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廣州越東方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 勞動爭議(有沒有什么知名驗貨公司出證比較快的?)

时间:2024-05-10 04:41:27 编辑: 来源:

和電子公司都是商業公司,與傳統國防工業相比較,新興的信息技術公司沒有效率低下的國有大型國防工業的體制包袱:過剩的人力、過時的工業基礎設施、資金缺乏、沒有先進技術的注入。而信息技術公司在不同地方建設有新型設施,雇用精干的高技術員工隊伍,公司員工受市場激勵機制和股份紅利的刺激,能夠引進最新外國技術。

通過數字鐵三角機制,軍隊支持使用民營企業開展軍事研究,因為他們比軍工企業更有能力從事軍事技術研究,這使軍隊成為企業的研究和開發伙伴,以及新產品的特殊用戶。民用化是數字鐵三角核心的真正的轉型機制,因為它引入商業和利潤追求動機,提高中國整體技術水平,從而間接使軍隊的信息技術水平受益。兩項重要的技術動向進一步方便了這種協作:一是軍事通信用的計算機網絡交換機和路由器等商業成品(COTS)設備使用的增加。二是中國作為全球集成電路產品生產地的地位提升,使中國軍隊能使用先進的微電子設備,這些設備正是先進軍事傳感器和武器系統的核心。

在上面兩種動向中,商業成品特別是通信設備的商業成品使中國軍隊盡早獲利,這一點通過軍隊光纖計算機網絡的擴大表現出來。相比,微電子技術發展速度慢一些,因為微電子部件設計一般以特定軍事用途為目的,不能從全球商業成品中直接獲利。但同時,中國商業半導體制造技術日益先進,為軍隊提供了必要的生產能力,便于軍隊的設計理念在保密的國內環境中得以實現。

雖然數字鐵三角在一些重要信息技術領域使中國軍隊獲得極大利益,但其作戰性能卻不能確定。例如,保密通信的實現可能提高軍隊通信的安全,但是系統在真正作戰環境中的性能卻得不到絕對的確定,除非其在軍事沖突中得到檢驗。

信息技術部門和中國國防現代化:一種新興模式

信息技術與國防現代化的關系。

信息技術被視為未來戰爭的核心,有時還被貼上軍事變革(RMA)的標簽。中國軍隊無論在理論還是在實踐上對軍事變革表現出極大興趣,以發展非對稱戰略應對與臺灣、美國及其盟國發生可能的沖突時給其造成的挑戰。在理論上,中國學者發表大量有關中國軍事變革及影響的著作,這些著作日益與軍隊正在開展的學說革命融入一起,并且迅速推動技術研究和開發。在實踐中,中國軍事變革的首項任務就是軍隊C4ISR基礎設施的全面現代化。軍隊從摩爾斯密碼、高頻無線電通信向光纜、數字微波和衛星通信迅速發展,提高了部隊的作戰和通信安全,并為實現與未來常規武器合成提供了前景。

1997年出版的《解放軍報》的一篇文章描述了中國信息技術革命的全面工作原則:一是由模擬技術向數字技術轉變、二是由電纜向光纜轉變、三是由機械電子交換機向程序控制交換機轉變、四是由單功能終端向多功能終端轉變、五是單一任務網絡向多任務網絡轉變、六是手動操縱向自動和智能化網絡管理轉變。2000年,軍事變革戰略中又增加一些革新原則,這反映出中國信息技術工業不斷成熟:一是靜止通信技術向移動通信技術轉變;二是地面和空中通信技術向空間通信技術轉變;三是保障通信技術向指揮、控制技術和信息戰技術轉變;四是窄帶通信網絡向寬帶通信網絡轉變;五是地區或跨地區通信網絡向全球通信網絡轉變;六是專門軍事通信網絡向由專門網絡和公共網絡構成的網絡轉變;七是軍事通信網絡向軍事信息網絡轉變。

這樣具有雄心的革新計劃只有通過政府高層、政府工業基地、研究和開發機構的特殊努力才能得以實現。在政治上,中國領導人一直認識到軍隊C4ISR系統現代化的重要性。前國家領導人***同志一直強調“電子系統對經濟建設和國防通信至關重要”。在總結1991年海灣戰爭經驗時,***進一步主張,“軍事電子系統對政府安全有重要意義,必須放在首要位置”。但在海灣戰爭時,中國國防工業電子部門沒有制造出相當于西方國家最先進水平或相對先進的裝備,并且中國的商業信息技術部門基本上不存在。

信息技術國防工業部門

中國信息技術部門正推動中國軍隊C4ISR現代化的發展。雖然中國信息技術工業以商業為導向的,但是其成功得到政府研究和開發機構的支持,包括與國防工業和軍事單位相聯系的機構。在這種意義上,信息技術部門,特別是那些向軍隊供應C4ISR成品設備和相關產品的企業應被視為中國新型國防工業部門,但這些企業與傳統國防工業有很大的不同。

中國傳統的國防工業部門由彈藥、航空、空間、造船、核武器和電子產品等軍事工業部構成。在經歷25年的國防工業改革之后(從80年代初開始),軍事工業部都轉變成企業,負責向國內和國際市場銷售民用和軍事產品。多年來,國防科工委(COSTIND)一直作為軍事實體,協調軍隊與國防工業企業之間的研究、開發和采購關系。從1998年的改革后,國防科工委變成地方機構,負責管理和控制國防工業。

信息技術工業體制的活力

分析信息技術工業部門的活力,首先必須將信息技術工業部門的負責國防部分劃分成兩類。第一類是為軍隊提供路由器、交換機和計算機等商業成品信息技術系統的子部門。這一類公司主要包括華為、中興、大唐和巨龍公司和武漢研究所等,這些公司是從政府研究所分離出去的私有企業,他們采用美國、日本和臺灣的成功的模式,通過較低的勞動力成本、更好的服務和對研究開發的再投資建立跨國公司,獲得外國市場準入和占領國際市場。這種模式是中國其它工業部門聞所未聞的。2000年,中國在4740億美元對外貿易額中,22.9%(約1085億美元)與電子類產品相關,在2005年,這個份額預計增長到2600億至2700億美元。

信息技術工業部門第二類是那些商業取向可行度較低的子部門,包括進行雷達和特殊武器子系統的特定國防電子系統的開發商。構成這一類的研究所,以及與他們相聯系的商業掛名公司更象傳統型國防工業,他們有著同樣的體制問題:不能象商業企業那樣輕松開發市場,因為國防電子部門不能通過市場獲得商用最新技能和技術。他們也沒有象商業企業那樣吸引人的出口活力,因為中國的國防電子產品競爭不過西方的產品。近年,全球集成電路生產轉移到中國使其獲得近乎最新技術的設施和生產技術,使國防電子部門獲得象電信部門那樣的活力。

利用國內信息技術市場巨大吸引力獲取最新外國技術,中國的信息技術公司,政府研究和開發機構、研究和開發基金項目,軍隊組成有效的數字鐵三角形,將政府重大資源與商業部門的活力結合起來,使一些部門,特別是以商業成品為中心的部門取得了成功。中國已經把這種數字鐵三角模式作為其它國防工業部門改革的模式。雖然國防電子部門的技術發展還不深入也不全面,但有些重要領域,如半導體等現代國防電子核心產品取得積極成果。

數字鐵三角:國防采購的新模式

戰略和政策。

國家技術發展戰略、高層協調,以及政府五年計劃、863計劃等政府科技預算項目的資金支持促使數字鐵三角的形成。支撐該鐵三角的戰略來自鄧小平關于國防工業改革要貫徹“軍民結合、平戰結合、軍品優先、以民養軍”16字指導方針。該方針要求改變國防工業體制,使判斷高技術成就的標準在于其不僅僅實現國防利益,而且還能實現商業化和產業化。雖然一些傳統國防工業部門如彈藥工業已經實施該戰略,實現軍品向民用產品的轉換(坦克向卡車或民用爆破物的轉換),但是某些新技術領域(如路由器)沒有大規模事先存在的工業基礎,使信息技術部門繞開大量體制上的缺陷。

此外,集中進行技術開發而不是進行工業生產的信息技術發展戰略的修正同樣幫助數字鐵三角的實現,1986年,國家要求軍隊的科技機構為政府經濟建設提供支持,其原因是在政府科技基礎之上容易發展軍事技術,而不是從軍事技術基礎上發展政府科技。1989年,政府在進行雙重用途技術研究的基礎上,要求進行軍事技術的民用化研究,并實施研究和開發機構的商業化。為此,國務院制訂了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1990-2000-2010),建議采取必要的步驟消除現有體制上的障礙,推動轉變的進程。因為技術的可互換性,信息技術部門被放置在獨特的位置上,從民用經濟和軍事采購的利益出發,對政府的研究和發展基礎部門進行商業化改造。

數字鐵三角三個頂點

第一頂點:商業信息技術公司。中國最重要的兩類信息技術公司是電信設備和電子設備公司。電信設備最重要的公司有華為、大唐、中興和巨龍,這些公司都是獨立的私有企業。而許多電子設備公司組成外表上是商業取向的綜合型公司,如中國電子公司。電信設備公司源自政府和軍隊現有的通信研究和開發機構。這種聯系為雙方人員的交流,政府組織的研究和開發設備的商業化,以及商業研究和開發設備的軍事化提供渠道。

華為深圳技術公司于1988年組建。華為與中國軍隊一直保持深層次聯系,軍隊作為華為公司重要的客戶,以及研究和開發伙伴發揮著多重作用。華為目前是中國最大、發展最快、也是最重要的通信裝備制造商,是世界上10大電信設備生產商之一,雇用22000名員工。公司的銷售額從1996年的3.5億美元增長至2002年30億美元。它的主要產品包括交換機系統、智能網絡、無線電數據通信、同步數字系統傳輸網絡、無線電、數據通信和寬波段綜合數字服務(B-ISDN)、電源和光纖系統。公司的消息聲稱對軍事用戶的銷售僅占年銷售額的1%,盡管這個數字可能被縮小了,但至少意味著每年向軍隊提供價值3000萬美元的裝備和服務。

中興電信公司源自中國航天工業公司第691電子裝備工廠。2000年,中興電信公司收入為102億人民幣。2000年,該公司雇用1萬多名專業人才,其中86%以上的員工擁有大學文憑,300名擁有博士和博士后頭銜,2000名擁碩士學歷。2000年,中興公司占據國內30%的電信市場,其中包括20%的交換機和存儲服務器市場。它的交換機、視頻會議系統、智能網絡和其它新產品銷售到30多個東南亞、拉丁美洲和北美洲、東歐和非洲的國家。在未來,中興將集中進行移動通信技術的研究,開發GSM900和碼分多址(CDMA)裝備。

大唐公司最初于1993年成立,源自中國前通信技術研究院(CATT)。大唐雇用4600名員工,與華為公司一樣,大唐公司在自行研究和開發方面進行大規模的投資,它與德國西門子公司按中國時分同步碼分多址標準合作研制第三代蜂窩電話系統。大唐公司開始是交換機供應商,但現轉向數據通信和數據傳統裝備的開發。大唐的最重要的產品是SP30交換機,其同步數字系統和密集波分復用(DWDM)產品已經在國內市場占據份額。在未來,大唐公司將進軍自動出納機市場,并在其核心交換機產品上增加信息處理功能。

巨龍信息技術公司成立于1995年3月,是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中國郵電產業總公司合作創建。2000年,該公司雇用1000名研究和開發員工,其中85%擁有研究生員學歷,公司的注冊資金為5.5億人民幣,總資產達到30億人民幣。巨龍公司每年將10%的利潤用于研究和開發的再投資。公司最重要的產品是自行研制的HJD-04商用電話交換機。除HJD-04交換機外,巨龍還生產路由器、連接器、發射機,移動、網絡和數字通信設備,同步數字系列和密集波分復用系統、無線電本地環路系統、高速以太網交換機和電話系統。在未來,巨龍公司計劃開發自動出納機系統,信息處理和寬帶產品、高速路由器、合成存取服務器、專用分組交換機系統、無線電存取產品、智能網絡管理系統和光纖交換機。

中國的電信裝備公司已經不只是國內市場發展的小廠家,已經成為地區甚至是在全球具有競爭力的公司。他們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是這些公司的領導人顯示出事業心,招募了大量高級人才,并為他們提供了豐厚的報酬和優良的工作環境。公司將費用保持在較低水平,這樣使裝備的價格比世界水平要低30%。他們為國內運營商提供極佳的服務。并且這些公司從地方政府、銀行、外國公司、國防工業機構、以及地方和軍隊的信息技術研究和發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