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我國陶瓷出口貿易國分布情況(誰能給我一些陶瓷方面的資料?)

时间:2024-05-18 09:10:07 编辑: 来源:

然是以鐵作為著色劑的石灰釉,氧化鈣的含量普遍較高,所以釉的高溫粘度較低,流動性較大,有較好的透明度,也容易形成蠟淚痕和聚釉現象。在完全依賴直接經驗進行生產的條件下,鐵分的比例和燒成氣氛自難準確控制,所以原始瓷的釉色也頗不一致,或作青綠色,或青中泛黃,或呈黃褐色。

同時由于釉料中還含有一定量的二氧化鈦,在還原焰中有部分轉變為缺氧結構,使釉呈現灰的色調。在東漢以前,施釉用刷釉法,并且只在器物的口、肩等局部地方施釉。到了東漢中期開始采取浸釉法,器物大半部上釉,只是近底處無釉,釉層增厚,而且釉胎的結合也大有改進,少見脫釉現象。成型多采用快輪拉坯成器身,再粘接器底而成,器型比較規整,器壁往往留有輪旋的痕跡,而制作精細的鐘、壺類器物,則在成型以后又進行修坯、補水等工序,因此表面都十分平整光滑,不見“棕眼”等缺陷。有些制作精良的原始瓷器十分接近成熟瓷器的形態。 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曾對浙江省上虞縣上浦公社小仙壇東漢晚期窯址的瓷片標本和窯址附近的瓷土礦中的瓷石樣品作過許多測試和化驗工作,他們的研究成果表明該窯場的制品,具有瓷質光澤,透光性較好,吸水率高,在1260~1310℃的高溫下燒成。器表通體施釉,其釉層比原始瓷顯著增厚,而且有著較強的光澤度,胎釉的結合緊密牢固。釉料中含氧化鈣15%以上,并在還原氣氛中燒成,所以釉層透明,表面有光澤,釉面淡雅清徹,猶如一池清水,已經具備瓷的各種條件。

因此,把瓷器的發明定在東漢的晚期,是比較妥當的。由原始瓷發展到瓷器,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的一項重大發明和創造,也是對世界物質文明的偉大貢獻。 由于瓷器比陶器堅固耐用,清潔美觀,又遠比銅、漆器的造價低廉,而且原料分布極廣,蘊藏豐富。各地可以因地制宜,廣為燒造。這種新興的事物,一經出現即迅速地獲得人們的喜愛,成為十分普遍的日常生活用具。但是剛從原始瓷演變而來的東漢晚期的瓷器,無論在造型技術和裝飾風格等方面,都不可避免地存在著許多與原始瓷相似之處。

此時常見的器型有碗、盞、盤、缽、盆、洗、壺、鐘、罍、瓿等,此外還有少量的硯、唾壺及五聯罐等。瓷碗是古代瓷業生產的大宗產品,漢代始見,魏晉流行,唐以后大量生產。東漢晚期平底碗的造型可分為兩種形式:一種口沿細薄,深腹平底,碗壁圓弧,就像被橫切開來的半球形;另一種口沿微微內斂,上腹稍微鼓起,下腹弧向內收,平底,器型較小;兩種形式的碗底都微向內凹。盤,多屬大件,器型與原始瓷盤十分相似,通常作耳杯的托盤用。盆,直口折唇,上腹較直,下腹向內斜收,腹中有較為明顯的折線,廓線挺健。罐的種類相當豐富,有直口球腹的雙系罐、泡菜壇和四系罐等,前兩類完全承襲了原始瓷罐的形式,而四系罐最為多見。它的形狀是直口圓唇,鼓腹平底,肩部凸起,肩腹之間裝有四個等距橫系(個別也有作六系的),系孔扁小,不便系繩,故系下內壁往往有凹窩,系的兩端留有按捺的手指壓痕。肩部有弦紋或水波紋,腹部常見有麻布印紋,也有通體素面的。這種罐制作精細,造型優美,在上虞縣的許多窯址中都有發現,在不少省市的墓葬中都有出土。壺也是一種發現較多的器物,它的造型仍類似原始瓷壺,但也有了某些變化。那種腹部遍飾粗弦紋的作風已經少見,盤口較淺。浙江鄞縣東吳公社生姜大隊發現的一件型體較小的青瓷壺,外形頗似戰國時代楚國的陶壺,肩部有半環耳二個,并劃弦紋和點線紋,底部刻隸書“王尊”二字,可能是匠師之名,也可能是買主王尊定制。鐘,口頸較大,腹部稍扁,下有高圈足,腹部貼有對稱的鋪首,顯然是仿照銅鐘的形式。奉化縣白杜熹平四年(175年)磚室墓出土的五聯罐,頸肩貼堆紋,顯然是對褐釉原始瓷五聯罐的模仿。同墓所出的井,斂口、斜肩、筒腹,粘貼在肩部的扁條形繩紋交叉成網形,交叉點飾乳凸,應該是表示繩結,是一種少見的產品。

此時瓷器的裝飾花紋,仍舊為弦紋、水波紋和貼印鋪首等幾種,與原始青瓷的裝飾手法無甚差異。用泥條盤筑法成型的瓿、罍等器物,外壁拍印麻布紋、窗欞紋、網紋、杉葉紋、重線三角紋、方格紋和蝶形紋等,也與印紋硬陶的裝飾圖樣基本相似。這些也都說明東漢時代的瓷器,從造型藝術到裝飾手法,均存在著原始瓷和印紋硬陶的明顯烙印,尚未形成自己特有的風格,說明它剛從原始瓷中脫胎而來,僅僅是邁出了它的頭一步,然而這恰恰是劃時代的一步! 越窯瓷器素以青釉制品聞于世,但在上虞、寧波的東漢窯址中卻發現它還同時燒制黑釉瓷器,此外,在湖北、江蘇、安徽等地的墓葬中也曾出土過黑釉瓷器。這種黑釉瓷器的坯泥煉制不精,胳骨不及青釉瓷器細膩,器型也較為簡單,以壺、罐、瓿、罍等大件器物為多,也發現有碗、洗類器物。它們的造型和紋飾與青釉器相同,唯湖北當陽劉家冢子東漢畫像石墓中出土的一件四系罐,肩部飾有一圈蓮瓣紋,是佛教藝術傳人中國以后在瓷器裝飾上的最先反映。根據國家建筑材料總局建筑材料科學研究院的研究報告,這種黑釉瓷的胎含SiO2高達73~76%, Al2O3含量較低,占15~18%, Fe2O3含量為2.3~2.8%,系用燒結溫度較低的瓷土原料,所以能在1200±20℃~1240±20℃中燒結。器物外表所施的玻璃釉,是含有高達16%CaO的石灰釉,由于釉內氧化鐵含量達到4~5%,所以使釉呈現綠褐色乃至黑色。器表施釉一般不到底,器底和器壁近底處露出深紫的胎色。瓿、罍、罐的內壁還常常涂有一層薄薄的紅褐色徐料。釉層厚薄不均,常常有一條條的蠟淚痕以及在器表的低凹處聚集著很厚的釉層。由此可見,黑釉瓷的燒制,在當時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成為另一種別具一格的色釉瓷器。

這種黑釉瓷胎質較粗,用料要求不嚴。由于在器表施以黑褐色的深色釉,粗糙而灰黑的胎體得到覆蓋,為瓷器生產擴大原料使用范圍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它導源于醬色釉原始瓷,是對醬色釉原始瓷的提高和發展。所以這種黑釉瓷器的出現,同樣是漢代瓷業中的一項重要的成就。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