;個人能力相對尚可,更愿意珍惜眼下的幸福,考慮兒孫自有兒孫福,那么回西安也挺好。

我一直有個理論,如果在兩座城市凈收入的比值不能達到或接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在沒有其他支持的情況下,去較發達地區就是不劃算的。

這理論沒法量化,且薪資水平不同,需要給比值附加一個加權系數,略有波動。

兩個邏輯基點放到這里:

1.從用人成本考慮,純拿薪,稅前70萬是天花板。如能突破天花板,在上海和在西安沒有任何差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