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廣西中鏈數字貿易有限公司是央企(廣西中鏈數字貿易有限公司是國企嗎)

时间:2024-05-10 17:35:20 编辑: 来源:

財務上給予最堅定的支持--家族成員堅持將公司絕大部分的盈利收入留在公司,由管理層來決策再投資戰略,這為嘉吉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務實穩健的企業文化,已生根于百年嘉吉的發展步伐之中。無論是一直以來穩健的財務狀況,還是對大宗商品風險管理的嚴格把控,亦或是以最高標準的商業行為準則來經營業務,這些都幫助嘉吉獲得業務上的持續成功。

踐行企業責任是嘉吉業務成功的基石。嘉吉每到一個國家和地區開展業務,必定先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在當地踐行企業公民責任,并樹立良好的企業公民形象。在當地開展業務更是注重長遠目標和發展,努力做到和周邊社區和諧共處,這為嘉吉在全球六十五個國家贏得了穩步發展的基礎。嘉吉以絕對的誠信,履行其所承擔的所有商業義務。1923年,時任嘉吉全球總裁John MacMillan提出“言出必行”的原則,從此成為我們沿襲至今的行為準則。

每位嘉吉員工必須肩負責任,恪守嘉吉指導原則,運用切合指導原則的杰出決判,捍衛嘉吉一以貫之的道德承諾。我們遵守法律

守法是嘉吉獲得良好聲譽、制定指導原則的基礎。作為在世界范圍內開展經營活動的全球性企業,嘉吉有責任遵守適用于我們業務的所有法律。

我們誠信經營

我們以誠信經營為傲。我們積極參與競爭,但堅持公平和道德。我們不收送賄賂或不當禮品,并嚴格遵守要求在商業活動中公平競爭和誠信經營的法律法規。

我們準確、誠實地記錄

準確、誠實的記錄,對制定合理的業務決策、保持財務報告的完整性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們的業務信息,無論表現為何種形式,都必須反映交易的真實性質。

我們履行商業承諾

我們的業務關系建立在互信的基礎之上,這是嘉吉的一貫傳統。我們通過誠實溝通、重視托付給我們的信息、信守承諾來贏得并保持客戶和其他業務伙伴的信任。

我們以尊嚴和尊重待人

我們依靠我們的人員來實現各項目標。我們提供安全的工作環境,感恩全球團隊的獨特貢獻,幫助那些為嘉吉實現各項目標的人們發揮其個人潛能。

我們保護嘉吉信息、資產和利益

維護嘉吉,人人有責。為了維護嘉吉利益,我們切實保護托付給我們的信息和資產,避免讓個人利益影響商業判斷。

成為負責任的全球公民

嘉吉業務運營范圍廣泛,幾乎觸及社會的方方面面。全球運營要求我們有責任理解并管理自身的影響力。我們在業務運營過程中嚴格遵守環境和食品安全標準,并分享全球知識和經驗,以幫助解決經濟和社會問題。 1987年,嘉吉開始在中國探索農產品加工業,也是當時屈指可數的投資該行業的外資企業。經過一定時期的摸索,自1992年起,嘉吉啟動了大規模的落地投資。除了先進的制造技術和理念,嘉吉還把全球統一的食品安全標準引入所有生產體系。

這一階段,嘉吉在中國的近20多個事業部,分別在各自的領域遵循最高標準商業倫理及合規,全球統一的食品安全生產體系,并與客戶分享先進理念和創新方案,致力于成為業界認可的首選合作伙伴。

此外,我們在業務開展之初,便與農村社區緊密合作,盡所能幫助農民增收和糧食增產。早在1992年嘉吉就發起了“農民培訓”等項目。在嚴格遵守國家政策規定的原則上,嘉吉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的資源優勢,積極為保證糧食穩定、安全、有效的供應貢獻力量。 2010年,嘉吉制定了中國2020發展戰略,此十年規劃的核心議題即是嘉吉如何更好地與中國共成長。

城鎮化進程、大宗商品需求日益突出、可支配收入增加以及對食物和蛋白的消費需求增強等因素,皆推動著中國農業和食品業的迅猛發展。嘉吉在中國的業務囊括了谷物油籽價值鏈、動物營養、動物蛋白、食品配料與應用、特種配料及營養、金融及風險管理、物流以及商業貿易等。 嘉吉百多年來對全球農業和食品領域的遠見卓識,與過去40年在中國發展足跡一脈相承,嘉吉中國2020發展愿景深遠長足。

嘉吉的核心優勢契合了中國農業和食品業的發展需求:

·在大宗商品市場領域,對多元大宗商品貿易業務的把控和全球風險管理方面的豐富經驗為業界所稱道;

·在禽類加工食品領域,擁有國際先進的全產業鏈食品安全管理體系;

·在健康營養類和食品配料產品領域,被全球知名食品公司視為質量保證的企業典范;

·在現代畜牧業領域,擁有世界一流的飼料安全生產體系、先進的動物營養技術研發與應用系統和現代化農場管理的國際經驗。

美國鋁業、波音公司、微軟、香港晨興集團、威立雅、沃爾瑪、嘉士伯、美國可口可樂、美國百事可樂、瑞安、拉法基、家樂福、嘉吉、EMC公司、德國巴斯夫、日本雙日株式會社、英國太古集團、美國卡特比勒公司、美國美盛集團、韓國SK集團、臺灣統一集團

糧食定價權在誰手中?

糧食的定價權如果掌握在別人手里,進口也由他們來進,這兩條一卡死,中國將會很危險??

自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國內糧食市場的大門向外資打開。外資加速涌入,也讓中國的糧食安全遭遇著越來越大的挑戰。

2019年全國糧食總產量66384萬噸,比2018年增加594萬噸,增長0.9%,創歷史最高水平。從糧食的進口來看,2019年中國糧食進口量為10636萬噸,比2018年中國糧食進口量為10851萬噸,減少215萬噸。

這樣一個數字相較于我國年糧食總產6.64億噸而言雖不算大,但是,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長期對國際糧食市場依存度的不斷加深,國際糧食市場的供需變化、糧價的波動等都會為我國糧食供應帶來風險。這些風險直接關系到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穩定發展,危及我國糧食安全。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主任葉興慶介紹,近年國際市場糧食價格掉頭向下,國內外農產品價格倒掛日趨明顯。從2012年起,國內糧價高于國際市場,導致國產糧入庫,國外糧入市。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陳錫文曾表示我國國內的農產品價格普遍高于國際市場價格,但我們不能全部依靠進口。

當進口不斷會導致兩個消極后果:一是庫存積壓嚴重,二是沖擊了國內糧食市場,使國內糧價大跌,谷賤傷農。若任由發展,農民種糧積極性、國家糧食安全深受影響。

加入WTO后,我國參與世界經濟的程度越來越深,中國的糧食市場開始與國際市場接軌。在貿易中,價格是重要因素之一,對價格決定能力的大小直接決定著一國在糧食貿易中的地位和利益。

然而定價權旁落,才是中國最痛心的事實。

誰有糧食定價權

如果不是2008年全球糧食危機,異常低調的國際四大糧商可能還在繼續毫無聲息地擴張。隨著四大糧商被公之于眾,它們在全球的產業鏈條也逐漸浮出水面。

國際四大糧商是指美國ADM、邦吉(Bunge)、嘉吉(Cargill)和法國路易·達孚(LouisDreyfus)四大跨國公司,根據英文名字首字母,人們將其簡稱為“ABCD”。四大糧商都是擁有百年以上歷史的跨國糧商,目前世界糧食交易量的80%都壟斷性地控制在這四大糧商手中,“只有他們可以定價。”

這四大跨國糧商常常被稱為國際糧食市場的“幕后之手”。這些國際巨頭憑借資本與經驗的優勢,已完成對上游原料、期貨,中游生產加工、品牌和下游市場渠道與供應的絕對控制權。

由于四大糧商在農產品領域都有自己完整的產業鏈,一旦在目的國站穩腳跟,就利用資本優勢迅速破壞該國原有的經營鏈條,使該國原有的糧食體系變為依附于四大糧商的一個環節。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認為,外資糧食企業到中國來,對中國的糧食市場的發育是有好處的,但是如果外資一旦在中國的糧食市場中起主導作用,國內的糧食安全就會出現問題。

四大糧商布局中國

應該說,外資糧商與中國市場淵源頗深。

早在上世紀60年代,路易·達孚就與中國有飼料和谷物貿易,并相當重視農產品期貨買賣。從2006年開始,路易·達孚(北京)有限公司從中國政府手中獲得玉米國內貿易的許可證后,積極拓展國內市場。公開信息顯示,路易達孚從中國出口玉米的業務持續增長,其在美國的棉花公司已經是中國最大的棉花供應商。

嘉吉公司的對華貿易則始于1972年尼克松訪華后不久。中國是嘉吉重要的市場之一。在過去七年里面,嘉吉對中國的投資一直在加快,嘉吉在中國的投資已經翻了一番。嘉吉是中國眾多糧食和食品企業的合作伙伴,其中就包括中糧、中儲糧等央企。尤其是在大豆進口領域,中國對進口大豆的依賴度超過80%,嘉吉是進口大豆的主要供應商之一。

“早期進入中國市場之時,四大糧商在中國市場并沒有設立工廠,而是以設立辦事處的形式,以貿易業務為主,同時對中國市場進行多方位研究。”艾格農業總經理黃德均表示,四大糧商正式大規模進入中國市場大概在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

在四大糧商中,ADM在中國的布局更為巧妙。上世紀90年代初,ADM就與中糧共同做油脂業務,包括發展“福臨門”品牌食用油。在1995年,ADM就在中國大連建立了獨資子公司,隨后在廣州和成都等地擁有了其他業務的工廠。

從2000年開始,ADM開始大規模進軍中國市場,并通過參股的方式進行全面布局。ADM還收購了華農集團湛江油脂廠30%的股份。一位國內糧食企業高管研究認為,跨國糧商投資我國大豆加工業是以銷售外國內大豆為前提的。

ADM收購了華農集團湛江油脂廠30%的股份,卻取得了其70%的原料采購權。這說明跨國糧商并不想利用我國大豆加工企業來賺錢,更不想冒大豆加工業的風險,只是想通過參股來獲得進口大豆的話語權,把我國大豆加工業作為變現國際貿易利潤的一個環節。

進入中國市場較晚的邦吉,在全世界32個國家擁有450多個工廠,在四大糧商中,以注重從農場到終端的產業鏈完整性而著名。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周立研究認為,在自由貿易體系下,資本滲透進農業,攫取了美國政府的大量補貼,從而得以在全球推銷低價糧食。與此同時,各國在低價糧食的傾銷之下,逐漸喪失糧食自主權。美國糧食巨頭和美國國家政權結合而成的“糧食帝國”得以掌控全球的糧食主權。

大豆悲歌

中國糧食話語權旁落,以大豆市場的教訓最為慘痛。

大豆原產于中國,世界各國栽培的大豆都是由中國直接或間接傳播出去的。中國大豆產量一度比全世界其他國家的大豆產量之和還要多。

2001年,中國對外開放大豆市場,外資企業不斷涌入國內,跨國巨頭開始染指中國大豆業。2004年,在遭遇國際投資基金的瘋狂打壓后,中國中小型大豆加工企業和本土榨油企業不堪承受負荷,紛紛宣布破產,被外資低價兼并。

公開資料顯示,四大跨國糧商ADM、邦吉、嘉吉和路易·達孚在中國2004年的大豆危機后,成功地控制了大豆85%的實際加工能力。而跨國糧商還在加緊對中國水稻和玉米控制權的布局。

“外資榨油企業只收購轉基因大豆,不收國產大豆,收購價比較高,逼迫農民只能種轉基因大豆,種子要從國外進口,轉基因大豆占據中國市場后,定價權就在他們手中了。”北京大學中國區域經濟研究中心陸德介紹,中國的種業、農民、加工企業散、小、差,外資運用產業鏈戰術,打開其中一個環節,整個產業就全被拿下了。

目前,中國已經淪為全球最大的大豆進口國,每年的進口量達到全球總進口量的1/3。海關總署統計,2019年大豆進口量達到8851萬噸,比上年增加47萬噸。

據業內人士分析,“ABCD”企業控制

搜索关键词: