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梧州高得貿易有限公司(廣西梧州商貿學校校風如何)

时间:2024-06-01 04:38:33 编辑: 来源:

增長9.5%、13.2%。全市減少貧困人口24.6萬人,完成民生水利投資65億元,解決了89.3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城鄉新增就業38.5萬人次。 ”十二五”期間,梧州三次產業結構由2010年的14∶59∶27調整為2015年的11∶58∶31,三產比重提高了4個百分點。

2015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078.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3%。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22.4億元,同比增長3.9%;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623.9億元,同比增長8.1%;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332.3億元,同比增長10.6%。三次產業的比重為11.3:57.9:30.8(如圖二)。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分別為4.8%、64.8%和30.4%。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6104元。

第一產業

梧州市有耕地面積9.8萬公頃,有糧食作物品種80個,經濟作物品種32個,蔬菜品種236個,飼養禽畜品種30個,主要農副產品有糧食、甘蔗、柑橙、荔枝、沙田柚、六堡茶、西瓜、茶葉、松脂、竹、桂皮、八角、木薯、粉葛、香芋及中草藥材等,蒼梧縣、岑溪市分別是全國十大產脂縣之一,藤縣是全國無籽西瓜生產和出口基地;梧州各縣(市)盛產豬、牛、雞、鴨,其中尤以岑溪市三黃雞馳名,蒙山縣則是廣西有名的豬花外銷基地。萬秀區的“思委米”品牌系列大米產品遠近聞名,是梧州市唯一獲得綠色食品認證的大米產品。

2013年,梧州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88.18億元,比2012年增長5.16%。其中,農業產值95.9億元,增長4.14%;林業產值27.9億元,增長14.23%;畜牧業產值49.6億元,增長2.2%;漁業產值8.04億元,增長5.95%;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6.7億元,增長10.3%。

第二產業

梧州工業歷史悠久,在西漢時期,便是嶺南地區陶瓷業的一個重要產地。宋元兩代,梧州出現鑄鐵、鑄銅業。梧州元豐監鑄錢作坊是北宋后期江南六大錢監之一。年鑄銅錢19萬緡(每緡為1000文),產量居江南第三位。宋代,梧州還被稱為廣西的手工業城。

2010年,梧州市規模以上輕工企業有52家,共實現總產值38.5億元,增加值42.3億元,均比2009年增長10%。年實現工業總產值在5億元以上的企業有廣西索芙特股份有限公司1家;1~5億元的企業有廣西奧奇麗股份有限公司、梧州新華電池股份有限公司、中擴永威實業(梧州)有限公司、岑溪市僑潤日化有限公司4家。

2013年,梧州市實現工業總產值1804億元,比2012年增長26.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745.5億元,增長27.4%。在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中,輕工業總產值297.9億元,增長20.7%;重工業總產值1447.6億元,增長28.9%。全年實現全部工業增加值605億元,同比增長19.4%;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81.5億元,增長20.2%。

十二五”期間,梧州以再生資源、再生不銹鋼制品產業為主體的循環經濟產業年產值接近900億元。

第三產業

唐、宋時期,梧州的飲食業開始興旺。至明朝,已有茶樓酒館10多家。同時,梧州港吸引著南來北往的客商,逐步發展成為西江流域商品集散地。廣東大批商人沿著西江這條“黃金水道”進入梧州從事貿易。梧州逐漸成為廣西壯族自治區著名的商城,出現“市相交易類全關”的繁榮景象。城內有11個坊市,年貿易額銀44萬兩,僅商業稅收就達銀1萬多兩。

2016年梧州市 *** 工作報告顯示,“十二五”期間,梧州地區生產總值由579億元邁上1000億元臺階,年均增長11%;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由1.9萬元增加到3.6萬元,總體進入中等收入階段;財政收入由56.1億元增加到123.7億元,年均增長17.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191.8億元增加到364.9億元,年均增長13.7%。 2015年全市接待旅客總人數和旅游收入年均分別增長17.8%、23.9%。

社會事業 科技事業

1978~1994年,梧州市有黑葉猴人工飼養繁殖研究、人造膠原蛋白腸衣研究獲國家科技進步獎;有田七藥物牙膏等90項科研項目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還有128項獲市科技進步獎。市屬工業生產的主要部門中,技術進步對產出的貢獻,1980~1992年超過40%。

梧州市

2013年,梧州市共組織實施國家級科技項目5項,省級科技項目59項,安排市級科技項目50項,市級科技項目總投資5.6億元,獲得自治區級科技進步獎2項,獲得市級科技進步獎25項。全年專利申請受理928件,其中發明427件;獲得授權專利510件,其中發明35件。全年共簽訂各類技術契約2項,技術契約成交總額3600萬元;農業科技服務機構個數15個。

2015年梧州科技創新成效顯著,擁有24家自治區級企業技術中心、10家自治區級研發中心。

教育事業 梧州市高等院校 梧州學院 廣西廣播電視大學梧州分校 梧州職業學院

梧州市教育事業源遠流長。西漢時,蒼梧郡地方官在梧州建立學校,教民禮義,廣信人陳欽、陳元、陳堅卿,祖孫三代以熟悉五經,精通《左傳》,被稱“三陳”;東漢末,士燮、士壹兄弟,均因深通經學,合稱“二士”。“三陳”、“二士”均曾聚徒講經說史。從北方南來避難的牟子以儒釋之學授徒;劉熙在梧州講學,生徒數百人;黃豪亦創立私學,教授生徒。魏晉南北朝時期,梧州除官辦學校外,私人講學之風很盛。唐朝,梧州已成為嶺南文化中心之一。

截至2013年末,梧州市擁有3所高等院校。2013年全年招生4430人,在校生15425人,畢業生3460人,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數7606人。全市普通高中招生1.87萬人,在校生5.22萬人,畢業生1.5萬人。全市國中招生4.92萬人,在校生13.58萬人,畢業生4.44萬人。普通國小招生4.9萬人,在校生28.33萬人,畢業生5.06萬人。幼稚園在園幼兒11萬人。

十二五”期間,梧州市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76%,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4%以上,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87%。 2015年梧州通過中國小校布局最佳化調整,是廣西唯一所轄縣(市)均建成職教中心的地級市。

歷史文化 文化藝術 龍母文化

龍母,是戰國時期南方百越民族的一位女首領,利澤天下,備受后人愛戴和擁護。梧州是龍母的故鄉,形成了獨具地方特色的龍母文化。龍母廟始建于北宋年間,坐落于梧州城北桂江河畔。梧州龍母太廟枕山面水、輿地通靈,原由山門、前殿、后殿、左右廊房、交亭組成,后因戰亂,部分建筑曾遭損毀。龍母太廟,經過不斷修繕,既保持了古建筑的風格特色,又增添了牌坊、行宮、龜池、觀音亭等主要建筑,廟內陳列有明代石龜和兩廣狀元倫文敘題寫的碑刻“總府題名記”,龜池上的大型雕塑“五龍噴水壁”,源于名代著名畫家魯恭卿的作品,具有一定的藝術魅力。

龍母 珠寶玉石文化

梧州已經發展成為著名的“世界人工寶石之都”。

六堡茶文化

2011年,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根據《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規定》批準梧州六堡茶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六堡茶“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智慧財產權永久屬于梧州市人民 *** 所有,并對六堡茶的地理唯一屬性及行業標準作了科學解釋和規定。對梧州六堡茶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金沙玉文化

金沙玉,是黃華江(河)特有的資源,原產于云開大山深處的廣東信宜洪冠鎮,經黃華江(河)流入梧州地區,原石看上去其貌不揚,但石質細膩、帶有油性,適合雕刻造型奇特的山水和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刻出來的擺件經過拋光處理后,在燈光照耀下玲瓏剔透、閃閃發光。

地方特產

名稱

簡介

六堡茶

六堡茶,屬黑茶類,采摘一芽二三葉,經攤青、殺青、揉捻、漚堆、干燥等工藝制成,分特級和一至六級,紅、濃、陳、醇,有獨特檳榔香氣。

冰泉豆漿

冰泉豆漿以優質黃豆和蔗糖為原料,用梧州冰泉井水制成的豆漿,煮沸后斟進碗里,如脂的漿汁—會即凝結—層蒲膜,入口則瑩滑香甜,齒頰留香,被食客譽為“滴珠蜜味”。

紙包雞

紙包雞采用三黃雞作為原料,切件后,以老抽醬油、各種調味料及蔥白粒等腌制,用玉扣紙逐件包裹,經花生油浸炸而成。獨創的隔紙浸炸烹飪法,保持了雞肉的鮮嫩甘滑,色澤金黃、氣味芳香。

神仙缽 神仙缽與其它地方的打火鍋相似,都是將燉缽放在爐上,當湯水煮滾,以手打魚滑、牛肉滑、蝦滑、魷魚、蜇皮、雞鴨等為肉菜上料,燙熟食用。

龜苓膏

龜苓膏是梧州的傳統藥膳,相傳最初是清宮中專供皇帝食用的名貴藥物。它主要以名貴的鷹嘴龜和土茯苓為原料,再配生地等藥物精制而成。其性溫和,不涼不燥,老少皆宜,具有清熱去濕,旺血生肌,止瘙癢,去暗瘡,潤腸通便,滋陰補腎,養顏提神等功效。

梧州三蛇酒

梧州三蛇酒用廣西的三種蛇泡制而成的藥酒,專治同濕癱瘓、面部和腳部浮腫,以及中風傷濕、半身不遂等疾病,是去病強身的上乘藥酒。

梧州蛤蚧酒

梧州蛤蚧酒是用廣西特產蛤蚧為主要原料泡制成的名貴藥酒,酒色碧綠,酒味香醇,有滋補壯身療效。

梧州蜜棗

梧州蜜棗生產已有二百年歷史,1821年—1850年曾列為貢品,蜜棗用生棗和白糖加工制成,形如馬鞍,色澤黃凈,肉厚核小,松化爽口,清心潤肺。

梧州臘腸

梧州臘腸屬于廣式臘腸。精選新鮮豬肉為主要原料,用傳統方法,先進設備加工生產,已有上百年歷史。龍舟牌臘腸色澤鮮明,包裝美觀,烹飪簡捷,蒸炒煎炸,味道鮮美,入口衣脆肉爽,甘香不膩,既可登酒店餐館大雅之堂,又是家庭宴客佐膳佳品。

梧州裹蒸棕 梧州裹蒸棕是用五香粉腌過的五花肉,由去皮綠豆和糯米層層包裹,再用竹葉和柊葉包裹用水草捆綁好,過去傳統大年二十六家家戶戶支起大鍋在門口煲裹蒸棕,清香美味。 梧州桑寄生 梧州桑寄生聞名海內外,歷600多年。其節、莖、枝、葉均可入藥,補腎補血,并可作茶劑、煎膏和泡酒之用。清代,桑寄生就揚名天下,一直成為貢品,成為人們贈送親友的珍貴禮物。 梧州思委米 梧州思委米產于梧州市夏郢鎮思委小盆地,該盆地四面環山,方圓幾十公里深山密林,環境優美,土地肥沃,是梧州的糧食主產區。思委米顆粒細長,米飯柔軟醇香,富含人體所需有益微量元素及多種維生素、支鏈淀粉。思委米遠近聞名,是上乘的綠色健康大米,送禮佳品。 風景名勝

梧州市是中國優秀旅游城市,旅游資源豐富多彩。自宋代起梧州就形成了著名的梧州八景:桂江春泛、云嶺晴嵐、龍洲砥峙、鶴崗返照、金牛仙渡、鱷池漾月、火山夕焰、冰井泉香。全市現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李濟深故居、太平天國永安活動舊址、梧州中山紀念堂) 、自治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8處( *** 梧州地委舊址、 *** 廣西特委舊址、岑溪鄧公廟等)、自治區級風景名勝區2處(白云山、太平獅山),以及市級旅游景點和文物保護單位一批。梧州市的旅游資源品位普遍較高,其中鴛鴦江風光、黑葉猴人工繁殖中心、蛇園、太平天國封王建制遺址等都是著名的旅游資源。

其余景點還有湄江晚唱、玉夢勝景、龍窠天塹等處。

​主要景點 景點名稱 景點簡介 白云山 原名大靈山,又叫大云山,位于梧州市區東北方。 系龍洲 又稱七里洲。位于梧州城東3.5公里的西江江心中,四面環水。 八寶塘 位于梧州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